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緬在邊境地區加強瘧疾防治合作

2021-01-1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內比都9月9日電(記者盧樹群 莊北寧)第三屆中緬邊境瘧疾消除研討會6日至8日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舉行。雙方進一步完善了中緬邊境地區消除瘧疾策略規劃,並制定了執行方案。

  緬甸公共衛生司副司長丹達倫在研討會致辭中說,緬甸近年在遏制瘧疾發病率和死亡率方面取得重要進展,但抗瘧形勢依然嚴峻,緬甸希望與中國進一步加強邊境地區瘧疾防治合作。

  緬甸撣邦第二特區(佤邦)衛生局局長吳吞季作為邊境地區代表介紹說,自2001年至今,國際非營利機構無國界衛生組織(HPA)已在佤邦建立了37個瘧疾診治站,共培養了超過200名社區志願者,佤邦瘧疾發病率大幅降低。2017年,該組織與緬甸國家瘧疾防控項目共同開展活動,預計再完成300名社區志願者的培訓。

  在本次研討會上,兩國代表達成共識,進一步完善了《中緬邊境地區消除瘧疾策略規劃(2016-2030)》,並制定了《2018-2019年中緬邊境地區消除瘧疾執行方案》。

  前兩屆中緬邊境瘧疾消除研討會分別於2014年在中國上海、2016年在中國雲南騰衝舉行。雙方在騰衝會議上首次提出制定《中緬邊境地區消除瘧疾策略規劃(2016-2030)》,經本次內比都會議完善後已基本定稿,等待兩國衛生部門正式審批。

  中緬邊境線綿延千裡,人口往來頻繁,瘧疾是邊境地區面臨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中緬雙方在衛生領域合作良好,今年5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籤署的《中緬衛生合作諒解備忘錄》為兩國在衛生領域進一步合作鋪平了道路。

  中國駐緬甸大使館、緬甸衛生和體育部及中國國家衛生計生委、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員、世界衛生組織駐緬甸官員、緬甸邊境地區和無國界衛生組織代表等出席了此次研討會。

相關焦點

  • 雲南瘧疾防治70年:達到國家終審消除目標
    解放後,雲南省先後實施了第一輪、第五輪、第六輪全球基金項目,全面執行「中國消除瘧疾行動計劃(2010-2020年)」,全省建立健全了監測網絡,創立區域瘧疾聯防聯控工作機制,不斷完善防治策略和措施,加強瘧疾防治隊伍建設,全省防治工作步入了規範化、制度化、精細化的軌道,防控能力不斷提升。
  • 助力邊境疫情防控!雲南海膠慰問雲南景哈哈尼族鄉中緬邊境9個疫情...
    雲南海膠慰問雲南景哈哈尼族鄉中緬邊境疫情防控點助力邊境疫情防控 踐行國企使命擔當11月15日,海南橡膠雲南海膠橡膠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南海膠」)慰問組深入雲南省景洪市景哈哈尼族鄉的中緬邊境疫情防控一線
  • 中國瘧疾防控70年:從「談瘧色變」到境內零感染
    「體溫38℃,不會又得了瘧疾吧?」在緬甸,得瘧疾是常事,但不是所有衛生院都能治療。孫積剛拖著病體趕回國,來到距中緬邊境最近的雲南德宏州盈江縣的那邦鎮衛生院。在這裡,他被確診為瘧疾,但不到3天就痊癒了,而且沒有傳染給其他人。幾十年前,瘧疾的陰影也曾籠罩中國,人們「談瘧色變」。
  • 中緬邊境:德昂人同慶「龍陽節」
    中緬邊境:德昂人同慶「龍陽節」   中新網隴川3月11日電(吳禹霏 鄧慶飛)10日,位於中緬邊境的雲南德宏州隴川縣戶弄村,金色陽光下,身著盛裝的德昂族人,踩著歡快的水鼓聲,跳起「噶秧」舞,慶祝「龍陽節」的到來。
  • 13部門聯合發文,防止瘧疾輸入再傳播
    明確了建立廣泛的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包括部門聯防聯控、區域聯防聯控、軍地聯防聯控、邊境地區聯防聯控、跨境聯防聯控和部門間信息通報。衛生健康與海關、商務、教育、文化和旅遊、移民管理、公安、司法、通信管理等部門各司其職;省際間加強瘧疾防治工作協作、經驗分享,鞏固消除成果;軍隊衛生職能部門與國家衛生健康委定期分享瘧疾疫情信息;強化邊境地區鄉村兩級瘧疾監測、報告和處置能力,提高瘧疾監測敏感性,及時發現輸入病例;依照與毗鄰國家合作協議開展瘧疾防控的跨境聯防聯控合作。
  • 瘧疾防治知識
    2、瘧疾的流行情況  瘧疾在全球分布廣泛,全球約一半人口面臨瘧疾風險,估計有2.16億瘧疾病例。81%瘧疾病例和91%死亡發生在非洲區域。  雲陽縣曾是瘧疾的重度流行區。早在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瘧疾發病十分嚴重,根據記載最高年發病3萬餘例。八十年代後,通過防治工作的加強,瘧疾發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目前已無本地病例報告。
  • 致出入境人員關於瘧疾防治的一封信
    致出入境人員關於瘧疾防治的一封信親愛的出入境的朋友們:您好!如果您正準備去非洲、東南亞和南美洲等國家或地區,或者您剛剛從這些國家或地區回國。那麼,請您務必花上幾分鐘來閱讀完這封信。不知您是否聽說過「瘧疾」這種由蚊子傳播的疾病?
  • 防治瘧疾 保護健康
    瘧疾防治知識 一、什麼是瘧疾?瘧疾是由瘧原蟲寄生於人體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在我國,主要有間日瘧和惡性瘧兩種。目前我國主要是以輸入性為主。
  • 駐緬甸大使陳海在緬主流媒體發表署名文章《中國新發展和中緬關係...
    生活在雲南省金平縣的瑤族農民盤貴今年56歲,和他相伴30多年的妻子是中緬邊境小鎮的一名工人。今年5月,金平縣退出貧困縣,近2.7萬戶、12萬人脫貧摘帽,盤貴兩口子的生活因此發生巨變。過去,家裡的竹篾房一下雨就漏水,吃水要走一個小時的山路背水。如今,在政府的幫扶下,盤貴一家不僅住上了堅固的磚瓦房,還靠種香蕉、橡膠和養豬、養雞,全家年收入近5萬元人民幣。
  • 越南瘧疾高發地區居住人口密集
    越南瘧疾高發地區居住人口密集 時間: 2013-04-25 16:32  來源: 新華網   編輯: 越南衛生部代表阮文平說,瘧疾在越南中部與西原地區高發主要與基層醫療水平有限、民眾防治意識差、殺蟲劑藥效不高以及人員流動頻繁有關。
  • 江蘇省血吸蟲病防治研究所連任WHO消除瘧疾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
    該所2002年起作為商務部援外技術培訓定點機構,承擔瘧疾等傳染病防治國際培訓,目前已對來自全球70多個國家的2000多名學員開展培訓,學員遍布全球主要瘧疾流行國家,被譽為「瘧疾援非的黃埔軍校」。為進一步發揮該所在全球消除瘧疾中的作用,WHO於2016年10月任命其為「消除瘧疾研究與培訓合作中心」。
  • 科研人員在中緬邊境發現番荔枝科新種——盈江暗羅
    新華社昆明9月2日電(記者姚兵)中國科學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與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等單位科研人員聯合在中緬邊境雲南盈江考察時,發現番荔枝科暗羅屬植物新種,並根據發現地命名為盈江暗羅。根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等級評估標準,盈江暗羅被評估為瀕危種。  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學術刊物《北歐植物學雜誌》。
  • 瘧疾零感染,該急性傳染病在我國從3000萬降到0
    2002年,湯林華擔任世衛瘧疾、血吸蟲病與絲蟲病合作中心主任。「我們這一代人趕上了改革開放,國門越開越大,國際合作也越來愈多,寄研所承擔了更重要的國際角色,在一些寄生蟲病防治的重大問題上,有了話語權,這是和前一代瘧疾專家不一樣的地方。」湯林華感慨。正是因為開放的國門,1985年,湯林華獲得到泰國瑪希敦大學的熱帶醫學院進修兩年的機會。
  • 瘧疾零感染!該急性傳染病在我國從3000萬降到0……
    2002年,湯林華擔任世衛瘧疾、血吸蟲病與絲蟲病合作中心主任。 「我們這一代人趕上了改革開放,國門越開越大,國際合作也越來愈多,寄研所承擔了更重要的國際角色,在一些寄生蟲病防治的重大問題上,有了話語權,這是和前一代瘧疾專家不一樣的地方。」湯林華感慨。
  • 【科學防護】新冠肺炎防控期間,你應知道的一些瘧疾防治知識
    【科學防護】新冠肺炎防控期間,你應知道的一些瘧疾防治知識 2020-04-26 21: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越南超過五分之一人口生活在瘧疾高發地區
    新華網河內4月24日電(記者楊威 閆建華)越南衛生部在4月25日「世界防治瘧疾日
  • 瘧疾防治進程受到阻礙 | 慢速英語
    近幾十年來,世界各國在防治瘧疾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然而,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的一份新報告說,這一進程受到阻礙。一般而言,非洲是瘧疾最為肆虐的地區。2016年,有40多萬人死於這種疾病。這比2015年略低。然而,在非洲,瘧疾寄生蟲似乎還沒有出現耐藥性。The same cannot be said for Southeast Asia.
  • 解放軍突襲中緬邊境壯烈犧牲守護祖國!
    以美軍的戰法,很可能由先遣的特種部隊在中緬邊境開闢落腳點,後續部隊則可以直接空降「敵後」,在中緬之間打進一個楔子,駐紮在那裡,既可以支持緬甸反政府力量推翻現政府,又可以頂住中國向東南亞的發展。  連續幾天,靠近邊界的幾條公路上車水馬龍,不斷有炮兵、摩託化、機械化部隊開進,有時行進車隊在公路上綿延數公裡,蔚為壯觀。
  • 發布會|「十三五」期間,雲南累計開通93條國際和地區客貨運航線
    加強設施聯通,國際大通道建設取得新突破累計開通93條國際和地區客貨運航線我省始終將推動與南亞東南亞國家在鐵路、公路、航空、能源、通信等基礎設施實現互聯互通作為輻射中心建設的優先方向,一大批鐵路、公路建設項目深入實施,中越、中老、中緬國際通道高速公路境內段全線貫通
  • 在非洲防治瘧疾
    經過多方共同努力,該地區的瘧疾感染率相比3年前已經下降了80%。庫斯尼村是魯菲吉的試點村之一。村子有1500多名居民,房屋多是黃土做牆,秸稈搭頂,大多數房子裡統一掛著的政府發放的藍色蚊帳引人注目。白天,婦女在家門前忙著家務、看護孩子,到了蚊蟲肆虐的傍晚,全家人再躲進蚊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