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命通很難理解?我來解釋下.

2021-02-13 薔薇文摘

最近,網上又有些新的預言出來了。去年,有個自稱來自2060年的人穿越過來,回答了網友的許多'敏感問題', 有些說法已經得到驗證,有些還在驗證中。今年又有個印度14歲男孩預言今年冬天新冠疫情會再次爆發,而且比第一次還要嚴重。不管真的假的,反正引起了不少人的關注,而且信的人還不少。

讖言和預言來自傳說中的一種超能力一一宿命通。宿命通就是可以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發生的事。每當我們提到這些東西時,很多人會嗤之以鼻,認為這些都是胡扯,人怎麼可能知道將來還沒發生的事情呢?而且宿命通還將給人們帶來另一個困惑 —— 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個人是無法改變的。這怎麼可能?那我還努力個什麼勁?所以,哪怕站在確鑿的證據面前,人們也閉著眼睛不承認,或者認為有些事情只是巧合而已。

歷史上的這類證據可以說多的舉不勝舉。最著名的讖言當屬'亡秦者胡也'。秦始皇為了這句讖言命大將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並修了萬裡長城。這還不放心,給二兒子起了個名字叫胡亥,沒想到秦朝江山果然葬送在這個胡亥手裡。

歷朝歷代都有這樣的讖言,比如漢朝的「病已當立'、三國時的'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僕,不得生'、隋末的「桃李子得天下「、唐朝的「女主昌「等等。

預言同樣也很多,比較有名的比如唐朝的《推背圖》,宋朝的《梅花詩》,明朝的《燒餅歌》。國外的預言也不少,如諾查丹瑪斯的《諸世紀》等。

(推背圖第二象中畫了21個李子,暗示唐朝有21個皇帝,其中第四個沒有把兒,暗示是個女的)

當然,如果我只是拿這些例子來說服你肯定是不夠的。你會說你只相信科學,只有極其愚昧的人才會信這些玄而又玄的東西。那麼好,我今天就從科學的角度出發,來探討一下這些東西存在的可能性。

多數人認為宿命通不可能,是因為從科學的角度看,無法解釋,不可思議。古代很多無法理解的現象現在用科學都解釋清楚了,所以古人是愚昧的,剩下的那些不能解釋的就是他們瞎編的。這個觀點科學嗎?不能解釋的就是瞎編的? 那今天發生的那些預言也是瞎編的嗎?事實上,科學並不能否定宿命通,非但如此,從當今物理學的最新得發現來看,宿命通存在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些。

首先讓我們來回憶一下當年學物理時的一些困惑。

第一個困惑:波粒二象性。用經典物理學解釋我們所熟悉的這個空間是很完美的,但一涉及到微觀,就出了麻煩。比如當人們想觀察電子時,發現無法捕捉到電子的真實運行軌跡,因為這個軌跡是不確定的。人們只知道電子有一個概率分布,將這個概率分布用圓點來表示,會得到一個雲狀的圖,把它叫做電子云。也就是說,在我們這個時空當中,電子的運動是不可觀察的,其實不只是電子,分子以下所有的微觀粒子都是不可觀察的。為什麼會這樣?

(電子云)

第二個困惑:光速為什麼是恆定的? 可能有人還不太理解什麼叫光速恆定。舉個例子說吧,兩個人一個靜止,一個坐在一個高速運動的車廂裡,兩個人測到的光速是一樣的,光速並沒有因為車廂的高速運行而得到加速。這是不是有點不好理解?愛因斯坦以此為基礎推出了相對論,並得到了質能方程,這個質能方程還成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石。現代物理學的基石竟是建立在一個人們無法理解的現象之上,有沒有細思極恐的感覺?

第三個困惑:時間可以倒流嗎?我們可以改變歷史嗎?我們知道愛因斯坦提出了四維空間模型,增加了一個時間維度,所以我們才有了時空的概念。按照這個模型,運動的物體越快,它的時間就越慢,如果它的運動達到光速,時間就可以靜止。那麼要超過光速呢,是不是就可以讓時間倒流呢?如果我們能夠回到從前,那我們可以改變歷史嗎?這個問題太燒腦了。科幻小說家們倒是毫不猶豫地放開了自己的腦洞,創作了不少這類主題的科幻作品,也拍了不少這樣的電影。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為了繼續探討這個問題,我們還得提一下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在廣義相對論模型中,愛因斯坦把引力場解釋成時空的彎曲。也就是說,物質的質量會引起時空的彎曲。如果你們對此說法仍不以為然,那麼我們再換一個表述方法:任何一個星體或者任何一個粒子都對應了一個特定的時空。

為什麼要把星體和微觀粒子相提並論?首先我們看電子圍繞原子核運轉的形式和行星圍繞恆星運轉是不是很相似? 其次,大家是否記得旅行者號飛船在飛離太陽系時回頭拍的那張地球照片?在這張照片中,我們地球只是一個小小的光點。那麼如果拍攝鏡頭再遠,地球可能就看不到了。如果在銀河系之外看我們地球,看我們太陽系呢? 會不會和我們觀察電子圍繞著原子核運轉是一樣的呢?

在此論斷的基礎上,我們再看之前的困惑,就容易得多了。為什麼我們不能觀察微觀粒子?因為我們和那些粒子所在的時空是不同的。如果我們把一個時空理解為一個立體的電影,這個電影從星體的誕生開始,一直演到星體的消亡。我們就是這個立體電影中的一個小小的角色。那麼這個電影的一個小角色,怎麼可能去觀察另一部電影中的場景呢?

再看第二個困惑。光速為什麼是恆定的?我們都知道光是微觀粒子的一種存在形式。既然是微觀粒子,那麼它所在的時空和我們這個時空就是不同的,我們這個時空中的物理特性怎麼可能約束另外時空中的物質呢? 所以,不管我們這個時空中的參照系怎麼變化,和微觀的粒子都沒有關係,表現出來就是光的速度不隨參照系的變化而變化。

(電影《終結者》)

再說第三個困惑,時間可以倒流嗎? 在電影《終結者》中,未來的人為改變歷史回到了我們這個時代。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一個星體從誕生到消亡的全過程都是定好的。也就是說,這個劇本早就寫好了,只是在這個時空中播放而已。

為什麼說這一切都是定好的? 因為當你不受這個時空的時間制約時,你就會發現,這個時空中發生的一切事件都是同時存在的。因為我們習慣了在這個時空中去思考問題,從沒有想過跳出這個時空的思維方式是怎樣的。其實如果我們真能跳出這個時空,就會發現我們所經歷的一切,不過就是一個定好的劇本,然後按這個時空的過程在播放而已。

所以說,就算你真的回到了過去,那也是因為當初劇本就是這麼寫的,你的穿越也是安排好的,最後你還是要按照這個劇本去演。那麼這個劇本能改嗎?也許可以,但劇本中的角色是做不到的,劇本的作者也許可以。但即便作者真的修改了某個地方,然後從新播放,那也是另一個時空過程了,和我們沒有關係。

其實,讓一個人跳出這個時空也不是個簡單的事。因為我們這個身體就是這個時空的一部分,你怎麼能帶著這個身體跳出去呢? 那麼我們是否就永遠無法擺脫這個時空了呢? 不是的。其實我們每天都有擺脫這個時空的體驗,就是做夢。大家有沒有覺得在夢中對時間的體驗和現實不太一樣呢?有時做了一個很長的夢,發現自己只睡了一小會兒。古代還有黃粱一夢的故事,一個夢把一生都走完了。其實那就是你在另外時空中的體驗。在夢中,我們這個身體是不動的,我們的思維和這個身體也沒有什麼關係了,所以我們才能體驗另外的時空。當然,這個說起來也是非常的複雜,我們也不多講了。

現在回到我們的主題。如果宇宙真相真的如我上面所論述的那樣,再看那些讖言和預言你還覺得玄嗎?有人通過某種途徑看到了這個劇本,甚至從頭看到了尾,他當然就無所不知了。

好,解釋完畢,歡迎大家吐槽!

相關焦點

  • 阿彌陀佛第五大願 生者皆得宿命願
    大安法師講述:生者皆得宿命(第五願)請看經文: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這一願意謂:我成佛時,我國中天人,悉具宿命智通,最低限度能了知百千億億諸劫之事(那由他即億)。若此願不兌現,我不取正覺。
  • 明知宿命如此,我仍願意陪你走一遭.
    可看完之後,我格外驚喜,腦內劇場都是關於宿命論和自由意志的相互對抗。影片中有一種設定,每當我們學習一門新語言,就會以這門語言的思維方式來思考。所以當女主角學會了外星人的語言之後,她就擁有了外星人的能力:預知未來。
  • 量子力學可以證明「宿命論」是錯的?
    最近幾期內容我主要圍繞「多重宇宙論」講解,其中可以用多重宇宙論可以解釋「薛丁格的貓」,也就是可以解釋微觀粒子的「疊加態」,但是目前這個理論還沒辦法通過實驗來證實,所以大部分物理學家對這個理論不感興趣,但是今天我要談談微觀世界的「不確定性」到底對我們人生有啥意義?
  • 如果你不懂二進位,那麼這個問題很難理解
    小豆丁:老張啊,你別不理我啊?老張:沒看我正忙呢嗎!小豆丁:別跟我說你在忙著睡覺!!!哼!!!老張:你找我肯定不是啥好事,說吧,啥情況?小豆丁:嘿嘿,老張果然慧眼如炬料事如神,幫我看個代碼唄~老張:啥代碼,我瞧瞧!小豆丁:就這個!結果為啥不是300啊!
  • 網友問:有哪些科學實驗,對於沒有深刻學習的人是很難理解的?
    這是一個神奇的實驗,沒有深刻學習量子力學的人,是很難理解的!我們知道,光具有偏振現象,比如攝影裡面用的偏振鏡片,就可以過濾掉湖面和玻璃的反射光,那是因為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具有選擇性。)我們使用兩塊偏振片看物體,當兩塊偏振片的偏振方向一樣時,照常透光;當偏振方向垂直時,我們發現光線完全無法透過;這很容易用經典波的規律解釋;(3)關鍵來了,兩塊偏振方向垂直時完全無法透光,一旦我們在這兩塊偏振片之間,加入第三塊偏振片,而且角度處於兩者之間時,我們發現透過三塊偏振片又可以透光了;
  • 來看對命與運的終極解釋!
    那麼問題來了, 為什麼我們這個時代, 對命運反而不太關注 了呢?從西方文明的發展脈絡,我們可以追尋到蛛絲馬跡。在天主教統治之下的中世紀, 黑暗無比,整個歐洲都陷入了長期的宗教壓迫。在此背景下,十三、十四世紀,產生的 文藝復興運動,提出了以「人為本位」的觀念,進而演變到尼採的「上帝已死」與「重 估一切價值」,對原定一切的質疑。
  • 我們一定要解釋嗎?不被理解的事情,何須解釋
    日常生活中,我們習慣於解釋,一遇到事情我們立馬便解釋,難道真的有用嗎?我們總說,如果解釋有用,這世上還要警察來幹嘛?如果解釋有用,人與人之間還會存在那麼多誤會嗎?對於解釋這個話題,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世界上所有事情很少能用解釋講清楚的。
  • 宿命論與人的自由作何選擇?讓命運與自我聯袂演出! | 思維課堂
    宿命論則認為,不管我們做什麼,都不能影響預定事件的發生。其實更準確地說,宿命論也相信有原因,只不過不是物理的自然的原因,而是冥冥之中的神秘因素。這些超自然的原因是無法用人的理性和因果規律加以解釋的,所以在宿命論看來,命運既是偶然無常的,又是必然註定的。對宿命論的反對主要基於兩個理由,一是經驗論證,二是邏輯論證。似乎缺乏對宿命論有利的經驗證據。
  • 從電影姜子牙,說說合盤中的宿命點
    九尾妖狐的肉體被斬時,蘇妲己的元神歸位到自己的肉體中,因為宿命鎖的緣故,九尾妖狐的元神並沒有毀滅,同時還依靠妖力重塑肉身,最終引發了一場惡戰。 蘇妲己在重生之後能夠聽到九尾妖狐幻術的召喚,誤以為是家人的召喚而執著的想要去幽都山,因此結識了姜子牙,雖然在姜子牙的幫助下蘇妲己來到了幽都山
  • 如何給孩子講「命運」,這是我見過最好的解釋
    2000多年前的《詩經》裡,就有人感嘆道: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隱隱中也能聽出古人對於命運的無奈。中國有句老話: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人在痛苦無奈時也容易發出「都是命」的哀嘆來自我排解。多少有些宿命論的味道。
  • 當我們說我理解了,我們到底在說什麼?
    之前我寫了篇文章《當我們談創造性,我們在談論什麼?》,今天我再寫篇文章掰一下&34;這個概念。一個數學公式,一種化學材料的性質,一臺計算機的工作原理,細菌和病毒的工作機制,人們是如何理解這些複雜的事物的呢?。人類對所有事物的理解都是通過層層分解的解構最終還原到我們的某種感官感覺來實現的,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視覺。
  • 論定域實在表象性與宿命論終結的必然性
    人們經常糾結的一個問題是,宿命論是否成立?有人可能好奇,這和物理學定域實在與非定域實在矛盾有關聯嗎?答案是肯定的。昨天發表文章中,我曾提到著名的拉普拉斯決定論。在此不妨複述一下:1814年法國著名的數學家皮埃爾-西蒙·拉普拉斯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宇宙中存在一個「怪獸」,它掌握了宇宙中每個原子確切的位置和動量,那麼根據經典物理學來推論,這個「怪獸」就可以知道宇宙中所有事件的整個過程,包括它的過去和未來。這就是著名的拉普拉斯決定論。根據拉普拉斯決定論不難看出,其實質就是所謂的宿命論。顯然,人自出生一刻起就是宇宙全部原子衍生出來的。
  • 我對進化論其實並不了解,以我所知的是,達爾文只是找到了不同物種...
    不要隨意創造名詞,否則這些名詞只有你自己能夠理解,其他人就會感覺很吃力。通用的名詞雖然簡潔,但在專業領域內都有著詳細的解釋。所以圈內人都是理解的。而你自己創造的名詞只有你自己知道含義,其他人就很難對你的觀點發現適當的看法。但願我沒有誤解您的意思,也希望您能看懂我的意思。
  • 江湖、螞蟻上樹、夫妻肺片,那些用英文很難表達的中文詞語
    一句話或者一個詞語往往有很多可代替表達方法,但其中有些詞語少有或者說沒有可替代詞,比如江湖、機緣、上火、撒嬌……這些詞不同於一些菜名——螞蟻上樹、夫妻肺片……它們至少可以用其食材來描述,可以用其做法過程來形容。
  • 因果律是通看三世的
    一般人懷疑因果律的可靠性,是因為僅僅站在當下一生的立足點上來看善惡報應的不公平
  • 我和男朋友的前世今生宿命緣分配對測試,太準了
    奈何橋上,三碗孟婆湯,忘卻前塵舊事,待到今生重新來過。然而,前世今生,因果循環,幾度輪迴,愛恨情愁早已糾結在靈魂的深處,成為痴纏交錯的記憶。你對什麼仍舊如此執著,你對什麼早已不再看重,前生的你,有過怎樣的塵封往事,再世為人,又將經歷怎樣的愛情輪迴?
  • 何謂理解?從化學解釋生物學開始
    雖然我在試圖用以前學到知識來聯結它,但是化學是基礎學科,我暫時無法將這麼專業的內容遷移到其他領域,直到我發現了另外一本書《生命是什麼》,它是將生物學的知識用化學知識進行論證,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本書。我對這本書中提問題及思考的方法非常感興趣。同時它也引出了對基本概念的思考,比如,什麼叫理解?什麼叫規律?什麼叫生命?作者對常用詞的質疑,對細節的思考。也是引起我一直讀下去的動力。
  • 科學解讀:宿命論
    宿命論最早源自美索不達米亞、埃及以及東方文化,當時的人類感受冥冥中蒼天與人世的變化,而覺得其中有一些必然的定數。認為在人類諸多的神秘變化的命運現象中存有一些定數,這些必然法則的定數即是組合世間諸法相的基本力量。北周無名氏《步虛辭》:「宿命積福應,聞經若玉親」。
  • 淺談諾蘭《星際穿越》:自由與宿命,超脫時空
    潛移默化下,墨菲更將庫珀的情緒處理模式內化與吸收,偏好使用理性的腦袋來解決問題,藉此以科學的方式嘗試重新找回爸爸。庫珀選擇不哭到底是正確還是錯誤,因人而異,如果是我,可能會選擇一起落淚,藉此告訴女兒,哭泣、難過與思念沒有關係,但我還是在,以另外一種方式,陪著你一起經歷悲傷。不過,我想庫珀之所以送出手錶,同樣也是為了告訴女兒,自己會在,只是變成另外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