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斷層十年,中國如今只有獨立音樂人了

2021-01-12 音樂先聲

就那個男生,瑪斯卡指向榜單坐席的徐良。

今晚《這!就是原創》上演了神仙打架:一邊是斬獲臺灣金曲獎的音樂人,一邊是曾經最受年輕歌迷青睞的「QQ三巨頭」之一,在40強階段就面臨同場pk。

為什麼自己已成名多年還要與後輩們一同參賽?徐良想得很簡單,「想讓大家聽到我這幾年寫的歌」。

而他的公司合伙人、大象音樂CEO李思睿要考慮得更多。《這!就是原創》的前身《中國好歌曲》在音樂圈呼聲甚高,但《原創》作為一檔全新綜藝在賽制規則和報名條件上都發生了不小的改變。光是選手籤約燦星,歌曲版權歸騰訊音樂的嚴苛條件,就嚇退了一票音樂人。

但對音樂的執著以及被聽到的渴望,讓更多音樂人選擇與節目同行。《好的,晚安》讓鄧見超在「戲精」評價之外也收穫了不少歌迷,翠屏瘋人院一首「高能」歌曲掀翻全場,「前超女」劉力揚止步40強,卻感謝淘汰自己的王嘉爾給自己上了一課。無限趨近公平的節目火光四射,總歸是好看而戲足的。

「溫室裡的花朵需要保護,白手起家的孩子自尋出路!」這是陳粒即興喊出的一句歌詞,也恰恰切中了中國原創音樂人的心聲。哭窮賣慘,好歌出不來抱怨行業不景氣?這不是音樂人的骨氣。無論網際網路消解了音樂還是「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勇敢迎上去是硬道理。

「如果晚出道個5年,我們就是獨立音樂人了」

「我生活中就是個戲精,高中的時候語文老師叫我林黛玉。」

儘管覺得上綜藝剪輯不受控,電話另一頭的鄧見超還是大方承認自己的感性。「他們問我,你怎麼能哭得出來?要是談過這麼刻骨銘心的戀愛,你保證也能哭出來,對吧?」

上周《這!就是原創》的舞臺,一首唱哭陳粒的《好的,晚安》,讓這個畢業兩年多的大男孩微博裡出現了不少女孩的留言點讚。最後一次見到前任是在她的婚禮,回北京的飛機上鄧見超寫下了這首歌,demo錄了七遍,每一次都哭到不能自已。

與痛失愛情相比,北漂日子的艱苦被他輕描淡寫。大學學的是民歌專業,來到北京後做過各種兼職,最潦倒的日子裡,發現廚房裡一個紅薯已經發芽了,他都會把紅薯葉子摘下來煮麵吃。

苦不苦?我問他。

「也沒有覺得太苦,就覺得在北京能省則省。」鄧見超給自己定的規矩一是不能找人借錢,二是不能去後海賣唱。「倒不是覺得賣唱是多麼不好的事,我是覺得得讓大家聽我自己寫的歌,而不是翻唱別人的歌。那個時候創作的力量還是蠻強的,有求生欲望。」

網際網路讓他成為一夜成名的幸運兒,但由此也帶來了龐雜的聲音。從鄧見超近期所發的一條微博便可看出,他應該是被某些言論刺痛到了。有人在網上質疑他的歌曲涉嫌抄襲,這讓視作品為親生孩子的鄧見超覺得既憤怒又委屈。

「你可以說我戲精,說我醜,本來就有點醜,這些我都認啊,但這首歌寫的確實是發生在我身上的真實故事,我自己寫的,詞曲都是我,你還有什麼好說的」。

羽翼未滿但個性豐滿,似乎是這批95後原創音樂人們的共性。鄧見超離開北京去上海找了份與時尚相關的工作,按照他的話,成為一名「精緻的豬豬男孩」。而不到20歲的四川女孩雨錕來到北京追尋音樂夢想,籤約獨立音樂人陳鴻宇的廠牌眾樂紀,1989年的陳鴻宇在她口中變成了「陳叔」。3月14日她在微博寫道,「今天正式從半北漂成為北漂一族」。

在《這!就是原創》海選時演唱的《逆流》,是她17歲時的處女作。靈感來源於臨近高三休學一學期又重新複課的經歷,壓抑緊張的氛圍令雨錕感覺周圍的同學仿佛失去了色彩,「可能大家自己也不清楚拼命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

她有著超乎同齡人的成熟,交談時習慣於思忖片刻再開口。當我們提到《逆流》的反響很好時,她強調這首歌僅代表17歲時的自己而非現在的審美,喜歡的音樂人是Massive Attack、央吉瑪、比約克和My Bloody Valentine。「為了未來能有機會介紹自己真正的音樂,」她並不諱言上節目某種程度需要迎合大眾口味。

喜歡搖滾曲風讓她選擇了蕭敬騰隊。面對蕭敬騰和網友認為她有點像蘇運瑩的評價,不管出於原創音樂人特有的驕傲還是真實感受,雨錕覺得她們「很不一樣」,但她感謝參加《這!就是原創》讓她收穫了一些「幫助自己成長的質疑」。

她會去看網友評價,也會關注節目在播到自己畫面時,熒幕上掃過的彈幕。「沒想到自己承受力還挺高,」雨錕印象中有一條彈幕讓她內心波瀾肆起,「你臉還蠻大的」。跳出節目攝像的寬屏,鏡頭外的她分明是個小臉女孩。

當然,他們面臨的爭議顯然不如《學貓叫》創作者小峰峰參賽來得大。這首「洗腦神曲」既給他帶來了知名度和商業利益,也為他貼上了「口水歌製造者」、粗製濫造的標籤。

有參賽者直言小峰峰的歌曲連音樂都算不上,鄧見超卻建議我們去聽聽他另外的作品。「有些人是真人不露相,你把他當成小喵喵,其實他可能是只老虎,心有猛獸。」

從小峰峰、馮提莫們往回倒數15年,網絡歌曲已經開始流行。現在已經沒有多少年輕人知道2004年的《老鼠愛大米》,但以汪蘇瀧、許嵩為代表的「QQ音樂三巨頭」們仍活躍在歌壇。

曾經的網紅歌手看到如今這批新人們遭受的質疑,有沒有一種「媳婦熬成婆」的慶幸感?

當我們把這個問題拋給汪蘇瀧和徐良的合伙人、大象音樂CEO李思睿,他的回覆有些出人意料。「我們有時候開玩笑說,如果晚出道個5年,我們就是獨立音樂人了,絕對不會有人在前面掛上『網絡』兩個字。說實話,我覺得徐良他們的創作,和今天的網紅歌曲還是不太一樣的。」

這種「有點虧」的遺憾很快被另一種情緒替代,「你出道早,該賺的也賺了一些,所以就扯平了,」他笑道。

「我們就從來不賣慘,真正苦的是籍籍無名的人」

但有些情緒並不能被撫平。兩年前在籤售會上,有粉絲問徐良為什麼後來不做音樂了。彼時,他第五張專輯《東西世界》剛上線,主打電音風格。

「其實我一直在做啊,」說這話時的徐良內心難免酸澀。早年創作的《客官不可以》、《壞女孩》等作品讓他火爆全網。走紅後他嘗試了不同曲風,還去世界各國遊歷學習,探尋適合自己的中國風音樂,寫歌十年一直堅持詞曲原創。「現在嶄新的我,已經成長了的我,為什麼大家反而聽不到?」

希望人們看到自己全新音樂作品的想法,讓徐良站到了《這!就是原創》的音樂舞臺,儘管很多選手都覺得驚訝,「以為他會以導師的身份來」。

與比自己小很多的後輩們同臺競技,需要莫大勇氣。出道13年的前「超女」劉力揚在pk中敗給新人,止步40強。淚灑現場的她向所有人道出了一個殘酷現實:「我沒有經紀公司,也沒有經紀人,我一直一個人在做音樂。2017年自費做了一張專輯,其實我也知道現在沒什麼人聽專輯了,我的歌在網上也沒有人聽。」

到底原創音樂人的生存境遇怎麼樣?

我們詢問了不少從業者,得到的答案其實遠沒有想像中糟。「萬能青年旅店和陳粒一張專輯在網際網路的預售保底價格是500萬,」有音樂人透露。「當然這種算是獨立音樂人裡的頂級了,再往下數最低最低也能數到50萬。以他們做音樂的成本來講,就算是最低一檔我覺得也比上班強。」

「我們就從來不賣慘,」李思睿坦言。「行業確實不景氣,但你還能聽說過的人就已經沒有資格賣慘了,真正苦的是籍籍無名的人。像陳粒這種是綜藝、音樂節演出、版權三手都抓,但凡能在音樂節出來的音樂人,基本收入是沒有問題的,國內音樂節天天都有。」

儘管對於上綜藝存在懷疑,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網際網路浪潮正在把音樂推向一個前所未有的曝光位置:影視歌曲、網紅歌曲在各個平臺大行其道,愛優騰紛紛推出原創音樂類節目;網易雲音樂打破QQ音樂的壟斷,獨立音樂人有了更好的創作生態;原本不被重視的版權問題,在一次又一次侵權爭議中進入了大眾視野,人們開始關注一首歌背後的詞曲作者甚至編曲是誰。

被問及如何看待久遠的唱片年代時,雨錕坦言經由傳統發行出來的唱片質量比網絡歌曲要高。「但我喜歡現在這個時代,網絡傳播的範圍更廣、效果更好,而且收聽成本很低。」

更多的機會和相對的公平性被創造出來。鄧見超就覺得,「《這!就是原創》挺公平的,不管你是發過唱片的歌手還是很牛逼,但在這裡大家都是同樣的身份。其實原創音樂人並沒有大家想像得那麼詩意或文藝,相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酸之處。所以我覺得這檔節目很重要,它值得吸引到更多來自公眾的目光。」

從搖滾到民謠,從說唱到街舞、偶像,綜藝選秀的迭代幾乎踩著青年流行文化的每一步腳印。《這!就是原創》首期榜單中,以歌曲《活著》位列第8的綺越對大眾而言分外陌生,仍在川音讀書的她去年才籤約合縱文化旗下的廠牌春蜂民謠。

負責人趙節表示,每年公司都會在全國院校招募有能力的藝人,這次推送到《這!就是原創》的綺越與尤棋,都是從嚴格的選拔中脫穎而出。公司為旗下唱作人提供系統性的培訓和創作營活動,像培養偶像藝人一樣接受紮實的訓練。

趙節是與高曉松、老狼們一起經歷過90年代校園民謠的音樂人,曾經的唱片一周賣到50萬張。「如今時代不一樣,音樂也不一樣了,」她感嘆。「但裡面很樸實、很真誠的東西永遠不會變,做音樂的人都是比較簡單的。」

曾經的民謠歌手彈著吉他被歌迷環繞,如今的民謠歌手抖音玩得很溜。微博上,很多音樂人都用vlog記錄創作心得,歌迷們通過這些影像不僅能接觸音樂,也能夠快速獲知創作者的個性或者「人設」。

「在抖音出來之前音樂行業已經沒有推廣可言了,抖音一起來,忽然有了一棵救命稻草,大家都會去抓。」不過李思睿覺得推廣效果因人而異,「汪蘇瀧的《小星星》、大張偉的《你怎麼這麼好看》都在抖音熱門歌曲的前五,然而這種火熱對歌手其實沒什麼用。可能像《隔壁泰山》、《沙漠駱駝》對歌手提升名氣是有用的,但也稍縱即逝。」

而徐良則對這種變化保持他自己的一絲警惕與顧慮。「原來音樂就是音樂,現在音樂漸漸演變成了一種附屬品。它必須附屬在一些媒介上,這個過程會讓音樂本身發生變化。想想你現在去做OST,要不要為這部電視劇或電影考慮?若去做短視頻,要不要傾向於做更受大家喜歡的音樂呢?這肯定會使你的初心偏了道,音樂變了味。」

「華語音樂一直在做釜底抽薪的事情」

進入音樂付費時代,版權收益讓不少音樂人的日子變得好過起來,但另一種不公平隨之而來。

一個是行業壟斷,三大唱片公司靠獨家版權坐擁上億收入,等平臺方搶著買單。有從業者暗地抱怨,「這麼說吧,騰訊或網易今年只有10個億買版權,80%付給了這種不合理溢價的大版權公司,剩下20%有一半付給陳粒、汪蘇瀧們,還有10%就散落在小音樂人手裡,而他們可能本來應該有20%的價值。」

而音樂平臺付費雙軌制的問題也在幹擾行業健康發展:部分歌曲實行單曲付費,但也有不少音樂仍是免費收聽。2018年Q4季度,騰訊音樂的月活用戶達到6.44億,但付費用戶僅為2700萬,付費率在4%左右。

「要麼全免費,要麼全收費。」李思睿覺得,「不管薛之謙還是易烊千璽,都得一首歌2塊,要麼就都不收錢。付費雙軌,這是比壟斷更要命的事。」

另一方面,中國的流行音樂體系在全球化的衝擊下斷層明顯。《這!就是原創》的製作方燦星做了《中國好聲音》與《中國好歌曲》,洪濤離開《歌手》後做了《幻樂之城》,各類音樂綜藝流水的平臺,但兜兜轉轉總是同一批人,嘉賓與選手重合率都奇高,優秀的製作人更是鳳毛麟角。

一位從業者毫不諱言:「蔡徐坤和易烊千璽那麼火,他們做音樂依舊找不到好的詞曲人和音樂經紀宣傳團隊。只能找國外音樂人合作,但做出來的東西就不是華語音樂的東西。」

對李思睿來說,最痛苦的是找不到好的詞曲人,根本原因在於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就跟中國足球一樣,青訓沒起來。中國音樂市場缺乏完整梯隊,現在製作人、宣傳、經紀人、編曲作詞這些工種都喪失了成長的空間和時間,中國如今只有獨立音樂人,沒別的了。」

2003年入行的李思睿,經歷過華語音樂最後的黃金時代。「那時候,國內唱片公司大大小小的基礎都在,同時又有很多臺灣音樂人來內地淘金,有一個傳幫帶的可能性。現在說實話,這一行幕後的中堅力量還是03、05年那批接受過華語音樂養分、有過老師帶的80後音樂人。沒有後備的音樂人,華語音樂一直在做釜底抽薪的事情。」

看似無解,但偌大的中國人口基數,真找不到有能力的音樂幕後從業者麼?「其實在野的梯隊是很完整的,」李思睿覺得。「很多小孩從小學音樂,音樂理念技術非常先進。但首先可能他們不太玩華語音樂,華語音樂也沒有一個接受的方式。」

而參加節目的徐良,則感嘆最大的收穫是交流。「現在年輕一代的音樂人真的好有才華,但大家都不知道」。在《這!就是原創》的舞臺上,徐良結識了很多剛畢業甚至沒畢業的音樂人,「大家來自五湖四海,有人做地方音樂,有人做世界音樂。我跟他們講的最多的一點是,要堅持。」

網生音樂人,如何處理爆火後的彷徨與轉型?

中國音樂人與華語原創音樂的未來在哪兒?這個問題太大,也許沒人知道答案。好在節目至少提供了一個舞臺,蕭敬騰說,無論是走是留,我們彼此都曾經了解過對方了。

鄧見超選擇隨心。如今節目剛開播,已經有不少唱片公司過來問詢籤約意向,但真要專職做音樂人嗎?至少目前來看,鄧見超覺得還是先做好本職工作,閒暇時間保持一定的音樂創作能力。「多寫歌、多看書,等攢夠錢了,可能會選擇出國念個跟音樂創作相關的專業院校。」

還沒畢業的雨錕也並未明確未來的職業方向,但她希望一直做一個對音樂誠實的人。過去一年裡經歷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去live house,在音樂節演出、在綜藝節目上把自己的作品分享給聽眾,第一次見明星。

不斷成長與變化,但始終保有初心。雨錕和我們說起正式創作之前,她在四川接觸的第一位唱作人。「那個姐姐創作非常棒,是她鼓勵我創作,讓17歲時的我對音樂、對自己都有了新的認識。」雨錕不願意透露她的名字,「她現在自己也處於生活的窮途中,網上沒有太多作品,但有一天,我一定會非常坦誠地把她介紹給大家。」

李思睿在思考汪蘇瀧和徐良們的未來發展,包括小峰峰在內,這些憑藉熱歌躥紅的網生音樂人,如何去處理爆火後的彷徨與轉型?

「其實老百姓區分傳統歌手與網絡歌手,並不是靠出道方式。比如說陳粒、好妹妹也是在網上火起來的,但沒人評價他們為網紅。」他覺得一方面是時代原因,另一方面是網生音樂人需要思考自己在舞臺上呈現出的狀態。「要解決的是如何塑造一個舞臺,塑造歌手性格的問題。我們能參謀的是幫他們更深入了解自己,做一些取長補短的事情。」

面對發生在這數十年裡的用戶習慣變遷和音樂行業發展,徐良感觸頗深。他還記得曾經自己在大馬路上溜達,突然聽到一句旋律覺得很棒,就會主動去找來反反覆覆聽很多遍,而這種幸福感可以持續一整天。現在,娛樂形式多樣到令人眼花繚亂,煲劇追綜藝的Z世代們,對於單純聽首歌已經感到些許乏味,還不如「吃雞」時的背景音樂。

「你懷念過去麼?」

「會啊」,徐良笑著說道,「但更多還是想辦法在現在這個狀態下,尋找答案吧。」

相關焦點

  • 獨立音樂人,中國特雷門琴演奏家,他的音樂豐富多彩
    盧星燦,獨立音樂人,中國特雷門琴演奏家。出生在吉林省的一個偏遠山區,他具有東北人剛烈耿直的性格,他曾經是一名國家一級木材檢驗員,但對音樂的熱愛和執著,通過自學最終走上音樂的道路,之所以擁有早年的經歷,他的音樂裡才會有豐富的色彩。
  • 獨立音樂人周楊《曉》專輯 實驗音樂全網上線
    獨立音樂人-周楊  近日,孫悅旗下獨立音樂人周楊發布首張專輯《曉》,這張作品風格極具實驗感,融合TECHML,TRIP-HOP,POST-ROCK,充斥著陸離怪異的環境自然氛圍音樂,刻畫四不相想像畫面,七首作品旋律線速寫男女
  • 蔡依林「40歲真特麼好」背後,是女性音樂人力量的崛起
    觀眾不再只是偏見地追求「白幼瘦」的傳統審美,而是更為看重女藝人的獨立人格和示範效應。毋庸置疑,「她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塑造全新的輿論場。最優秀的一批女性音樂人已經率先邁出了步伐,引領著輿論的方向、推動著影響力的邊界。
  • 後選秀時代,音樂人如何規划行業成長路徑?
    根據《2018年中國藝人經紀行業趨勢洞察》以及相關資料顯示,僅2017年,新成立經營「藝人經紀」業務企業就達3026家。可以這麼說,相較於公司主導的經紀模式,在藝人的自主選擇權上,「工作室模式」具有不可取代的優勢。而對於部分具備自我運營能力、自帶資源的音樂人而言,當這一新模式能帶來的價值以及對音樂事業的助益遠大於常規的經紀公司模式時,則會成為更好的選擇。
  • 52%音樂人沒有音樂收入 版權收入兩極化如何解?
    在對來自40多個城市的104名音樂人調研後,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藝術學院教授張豐豔近日發布了《2020中國音樂人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其中透露,過去一年,中國音樂人來源於數位音樂平臺或短視頻直播平臺的收入呈上升趨勢,但目前音樂人的音樂收入仍處於偏低水平。
  • 《神武4》鹿蜀音樂人引爆國風小高潮 神武十年歡慶盛典嗨翻天
    恰逢「神武」系列遊戲舉辦十年歡慶盛典——「神武十年歡慶盛典」,鹿蜀音樂人也前來盛典登臺獻唱,驚豔開嗓,唱響國風最潮音。神武十年歡慶盛典精彩紛呈,《神武4》線上線下盡顯國潮風11月20日至22日,深圳海上世界迎來一場遊戲與音樂的盛宴,神武十年歡慶盛典在這裡盛大舉行,線上線下活動精彩紛呈,電競區與舞臺區高潮迭起。
  • 抖音音樂2020音樂人扶持計劃,百億流量+音樂補貼助力音樂人成長
    」和「2020抖音看見音樂計劃」,通過「億元補貼+百億流量」的雙億計劃,助力音樂人成長及中國原創音樂發展。  音樂產業轉型期,  「看音樂」成為行業引爆點  近幾年來,通過短視頻+音樂的方式,越來越多的音樂被我們熟知。
  • Z時代原創音樂人代表王源,登上《滾石》中國創刊封面
    Z時代原創音樂人代表王源登上《滾石》在中國的創刊封面,刻上音樂人的時代烙印!意味著「中國Z時代音樂領軍人物」這句話從此被刻上了王源的名字,這是屬於王源的時代烙印,往後提起Z時代的原創音樂人,就只能是王源。
  • 華語樂壇資深音樂人陳明順榮獲兩項音樂大獎
    日前,在廣州舉辦的中國KTV娛樂行業協會頒獎盛典現場,內地華語樂壇資深的音樂人陳明順榮獲最佳音樂貢獻獎和最暢銷音樂團隊獎;這一獎項是由全國幾十家權威KTV連鎖機構與品牌公司旗下近30萬家門店經過3個月的數據統計,對過去10年來對中國流行音樂特別貢獻的團體
  • 音樂人朱義偉:打造《聽見好音樂》你的夢想從這裡開始
    博雅演藝網音樂製作人朱義偉先生透露:「2021有望打造自己的音樂IP平臺《聽見好音樂》BoYa最強音原創音樂人計劃」。  《聽見好音樂》BoYa最強音原創音樂人計劃由國內知名音樂人朱義偉先生發起,為中國熱愛音樂,喜愛原創音樂的年輕人提供了一個傳遞音樂夢想的平臺。
  • 單依純奪冠後,《中國好聲音》為什麼有底氣喊出「十年之約」?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唱功了得、感染力出色的00後女生單依純贏得《2020中國好聲音》的總冠軍,當歌曲《一滴淚的時間》先後被原創者趙紫驊和入圍巔峰之夜的樂隊斑馬森林演繹,當觀眾記住了風格各異的潘紅、曹楊、宋宇寧等人,這檔已經走過九年的綜藝或許真的有底氣喊出「十年之約」。
  • 《芒種》《紅昭願》創作者音闕詩聽維權,中國音樂人賺錢有多難?
    據中國傳媒大學《中國音樂人報告2019》顯示,近半數獨立音樂人月收入低於2000元,無法單純靠音樂養活自己。一度火遍大江南北的民謠歌手李志曾對蝦米等音樂平臺發過公開信,斥責平臺方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長期提供其音樂作品的收費下載。圈內人張佺、張瑋瑋、郭龍、小河、周雲蓬、鍾立風、萬曉利等10多名獨立歌手予以支持。
  • 可以參考「淨利潤斷層」策略
    分年份看過去十年該策略有80%的年份跑贏市場,只有20%的年份跑輸市場,而且跑贏的幅度更大。   ●個股淨利潤斷層對行業配置有指示作用嗎?09年至19年中大多數年份對行業配置指導意義都較大。  (三) 組合回測分析   (1) 組合各年度收益率對比   從過去十年情況看,淨利潤斷層策略有80%的年份跑贏市場,
  • 20世紀80年代到21世紀20年代,回顧中國獨立設計師的崢嶸歲月
    導讀| 十年為一秩。中國獨立設計師的崢嶸十年,是濃墨重彩的一秩,也是回顧中國現代服裝史時最繞不開的重頭戲。站在21世紀20年代的起點,放映過往十年屬於本土獨立時裝設計的光景,有赤手空拳的設計新人,有飽含理想的海歸學子,有才華橫溢的創作鬼才……中國獨立設計師過去這十年的路好走嗎?不會有人妄言容易。進入下一個十年又將如何?雖無法未風先雨,但註定又將是不平凡的一秩。
  • 中國流行音樂終於有了「產業」的樣子
    這其中,網易雲音樂發布的《中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2020)》和抖音音樂發布的《2020抖音音樂生態數據報告》,對於音樂行業來講,尤其值得關注。這兩份出自不同平臺方的報告,雖然難免有著品牌營銷的印跡,但因為平臺各自具有的行業代表性地位,從中還是能夠解讀出很多當前中國音樂產業的現狀和趨勢。
  • 《中國好聲音》無視版權,連續兩期侵權同一音樂人,郭頂發聲維權
    《中國好聲音》可以說是音樂類選秀節目的鼻祖,不過最新的一季真的是讓人非常的失望,該節目連續兩期侵權同一位音樂人,也就是在沒有獲得歌曲版權的情況下,便讓選手在節目中演唱,如今這位音樂人忍無可忍開始發聲維權了,他就是郭頂,不過官方並沒有對此事做出回應,現在該節目的評論區全是指責聲。
  • 2018年度中國市場商品銷售統計結果發布:藍月亮洗衣液連續十年行業...
    2019年4月9日,由中國商業聯合會、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主辦的「2019中國市場商品銷售統計結果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會議以「責任與貢獻——推動品牌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旨在促進品牌良性發展,推動我國商業品質提升。在本屆發布的年度市場銷售領先的品牌中,藍月亮洗衣液再度蟬聯同類產品市場綜合佔有率第一,這已是藍月亮洗衣液連續十年(2009-2018)獲此殊榮。
  • 療愈音樂人人數增長98%,喜馬拉雅成為純音樂人首選平臺
    報告顯示過去一年有超過8300萬人在收聽療愈音樂,喜馬拉雅療愈音樂付費用戶的平均消費金額達76元,音樂人8月付費專輯平均收入達到3.85萬元,純音樂人迎來最好的時代。超8300萬人收聽療愈音樂如今,越來越多人選擇在睡前、學習、靜心等場景下,打開喜馬拉雅收聽純音樂。
  • 音樂人李光紅攜手張希協力打造上半年個人專輯
    日前,華語樂壇知名唱作型音樂人李光紅透露了即將為大家帶來上半年個人專輯的計劃,該專輯與著名音樂人張希進行協同創作,其中一首新歌《什麼都沒有!》搶先曝光,獲得了聽眾們的一致好評。值得一提的是,他還是微電影《風之戀》、《我們在上海》、《穿越時空》等的導演兼主演,更在王力宏的電影《戀愛通告》中擔任王牌御用音樂人,由著名導演管虎執導的48集電視連續劇《外鄉人》中與黃渤一同精彩出演海漂一族的為夢想奮鬥的外鄉人!擅長玩跨界的李光紅還是2008年中國健康形象大使、2009年華語歌壇新人大賽、2010年中國北京金鷹匯聚的總導演。李光紅在如此眾多的領域中涉獵甚廣,不禁讓人佩服萬分啊。
  • 九問活動斷層 訪中國地震局地質所副所長徐錫偉
    中新網北京6月29日電 題:九問活動斷層——訪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徐錫偉  記者 張素  中國地震局29日舉行關於中國活動斷層探察工作的新聞發布會。記者選取「九問」,對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副所長徐錫偉進行採訪。  記者:何為活動斷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