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物互聯時代,各行各業都在依靠物聯網技術「牽線搭橋」。而位於物聯網核心的RFID技術,則是數據連接和交流的關鍵。物料配送進程為什麼可以實時查看?零售店單品為什麼能夠進行快速查找和清點?物品失竊後,為什麼可以迅速找回?對於這些問題,本文將逐一解答,並結合用例,「解開」智能製造的「密令」。
RFID的特徵
RFID技術具有無接觸式、大容量、快速、高容錯、抗幹擾和耐腐蝕、安全可靠等優點,不僅可以靈活調整識別距離,還能同時讀取大量RFID電子標籤。此外,RFID技術還具有穿透性,能夠輕鬆識別物體內部的RFID標籤。
RFID實施步驟
為幫助企業更好地進行RFID系統落地,RFID的系統實施應該分為以下七個步驟:
1、系統流程設計:詳細制定和描述RFID系統的運行業務流程及其活動 。
2、系統集成框架設計:確定RFID系統的基礎結構(系統架構、網絡拓撲機構、資料庫結構)、主要功能、RFID系統和MES,ERP等系統的集成策略、方法和手段、信息集成接口規範、RFID系統數據管理機制 。
3、系統功能配置:將最初定義的功能轉換成應用軟體系統或子系統。具體可分為倉儲管理、物料配送管理、質量管理、資產管理、供應鏈物流管理、供應商管理、維修服務管理、產品全生命周期數據管理等。
4、RFID設備的選型 :從生產環境和生產系統特性角度考慮進行RFID系統選型。生產環境特性包括溫度、溼度、電磁輻射強度、酸鹼度、周邊設備質地等;生產系統特性包括產品生產率、生產節拍、成本、系統可靠性、系統實時性、系統數據安全要求等。
5、識別點及布置方式設計:確定應用場景中RFID信息識別點的數量、具體物理位置和根據不同特性來決定安裝布置方式。
6、編碼格式及內容設計:確定RFID電子標籤內承載數據的格式及內容。編碼內容視企業RFID應用的層次、領域和目標而定;編碼格式應遵守行業和企業內部的相關規定並考慮與條形碼或企業其他EDI相關編碼格式兼容,以便於企業內部或企業之間數據的共享和集成。
7、系統落地實施及評價。
RFID投資風險分析
RFID技術是物聯網時代的新興技術,RFID技術的實施和落地對系統的識別率、穩定性、可靠性、數據處理能力、數據質量、與企業現有系統集成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我們建議,企業在投資RFID時需考慮以下因素:
落地應用案例分析:
在麥肯錫北京數位化能力發展中心的清麥齒輪箱學習工廠中,RFID技術用例有效實現了產線的全過程追蹤,優化了庫存管理。
板塊一:產線管理(工廠中的物料裝配、定製化生產)
短板:傳統裝配產線上,不同工位生產節拍不匹配、員工操作不熟練等問題一直是企業痛點,生產效率也因此大打折扣。
解決方案:
超高頻RFID讀寫器識別裝配流水線中產品的無源電子標籤,記錄不同工位的周期時間和產品裝配進度。RFID系統結合數位化SOP和安燈系統,引導員工進行物料裝配;依託DPM系統分析數據獲取洞察,實現大規模的定製化生產。
效果:藉助RFID系統,裝配產線將能實現全過程的數據追蹤,讀取和記錄下的數據可由分析技術得出洞見,從而實現精益化生產,推動工廠的數位化轉型。
板塊二:庫存管理(為數據讀取、記錄、分析、展示提供一體化解決方案)
短板:齒輪箱工廠一直面臨庫存管理不善的挑戰。由於依賴人工操作,物料揀選和入庫出庫錯誤頻發,表格填寫費時費力,信息更新也總是慢人一步。
解決方案:
RFID讀寫器識別關鍵物料上的無源標籤,記錄物料入庫出庫信息。電子顯示板上實時顯示關鍵物料的庫位和數量信息。系統自動展示庫位信息,實現浮動庫存檔點。
效果:引入RFID讀寫器和無源標籤組成的RFID系統後,電子顯示板得以實時呈現信息,從而有效優化庫存管理。
RFID技術讓庫存的可視化管理成為可能。倉庫人員在無接觸的情況下就可採集貨品信息,不僅大幅提升了貨物清點效率,還減少了倉庫盤點的犯錯頻率。在物流環節應用RFID技術,還能幫助企業在供應鏈上下遊實現貨品運輸的動態管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