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臥荒山 原創】人類「安全階段」假說 連載19‖下篇:「龍骨山」不同的化石抽取的公約數之第一章
原創 禹平文學 禹平文學 今天
收錄於話題
#人類社會安全階段假說 19 #兔臥荒山專輯 126
【兔臥荒山 原創】人類「安全階段」假說 連載19‖下篇:「龍骨山」不同的化石抽取的公約數之第一章
下篇:「龍骨山」不同的化石抽取的公約數
《龍骨山——冰河時代直立人的傳奇》(注⑤)這部書較全面記述了上世紀二十年代世界科學工作者對北京龍骨山(周口店)猿人考古情況,其中較好敘述說明了我們的祖先——古人類曾經是鬣狗的食物,為生命哲學之人類「安全階段」假說提供了史實例證。
第一章:圖版與人類「安全階段」的假說
如果文字說明或者文化現象的分析得出人類「安全階段」的存在還有疑義,那麼,圖版則是生動、具體和直接表現了人類古化石的生物解剖,從而對人類「安全階段」存在的例證變得無話可說。
1.1《更新世的洞穴鬣狗》(圖版5)的狀況
《更新世的洞穴鬣狗》(圖版5)文字記述道:「更新世的洞穴鬣狗,是龍骨山洞穴的主要居民。按相同比例複製,其頭骨如右所示,是左邊的直立人頭骨相形見拙。」結合圖版我們分別確定了那時鬣狗三個基本史實。
第一個:鬣狗是龍骨山洞穴主要居民的史實。這個史實最基本的說明了我們人類在這個特定生態部落裡不是大多數,也不是這個洞穴的主人。結合當時的情況,不是說我們人類有了更好的洞穴居住,或者其它的某種更好的「房子」,而是我們人類依然處在遠不能和洞穴相比的露天棲息狀態,或者極其簡陋樹枝搭建的「房子」,那我們人類為什麼不佔有洞穴呢?
這只能說明,無論從群體力量還是從個體力量,鬣狗比我們人類強大是絕對的,我們人類比鬣狗弱小是絕對的,從而人類無法戰勝鬣狗,使之鬣狗成為洞穴的主要居民。這似乎可以說,在食物鏈中,人類處於鬣狗的下端,鬣狗處於較高位置,人類處於較低位置,鬣狗成為人類生存中眾多威脅物種中的一個威脅,成為人類生命安全的一個無法迴避的隱患,人類只能迴避鬣狗,躲開鬣狗,所以人類當時處於安全階段。
第二個:相對於人類而言,鬣狗有強大的頭骨,有強大閉合力之口,為鬣狗捕食人類提供了自身的先天條件。這導致在原始生態部落狀態下,鬣狗只能捕殺人類,而人類無法捕殺鬣狗。這是人類當時必須接受的一個歷史的、客觀的和現實的事實,使人類無法選擇的,只能在恐怖的環境中尋找生存的希望,探索生存的策略。
第三個:從圖版中我們可以看到,鬣狗牙齒的強大和犬齒的尖長及其鋒利,為其捕食人類提供堅強、可靠的條件。
以上三種情況使之鬣狗夯實了生物基礎,是其以人類作為食物成為可能。
1.2《龍骨山洞穴的白天》(圖版6)的狀況
《龍骨山洞穴的白天》(圖版6)文字記述道:「大量的石器證明,直立人曾佔據過遺址,很可能是在白天,位於採光良好的洞口附近。火很可能被古人類用來將鬣狗從它們的獵物邊趕走,很有效。」這說明了三個問題。
人類佔據洞穴一個是在白天,二個是在在採光良好的洞口附近,說明人類的安全意識(安全自私)很強,進而某種情況可以說明人類那時經常有不安全的事情發生,從而總結出這樣的生存經驗和安全策略,以確保人類自身的生命安全。因為洞穴裡邊有鬣狗、獅子等猛獸居住(這點後邊有說明)。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問題,用火趕走鬣狗,而且「很有效」,說明人類已經把火作為一種武器(而不是工具)而加以運用。只有通過火而「趕走」鬣狗,況且只是僅僅的「趕走」,而不是捕獵或者消滅。人類如果沒有火的話,連「趕走」鬣狗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人類赤手空拳就不是鬣狗的對手。
說明這個「很有效」的驅趕鬣狗的活動過程,人類在搶奪「獵物」的同時,更是為了確保自己的生命安全,否則為什麼要驅趕呢?而且是用火。如果鬣狗此刻是兔子,是麋鹿,人類還需要驅趕嗎?還需要用火嗎?顯然不需要。
說明人類當時生命安全受到鬣狗的威脅,從而才想出這樣的辦法,採取這樣的行動。人類當時生存最大的問題,首先是生命安全問題,並不是直接的食物問題。因為,除過肉食的「獵物」之外,還有很多的草本「食物」,人類尋找「獵物」只是「改善生活」而已,並不是說無法生存。
1.3《龍骨山洞穴的夜晚》(圖版7)的狀況
《龍骨山洞穴的夜晚》(圖版7)文字記述道:「夜幕降臨,古人類吃完了腐肉,就把洞穴讓給了鬣狗。」這一是說明人類掌握了鬣狗晚間回到洞穴休息的活動規律;二是更重要的說明人類和鬣狗的對於洞穴佔有的生存較量中,人類甘拜下風,人類無法面對鬣狗,在晚間最需要洞穴的時候人類只好卻離開洞穴,而讓給鬣狗晚間休息佔用。這種情況在食物鏈位置中,人類無疑處於鬣狗的下端,在單兵作戰或者群體作戰中,人類不是鬣狗的對手,或者根本無法戰勝鬣狗,從而不得已而為之,選擇了這樣的生存策略。
同時也說明,人類和鬣狗因為對洞穴的需要,人類和鬣狗經常的發生某種關係,給人類的安全留下了難以迴避的隱患和危險。
1.4《古人類頭骨上的咬痕》(圖版8)的例證
《古人類頭骨上的咬痕》(圖版8)文字記述道:「這些咬痕表明,鬣狗先啃去臉部,然後咬住顱蓋骨打開顱腔。陰影的輪廓圖顯示了第二次頭骨破碎之咬,顯露出鮮美多汁的大腦。直立人頭骨上成對的磕痕恰好與其它食肉動物的犬齒相合,比如這頭大型貓科動物(中左)。頭骨底部被擴大的孔洞(中中)是鬣狗前肢所為,並非古人類的食人之風所致。一件古人類頭骨碎片顯示有獵狗的咬痕(中右),另外,古人類股骨(下)顯示的表面損傷,與非洲鬣狗反芻出來的現代骨骼完全吻合。」
如果說前幾組圖板只是分析說明人類在食物鏈中的位置處於鬣狗的下端,人類在與鬣狗相遇時只能成為鬣狗的食物,那麼這組圖版則直接說明人類曾經是鬣狗的食物。
這一例證充分印證了人類那時在食物鏈的位置處於鬣狗的下端,人類個體生命時刻可能成為包括鬣狗在內猛獸的美食,人類生命始終處於沒有安全保障的生態部落之中,始終處於危險恐怖環境氛圍之中。我們可以想見,在這樣的條件和背景之下,人類每天堅持做的頭等大事即是確保生命安全的事情,其次才是食物和其它的事情。這些完全佐證了人類安全階段的史實存在。
1.5《鬣狗的巢穴》(圖版10)的例證
《鬣狗的巢穴》(圖版10)文字記述道:「北京人(在遠處紮營)是洞穴裡來去匆匆的食屍者,而有許多則是身不由己被鬣狗作為獵物拖進洞穴之中的。」這一是說明人類是在恐怖中偷食鬣狗的食物;二是毫無懸念,無需再加分析,十分清楚的說明,人類不是鬣狗的對手,在人類和鬣狗遭遇時鬣狗捕獵了人類,從而有的個體是作為活的生物或者生命被鬣狗「殘殺」。
那時人類相對於鬣狗來說,個體力量弱小根本無還手之力,沒有辦法和鬣狗對陣,群體規模沒有形成,個體數量又少,依靠集體的力量,依靠團隊作戰,還是無法戰勝包括鬣狗在內的兇禽猛獸,只能提心弔膽,處於生命安全毫無保障的恐怖生存環境之中。由此我們顯而易見人們那時首先要做好生命安全的工作,其次是尋找食物的工作,人類那時生存的第一需要,第一自私和第一矛盾(主要矛盾)是確保生命安全,其次才是其它。
作者簡介:
鄭金民,筆名兔臥荒山,陝西商洛人。中國生命哲學的蝸牛;中國詩歌學會會員、陝西省國學研究會會員、陝西省倉頡文化研究會會員、商洛市作協會員。有部分詩歌、詩評散見於有關紙刊和網媒。去今兩年分別獲得「綠寶杯」、《大河》、陝西省詩詞學會「小康路上」扶貧攻堅全國徵文(詩歌)三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等;在哲學領域,本人2015年動筆,現已完成100萬字有餘的中國特色的生命哲學框架,著有《宇宙人類及其生命》(內資)《生命規律》(內資)和《還原道的本相》(陝西《國學研究》專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