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這個故事當作一個思想實驗,我們可以論證一下接受宿命論是否合理。
宿命論則認為,不管我們做什麼,都不能影響預定事件的發生。
其實更準確地說,宿命論也相信有原因,只不過不是物理的自然的原因,而是冥冥之中的神秘因素。這些超自然的原因是無法用人的理性和因果規律加以解釋的,所以在宿命論看來,命運既是偶然無常的,又是必然註定的。
對宿命論的反對主要基於兩個理由,一是經驗論證,二是邏輯論證。
似乎缺乏對宿命論有利的經驗證據。在日常經驗中,並不是「無論我做什麼,都絲毫不影響未來事件」。相反,有數不清的情況表明,我們所做的事情是可以影響接下來發生的事件的。
許多人雖然相信命運不可改變,但又偏偏愛去算命。算命其實是一種矛盾的心態,在知道未來如何以後,算命者並不是消極接受,而總想在當下做出某些行動以改變那些不好的未來。
可見,沒有人能成為一以貫之的宿命論者,就如同沒有人在生活中能成為真正的懷疑論者一樣。
即便一切都已註定,也從來不會有人拒絕做任何舉手之勞的小事來幫助自己。
所以,宿命論者最終還是會用「人在做,天在看」;「算得了命,算不了運」等託詞來為自己不甘命運安排而做出積極行動而辯護。
真正必然的真理只包括矛盾律(A一定不是非A)、同一律(A一定是A)和排中律(A或非A必有一個為真)。
而對於「你未來將會如何」的陳述,其實只是偶然的真理。
比如,即便迄今為止我們所知道的所有人都會死亡,也不意味著「你未來將會死亡」這個命題是必然的真理,它只是事實上的歸納,在邏輯上仍然是可能為假的陳述。
未來就是尚未到來。只要未來沒有發生,你就不能說它是必然的。
看來,支持宿命論觀點的論證失敗了。
所謂的本質主義思維,是指用本質的單一取代現象或生活本身的多樣性,用結果的不可改變的確定性掩蓋了過程的豐富性和可能性。
人生於土,歸於土,並不意味著人就是土;一切最終都是虛無,並不意味著人們在虛無背景下的行動和選擇全然是無意義的。
因此可以說,宿命論犯了範疇混淆的錯誤。宿命屬於「是什麼」(what)的範疇,而行動屬於「如何是」(how)的範疇。
人們之所以做事,很多時候並不是為了改變結果,而是為了改變自己,彰顯自由,並最終證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