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比冷水冷卻得更快嗎?| 新知

2020-08-25 知識分子

以下文章來源於原理 ,作者小雨

Bru-nO / Pixabay


一項實驗用小玻璃珠,

證實了姆潘巴效應的存在。


撰文 | 小 雨

1

大約在2300多年前,亞里斯多德就觀察到這樣一個現象:要想讓水快速地降溫,一開始就要把水放在陽光下。儘管在過去的成百上千年裡,時常有人會提到這樣一種有悖直覺的現象,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它才被作為一種科學結果發表。


1963年,坦尚尼亞的一個名叫埃拉斯託·姆潘巴(Erasto Mpemba)的男孩在製作冰淇淋時,將水加熱到高溫給設備消毒。有一次在他進行這一步驟時,他注意到熱水比溫水凍結得更快。後來,他將這種現象寫成了一份報告,成為了第一個描述這種反直覺效應的人。而這種效應後來也被稱作為姆潘巴效應


自那之後,這種效應便成為了實驗研究的主題,同時也是爭議之所在。因為在物理學中,冷卻過程並非想像中那麼簡單;再加上水的複雜性,更是讓水的結冰成了一個極難掌控的過程,使得科學家難以在實驗室中重現這種效應。


所以長期以來,科學家對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如何定義這種現象,以及這種現象是否真的存在等問題,都沒有統一的答案。


最近,來自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的兩名物理學家 Avinash Kumar John Bechhoefer 用一些微小的玻璃珠代替水分子,繞開了水的複雜性,發展出了一種在可控環境下展現姆潘巴效應的方法,證實了當將兩個初始溫度不同的系統冷卻到同一溫度時,初始溫度較高的系統所用的時間可以比溫度較低的系統更短。實驗結果發表在了2020年8月5日的《自然》雜誌上。


2

過去對姆潘巴效應的研究存在定義模糊的問題。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員用三個溫度對姆潘巴效應進行了定義,分別是Th(高溫系統的初始溫度)、Tw(低溫系統的初始溫度)、Tc(熱浴溫度),其中Th>Tw>Tc。在這樣的定義下,他們首次實現了在完全可控的設置下,證明從Th冷卻到Tc所需的時間,比從Tw冷卻到Tc的時間更短。


在實驗中,他們使用了直徑僅為1.5微米的小玻璃珠來代表水分子。然後通過設定參數,選擇在不同的條件下將數千個小玻璃珠投入一個充當熱浴的燒杯中。當每一顆玻璃珠落下時,他們會使用光鑷對玻璃珠施加作用力;與此同時,玻璃珠在這一過程中也會在熱浴中得到冷卻。從玻璃珠在相應的作用力下做的運動,研究人員可以計算出玻璃珠的實效溫度。

在一項新的實驗中,Avinash Kumar用雷射對微小的玻璃珠施加作用力,以證明更熱的玻璃珠的冷卻速度可以比更冷的玻璃珠快。| 圖片來源:SFU


為了更進一步地研究系統是如何冷卻的,研究人員追蹤了玻璃珠在一段時間內的運動。他們測量了玻璃珠從Th或Tw冷卻到Tc的時間,發現在有的設定下,初始溫度為Th的玻璃珠冷卻得比初始溫度為Tw的玻璃珠快得多。比如在一種特殊設定下,從Th冷卻到Tc只需2毫秒的時間,而從Tw冷卻到Tc則需要10倍以上時間。


3

這種現象看起來似乎很不合理,因為按照常理推測,在Th冷卻到Tc的過程中,首先會被冷卻到Tw,這意味著它需要更多的冷卻時間。然而,為何這種簡單的邏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不再成立呢?


問題的關鍵或許在於系統是否處于于熱平衡狀態(系統中的所有部分都達到了均勻的溫度)。對於一個沒有達到熱平衡的系統,溫度不再能成為描述它的行為的一個特徵,在這種情況下,材料的行為變得異常複雜。當玻璃珠在冷卻時,系統並不處於熱平衡狀態。


這樣的系統並沒有一條從熱到冷的直接冷卻路徑,而是有多條冷卻路徑,這就使得一些潛在的冷卻捷徑得以存在。對於玻璃珠來說,更高的初始溫度或許意味著它們可以更容易地被重新排列成與目標溫度相匹配的結構。這就好比是一個徒步旅行者,他的初始位置或許相比他人而言離目的地更遠,卻可以比其他人更快地到達目的地,因為這個更遠的起點實際上能讓他避免翻過一座最難攀爬的高山。


而根據一些物理學家過去的研究認為,冷卻過程中是可能存在這種捷徑的。雖然目前我們還無法完全確定,這是否就是導致姆潘巴效應的原因。


4

水比我們想像中要複雜得多,它可以在低於凝固點的溫度下仍處於液態,也可以出現這種初始溫度越高冷卻得越快的現象。這項針對水的研究採用的是一種非常簡單的設置來重現水的一種複雜效應。這種設置或許暗示著,姆潘巴效應不僅僅存在於玻璃珠子或水之中,更有可能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研究人員希望,在實驗中建立的這個模型,或許還將有望用於其他未知的用途。


參考來源

1.https://www.sciencenews.org/article/physics-new-experiment-hot-water-freeze-faster-cold-mpemba-effect

2.https://www.sfu.ca/sfunews/stories/2020/08/hot-water-can-sometimes-cool-faster-than-warm-water---sfu-experi.html

3.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60-x

相關焦點

  • 熱水比冷水結冰更快嗎?姆潘巴效應的「前世今生」
    他們在冰上搭建臨時棚屋時,為了讓棚屋的立杆更好地固定在冰上,會在它們周圍潑上熱水,使其快速結冰固定。  亞里斯多德分析認為,預先被加熱的水結冰更快,因為它們溫度降低的速度更快。所以,許多人為了將水儘快冷卻,會把水先在太陽下曬一會兒。由此引發了從古典時代延續至現代科學的「未解之謎」:熱水真的比冷水結冰更快嗎?如果是真的,需要的條件和背後的原因又是什麼?
  • 一項新的實驗暗示熱水比冷水冷凍得更快
    對微小玻璃珠的研究表明,Mpemba效應是真實的有時熱水比冷水凍結得快。一項基於微小玻璃珠的新實驗可能有助於解釋原因。ARTISTEER / ISTOCK / GETTY IMAGES PLUS在物理學中,放鬆並不像看起來那樣簡單。一項新的研究發現,熱的物體比熱的物體冷卻得更快。
  • 熱水比冷水冷卻得更快嗎?
    有一次在他進行這一步驟時,他注意到熱水比溫水凍結得更快。後來,他將這種現象寫成了一份報告,成為了第一個描述這種反直覺效應的人。而這種效應後來也被稱作為姆潘巴效應。  自那之後,這種效應便成為了實驗研究的主題,同時也是爭議之所在。
  • 熱水真的能比冷水冷卻得更快嗎?
    有一次在他進行這一步驟時,他注意到熱水比溫水凍結得更快。後來,他將這種現象寫成了一份報告,成為了第一個描述這種反直覺效應的人。而這種效應後來也被稱作為姆潘巴效應。這就好比是一個徒步旅行者,他的初始位置或許相比他人而言離目的地更遠,卻可以比其他人更快地到達目的地,因為這個更遠的起點實際上能讓他避免翻過一座最難攀爬的高山。而根據一些物理學家過去的研究認為,冷卻過程中是可能存在這種捷徑的。
  • 熱水真的能比冷水冷卻得更快嗎?
    有一次在他進行這一步驟時,他注意到熱水比溫水凍結得更快。後來,他將這種現象寫成了一份報告,成為了第一個描述這種反直覺效應的人。而這種效應後來也被稱作為姆潘巴效應。 自那之後,這種效應便成為了實驗研究的主題,同時也是爭議之所在。
  • 姆潘巴現象發現史︱為什麼熱水比冷水結冰快?以及目前的科學解釋
    今天我們討論一個違反常識得科學悖論,如果有人問你:「熱水和冷水哪個結冰更快?」你很有可能選擇冷水。這乍看沒有問題,這是我們的生活常識啊,但是真理往往都善於隱藏自己,如果你真選擇了冷水,那麼你可能會像1963年發生的事情所證明的那樣,面臨一個巨大的驚喜。
  • 為什麼熱水比冷水結冰速度更快?科學在終於找到了原因
    這似乎與先入為主的觀念相反,即熱水比冷水凍結的速度更快,科學家一直無法解釋為什麼會發生這種現象。現在他們終於找了原因。事實是,在某些條件下,熱水比冷水結冰的速度快。1963年,一位名叫伊拉斯託·姆潘巴的坦尚尼亞學生首次發現了它。
  • 熱水倒冷水vs冷水倒熱水 哪種涼的快
    不知道大家在喝水的時候有沒有人想過這個問題,究竟是往冷水裡倒熱水,水涼的比較快,還是把冷水倒進熱水裡,水涼的比較快。第一種答案是,冷水倒到熱水中,水涼的比較快,或者準確的說,水溫達到平衡的速度比較快。原因如下:為了達到最好的混合效果,熱水分子與冷水分子需要接觸的時間更長。
  • 熱水、冷水誰先結冰, 科學家也很懵
    如果有人問你:「冷水和熱水哪個先結冰?」相信你一定會覺得這個提問的人是不是傻了,當然是冷水先結冰了。然而,事實上有時候還真未必。特定條件下可能熱水結冰比冷水還要快,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歷史上諸多學者如亞里斯多德、培根和笛卡爾等都曾對類似現象有所描述但是均未能給出完美的解釋。甚至現代科學家們面對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也仍然存在爭議。
  • 熱水撲滅火災比冷水更有效,這是什麼道理?
    作者 | 小小出品 | 網易科技《知否》欄目組(公眾號:tech_163)絕大多數人可能都認為,在火上噴灑冷水有助於更快地將其撲滅但實際上,熱水比冷水能更有效地撲滅火災。這是因為滅火主要靠水變成水蒸氣的過程,這會吸收大量的熱量,遠大於水變熱吸收的熱量。而熱水變成水蒸氣要比冷水更快。
  • 一杯熱水和冷水同時放進冰箱,熱水會先結冰,這是為什麼?
    一個常見的事實是,如果你有一杯熱水和一杯冷水,然後把這兩種水都放在冰箱裡,那杯熱水就會先結冰。這個看似違反直覺的說法有什麼道理嗎?沸水真的比冷水凍得快嗎?對於這個問題很多人認為冷的一杯會先結冰,因為它會很快到達冰點。
  • 有時候熱水結冰比冷水快,科學家也不能解釋為啥
    相信你一定會覺得這個提問的人是不是傻了,當然是冷水先結冰了。然而,事實上有時候還真未必。特定條件下可能熱水結冰比冷水還要快,這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歷史上諸多學者如亞里斯多德、培根和笛卡爾等都曾對類似現象有所描述但是均未能給出完美的解釋。甚至現代科學家們面對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也仍然存在爭議。
  • 熱水和冷水哪個結冰快,這可能就會顛覆你的想像了
    於是教授回去後立即與他的助手親自做實驗,結果也和彭巴說的一樣,熱水比冷水先結冰,之後在1969年,教授與正在讀研究院的彭巴一起發表了研究結果。事實上彭巴並不是第1個發現奇怪現象的人,在早期也有一些科學家也發現了此現象,包括亞里斯多德、弗朗西斯·培根、勒內·笛卡爾、和約瑟夫·布萊克,至於他們的論文我就不在這裡一一講解了。熱水會比冷水先結冰嗎?
  • 熱水結冰居然比冷水還快,姆潘巴現象顛覆物理學是真的嗎?
    如果你需要更快地製取冰塊,請先把水加熱!這一看起來純屬反常識的笑話,真的是天方夜譚嗎?上世紀60年代,一名非洲坦尚尼亞的中學生姆潘巴發現,熱的冰淇淋液比冷的混合液更快地結冰這一作用的結果是,裝在一個杯蓋打開的杯子裡的熱水,會比裝在類似容器裡的冷水蒸發得更快,因而剩下的水凝固得也更快。這一理論把姆潘巴效應限制在了敞開的容器中,然而一些在封閉的容器中的實驗也觀察到了這種現象。另一種解釋是生物原因:同雨滴的形成需要"凝結核"一樣,水要結成冰,需要水中有許許多多的"結晶中心"。生物實驗發現,水中的微生物往往是結晶中心。
  • 熱水比冷水更容易結冰是真的嗎?
    如果有人問你:「冷水和熱水哪個先結冰?」相信你一定會覺得這個提問的人是不是傻了,當然是冷水先結冰了。然而,事實上有時候還真未必。特定條件下可能熱水結冰比冷水還要快,這是怎麼回事呢?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1960年有個坦尚尼亞的高中生姆潘巴在做冰淇淋的時候,因為冰箱空間有限,怕其他同學先把位置佔了,就只好在用熱水衝的牛奶
  • 把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同時放進冷凍室,哪杯水會先結冰?
    冷水和熱水,誰的結冰速度更快?把一杯冷水和一杯熱水同時放進冷凍室,哪杯水會先結冰?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的直覺告訴我們,冷水的結冰速度更快,因此必定是冷的那杯水先結冰。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這麼簡單,早在1461年,物理學家喬瓦尼.馬利亞尼(Giovanni Marliani)就已經明確地指出,在有些時候,熱水會比冷水更快地結冰,但這在當時並沒有得到重視。
  • 科學家揭秘為何有時熱水凍結速度快過冷水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報導,有時候,熱水的凍結速度反而會超過冷水,這是為什麼呢?這種怪異的現象困擾了幾代科學家。經過數百次實驗,紐約州立大學賓厄姆頓分校負責輻射安全的官員詹姆斯·布朗裡奇最終發現證據,證明這種現象可能與水中雜亂無章的雜質有關。熱水快速凍結現象被稱之為「姆佩巴效應」,以坦尚尼亞學生埃拉斯託·姆佩巴的名字命名。
  • 這難題讓亞里斯多德撓頭,為何熱水比冷水先結冰,專家也沒有答案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假如你取兩個同樣大小的杯子,在內部分別盛滿熱水與冷水,接著再將其放入冰箱之內,過一會兒,你就能驚奇地發現,熱水的結冰速率明顯要比冷水快了很多。可能這種結果大大超乎了你的想像,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這絕對是一個事實。值得一提的是,最早發現這一現象的人,是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里斯多德。
  • 這難題讓亞里斯多德撓頭,為何熱水比冷水先結冰,專家也沒有答案
    說到這裡,我們可以舉一個例子,假如你取兩個同樣大小的杯子,在內部分別盛滿熱水與冷水,接著再將其放入冰箱之內,過一會兒,你就能驚奇地發現,熱水的結冰速率明顯要比冷水快了很多。他曾在自己的著作《氣象學》中描寫了這樣一件事:「在冰上捕魚的漁民,為了能在冰上搭建臨時的棚屋,總是喜歡在立杆周圍澆灌熱水,以此使水快速凝結成冰」,在書中他還提出了對這種現象的質疑。對於這一奇怪現象,法國大數學家笛卡爾曾給出過自己的解釋,他指出:「在火上加熱過的水,會比沒加熱過的水更快結冰。
  • 顛覆常識,一個討論50年的現象被證實,熱水真的比冷水更快凍結
    最早關於冷熱水誰冷卻更快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它在公元前4世紀的時候就發現熱水比冷水結冰更快,在這之後的的哲學家、物理學家像弗朗西斯·培根和勒內·笛卡爾也發現了這種反常的現象不過最近,也就是8月5日,一篇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論文《在膠體系統中更快的指數冷卻》解決了這個討論了近50年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