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比冷水結冰更快嗎?姆潘巴效應的「前世今生」

2020-12-01 中國氣象局

張格苗

  公元前350年,科學家亞里斯多德在其《氣象學》一書中記錄了黑海南岸古王國本都(Pontus)居民冬季捕魚的場景。他們在冰上搭建臨時棚屋時,為了讓棚屋的立杆更好地固定在冰上,會在它們周圍潑上熱水,使其快速結冰固定。
  亞里斯多德分析認為,預先被加熱的水結冰更快,因為它們溫度降低的速度更快。所以,許多人為了將水儘快冷卻,會把水先在太陽下曬一會兒。由此引發了從古典時代延續至現代科學的「未解之謎」:熱水真的比冷水結冰更快嗎?如果是真的,需要的條件和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
  13世紀,喜歡做試驗的英國自然科學家羅傑·培根發現,瓶子裡的熱水並不比冷水更快結冰。因此,他得出結論,熱水比冷水結冰更快這一現象需要某些特定的條件才能出現。17世紀,另一位提出「知識就是力量」的培根先生——弗朗西斯·培根,也對這一現象進行過描述。他說,只有略微暖和的水才比很冷的水更容易凍結。
  同一時期,被譽為「近代科學始祖」的笛卡爾在其偉大的《方法論》中指出,一瓶水如果經過長時間加熱,那麼它比別的水冷卻得更快,因為加熱時其中最能抵抗溫度變化的一些分子被蒸發掉了。他還進一步解釋,他指的不是熱水與冷水比,而是一瓶水經過長時間加熱、再冷卻到和普通水一樣的溫度,這時候再使之結冰的話,那麼加熱過的水冷得更快。
  先賢的觀察、研究展示了他們對自然細微的觀察和深刻的思考。而這一現象從1960年開始邁出了走向理論的第一步。有一個名叫姆潘巴(Mpemba)的坦尚尼亞中學生,他在烹飪課上發現,熱的牛奶混合物比涼的能更快凝結成冰激凌。這讓他十分困惑:照理說,水溫越低,結冰的速度越快,而牛奶中含有大量的水,應該是冷牛奶比熱牛奶結冰速度快才對,但事實為何相反?
  隨後,在一個物理講座上,他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卻被同班同學和老師嘲笑。然而,來自三蘭港學院的教授丹尼斯·奧斯波恩(Denis Osborne)博士記住了這個問題。等回到實驗室,他證實確有此事後,邀請姆潘巴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1969 年,二人共同在英國雜誌《物理教師》上發表文章,詳細介紹了這一現象,並稱其為「姆潘巴現象(Mpemba Effect)」。
  從那時起,全世界一直有人試圖破解姆潘巴現象背後的奧秘。他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原因,包括蒸發、加速傳熱的對流、有絕緣效果的霜、溶質、導熱性、溶解氣體、氫鍵、結晶、熵等。其中最主流的解釋是蒸發:熱水在冷卻過程中蒸發得更多,剩下的水更少,因此結冰更快。但所有解釋都不能令人完全信服。
  同時也有許多人提出,這個實驗根本不能完成,懷疑或否定姆潘巴現象的真實性。我國上海向明中學一位老師和三名女高中生2005年初也在一百多次失敗的試驗後提出,在同質量同外部環境溫度條件下不可能出現熱的液體比冷的液體先結冰的現象。
  有人質疑,試驗失敗只是試驗條件不符合要求。2006年,Monwhea Jeng在《美國物理學期刊》上給出的解釋是,參與比較的水體應該僅是初始溫度不同。目前得到較多認可的姆潘巴現象定義是:在同等體積、同等質量和同等冷卻環境下,溫度略高的液體比溫度略低的液體先結冰的現象。
  紛繁複雜的說法,讓姆潘巴現象變得愈加神秘,甚至成為全世界科研工作者的攻堅對象。2012年,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懸賞1000英鎊,開展了一場為期六個月的比賽,評選姆潘巴現象的最佳解釋。最終,尼古拉·布萊格威客脫穎而出,他提出的解釋是過冷(Super Cooling)。過冷指液體或氣體的溫度低於凝固點溫度但並沒有凝固,而原本溫度較低的水比更容易發生過冷的現象。
  最近,關於這個謎題的研究又有了新的答案。西班牙馬德裡查爾斯三世大學的安東尼奧·拉桑塔在其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的論文中說,姆潘巴現象是否出現主要取決於個體水分子的速度,因為它們像蟻穴中的螞蟻一樣在四面八方漫無目的地奔跑。
  論文稱,某些「成分」必須匯集在一起才能在某些特定的系統中發生這一效應。安東尼奧所在的研究小組選擇了含有硬質的非彈性球體,用它們來模擬液體的粒狀流體。這樣一來就能模擬粒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並通過分析計算了解姆潘巴現象如何發生、何時發生。
  這些粒子碰撞時會釋放能量。較高溫度意味著在分子水平上運動更多,因此暖和的液體比較低溫度的液體更快結冰。中學生姆潘巴發現這一現象的牛奶中也的確懸浮著許多大顆粒。在非純淨水中,大溶質顆粒的存在可能對姆潘巴現象作出了貢獻。去年,由以色列魏茲曼研究所和美國芝加哥大學專家提出還曾提出逆姆潘巴效應,即最冷的系統比最熱的系統加熱得更快。這也在該研究中得到了證實。
  當然,對這項研究並非沒有批評的聲音,它因為模式太過簡單受到質疑。但從亞里斯多德到姆潘巴,再到安東尼奧,兩千多年裡,正是在一次次探索和質疑中,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愈加深刻。而之所以這個謎底還未徹底揭開,也是因為人類認識自然的路還很漫長,唯有上下求索,繼續前行。

(來源:《中國氣象報》2017年12月19日三版 責任編輯:王美麗)
  

相關焦點

  • 熱水結冰居然比冷水還快,姆潘巴現象顛覆物理學是真的嗎?
    如果你需要更快地製取冰塊,請先把水加熱!這一看起來純屬反常識的笑話,真的是天方夜譚嗎?,熱的冰淇淋液比冷的混合液更快地結冰,他的好奇心激起了科學界長達數十年之久的激烈辯論,熱度至今都絲毫不減!"姆潘巴效應"指在同等質量和同等冷卻環境下,溫度略高的液體比溫度略低的液體(非純水)先結冰的現象。姆潘巴現象是一種有違人們認知的特殊現象,歷史上亞里斯多德、培根和笛卡爾均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過該現象,但是均未能引起廣泛的注意。在過去的10多年裡,科學家對姆潘巴效應的關注更加密切,希望找出這個與直覺不符的現象背後的確切原因。
  • 熱水和冷水相比更容易結冰嗎,從做冰淇淋中發現的「姆潘巴效應」
    人們通常認為,當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同時放入冰箱時,冷水很快就會結冰。事實並非如此。有經驗的汽車司機都知道冬天最好用冷水洗車,而不是用溫水,否則溫水一進車就會立刻結冰。溫水比冷水結冰快嗎?為什麼?從做冰淇淋中發現的「姆潘巴效應
  • 姆潘巴現象發現史︱為什麼熱水比冷水結冰快?以及目前的科學解釋
    今天我們討論一個違反常識得科學悖論,如果有人問你:「熱水和冷水哪個結冰更快?」你很有可能選擇冷水。這乍看沒有問題,這是我們的生活常識啊,但是真理往往都善於隱藏自己,如果你真選擇了冷水,那麼你可能會像1963年發生的事情所證明的那樣,面臨一個巨大的驚喜。
  • 為什麼熱水比冷水結冰速度更快?科學在終於找到了原因
    這似乎與先入為主的觀念相反,即熱水比冷水凍結的速度更快,科學家一直無法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現在他們終於找了原因。事實是,在某些條件下,熱水比冷水結冰的速度快。1963年,一位名叫伊拉斯託·姆潘巴的坦尚尼亞學生首次發現了它。
  • 熱水、冷水誰先結冰, 科學家也很懵
    如果有人問你:「冷水和熱水哪個先結冰?」   可溶解氣體說 溫度越高,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就越小,因此熱水裡溶解的氣體要少於冷水,由於水在溶解一些氣體後凝固點會降低,而   熱水的氣體含量更低,凝固點也相應變高,這可能是熱水結冰較快的一個原因,同時也有實驗發現脫氣水比非脫氣水結冰更快。   熱梯度對流說 熱梯度對流觀點認為,熱水比冷水結冰更快是因為對流的增加。
  • 有時候熱水結冰比冷水快,科學家也不能解釋為啥
    可溶解氣體說溫度越高,氣體在水中的溶解度就越小,因此熱水裡溶解的氣體要少於冷水,由於水在溶解一些氣體後凝固點會降低,而熱水的氣體含量更低,凝固點也相應變高,這可能是熱水結冰較快的一個原因,同時也有實驗發現脫氣水比非脫氣水結冰更快。熱梯度對流說熱梯度對流觀點認為,熱水比冷水結冰更快是因為對流的增加。
  • 熱水比冷水更容易結冰是真的嗎?
    如果有人問你:「冷水和熱水哪個先結冰?」相信你一定會覺得這個提問的人是不是傻了,當然是冷水先結冰了。然而,事實上有時候還真未必。特定條件下可能熱水結冰比冷水還要快,這是怎麼回事呢?這種現象叫姆潘巴現象。
  • 把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同時放進冷凍室,哪杯水會先結冰?
    冷水和熱水,誰的結冰速度更快?把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同時放進冷凍室,哪杯水會先結冰?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的直覺告訴我們,冷水的結冰速度更快,因此必定是冷的那杯水先結冰。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這麼簡單,早在1461年,物理學家喬瓦尼.馬利亞尼(Giovanni Marliani)就已經明確地指出,在有些時候,熱水會比冷水更快地結冰,但這在當時並沒有得到重視。
  • 一個中學生發現一特殊現象引熱議,熱水和冷水相比,哪個更易結冰
    人們通常認為,當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同時放入冰箱時,冷水很快就會結冰。事實並非如此。有經驗的汽車司機都知道冬天最好用冷水洗車,而不是用溫水,否則溫水一進車就會立刻結冰。溫水比冷水結冰快嗎?為什麼?從做冰淇淋中發現的「姆潘巴效應」1963年的一天,在熱帶坦尚尼亞的一所中學裡,一群學生想做些冷凍食品來降溫。
  • 熱水比冷水冷卻得更快嗎?
    1963年,坦尚尼亞的一個名叫埃拉斯託·姆潘巴(Erasto Mpemba)的男孩在製作冰淇淋時,將水加熱到高溫給設備消毒。有一次在他進行這一步驟時,他注意到熱水比溫水凍結得更快。後來,他將這種現象寫成了一份報告,成為了第一個描述這種反直覺效應的人。而這種效應後來也被稱作為姆潘巴效應。
  • 姆潘巴效應是騙局?姆潘巴效應的物理原理揭秘
    導語:姆潘巴效應是坦尚尼亞學生埃拉斯託·姆潘巴提出來的,也就是溫度高的物體比溫度低的物體更容易結冰,科學家發現沒有加熱的硬水在結冰的時候,因為內部含有一定的硬物所以冰點比煮沸後的軟水更低一點,所以硬水結冰的速度會延緩一些,來一起了解一下。
  • 熱水比冷水冷卻得更快嗎?| 新知
    1963年,坦尚尼亞的一個名叫埃拉斯託·姆潘巴(Erasto Mpemba)的男孩在製作冰淇淋時,將水加熱到高溫給設備消毒。有一次在他進行這一步驟時,他注意到熱水比溫水凍結得更快。後來,他將這種現象寫成了一份報告,成為了第一個描述這種反直覺效應的人。
  • 為什麼80℃的水會比10℃的水結冰更快呢?
    這個標題看起來有點反常識,為什麼高溫的水會比低溫的水結冰更快呢?這似乎不符合我們的認知,水結冰的溫度是0℃,10℃與0℃的距離可比80℃與0℃的距離近多了。這或許就是彎道超車吧。高溫的水比低溫的水結冰更快,這種效應叫做姆潘巴現象。
  • 為什麼80℃的水會比10℃的水結冰更快呢?
    這個標題看起來有點反常識,為什麼高溫的水會比低溫的水結冰更快呢?這似乎不符合我們的認知,水結冰的溫度是0℃,10℃與0℃的距離可比80℃與0℃的距離近多了。這或許就是彎道超車吧。高溫的水比低溫的水結冰更快,這種效應叫做姆潘巴現象。姆潘巴是發現這個效應的一個中學生,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發現故事吧。
  • 熱水真的能比冷水冷卻得更快嗎?
    1963年,坦尚尼亞的一個名叫埃拉斯託·姆潘巴(Erasto Mpemba)的男孩在製作冰淇淋時,將水加熱到高溫給設備消毒。有一次在他進行這一步驟時,他注意到熱水比溫水凍結得更快。後來,他將這種現象寫成了一份報告,成為了第一個描述這種反直覺效應的人。而這種效應後來也被稱作為姆潘巴效應。自那之後,這種效應便成為了實驗研究的主題,同時也是爭議之所在。
  • 顛覆常識,一個討論50年的現象被證實,熱水真的比冷水更快凍結
    原因很簡單,把溫度的下降過程比作路徑,70攝氏度距離冰點肯定路程更長,因此更慢的結冰。可是大自然要是這麼純粹就好了,也不至於很多神奇的現象背後總是隱藏著讓人類瞠目結舌的真理。關於這個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其實人類很早就研究過,而且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事。最早關於冷熱水誰冷卻更快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
  • 熱水真的能比冷水冷卻得更快嗎?
    1963年,坦尚尼亞的一個名叫埃拉斯託·姆潘巴(Erasto Mpemba)的男孩在製作冰淇淋時,將水加熱到高溫給設備消毒。有一次在他進行這一步驟時,他注意到熱水比溫水凍結得更快。後來,他將這種現象寫成了一份報告,成為了第一個描述這種反直覺效應的人。
  • 一杯熱水和冷水同時放進冰箱,熱水會先結冰,這是為什麼?
    一個常見的事實是,如果你有一杯熱水和一杯冷水,然後把這兩種水都放在冰箱裡,那杯熱水就會先結冰。這個看似違反直覺的說法有什麼道理嗎?沸水真的比冷水凍得快嗎?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認為冷的一杯會先結冰,因為它會很快到達冰點。
  • 熱水和冷水哪個結冰快,這可能就會顛覆你的想像了
    冰箱No,這可能就會顛覆你的想像了因為這也是讓許多科學家都驚訝的事情,熱水比冷水先結冰,而違反直覺的現象被稱為彭巴效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熱水比冷水還先結冰的反常理現象呢?於是教授回去後立即與他的助手親自做實驗,結果也和彭巴說的一樣,熱水比冷水先結冰,之後在1969年,教授與正在讀研究院的彭巴一起發表了研究結果。事實上彭巴並不是第1個發現奇怪現象的人,在早期也有一些科學家也發現了此現象,包括亞里斯多德、弗朗西斯·培根、勒內·笛卡爾、和約瑟夫·布萊克,至於他們的論文我就不在這裡一一講解了。熱水會比冷水先結冰嗎?
  • 冰激凌裡的神奇化學效應
    Osborne)來到到他們學校訪問,姆潘巴又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這位博士沒有對他的問題嗤之以鼻,而是親自按照姆潘巴的陳述做了相同的實驗,結果的確觀察到了姆潘巴所描述的怪現象。於是,他邀請姆潘巴和他一起對這個現象進行了深入研究。1969年,他們共同撰寫了一篇關於此現象的論文,於是,這一現象果然被以姆潘巴的名字命名。這就是著名的——姆潘巴現象,又名彭巴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