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同學在讀小學或者初中的時候,都被老師問過一個問題:「一杯熱水和一杯冷水同時放在速凍冰箱裡,哪一杯更快結冰呢?」
筆者做了一個測試,問了身邊的幾個人,他們大部分說的都是冷水先結冰,畢竟這好像是常識,可有一個人卻說是熱水先結冰。
這個問題,其實用常理來想的話,肯定是冷水先結冰啊,那些說熱水先結冰的人,是腦子壞掉了嗎?
帶著疑問我問向那個說熱水先結冰的人,他說出了一個名詞「姆潘巴現象」。
其實這種詭異的現象在公元前就被古希臘著名的大思想學家亞里斯多德所發現。
之後,哲學家培根和物理學家笛卡爾都曾發現過 這個現象。 但是由於太過離譜,導致當時沒人重視。
時間到了1963年,坦尚尼亞的馬乾巴中學三年級的一位學生姆潘巴經常與同學們一起做冰淇淋吃。在做的過程中,他們總是先把生牛奶煮沸,加入糖,等冷卻後倒入冰格中,再放進冰箱冷凍。
有一天,當姆潘巴做冰淇淋時,冰箱冷凍室內放冰格的空位已經所剩無幾。
為了搶佔剩下的冰箱空位,姆潘巴只得急急忙忙把牛奶煮沸,放入糖,等不及冷卻,就把滾燙的牛奶倒入冰格中,並送入冰箱。
一個半小時後,姆潘巴發現了一個讓他十分困惑的現象:他放入的熱牛奶已經結成冰,而其他同學放的冷牛奶還是很稠的液體。
照理說,水溫越低,結冰的速度越快,而牛奶中含有大量的水,應該是冷牛奶比熱牛奶結冰速度快才對,但事實怎麼會顛倒過來了?
姆潘巴把這個疑惑從初中帶到了高中。
他先後請教了幾個物理老師,都沒有得到答案。
一位老師感覺他提出的問題怪異得近乎荒唐,就用嘲諷的口吻說: 你說的這些就叫做姆潘巴現象吧!
但執著的姆潘巴並沒有認為自己的問題很荒唐,他抓住三蘭港大學物理系系主任奧斯波恩博士到他們學校訪問的機會,又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這位博士並沒有對他的問題嗤之以鼻。回到實驗室後,博士按照姆潘巴的陳述做了冷熱牛奶實驗和冷熱水物理實驗,結果都觀察到了姆潘巴所描述的顛覆常識的怪現象。於是,他邀請姆潘巴和他一起對這個現象進行了深入研究。
1969年,他和丹尼斯·奧斯伯恩博士(Denis G.Osborne)共同撰寫了關於此現象的一篇論文,因此該現象便以其名字命名。這就是著名的——姆潘巴現象(Mpemba effect)
姆潘巴現象是一種有違人們認知的一種特殊現象,溫度略高的液體比溫度略地的液體會先結冰,在我們的認知中,這種話說給誰聽都會被當作是一個傻子,然而,姆潘巴現象的確存在,而且是世界性的物理難題之一。
有關姆潘巴現象的解釋眾說紛紜,常見的一種解釋如下:
液體降溫速度的快慢不是由液體的平均溫度決定,而是由液體溫度梯度決定的,當熱的液體冷卻時,梯度較大,而且在凍結前的降溫過程中,熱的液體的溫度差一直大於冷的液體的溫度差。這種情況是由於上表面的溫度愈高,從上表面散發的熱量就愈多,因而降溫就愈快。
還有的認為水分更快蒸發導致熱水體積變小,一層霜隔絕了溫度更低的水以及溶質濃度存在差異。但任何一種解釋都很難讓人信服,因為這種效應並不可靠,彭巴效應並不是指熱水一定會比冷水先結冰,兩者的溫度如果有較大差異,那麼仍然將是冷水先結冰。
50多年過去了,當年的中學生姆潘巴,
已經成為了一位兩鬢斑白的動物園退休管理員。
但這個問題卻依然沒人能給他一個圓滿的答案。
這個顛覆常識的現象被寫進了學術期刊,
印在各種語言的化學課本裡,成了上個世紀留下的「世紀懸案」。
你們覺得「姆潘巴現象」是怎麼回事呢?在留言區告訴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