姆潘巴現象發現史︱為什麼熱水比冷水結冰快?以及目前的科學解釋

2021-01-08 李論科學

今天我們討論一個違反常識得科學悖論,如果有人問你:「熱水和冷水哪個結冰更快?」你很有可能選擇冷水。這乍看沒有問題,這是我們的生活常識啊,但是真理往往都善於隱藏自己,如果你真選擇了冷水,那麼你可能會像1963年發生的事情所證明的那樣,面臨一個巨大的驚喜。

1963年,一名來自坦尚尼亞的13歲馬根巴中學學生埃拉斯託·姆潘巴無意中發現了熱液體的怪異行為,以及它與冷液體相比的凍結行為。這一發現重新點燃了許多科學家困惑已久的古老現象,所以這也是你馬上會看到的巨大驚喜!

姆潘巴效應的發現史

1963年,在上完一節關於冰淇淋製作的烹飪課後,姆潘巴趕在其他學生之前把他新做的冰淇淋放進了冰箱,並佔據了所有可用的空間。匆忙中,他沒有讓熱牛奶冷卻下來,就把一杯冰淇淋放進了冰箱。

當檢查他的冰淇淋時,姆潘巴驚奇地發現,他的冰淇淋比其他放涼冰淇淋的人凍結得早。當姆潘巴把這件事告訴他的同學和老師時,他們一笑置之,說他一定是弄錯了,但姆潘巴笑到了最後。用姆潘巴的話說:

當奧斯本博士訪問我們學校時,我們被允許問他一些問題,主要是物理方面的。我問:「如果你拿兩個體積相同的容器,一個在35°C,另一個在100°C,把它們放進冰箱,一個從100°C開始的先結冰。他先是笑了笑,讓我重複這個問題。我重複了一遍後,他說:「這是真的嗎?你做過嗎?」我說:「是的。」然後他說:「我不知道,但我保證,當我回到三蘭港時,我會嘗試這個實驗。

來訪的物理學家丹尼斯·奧斯本教授(博士)對姆潘巴的觀察很感興趣,並在實驗室進行了測試。1969年,兩人發表了一篇論文,名為《庫拉論文》,作者是伊拉斯託·姆潘巴和丹尼斯·奧斯本。姆潘巴並不是第一個注意到這種現象的人,亞里斯多德在公元4世紀首次發現了這一現象,熱水比冷水結冰得快。後來,弗朗西斯·培根和勒內·笛卡爾等其他科學家也觀察到了同樣的現象。

許多人提出了他們的解釋,為什麼熱水不應該比冷水凍結得更快。其中之一是假設水分別在30°C和70°C同時開始冷卻。30°C的水可能需要10分鐘才能結冰,而溫度較高的鄰居則從70°C開始結冰。70°C的水需要更長的時間冷卻到30°C,然後再花10分鐘(與30°C的水相同的時間)結冰。這是符合邏輯常理的。

上面的這個假設中只考慮了水的一個性質:它的溫度。

它否定了除溫度之外可能還有其他因素的事實。如果70°C的水在冷卻到30°C時發生其他變化怎麼辦?有一種可能性或趨勢是質量受到影響(質量較小),對流產生不均勻的溫度分布,甚至水的溶解氣體減少。

一種效果不同的結果

由於水的性質,一個看似簡單的現象花了很長時間才得到解釋。有很多細節會影響水的結冰方式,這些細節可能會改變很多實驗設置。這些包括水中的雜質和氣體含量,容器和製冷裝置中水的大小和形狀,凍結時間圖等。

雖然許多科學家的實驗已經證明了姆潘巴效應的存在,但是對於產生這種效應的條件卻存在著分歧。

姆潘巴效應理論的解釋

沒有一種機制可以解釋姆潘巴現象在所有情況下的存在。因此,下面列出的一些機制解釋了發生姆潘巴效應的條件。

蒸發:當溫水失去溫度達到一個較低的溫度(在上面的假設中從70°C到30°C)時,由於蒸發,有相當大的水分損失。這種水的快速流失使得水的質量降低,因此凍結速度加快,儘管與較冷的水相比,冰更少。當蒸發是解釋姆潘巴效應的唯一標準時,這種解釋是很好的。但是如果實驗是在一個封閉的容器中進行的,蒸發造成的質量損失為零,那麼它就不會有質量損失。溶解氣體:熱水中溶解氣體較少,因為它在沸騰過程中逸出。這一性質的溫水被認為是使對流更容易發展,導致更快的冷卻溫水。冷凍單位質量的水所需的熱量會減少。對流:有一種現象稱為「熱頂」。這是由於水冷卻時對流造成的水的溫度不均勻。密度和溫度之間的關係是這樣的,溫度的升高導致水的密度降低。這就產生了熱頂部的現象,即水的頂部比底部更熱。溫水的冷卻速度比冷水的冷卻速度快,但由於它的頂部很熱,它比最初的冷水損失更多的熱量。熱水在冷水之前結冰的例子有很多,但產生這種效果的原因或環境具有普遍約束力。

讓我們回到現在,在2012年,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決定向科學家們徵集解釋。他們給任何能夠對姆潘巴效應做出最佳創造性解釋的個人或團體開出1000英鎊的現金價格。全世界有22000名科學家參賽。最後,名單被縮減到11人。2013年1月10日,宣布了獲勝者。

獲勝者是薩格勒布大學化學系克羅埃西亞研究員尼古拉·布雷戈維奇

因為他做了其他21000多個人沒有做的事。他認為對流是解釋姆潘巴效應的驅動力。溫暖水中的對流使熱量分布均勻,問題到這裡並沒有解決。

姆潘巴效應的解決

新加坡的一些科學家在2013年10月發表了一篇文章,聲稱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說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是水分子的鍵。水分子由兩個小氫原子和一個大氧原子組成。但是分子越多,氫鍵的作用就越明顯。由於水的氫鍵作用,它的沸點比其他分子結構相似的液體要高。

新加坡的一位科學家提出,是水的氫鍵使得植物在葉子上蒸發時很容易通過毛細血管吸收水分,正是這種氫鍵將水分子拉近。分子的拉伸形成了一個共價鍵O-H,它儲存能量。請注意這裡;隨著液體溫度升高,水的密度降低,分子間的距離變寬。

這個拉伸的氫鍵導致一個更小更放鬆的共價鍵,這使得它們釋放一些能量。當共價鍵釋放能量時,就像冷卻一樣。理論上,溫水比冷水冷卻得更快。有計算表明,大量的共價鍵弛豫導致了冷水和熱水之間的快速冷卻時間差。

這是一個很有說服力的解釋,但是,這並不能完美的解釋為什麼熱水比冷水結冰更快這一科學悖論。目前所有的敘述都較為籠統,且含有大量的數學計算,所以不能讓很多人信服。但是姆潘巴效應得到了大量的實驗證實,這一點毋庸置疑。

我們要像像姆潘巴一樣,我們永遠不應該停止提問和學習。誰知道你會不會是下一個發現異常物理學的人,它會把你推入物理學名人堂。

相關焦點

  • 有時候熱水結冰比冷水快,科學家也不能解釋為啥
    一個半小時後,他驚奇的發現,他的冰激凌已經凍結成塊,而其他小夥伴的冰激凌卻還是黏稠狀。這與我們對熱現象的直觀理解以及經驗直覺完全相反。但為什麼相反呢?姆潘巴帶著這個疑惑從初中直到高中,先後請教了多位物理老師都沒有答案,甚至有位老師譏諷地說:「看來有兩種物理,一種是放置四海皆準的物理,一種是『姆潘巴物理』。」
  • 熱水結冰居然比冷水還快,姆潘巴現象顛覆物理學是真的嗎?
    為了搶佔剩下的冰箱空位,姆潘巴只得急急忙忙把牛奶煮沸,放入糖,等不及冷卻,就把滾燙的牛奶倒入冰格中,並送入冰箱。一個半小時後,姆潘巴發現了一個讓他十分困惑的現象:他放入的熱牛奶已經結成冰,而其他同學放的冷牛奶還是很稠的液體。照理說,水溫越低,結冰的速度越快,而牛奶中含有大量的水,應該是冷牛奶比熱牛奶結冰速度快才對,但事實怎麼會顛倒過來了?姆潘巴把這個疑惑從初中帶到了高中。
  • 熱水比冷水結冰更快嗎?姆潘巴效應的「前世今生」
    他們在冰上搭建臨時棚屋時,為了讓棚屋的立杆更好地固定在冰上,會在它們周圍潑上熱水,使其快速結冰固定。  亞里斯多德分析認為,預先被加熱的水結冰更快,因為它們溫度降低的速度更快。所以,許多人為了將水儘快冷卻,會把水先在太陽下曬一會兒。由此引發了從古典時代延續至現代科學的「未解之謎」:熱水真的比冷水結冰更快嗎?如果是真的,需要的條件和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
  • 熱水和冷水相比更容易結冰嗎,從做冰淇淋中發現的「姆潘巴效應」
    人們通常認為,當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同時放入冰箱時,冷水很快就會結冰。事實並非如此。有經驗的汽車司機都知道冬天最好用冷水洗車,而不是用溫水,否則溫水一進車就會立刻結冰。溫水比冷水結冰快嗎?為什麼?過了一會兒,他打開冰箱,發現自己的杯子變成了美味的冰淇淋,而其他同學用冷水做的冰激凌還沒有結冰。姆帕巴告訴三蘭港大學物理學教授奧斯本博士關於這一特殊現象。尊重科學的奧斯本又進行了一次實驗,結果完全符合姆潘巴的描述。這無疑證實了熱水在低溫下比冷水結冰快。從那時起,世界上許多科學期刊都介紹了這種自然現象,並將其命名為「姆潘巴現象」。
  • 熱水、冷水誰先結冰, 科學家也很懵
    相信你一定會覺得這個提問的人是不是傻了,當然是冷水先結冰了。然而,事實上有時候還真未必。特定條件下可能熱水結冰比冷水還要快,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歷史上諸多學者如亞里斯多德、培根和笛卡爾等都曾對類似現象有所描述但是均未能給出完美的解釋。甚至現代科學家們面對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也仍然存在爭議。
  • 為什麼熱水比冷水結冰速度更快?科學在終於找到了原因
    這似乎與先入為主的觀念相反,即熱水比冷水凍結的速度更快,科學家一直無法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現在他們終於找了原因。事實是,在某些條件下,熱水比冷水結冰的速度快。1963年,一位名叫伊拉斯託·姆潘巴的坦尚尼亞學生首次發現了它。
  • 一個中學生發現一特殊現象引熱議,熱水和冷水相比,哪個更易結冰
    人們通常認為,當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同時放入冰箱時,冷水很快就會結冰。事實並非如此。有經驗的汽車司機都知道冬天最好用冷水洗車,而不是用溫水,否則溫水一進車就會立刻結冰。溫水比冷水結冰快嗎?為什麼?從做冰淇淋中發現的「姆潘巴效應」1963年的一天,在熱帶坦尚尼亞的一所中學裡,一群學生想做些冷凍食品來降溫。
  • 熱水比冷水更容易結冰是真的嗎?
    如果有人問你:「冷水和熱水哪個先結冰?」相信你一定會覺得這個提問的人是不是傻了,當然是冷水先結冰了。然而,事實上有時候還真未必。特定條件下可能熱水結冰比冷水還要快,這是怎麼回事呢?這種現象叫姆潘巴現象。
  • 把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同時放進冷凍室,哪杯水會先結冰?
    冷水和熱水,誰的結冰速度更快?把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同時放進冷凍室,哪杯水會先結冰?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的直覺告訴我們,冷水的結冰速度更快,因此必定是冷的那杯水先結冰。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這麼簡單,早在1461年,物理學家喬瓦尼.馬利亞尼(Giovanni Marliani)就已經明確地指出,在有些時候,熱水會比冷水更快地結冰,但這在當時並沒有得到重視。
  • 溫水為什麼比冷水結冰快
    一般人都會覺得,冷水的結冰速度自然要強過溫水,因為冷水的溫度低,更接近「冰點」。然而,一般有經驗的汽車師傅都告訴徒弟,冬天洗車最好用冷水而不用溫水,因為溫水一但粘到車廂上便會立即結冰。難道溫水比冷水結冰快?這是為什麼呢?
  • 不合常理的千年謎題:為啥70攝氏度水結冰比25℃快?幾乎沒人知道
    生活中有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往往經常見到,但是科學至今都未曾照亮那塊地方。其中非常有名的就是為什麼熱水會比冷水更容易結冰。常識一定對嗎事情還得從公元前說起。早在古希臘亞里斯多德的時候,人們就發現同等質量和冷卻條件下,溫度略高的液體,卻比溫度略低的液體,更先結冰。
  • 熱水和冷水哪個結冰快,這可能就會顛覆你的想像了
    冰箱No,這可能就會顛覆你的想像了因為這也是讓許多科學家都驚訝的事情,熱水比冷水先結冰,而違反直覺的現象被稱為彭巴效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熱水比冷水還先結冰的反常理現象呢?於是教授回去後立即與他的助手親自做實驗,結果也和彭巴說的一樣,熱水比冷水先結冰,之後在1969年,教授與正在讀研究院的彭巴一起發表了研究結果。事實上彭巴並不是第1個發現奇怪現象的人,在早期也有一些科學家也發現了此現象,包括亞里斯多德、弗朗西斯·培根、勒內·笛卡爾、和約瑟夫·布萊克,至於他們的論文我就不在這裡一一講解了。熱水會比冷水先結冰嗎?
  • 「科學怪談」顛覆常識的詭異現象
    很多同學在讀小學或者初中的時候,都被老師問過一個問題:「一杯熱水和一杯冷水同時放在速凍冰箱裡,哪一杯更快結冰呢?」筆者做了一個測試,問了身邊的幾個人,他們大部分說的都是冷水先結冰,畢竟這好像是常識,可有一個人卻說是熱水先結冰。
  • 顛覆常識,一個討論50年的現象被證實,熱水真的比冷水更快凍結
    在科學發展中,我們已經無數次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天下之大無奇不有!人類的有些認知是通過對事物簡單的現象總結得出來的科學理論。而有些科學理論可不是這樣的,因為很多真理都隱藏在表象之後,且與我們的直覺相違背。如果我問你,一杯70攝氏度的水和一杯30攝氏度的水,把它們同時放到冰箱,哪個能更快的凍結?
  • 一杯熱水和冷水同時放進冰箱,熱水會先結冰,這是為什麼?
    一個常見的事實是,如果你有一杯熱水和一杯冷水,然後把這兩種水都放在冰箱裡,那杯熱水就會先結冰。這個看似違反直覺的說法有什麼道理嗎?沸水真的比冷水凍得快嗎?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認為冷的一杯會先結冰,因為它會很快到達冰點。
  • 為什麼80℃的水會比10℃的水結冰更快呢?
    這個標題看起來有點反常識,為什麼高溫的水會比低溫的水結冰更快呢?這似乎不符合我們的認知,水結冰的溫度是0℃,10℃與0℃的距離可比80℃與0℃的距離近多了。這或許就是彎道超車吧。高溫的水比低溫的水結冰更快,這種效應叫做姆潘巴現象。
  • 為什麼80℃的水會比10℃的水結冰更快呢?
    這個標題看起來有點反常識,為什麼高溫的水會比低溫的水結冰更快呢?這似乎不符合我們的認知,水結冰的溫度是0℃,10℃與0℃的距離可比80℃與0℃的距離近多了。這或許就是彎道超車吧。高溫的水比低溫的水結冰更快,這種效應叫做姆潘巴現象。姆潘巴是發現這個效應的一個中學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發現故事吧。
  • 姆潘巴效應是騙局?姆潘巴效應的物理原理揭秘
    導語:姆潘巴效應是坦尚尼亞學生埃拉斯託·姆潘巴提出來的,也就是溫度高的物體比溫度低的物體更容易結冰,科學家發現沒有加熱的硬水在結冰的時候,因為內部含有一定的硬物所以冰點比煮沸後的軟水更低一點,所以硬水結冰的速度會延緩一些,來一起了解一下。
  • 這難題讓亞里斯多德撓頭,為何熱水比冷水先結冰,專家也沒有答案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假如你取兩個同樣大小的杯子,在內部分別盛滿熱水與冷水,接著再將其放入冰箱之內,過一會兒,你就能驚奇地發現,熱水的結冰速率明顯要比冷水快了很多。可能這種結果大大超乎了你的想像,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絕對是一個事實。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發現這一現象的人,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 這難題讓亞里斯多德撓頭,為何熱水比冷水先結冰,專家也沒有答案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假如你取兩個同樣大小的杯子,在內部分別盛滿熱水與冷水,接著再將其放入冰箱之內,過一會兒,你就能驚奇地發現,熱水的結冰速率明顯要比冷水快了很多。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發現這一現象的人,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他曾在自己的著作《氣象學》中描寫了這樣一件事:「在冰上捕魚的漁民,為了能在冰上搭建臨時的棚屋,總是喜歡在立杆周圍澆灌熱水,以此使水快速凝結成冰」,在書中他還提出了對這種現象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