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包裝、價格辨識精油質量
秘訣1.弄清楚來源,是天然植物或化學合成品
精油好壞與來源大有關係,工業化合的當然最便宜,而且可以大量生產,如:一般的空氣芳香劑,洗髮精的香味,甚至所謂香水面紙,香水產品的香料來源,許多都是由化學合成的,將別是市售的薰香油,香精油,更要小心不法商人拿化學合成品來製作販賣。化學合成的味道,雖然聞起來跟真精油感覺相似,不過還是有相當的質量差別,只要你仔細聞,不難發現其味道的複雜性與單一性的相異。
秘訣2.別被類似名稱混淆
市面上有許多「心虛」的廠商,知道自己不是真正的天然植物精油就會給商品名一點「空間」,如:香精油,水精油,薰香精油…等。精油的原文是 essential oil,除了少數高檔的「原精」是指100%花類精油,但因為花類精油太過昂貴,市面上有很多是以20%,5%甚至2%在販賣。怎麼辨識呢?精油產品標示要有名稱(中英文及拉丁學名)、產地、製造日期或有效日期,這些都是最基本的。除了看包裝外的說明,也別太迷信外包裝,因為刻意的偽劣品光靠包裝是看不出所以然的,包裝上愛怎麼印就怎麼印,要用於身心的必須是真實的內容物才可靠。以精油洗髮精為例,也許你會問:這種現成的精油洗髮精,跟自己買精油再用無香精洗髮精調和的是否相同?當然不同。先看這些洗髮乳上面的標示,最多會在成分中寫essential oil (精油),其實根本標示不明;或是將燻衣草精油洗髮乳寫成lavender oil,這也是大外行,其實市售的精油洗髮乳,最多加上化學合成的植物氣味,不可能用天然植物精油,遑論護髮療效。同樣的情形也出現在其他清潔產品。像某些芳香劑也常只標示「高級香精」,這不可能是天然精油,簡單來說,市售號稱的精油產品,多半是化學合成,千萬不要把它當作精油來使用,否則實在很對不起天然純精油的「氣質」!
秘訣3.找出代表性產地
植物的產地栽培方式採摘時機,採集人工成本及萃取方式等,都關係著同一種植物於不同產地的價格差異,就像是咖啡豆或其他原料一樣,常有波動,也直接影響質量。等級好的精油與較差的精油,在療效與價格上相差就甚為懸殊,正所謂一分錢分貨,但這並不代表等級較差的精油就不可使用。每一種植物精油都有其正統的代表性產地,因為那是最適合的土壤,溫度,品種與罘積多年的採收萃取經驗,因此建議了解植物精油的代表性產地,並以之作為第一優先選擇。
市面常見的所謂「精油商品」有以下幾種:
1.純天然植物精油
從植物中蒸餾萃取出來的植物精華,英文為 essentialoil,也是我們所認定的精油。
2.合成精油
是以化學合成或鈍精油稀釋、他種單體香參入精油等手法製成的劣質精油,依其手法不同,各有判別或鑑識的方法。
3.否流油
是以95%的異丙醇,調配水及香精而成。異丙醇為高溶解溶劑,高揮發性,易燃、不可食用、不宜接觸皮膚,切勿與精油混淆。
4.水精油
是將精油加入介面乳化劑,使其可溶於水中,達到稀釋效果,但與真正的純精油還是不同,不可混為一談。
以薰衣草為例,推薦的產地是法國普羅旺斯,而近年來其他較知名的,如:保加利亞,中國大陸,哈薩克斯坦、澳洲等地,薰衣草質量也相當優,但就原料萃取技術來說,法國的燻衣草精油還是略勝一籌,但是植物精油也不一定是法國的最好,像近年來中國的冷壓老薑精油質量好、產量豐,幾乎獨佔了世界最大宗的產地。所以,一般代表性產地,也會隨著農經發展的技術與資源而不斷改進,因此當然也會有異動,這必須確實去研究、分析、比較才能有大略的了解。
秘訣4.精油的價格也有學問
只要看到那種清一色相同價格的,如:從燻衣草到玫瑰全部都是500元,保證絕對是化學合成。理由很簡單,精油雖是同樣大小瓶裝,但都來自不同的植物體,當然產量與產地都會關係到價格。更何況花類精油取油量少,一公噸的玫瑰花才能萃取出一公斤的玫瑰精油,價錢當然無法與一般的草類精油相比了。請記住,化學合成品的原料與天然的原料,光是成本就有千百倍之差,千萬小心。
秘訣5.不同品牌價格也隨之有別
國內大多數的香草精油產品,都是由國外進口,有的是向某廠牌採購,所以無法直接了解植物精油是由哪個產地提供。當然,這些精油廠商有一流的專家做分析與研究,調配出他們認可的產品內容,而這也增加了許多研發成本。這種說法就像是當你買咖啡時,可以買曼特寧咖啡,也可以買星巴克咖啡。一個是產地,一個是品牌,以產地為導向購買,可以用最精準的價格買到最確實的產品,也比較接近該精油的療效參考值:以品牌為導向,除了買商品外,同時也在品牌價值鏈中貢獻一些。簡單來說,購買純精油,品牌差異會出現價格之分,但這與你買的精油沒有太大的關係,除了地下販賣的合成精油外,天然精油真正有差異的是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