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找到的所有物理課本上,光速是一個常數,它不隨光源速度的改變而改變,無論怎樣改變光源的運動速度,即使兩速相對的光相向而行,它們之間的速度依然還是光速,是不是有些懵逼?無論如何,誰看到這樣的結果都是震驚的,下文我們不討論晦澀難懂的理論,先來舉兩個案例,來證明下光速到底會不會隨光源速度變化的!
這個案例來自於某篇科普音頻,種花家覺得很有道理,在這裡介紹給各位,假設的條件是這樣的:
假設一個人對著另一個人開槍,那麼被槍擊者會看到這樣一個過程,被害人會看到兇手扣動扳機,然後擊錘重重的敲擊在子彈的底火上,最後看到子彈從槍口狂奔而來,擊中被害人,這就是光速不變條件下的過程!那麼假如光速會隨著光源速度變化時又會是個怎麼樣的過程呢?
被害人可能會先看到子彈朝這他飛過來,因為光速隨光源變化嘛,子彈速度很快,因此子彈上的光會先到達被害人眼睛裡,然後再看到扣動扳機,因為扣動扳機的光比較慢,光源基本靜止的,最後則看到則是擊錘的動作!
各位有沒有發現,因果律變了,子彈先到,後扣動扳機,再是擊錘的動作!所以第一個案例告訴我們,光速不變維護了因果律!
在夜空中有很多這樣的天體,就是兩顆恆星互相環繞公轉,在我們地球上觀測看來,除非是公轉平面垂直地球方向,否則我們必定會看到一顆恆星靠近地球時,另一顆恆星必定是遠離地球的!當前光速不變的條件下,我們看到的雙星都是清晰可辨的!那麼假如光速會隨著光源變化呢?
如果光速會隨光源變化,那麼雙星看起來就是一團朦朦朧朧的光,因為同一顆恆星在於地球速度相對速度不同同情況下發出的光會先後到達,所以兩顆恆星的光可能混在一起,讓我們看起來分不清到底是哪顆恆星發出的光,而直接表現就是一團朦朧!
幸虧我們這個宇宙的光速遵守光速不變理論,要不然有太多的天體會因為光速隨光源變化而看不清!那樣的話,很多秘密就會被宇宙吞沒了
我們先給出了結果,然後再來追溯下歷史。經典力學中的速度疊加公式叫做伽利略變換,原理很簡單,比如你在一列時速300千米的高鐵上以10千米時速步行,那麼你相對於地面的速度就是310千米/小時,這是我們中學就學到過的硬道理!這個變換是建立在牛頓絕對時空觀的基礎上,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告訴我們,時空並不是鐵板一塊,而是會受到引力影響,因此經典力學在19世紀受到了各種挑戰。
首先發難的就是水星進動問題,勒維耶用150年的水星觀測記錄和計算值相比,結果發現了觀測與計算的差異,儘管是一個極小的數字,但勒維耶並沒有忽略,糾著這一點點「誤差」不放,結果就是差點把牛頓從神壇上頂下來的著名水星進動問題!
第二個則是麥克斯韋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發布的一組四個方程組,其中最後一個描述的是變化的磁場產生電場,而麥克斯韋的發現就是變化的電場也能產生磁場,這產生的會是一個無限循環的電磁波,不過我們今天說的倒不是這電磁波,而是從個公式能推導出電磁波的速度就是一個常數!當然那會對電磁波是不是光還有點糊塗,但麥克斯韋認為電磁波就是光。
第三個則是1887年的麥可遜-莫雷的以太漂移實驗零結果,儘管洛侖茲給出了洛侖茲變換來解釋為什麼會零結果,但洛侖茲卻沒有拋棄以太這個概念,使得他與狹義相對論失之交臂!
因為愛因斯坦的光速不變拋棄了以太這個概念,另一個同時性的相對性則來自於龐加萊的本地時以光速同步,另外狹義相對論效應的長度變換就是洛侖茲變換,因此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如果他不推出狹義相對論,那麼最晚5年內也會有人推出來,這個人有可能是洛侖茲,也有可能和龐加萊一起!
上圖為洛侖茲公式的變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了解下其推導過程,如果沒興趣那麼就相信數代科學家心血得來的光速不變理論即可。
當然上文中的水星進動是下一相對論解決不了的,必須要用到廣相的時空觀,只有廣相才能解決水星進動的問題,但這不是光速不變的範圍,本文就不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