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人捕獲太空電報,正在研究中|太陽系|行星|銀河系|火星|射電...

2021-01-09 網易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NO.1771-來自宇宙的電報

  作者:那日蘇

  校稿:貓斯圖 / 編輯:帥帥

  2020年已經步入了尾聲。也許是因為這一年太過魔幻,讓不同階層、不同年齡的各色人群都紛紛將注意力集中在共同的事情上,比如肆虐全球的新冠疫情,比如南方電力出現的問題。

  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心這些公共事件背後的科學原理,使得今年充滿了生動的科學教育課,崇尚科學的現實意義越發清晰,在這種環境下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天然享有更好的科學素養環境,在最開始萌發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年齡得到鼓勵和回應,將會啟迪人的一生。

  科學從來都不是什麼空中樓閣

  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圖片:pantkmutt / 圖蟲創意)▼

  

  從19世紀到今天,人類的科技成果比之前的一萬年還要多,榮譽和科學理想在其中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發明電話的貝爾就曾經是物理學家約瑟夫•亨利的粉絲,偶像的力量一直激勵著他去追尋、模仿,最終獲得更大的成就。科學家是我們這個時代需要的偶像,科學發現則是需要被關注的事件。那麼在這一年當中,還有哪些科學發現是應當被關注的呢?

  宇宙深處的歌聲

  天文領域能同時被Science和Nature兩家頂級期刊收錄的內容必然是顛覆性的發現,而能同時被兩家期刊列為「年度十大發現/突破」,那一定是該領域最矚目的學術發現了。今年被多次捕捉到的宇宙快速射電暴就位列其中。

  下圖為快速射電暴想像示意圖

  事實上它給研究人員的定位時間只有幾毫秒

  沒有人能篤定地回答出它來自哪裡

  (圖片:ESO/M. Kornmesser / Wikipedia)▼

  

  快速射電暴(FRB)是一種高能天體物理現象,它會在幾毫秒的短時間裡爆發出極大的能量,超過地球上所有熱核武器的總和,相當於太陽在數日內釋放的所有能量。

  由於該現象出現的時長過於短暫,直到2007年人類才首次從2001年的檔案數據中分析出這一來自宇宙的「聲音」。

  目前人類記錄到的第一個快速射電暴

  (圖片:Psr1909 / Wikipedia)▼

  

  2020年4月27日,尼爾·蓋勒斯·斯威夫特天文臺和費米伽馬射線太空望遠鏡這兩個在宇宙空間中的天文臺探測到了來自銀河系SGR 1935 + 2154脈衝星的多次X射線/γ射線發射。一天後地面的加拿大CHIME團隊也在同一位置觀測到了快速射電暴,這次的現象被命名為FRB200428。

  加拿大的CHIME望遠鏡,曾多次捕捉到FRB信號

  (圖片:Z22 / Wikipedia)▼

  

  

  當天晚些時候,發生快速射電暴現象的天空區域進入到中國天眼FAST的觀測範圍內。

  中國天眼堪稱當世靈敏度最高的天文望遠鏡。前文所提的NASA的太空望遠鏡都屬於光學望遠鏡,而中國天眼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用一般望遠鏡只能看到可見光現象,而射電望遠鏡則可以觀測到天體和射電現象。射電望遠鏡與其說是望遠鏡,倒更像是一個信號接收器。

  (圖片:HAKUNAMATATA52 / 圖蟲創意)▼

  

  三天之後,天眼監測到了快速射電暴「三連閃」的現象,這在天文學界來說意義重大。過去一段時間人們認為快速射電暴是一個單一的、無規律的天文現象,它的來源可能是一些偶然的自然現象,如脈衝星的巨型脈衝、軟伽馬射線重複暴的強耀發、中子星與小天體的碰撞等。

  但隨著越來越多重複快速射電暴被人類所觀察到,科學家們發現這些極強的能量爆發中也可以含有一些信息,比如天眼監測到的三連閃,在爆發中有三個相似頻率的峰值,如同三聲鼓點一樣「咚…咚…咚」。

  FRB200428是銀河系內部首次檢測到的快速射電暴

  雖然目前人類對銀河系依然知之甚少

  但相較於更寬廣的茫茫宇宙

  銀河系與人類已經相對親近了

  (圖片:Steve Jurvetson / Wikipedia)▼

  

  由於快速射電暴的來源離我們太過遙遠,絕大多數都來自於河外星系,迄今為止只發現了一例來自銀河系內的訊號,所以它不由得引人遐想。有人懷疑它就像是摩斯密碼一樣,是外星人向我們發來的訊號。

  盡收眼中

  一直以來人們都在思考,天空之外到底有什麼?古人想像了無數神話故事,編纂出所謂的仙山、神域供人遐思,相信有神仙在雲端漫步,一施仙法就能飛向九重天之外的宮闕。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人類對於天空的好奇心從未停止

  (圖片:Zacarias da Mata / 圖蟲創意)▼

  

  這都是在人類社會早期對世界認識不充分時,用簡單的思維腦補出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的存在並非沒有意義,它昭示著我們一直不曾停止思考的問題:作為地球上唯一一種智慧生物,我們在宇宙中是不是孤獨的?

  上個世紀的科幻作品中不乏月球人、火星人的身影,這是兩顆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如果上面真的有外星生物的話人類可以直接與它們建立聯繫。可是當我們終於依靠科技手段觀測到月球和火星的時候,卻發現上面一片荒涼和死寂。「火星人入侵危機」終於解除了,但是孤獨感卻更加強烈了。

  火星戰機大軍摧毀英格蘭

  (科幻小說《世界大戰》中的插圖)

  (圖片:Henrique Alvim Corrêa / Wikipedia)▼

  

  太陽系中更遠的天體大多為氣態行星,沒有生物生存必要的堅實基礎,只有無盡的風暴和雷電;而離太陽更近的行星則因為溫度原因不可能存在液態水,沒有水意味著存在生命的機率微乎其微。

  迄今發現的唯一能在外太空生存的地球生物——水熊蟲

  但「活著」並不代表「活躍」,而只是長久保持假死狀態

  直到重新遇到水與氧氣

  (圖片:Goldstein and Madden / Wikipedia)▼

  

  太陽系中可能存在液態水的天體除了地球和火星之外,還有木衛二、木衛三、土衛二和土衛六。

  作為太陽系兩顆超級氣態行星的衛星,這四顆衛星都有著不亞於近日行星的體積和質量,而且最重要的是存在水。但這四顆衛星的位置離太陽太遠了,導致其表面極其寒冷,水分也凝固成廣闊的堅冰。可能存在生命的空間是冰層下面的海洋,但缺乏光照、又被超級行星引力撕扯而導致地質活動頻繁的衛星們,存在生命的可能性仍然很低。

  即便是類地行星

  火星上也有著將近100℃的晝夜溫差

  其大氣層也並不能為這顆星球提供很好的保護

  (火星微薄的大氣層)

  (圖片:NASA / Wikipedia)▼

  

  如果想在茫茫宇宙中找到生命,還是要目光投入到更遙遠的太陽系外空間。我們拿地球做個類比,假設一顆能產生生命的星球必須滿足這樣幾個條件:首先要有可以繞著轉的「太陽」,也就是說它必須是恆星系中的行星;其次就是它需要是一顆巖態行星,這樣這顆星球上就會有堅實的地面,可能存在高山、沙漠和平原。

  人們司空見慣的山川河流,沙漠平原

  其實是宇宙中億萬分之一的陰差陽錯才帶來的生存機會

  (圖片:NASA / Wikipedia)▼

  

  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也就是「另一個太陽」被我們稱作比鄰星,它位於半人馬座,因此按照拜耳命名法也被稱為半人馬座α星C。半人馬座α星是一個三合星系統,簡單說就是同一個恆星系內存在著三顆恆星,你從行星上站立能看到天空上有三個太陽。

  紅色圓圈中心的暗紅色星星即為比鄰星

  (圖片:Skatebiker / Wikipedia)▼

  

  當它被人們發現是離我們最近的恆星時,針對它的想像也就此展開了。劉慈欣的《三體》就塑造出了在這一星系中,面對三個太陽惡劣環境中不得不逃離的三體星人形象;《流浪地球》中,人類花費2500年到達的新家園也是這顆比鄰星。

  可惜的是,比鄰星也幾乎不可能存在生命,在一個三合星系統中,引力變得極不穩定,三個太陽所釋放的能量對於脆弱的生命來說更是無妄之災。人類想要尋找地外文明這一願景,勢必要向更遙遠的宇宙深處探尋。這也是快速射電暴讓人如此著迷的原因,是否在宇宙中,另一個文明也在尋找我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太陽系內存在一條太空引力高速路
    科幻片《銀河系漫遊指南》敘述了一個細思極恐的故事:外星人為了發展銀河系邊緣地區,一條銀河系多維空間高速公路正在修建中,而地球就處於施工路線上,因此要被拆遷。其次宇宙空間存在著太空引力高速路。美國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太陽系內存在著一條星際高速。
  • 火星——地球人最該了解的行星
    而我國古代對火星的稱謂——熒惑,似乎更能體現火星的特點:它熒熒似火而又行蹤不定,最讓人捉摸不透。 進入太空時代以來,火星是除月球外人類探測得最多的天體。截至2020 年,人類發射了60 多個火星探測器,超過其他行星的總和,其中30 多個成功實施。現在我們知道,在這顆太陽系個頭倒數第二小的行星上,匯聚了太陽系中最大的峽谷、最高的火山與最大的盆地。
  • 神秘的金星——「太陽系中第一顆可居住的行星?」
    金星是太陽系中第一顆適合居住的行星——「在那裡,生命就像在地球上一樣有可能出現。」正因為如此,從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到歐洲航天局(ESA),再到俄羅斯太空總署(Roscosmos),世界各地的太空機構都在計劃重返前海洋世界的任務。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將於2023年發射一顆人造衛星前往金星,屆時它將成為第一個升空的國家。
  • 行星會「流浪」!NASA研究發現,銀河系至少上千億顆流浪行星
    更加直觀一點來說,麒麟座之中的這個玫瑰星雲,看起來就好像是一個「行星之家」,大量的行星從中被孕育而出,不過卻從誕生伊始,就不曾圍繞著任何一顆恆星運行,它們在誕生後就立刻四散到宇宙之中。這個發現顛覆了此前科學家們有關流浪行星來源的猜想,這意味著,很多流浪行星從一開始就在太空中流浪,同時,「行星之家」的發現,也讓科學家們確信,宇宙中流浪行星的數量要遠比預想中的還要多。
  • 太空中的某物正在向地球發射無線電信號
    科學家在地球上檢測到的神秘無線電信號追蹤到我們銀河系中的一顆恆星,該恆星大約在14,000光年以外。新研究是7月份在全球範圍內被射電望遠鏡所拾取的,是第一個在銀河系內部被發現的FRB。天文學家將其追溯到名為SGR 1935 + 2154的恆星。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4)你知道嗎,衛星都是行星捕獲的.
    (一)你知道嗎,太陽系外行星系存在著一大堆的問題,你從來沒聽說過。金星逆向自轉是小天體撞擊形成的你知道嗎?火星只能捕獲小衛星,這個你知道嗎?木星為什麼能夠捕獲太陽系中最大的衛星你知道嗎?在前面的章節裡我們談到地球捕獲月球時,已經對行星是如何捕獲衛星進行了詳細的說明,簡單的說就是,行星 的衛星在沒有進入行星的公轉軌道之前,均存在於行星圍繞銀河系核心公轉軌道外側並在行星的赤道面上運動,在宇宙物質的碰撞下來到了行星的附近,被行星捕獲為衛星的。但是,我們發現,太陽系中的行星有的有衛星,有的行星沒有衛星。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呢。
  • 行星也會「流浪」!NASA研究發現,銀河系至少上千億顆流浪行星
    但是後來,在距離地球4600光年的麒麟座之中,科學家們發現了玫瑰星雲,它是一個巨型塵埃氣體雲團,通過觀測,科學家們發現,大量的行星和褐矮星,正在不斷從玫瑰星雲中誕生。這個發現顛覆了此前科學家們有關流浪行星來源的猜想,這意味著,很多流浪行星從一開始就在太空中流浪,同時,「行星之家」的發現,也讓科學家們確信,宇宙中流浪行星的數量要遠比預想中的還要多。
  • 我的太陽系形成——(四)(2)行星自轉傾斜及自轉速度的形成
    在旋轉宇宙模型理論中,太陽在圍繞銀河系核心公轉宇宙穿行過程中,依次捕獲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我們根據這八大行星的傾角數據,將太陽捕獲八大行星的位置標註在「大吸引體與銀河系最初的位置」圖中,就可以了解到八大行星的傾角變化的由來。
  • 銀河系中最少存在36個外星文明?他們在哪裡?
    今年六月,英國諾丁漢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銀河系至少應有36個智慧文明,國內外各大媒體爭相報導,吸引了許多人的眼球。無獨有偶,在2018年便有報導指出,英國牛津大學人類未來研究所的學者公布,人類是銀河系中唯一高等智慧物種的可能性高達53%至99.6%。明明是類似的問題,相隔兩年的研究卻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讓人看得一頭霧水。究竟,這些關於外星文明的數量估計,是怎麼做出來的?
  •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FAST,正在尋找外星人?
    世界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在中國擁有30個足球場,預計將取代Arrecibo射電望遠鏡,後者在57年內改變了命運。 中國科學院最近宣布,它將允許世界各地的科學家使用自己的FAST射電望遠鏡進行研究。
  • 【分享】NASA的太陽系和銀河系海報,簡直太美!
    你可以想像,從聲音的音高、頻率的差異感受到旅行者號周圍氣體密度、帶電粒子滲入程度的不同,感受到旅行者號進入不同太空環境的差別。    太陽系是以太陽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陽引力約束天體的集合體,包括八大行星以及至少173顆已知的衛星、5顆已經辨認出來的矮行星和數以億計的太陽系小天體。
  •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離群的行星比恆星更多
    一項研究顯示,與我們所在銀河系的恆星相比,有更多的不受約束自由飄蕩的行星存在,它們與任何恆星都沒有聯繫。美國宇航局即將推出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計劃預計將發現大量的此類行星。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者宣布的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銀河系中可能存在比恆星數量還要多的流氓行星,它們不會圍繞任何恆星運轉。
  •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離群的行星比恆星更多
    一項研究顯示,與我們所在銀河系的恆星相比,有更多的不受約束自由飄蕩的行星存在,它們與任何恆星都沒有聯繫。美國宇航局即將推出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計劃預計將發現大量的此類行星。流氓行星的藝術概念圖。研究者認為在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這樣遊蕩的行星比恆星還要多。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
  • 太空飛行器捕獲火星的「綠色光芒」
    軌道器在火星上發現了一層發光的綠色氧氣大氣一項新的研究顯示,火星可能被稱為紅色星球,但一架歐洲太空船發現氧氣正在使該星球的大氣層發出綠色光芒。在地球上,這以極點的形式出現在行星的兩極,但這是第一次在另一顆行星周圍看到這種輝光。
  • 射電望遠鏡的五項重大天文學發現
    簡介:射電望遠鏡用於觀測太空中的無線電波。自其發明以來,天文學上有許多重大發現,列舉5例如下:進行小行星成像、雙星脈衝星和毫秒脈衝星的發現、系外行星、水星軌道、21釐米氫線。
  • 太陽系處於銀河系的什麼位置, 銀河系又處於宇宙中的什麼位置?
    引言:太陽系是人類生存的一個星系,太陽系中有8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這些都是在太陽系裡面的行星,而且在太陽系中除了這些行星之外
  • 一顆地球大小的行星正在銀河系中自由流浪
    脫離任何恆星或太陽系,一個無助、漫不經心地在星際空間飛行的小世界會變成什麼樣子?科學家們懷疑銀河系中可能存在數十億顆自由漂浮或自由的行星,但到目前為止,在太陽系外發現的4000個左右的星球中,只有少數候選行星出現。
  • 太陽系最全行星!太震撼了!
    太陽系是一個受太陽引力約束在一起的行星系統,包括太陽以及直接或間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在直接圍繞太陽運動的天體中,最大的八顆被稱為行星,其餘的天體要比行星小很多,比如矮行星、太陽系小行星和彗星。太陽系內側四顆較小的行星,分別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它們被稱為類地行星,主要由巖石和金屬構成。外側的四顆行星被稱為巨行星,其質量比類地行星要大得多。
  • 太陽系中誰才是最大的行星?
    太陽系的八大行星的電腦繪圖從左到右排列的順序距離太陽左。太陽系內部的四個小巖石行星是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四大太陽系外的氣體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re-categorised冥王星是矮行星在2006年所以它沒有包括在這裡。在右下方是一個星系小天體小行星或彗星是在左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