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
相信大家的朋友圈
都被這個測試刷屏了
有些朋友則乾脆說
雖然有點不相信
但還是點進去測了
這難道只是手太賤那麼簡單嗎
▽▽▽
這款名為「這個男人的眼睛在一條直線上嗎?」的測試
只做9道題,就能分析出你左右腦的理論年齡,
還給你一段分析,
然後生成圖片,
分享到朋友圈裡
嗯,下面這個是小編某位朋友的測試結果……
測試雖然蠻有趣,但怎麼總感覺有點可疑?
果然,很快就有人發現,為啥我做了幾次,
同樣的答案,居然會有不同結果?
難道我不同時間下左右腦年齡還會浮動的?
微博網友 @_Mugiko_ 扒出了這個測試的代碼,發現程序裡有隨機數的代碼。也就是說,其實你做完9道題得出的結果圖片,都是現成設置好的,只是隨機配一張給你罷了。
圖片裡標藍的那句,據說意思就是「隨機」……
So,做完測試感覺「挺準」的小夥伴們,
醒醒啦~
微博上
也早有網友發現測試的答案
根本不靠譜
@鍵盤俠BroYang:意料之中,測了好幾次相同的答案結果每次都不一樣,而且頁面廣告巨多,就是一變相引流的手段,從這麼多人都參加的情況來看目的已經達成了……
@南南南1994_402:朋友圈出現這種情況我都測兩次,相同輸入下,從沒遇到過一致的輸出,我就明白了,這種東西真的是騙人都騙的不嚴謹啊
@Dora時光機:難道你們都是看了代碼才知道的?早就發現了…
但是,問題來了,
的確真的很多人覺得「挺準噠」
這到底是為神馬呀?
記者在採訪中也問了這個問題,
據說這是一種心理學現象,
還有一個高大上的名字「福勒效應」(又名巴納姆效應):
人們常常認為一種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十分準確地揭示了自己的特點,當人們用一些普通、含糊不清、廣泛的形容詞來描述一個人的時候,人們往往很容易就接受這些描述,卻認為描述中所說的就是自己。
Emmm,意思就是說——
那些年忽悠過我們無數人無數次的各種測試
不管是神馬左右腦測試、性格測試、職業潛能測試……
有很大程度上,
都會受「福勒效應」影響,
並不是真的準,
而是讓你覺得準。
這些測試,
滿足了每個人的被認同感和虛榮心,
打著「一切為了你」旗號,
其實只是賺流量買信息的一種手法。
至於為什麼聰明如你,
還會一次次手賤打開這些測試並樂於傳播呢?
一般測得好的都喜歡秒轉,
而測得差則更願相信這是騙人的!
至於點開的那一剎那,
基本上都是好奇心作祟,
多半是為了找個樂子、逗個悶子,
再簡單粗暴點說,就是——
如果是真的就一起樂呵樂呵
就算是假的也不能讓我一個人傻
至於所謂左右腦的不同分工,
其實也並不是絕對的。
我們通常所說的左右腦不同分工,來自美國心理生物學家斯佩裡博士提出的「左右腦分工理論」,他也因此榮獲了1981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根據這一研究成果,人類的左半腦主要負責邏輯理解、記憶、時間、語言等,因此被稱為「意識腦」、「學術腦」、「語言腦」,而右半腦主要負責空間形象記憶、直覺、情感、美術、音樂等,因此又可稱為「創造腦」、「藝術腦」、「音樂腦」。
不過隨著對大腦研究的進一步發展,人們也發現了一些不同的情況。
果殼網主筆 @瘦駝 在微博上說到這個左右腦測試時就舉了一個「半腦切除術」的例子。
實際上,有很多患者在切除左腦後依然可以說話唱歌,國外還專門有一個網站就是講述這些「半腦人」的故事。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尹文剛研究員認為,人的大腦很多區域分化越來越明顯,但這個區分也不是絕對的,大腦一個區域受損之後,往往另一個區域可以替代這個功能。
他表示:「只有一半大腦,能大學畢業,能正常生活,什麼都是正常的,說明人類有一半大腦就已經夠了,換句話說,人大腦的潛力起碼有50%沒開發呢!」
好吧,借用一位網友的話說——
「你的努力程度,
根本還沒有資格談大腦的潛力」
至於你的左右腦年齡測試,
你開心就好,
你的腦子根本不care噠!
稿件來源:錢江晚報、南京廣播電視臺、新浪微博、網絡 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