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文章說的是一命二運三風水中的命字,這篇主要說運。運者,時也,氣也。我們常聽一句話,叫做時來運轉。等待時機,時來金如鐵,運去鐵如金。就是說人在人生的時間當中都會有一段時間一帆風順。要抓住時機運氣,掌握機會就會使自己的事業能更好的上一個臺階。
命者先天註定,運者等待時機。命好不如運好。再好的先天條件,時運不濟也是諸事不順。再好的命也不如運氣當頭。運往往跟自己的為人處世,教育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每人無論命多好,都有走背字的時候。命不好,也都有走好運的時節。
《白虎通義》中說天用五行之氣生萬物,人用萬物做萬事。不能相制,人能相使。不相賊害,不成為用。金不賊木,木不成用。火不爍金,金不成器。且一人之身含五行之氣,故一人之行有五常之操。(其意思是說,萬物相連,互相制約。每個人出生所帶有的五行之氣,都遵循萬物制約,相生相剋)。
三國時期的呂蒙曾寫下命運賦,成千古絕唱。;馬有千裡之程,無人不能自往。人有凌雲之志,非運不能騰達。文章蓋世,孔子尚困與陳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釣渭水。也主要是論述無論你出生是的命有多好,沒有運氣和自身的努力也是枉然。然而運氣到底是什麼,是否有規律?我們能否掌握呢?
中華文明幾千年孕育過程中認為,萬物皆有五行屬性,即金,木,水,火,土。是構成世界的五大元素。古人講天人合一(人身小天地)而五行在一年四季中各有不同的合序表現,分別為旺相休囚死。在十二個月中有分別處於不同的生長態勢(寄生,術語)。即長生,沐浴,冠帶,臨官,帝旺,衰,病,死,墓,絕,胎,養。
黃帝內經中《素問》篇中對運氣有詳細的解說。按五運六氣。五行與十天幹相合而能運,(即五運)六氣與十二地支相合而能化。為(風寒暑溼燥火)六氣。都是天幹地支與一年四季(五季之說)和二十四節氣,加上自己的四柱八字與自然界產生的必然聯繫的結果。
按命理學說,命管一生。運則是管人生的各個階段。而人由於出生的天幹地支的不同,而起運的時間也各有不同。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也就是說人十年為一運期。又根據五行的秉性特徵套用社會倫理綱常用神加以演繹,歸納為論命術數之學。秦漢以後命理學家,根據先人易經中陰陽五行,命論學說,天文星象,加以整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學術體系。其代表人物唐代李虛中,和五代時期的徐子平。這也就是算命術的雛形。
由於它有著一套完整的學術體系。而目的探究的是每個人一生未來的吉兇禍福,壽夭貧富等等。是古人至今天人們一直嚮往的預知術數。許多門人前赴後繼悉心探索,但其中的很多人往往拘泥於書本,不考慮社會因素和人為因素,後有江湖術士加入很多的神煞等故弄玄虛無法解釋的東西,從而籠罩上了一層濃重的神秘外衣(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