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油在人體中的旅程

2021-01-09 殷姐姐

新年的第一篇文章,採用了《精油在人體中的旅程》,可見這個話題的份量。一番哥早就想寫卻一直沒動筆,我知道這是一個重要但困難的任務,重要在於很多用油的思路與精油進入人體的機制有關,困難在於這方面的研究似乎還不充分,爭議頗多。還好,趕在2021年第一周,一番哥終於寫完了,這是我看到過的關於此話題聊得最系統、最詳盡的文章。

文字較多,知識密度大,有點燒腦,建議可以分幾次閱讀,希望對你有幫助。

為什麼要知道精油是如何在人體中旅行的?

精油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進入人體,比如我們熟悉的香薰和塗抹,進入人體的方式不同,在人體中移動的「旅程」或者說「路徑」可能不同,精油在人體中發生代謝,代謝物、殘餘物離開身體的路徑都不盡相同。

已有不少書籍和文章作為重要的精油知識做過普及,每一次看到時都匆匆跳過,因為每次問:「它對我使用精油有用嗎?」,「好像沒用...」。

直到有一個問題困擾著我,就是「為什麼很多傳統芳療師反對口服?」,我相信大部分人不是因為門派的主張而簡單地選邊站,應該有其反對的理由,這些理由是不是成立?,「精油在人體中的路徑」就是極其重要的觀察視角。(關於口服的部分,因篇幅較大,將另起一篇)

還有會員在Dr.mom裡問,「為什麼口服精油後,尿的氣味很特別?會不會有問題...」,這又和精油的代謝路徑有關。

後來發現,意義遠不止這些,它能幫助我們判斷「如何準確用油」。也就是說,不同的狀況採用什麼用法最適合?什麼是更安全的方式?什麼是最有效的方法?絕對安全和有效不能兼得時如何取捨?

這本應該歸入精油療法奠基性的基礎知識,遺憾的是還沒有看到把這件事兒,講述的很完整、很透徹的書籍或文章,或許是因為研究還不夠充分?

為此要感謝溫佑君老師、寇特·史納伯特博士、珍妮佛·碧絲·琳德博士以及Price&Price在他們的著作中留下了一些很有價值的信息。

本篇只是嘗試把這些前輩寶貴的、但碎片化的信息梳理並拼接成相對完整的結構,想必會有粗糙和膚淺的地方,歡迎一起探討。

觀察點一:嗅吸鼻腔黏膜

路 徑

分支①:嗅吸→鼻腔黏膜→嗅上皮→嗅神經→嗅球→邊緣系統→杏仁核/海馬體。(※以上為實際路徑比圖上稍複雜一些)

大腦邊緣系統又被稱為「情緒控制中心」,管理著人類的本能行為:食慾、性慾、睡眠欲、情緒波動、情境記憶等,這些本能行為都會明顯受到嗅覺的影響。

從精油的傳導路徑來看,要想影響邊緣系統,嗅吸精油無疑是第一選擇。

首先,從鼻腔到大腦邊緣系統的絕對距離最近。其次,傳輸的速度也最快,因為芳香分子的刺激會轉換成電信號在神經系統中傳導,當然比精油分子在血液中傳輸要快很多。

據研究顯示,氣味的刺激傳達至大腦的時間不到0.2秒,香味本身具有在一瞬間改變身心狀態的能力。

因此,在面對壓力、抑鬱、各種負面情緒、記憶、認知力等方面的問題,以及某些類型的頭痛時,嗅吸精油是第一選擇。

分支②:嗅吸→邊緣系統→下丘腦/垂體

下丘腦是負責調節腸胃、心臟、膀胱等器官功能的自主神經中樞。

垂體是負責分泌調節甲狀腺、卵巢、腎上腺等內分泌器官的荷爾蒙。而垂體本身的功能是由下丘腦分泌的荷爾蒙來調節的。

可以得出這樣一個重要的認識:神經系統並非獨立運作,它還能通過下丘腦有效影響內分泌系統及各個內臟器官。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緊密地交織在一起。因此可以說,嗅吸精油不僅僅可以影響情緒,更有助於身心的整體健康。

另外,精油分子通過嗅覺系統進入人體,與其他方式進入體內有很大不同,請參考「觀察點七」,這正是精油的獨特之處且難以替代。

啟發點

如果你想用精油來改善情緒,嗅吸是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嗅吸精油不僅對情緒有效還能間接影響到內分泌系統及內臟器官,有益於整體健康。觀察點二:嗅吸肺泡組織

路 徑

嗅吸→肺泡組織→肺泡微血管→血液循環通過嗅吸進入鼻腔的精油分子,還有一部分會直接進入肺部或附著在呼吸道、支氣管的黏膜上。這意味著,如果你是呼吸道問題,比如感冒、咳嗽,那麼你的鼻腔、咽喉、肺部可能布滿病毒、病菌、甚至有炎症,嗅吸尤其是深呼吸,精油分子會對這些病原體迎頭痛擊,相當於直接命中靶子。

因此可以認為:嗅吸是預防及調理呼吸道感染最快捷、最直接的方式。

缺點是一次吸入的量太少。推薦的一種方式是身邊開著香薰機,相當於將精油以微小劑量、持續不間斷地作用於呼吸系統。這種方式可能是精油用法中安全性最高的,幾乎沒有不良反應的報導。很適合嬰幼兒、孕婦、體弱老人等特殊人群。

當然,如果你的呼吸道感染已經較嚴重了,僅靠嗅吸劑量不夠。再考慮用內用、口服、塗抹來加強,請諮詢你的芳療師。

啟發點

嗅吸不僅僅影響大腦邊緣系統,還是預防、調理呼吸道感染最快捷、最直接的方式。路 徑

塗抹→皮膚→微血管→血液循環

對於精油療法初學者,通常會直覺地認為,只有處理皮膚或肌肉骨骼問題時,才會採用皮膚塗抹的方式,調理體內問題,隔著厚厚的皮膚和肌肉組織總感覺是隔靴搔癢。

皮膚的確是人體的天然保護屏障,能將絕大多數物質攔在體外,比如水、大多數藥物、病原體(病菌、病毒)等,這得益于堅韌、耐用的皮膚角質層。

精油的特別之處在於可以較快速地穿透皮膚角質層,進入體內的血液循環,原因是精油的兩個重要特性,小分子和脂溶性。

有研究顯示,塗抹精油數分鐘後,在血液中已觀察到有芳香分子的蹤跡。50~120分鐘後呼出的氣體中已有芳香分子的存在(表示精油代謝後的殘留物被排出體外)。

因此可以認為,「經皮膚塗抹最終仍可以通過血液循環抵達全身」的意義在於,我們在調理身體內部的健康狀況時,塗抹絕對是有效的。

不過正因為精油的脂溶性,一部分精油會被皮下組織或真皮層所吸收,存儲在那裡,加上塗抹本身也有揮發的損失,實際到達體內循環系統的精油量會大幅減少。如果只是為了調理皮膚問題,這種機制當然很好,但如果是為了調理內臟器官,精油的吸收率或利用率就會有損失。

有研究顯示,「在裸露的皮膚上施用精油後,大約有4%~25%的精油成分能被吸收進入人體」(Tisserand and Balacs 1995,P24)

當然,想提高經皮吸收率並非完全沒有辦法,有個妙招就是可以選擇脂肪薄、距離血管近的地方塗抹,比如手肘及手腕內測。

談到吸收率,口服的吸收率比經皮吸收率要高10倍。但是經皮途徑用油也有一個優勢是避免了首過效應,即與口服相比,它們避免了因肝臟立即代謝而導致的效用減弱。關於首過效應後面會講到。

啟發點

經皮膚塗抹最終仍可以通過血液循環抵達全身,因此完全可以用於體內健康狀況的調理,但利用率有一定的損耗。

觀察點四:口服腸胃道

路 徑

口服→胃腸道黏膜→靜脈→肝臟→血液循環

啟發點

口服與其他用法最大的不同是先經由肝臟,再進入循環系統。

精油是否可以口服,是精油療法中具有爭議的話題之一。部分精油具有口服的毒性而要避免口服這已是共識,不存在爭議。但以英系芳療為主的一些芳療師,對於安全性高的精油也主張不能口服。

那麼,TA們的理由是什麼?事實又是怎樣?我們究竟能不能口服?筆者不想無腦式站隊。做了一些調查和思考,結果文字有點多,於是計劃單獨拿出去,作為一篇獨立的文章來專門討論。

觀察點五:內用黏膜

路 徑

內用→口腔/肛門/陰道黏膜→微血管→血液循環內用指經過口腔、肛門、陰道等黏膜組織吸收精油的使用方式。

黏膜組織沒有像皮膚那樣很厚的脂肪層,精油經黏膜吸收後,直接進入毛細血管,再匯入全身血液循環。黏膜組織比皮膚吸收精油的速度更快。同時它也避免了口服帶來的首過效應。

雖然口服精油是也是經腸胃道黏膜吸收,但路徑比較特殊,鼻腔黏膜和呼吸道黏膜各有其特殊的地方,在前面「嗅吸」部分已有涉及,因此在這裡重點說明下面三種方式:口腔、肛門、陰道。

【口腔黏膜】

通過口腔黏膜吸收和口服的區別在於精油是經由口腔黏膜吸收直接進入血液循環,而口服則是進入消化系統後再進入血液循環。

漱口是典型的內用-口腔黏膜吸收。

滴舌下呢?喉嚨痛時有將乳香、古巴香脂等較溫和的精油1滴滴舌下含服的用法。認為應歸入「口服」的人一定很多,其實我們將它歸入內用,因為大部分精油分子會通過黏膜吸收掉,只有很一小部分進入消化系統。

【肛門黏膜】

通過肛門黏膜吸收,解決直腸周圍組織或全身性問題。可製作精油肛門栓劑或針管注入的方法實現。

法系芳療對肛門栓劑/直腸給油的用法很推崇,非常適合嬰幼兒用油,可以避免因寶寶不喜歡的精油氣味而躲避,難以施用的問題。對不願意口服精油的成人也適合。

史納伯特博士在他的書中,提到栓劑的一個獨特優勢:

「通過肛門栓劑進入人體的精油,被吸收到腹部靜脈,並且繞過肝臟,直接被送到心肺循環系統。可以說搭上了高速列車,處理肺部問題又快又直接。」

對於正在調理呼吸系統或心血管系統的人,尤其是其他方式效果不明顯的情況下,這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思路。

【陰道黏膜】

通過陰道黏膜吸收,解決婦科或全身性問題。可製作精油陰道栓劑或用衛生棉條作為載體。

對於不容易根治的的泌尿或生殖系統感染這是最直接且效果更佳的方式。

其實你可能已經感覺到了,黏膜吸收即使這麼多好處,你可能還是有顧慮。因為它也有缺點:

① 可能會有心理上的障礙

② 肛門和陰道栓劑製作以及操作都比較麻煩

③ 選擇精油要特別小心,這些部位的黏膜比皮膚敏感,要選溫和的精油,不得不使用刺激性精油一定要用植物油或分散劑大比例稀釋。

啟發點

內用可使精油直接被黏膜吸收,是進入血液循環最快的路徑。適合處理全身性問題,生物利用率高,且可以迴避皮膚塗抹和口服的不足,具有獨特的優點。

觀察點六:代謝過程排出體外

離開路徑

血液循環→各器官組織→代謝過程→ 皮膚/腎臟/肝臟/肺部→汗水/尿液/糞便/呼吸→排出體外

精油無論以什麼方式進入人體,都會有一部分進入血液循環,並被傳送到人體的各個器官組織中,最終被人體代謝,這個代謝過程又叫生物轉化,生物轉化主要發生在肝臟,肝臟是人體的最大代謝器官。

但生物轉化不僅僅發生在肝臟,皮膚、腎臟、肺、胃腸黏膜和血液等也都具有代謝功能,會促進精油的生物轉化。

通常轉化為水溶性高的成分(精油原來的分子不溶於水),比如萜烯類分子先氧化成醇類,再轉換為羧酸等易溶於水的化合物,這樣才能透過腎臟,隨著尿液被排出。

你可能會有這樣的體驗,晚上口服精油後,早起排尿會聞到一股濃烈的、不同以往的氣味,這是由於精油的代謝物大部分會隨著尿液排出。

口服也會有一小部分隨著糞便排出,還有一部分揮發性精油分子原封不動地隨著呼吸或汗水排出。

生物轉化(biotransformation):又稱「代謝轉化」,外來化合物在體內經酶催化或非酶作用下所發生的化學變化過程。—百度百科。

如果理解了上面的機制,就能理解經常見到的:「只要不內服,精油就不會經過肝臟,精油分子就不會發生變化。」 ---這樣的認識就過於簡單了。

精油乃至所有的物質,進入人體都會被代謝,只不過有的早一點,有的晚一點,有的快一點,有的慢一點,改變是常態。

改變也沒那麼可怕,正如史納伯特博士書中所言:

「精油的生理作用,往往來自精油代謝的中間產物,並不完全是來自原本的精油化學分子。」

啟發點

無論哪種途徑進入人體,都會被代謝。

觀察點七:嗅吸鼻腔黏膜

離開路徑

嗅吸→鼻腔黏膜→邊緣系統→...嗅吸精油為什麼到了邊緣系統後沒有離開身體的路徑?它們最後去哪兒了?

你可能會有個上面這個疑問。

如果用專業術語描述這個過程就是:鼻腔中有一種特殊的「嗅上皮黏膜層」,有嗅毛露出,芳香分子由嗅毛接受,把刺激轉換為電信號,並沿著神經元傳導,這個信號轉化為化學信號的形式穿過一個神經元和相鄰神經元之間的突觸(微小間隙),再以電信號的形式傳導,信號再次以化學信號形式傳遞給其他靶細胞,如肌肉細胞,從而做出應答。

換成通俗的說法可能更容易懂:芳香分子的刺激被「翻譯」成電信號和化學信號交替在神經系統中傳導,並對身體產生影響。已經不再是分子的形式,因此也沒有精油殘留或代謝產物需要排出體外。

啟發點

精油分子在嗅覺系統中的路徑與其他方式有很大不同,它轉換為電信號,這是精油最獨特的價值之一。

- END -

相關焦點

  • 原來精油對人體的作用這麼強大!
    精油以芳香療法學為理論指導,配以相應的音樂及按摩手法,使精油以獨特的方式作用於人體,達到美容、美體、保健及輔助療愈疾病的效果。那麼,精油對人體有哪些益處呢?聽小編娓娓道來~【精油對消化系統的作用】在腹胃不適或膽汁分泌不足時,使用精油配合按摩活動,即能獲得調和的效果。若在腸胃痙攣的時候,用舒緩、深入的按摩活動並配合使用精油,即能鎮定並緩和痙攣。
  • 什麼是水溶性精油、油溶性精油?香薰機用什麼精油?
    在香料香精工業中,為了使香料香精能夠溶解在水中,製成果汁、花露水、香水等,會將各種天然或合成香料調配而成的香精,溶解於40%~ 60%的乙醇(或丙醇、丙二醇、甘油等其他水溶性溶劑)中,從而得到水溶性香精,而水溶性精油也是可以通過此法進行製備,現在也有少部分人DIY精油香水,便是直接用精油加酒精製成。
  • 在荷蘭人體博物館,開啟一段奇幻旅程
    在科幻大片《驚異大奇航》(Innerspace)中,科學家把變小的人和飛船注射進人體,在人體內部進行的驚險旅行:飛船在人體裡旅行,通過血液循環,
  • 抑菌精油戰士|佛手柑精油,抗菌精油中的「百憂解」
    佛手柑是義大利的特產,它的名字來自義大利佛羅倫斯北方的一個小城Bergamo,在義大利傳統療法中,經常以佛手柑果皮入藥。佛手柑是柑橘屬,但是不能食用。因為土壤和氣候的緣故,義大利以外的地方很少見,所以佛手柑純精油較貴。唐美世家香氛特推出佛手柑精油,助力公共空間抑菌消毒。
  • BOGO第三天 | 買柑橘絢爛香薰精油,送柑橘清新香薰精油 & 買側柏香薰精油,送雪松香薰精油
    arborvitae-thuja-plicata-essential-oil-significantly-inhibited-critical-inflammation-and-tissue-remodeling-related-proteins-and-genes-in-human-dermal-fibroblasts-2/Arborvitae (Thuja plicata) essential oil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critical inflammation- and tissue remodeling-related proteins and genes in human dermal fibroblasts側柏精油通過作用於蛋白合成與基因表達
  • 原來你不知道的香薰精油和單方精油的區別
    說到芳香療法和按摩時,一般都是推薦天然單方精油。但是,很多人在香氛香薰精油(Fragrance Oil)和植物單方精油(Essential Oil)方面存在一些誤解。香氛香薰精油和植物單方精油 兩者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獲得油的來源。
  • 你真的了解精油護膚嗎?
    精油是芳香療法的一個載體或工具,不同精油中的有效成分,能夠通過嗅覺傳導、皮膚吸收、黏膜吸收等方式被人體吸收,刺激大腦邊緣系統或進入血液循環,從而對人的生理與心理產生調理作用。4-12小時內隨著血液巡行人體一周,再經由呼吸、排汗、泌尿等途徑完全排出體外,它們以自然植物的生命活力,喚醒人體皮膚、器官、組織細胞的知覺。 而護膚品多是以人工原料製成的,一般護膚品只能作用於表皮,起到表面的作用,礦物油由於分子較大僅能在皮膚表面起滋潤作用。從心理根源解決皮膚問題皮膚、情緒與免疫系統有密不可分的關係,可以說情緒、皮膚的健康程度等同於身體抵抗病毒的強度。
  • 精油對於植物的意義
    它所釋放的芳香分子是一種訊息傳導物質,其他植物在接收到這個氣味、訊息後,會迅速從土壤中選擇適當的養分,在體內進行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並產生抵抗力,抵抗病蟲、病菌的侵害。所有會釋放出香氣的植物都含有精油,只是量的多少是否足以拿來萃取。只要有香氣來源,它的生物化學結構都可以界定為精油。
  • 【最精油】費洛蒙:氣味溝通橋梁
    在美國和歐洲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體,在研究中發現,90%的人類還有這個器官,犁鼻器為管狀、約1公分長,沿著鼻中隔,開口約一毫米。科學家尚未證實,犁鼻器在人體中是否還有作用。精油:植物性費洛蒙精油為來自植物世界的氣味分子,其中許多成份都具備費洛蒙特質,因而能在人體內調整人際關係訊息。
  • 永久花精油,身心「化瘀」第一油
    從古希臘時期開始被使用於草藥上,其精油具有很高的價值,且因其對於健康多樣化的好處而備受歡迎。永久花最為人稱道的是它神奇的療愈作用,而它的療愈作用之所以那麼強,是因為它含有高比例的義大利雙酮,這種成分在自然界中十分少見!
  • 孕婦能用精油嗎?孕婦用精油要注意什麼
    作者:寶寶知道 孕期小達人精油具有美白補水、延緩衰老的功效,很多女性都熱衷於使用精油,但是孕婦能用精油嗎?孕期困擾孕媽們的最大問題就是皮膚問題、妊娠紋問題,很多孕媽都想通過精油來改善皮膚問題,但是有些精油上明確的標註著「孕婦禁用」那麼到底孕婦能用精油嗎?
  • 精油文化,精油歷史
    大自然是我們的承載也是我們的來源,大自然的饋贈使人類得以生存,植物精油便是這饋贈中的其中之一。植物精油的應用像人類起源的一樣難以追溯,但在一些史學資料中還是尋找到了它的蛛絲馬跡。精油文化公元前2600年以前,就有中國人使用植物的記載:從神農氏遍嘗百草到李時珍編纂的本草綱目,植物治療法幾乎已成中國人生活的一環。
  • 精油專家 | 雪松
    抗微生物Anti-Microbial體外實驗中, α- 雪松烯(雪松的主要化學結構),能有效對抗枯草芽孢桿菌,這是發現於人體腸道中的細菌(1)害蟲防治Pest Control動物實驗中,雪松精油能夠驅除火蟻,雪松醇可以殺死黑腳蜱若蟲(2)放鬆Relaxation
  • 神奇的臺灣檜木精油
    前蘇聯Toknh 博士研究(1980)發現檜木精油對於空氣中的細菌和黴菌具有滅殺作用,並且也可以防止害蟲侵入人體及抑制人類病原菌。日本醫學家原準之助在1983 年研究報告指出,臺灣檜木所提煉的檜木油對人體大有幫助,諸如消除失眠、頭痛、焦慮、幫助呼吸器官和肺機能、增進血液循環及心臟活力、減輕高血壓及預防血管硬化。
  • 能量頻率和魔法精油的秘密
    人的振動頻率很複雜,因為人體有各種各樣的細胞,也就是有各種各樣的分子和原子。而每個物質的振動頻率又是不一樣的,所以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量磁場。這也造就了每個不同的生命特徵和性格。「萬物皆有靈」這句話聽得很多,人有自己的生命力,而植物也有自己的生命力!而作為植物萃取的精油,不可替代的就是它的生命力!
  • 【科普】常見精油的萃取方法
    把新鮮的或經乾燥處理的植物材料放進蒸氣熱熔爐中,由下方加熱送入蒸氣,把植物中的精油蒸發出來,使之變成含有精油的水蒸汽狀態,再通過急凍箱的導管收集冷卻後,水蒸汽會因冷卻而凝結成液體狀態,再依照水與精油的比重、密度的差異而分離精油出來
  • 星座與精油第七話,天秤寶寶快來領取你的開運精油吧
    開運精油:波旁天竺葵、歐白芷根、歐洲赤松、黑雲杉、貞節樹、薰衣草、橙花、依蘭依蘭、桔葉天秤座,是黃道十二星座中的第七個星座,正是秋高氣爽的季節。天秤的圖騰是象徵正義女神所提的天秤,象徵著公平與正義。恰巧這個季節也是晝夜均等的時節,所以天秤座的人都非常冷靜、理性,具有公平判斷力。
  • 植物為什麼會產生精油?
    植物產生精油可不只是為了香香的它們對於植物意義重大看了以下內容你會對精油有更深的認知與敬意它所釋放的芳香分子是一種訊息傳導物質,其他植物在接收到這個氣味、訊息後,會迅速從土壤中選擇適當的養分,在體內進行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並產生抵抗力,抵抗病蟲、病菌的侵害。所有會釋放出香氣的植物都含有精油,只是量的多少是否足以拿來萃取。只要有香氣來源,它的生物化學結構都可以界定為精油。
  • 創澳分享—天然植物精油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天然植物精油,英文名稱叫essential oil,是存在於植物不同部位如花、葉、莖、根或果實中的一類次生代謝產物,主要由萜烯類、醇類、酚類、醛類、酯類、酮類等化合物構成。每種植物精油中含有的化合物成分,少則十幾種,多則上百種,而且每種成分的含量並不固定,會隨著植物品種、產地、生境、生長期等產生較大差異。
  • 按摩後的精油,到底洗還是不洗?
    有數據表明,精油進入人體的時間,3秒鐘便可到達表皮層,6秒鐘到真皮層,3分鐘進入皮下組織,6分鐘到達血液跟隨血液做一個全身的循環。你看,假如做一套按摩動作需要十分鐘,那麼這期間精油已經在你的血液中跑了兩個來回了,該轉的地方也早就轉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