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關於左右腦年齡測試結果的圖在朋友圈引發熱傳。只要通過掃描測試結果圖中的二維碼並回答幾個設定的問題後,便會生成一張顯示有左右腦兩個年齡測試結果的圖片,圖片的下方還配有文字解釋。有網友稱,同樣的答案會得到不同的分數,並質疑測試結果的真實性。有程式設計師表示,研究測試代碼發現,測出來的年齡其實只是隨機數。專家認為,左右腦年齡的測試沒有科學依據。(10月26日《北京青年報》)
「左右腦年齡測試」最近幾天很流行,經常在微信群和朋友圈裡見到,測試者往往信以為真,不僅認為自己的左右腦年齡存在差異,還把測試出來的結果曬給朋友看,希望他們也測試,互相比拼下。可事實上,「左右腦年齡測試」缺乏科學依據,答案只是隨機生成的數字,並沒有邏輯性和規律性,更談不上科學性,完全就是一個娛樂性的小遊戲,開發者可以藉此騙取點擊流量,如果用戶認真對待這事,以為自己的左右腦跟測試一樣,則就輸了。
按照專家的看法,人體大腦不存在左右分工的問題,「從事比較複雜一點、高級一點的心理活動時,都是左右腦協同操作。」大腦年齡和人體實際年齡相關,「比如會有青年、中年和老年等這樣大致範圍的劃分,但是不會像這種測試一樣,有具體的數字來表示。」可見,所謂的「左右腦年齡測試」缺乏科學依據,測試內容和結果都不嚴謹,並不被科學界說認同,只是程式設計師編造出來的小遊戲罷了。
其實,從用戶曬出的測試結果圖片來看,除了左右腦年齡非常隨意性外,所謂的註解也是糅合心理測試、星象性格等內容,存在模稜兩可、左右逢源、正能量等特徵,放在誰身上都適合。可見,「左右腦年齡測試」就是打著科學測試名義,實際上屬於算命類型的「偽科學」,跟之前朋友圈風靡一時的測姓名、測心理、測手機號等類似,自娛自樂還行,千萬不能當真,否則就會被欺騙。
現在微信公共號、小程序等需要開發者和運營者自己推廣,在海量競爭對手之中,要想脫穎而出,還真不容易。部分開發者和運營者就採取打「擦邊球」的方式,用各種標題黨文章、心理測試、小遊戲等吸引用戶流量,由於此類東西往往關注度高,轉發量大,在短時間內就可以獲得高額的流量。不過,這種做法也存在問題,一方面會因違規誘導容易被微信管理者封殺,另一方面部分內容低俗、程序暗藏非法收集個人信息等,給用戶帶來安全隱患。
因此,對於「左右腦年齡測試」用戶要予以警惕,以科學理性的態度對待,娛樂下即可,不要輕易相信測試結果。而對於那些存在套取個人信息資料的小程序、測試等,更要小心防範,切勿隨意填寫個人真實信息,以免遭到非法洩露而蒙受損失,見到類似情況還是及時舉報微信管理者為好,以避免更多用戶被欺騙。
(責任編輯: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