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射釺焊的介紹——基礎篇
雷射系統的組成
雷射釺焊原理
利用雷射光束作為熱源,聚焦後的光束照射在填充的焊絲表面,焊絲在光束能量持續加熱下熔化形成高溫液態金屬,液態金屬浸潤到被焊零件連接處,在適當的外部條件下,使之與工件間形成良好的冶金結合。需要注意的是:工件間的連接是通過釺料熔融金屬實現的,母材本身不能被雷射嚴重熔蝕損傷。
雷射填絲釺焊系統示意圖
雷射釺焊的優點
l 局部加熱,零件不易產生熱損傷,熱影響區小,可在不傷及母材的情況下施焊。
l 負離焦加熱,熔化帶寬,無飛濺,填充劑熔化後自然浸潤,焊縫外觀質量良好,可用於外觀區域的鋼板拼焊。
l 雷射束易於實現分光,可用半透鏡、反射鏡、稜鏡、掃描鏡等光學元件進行時間與空間分割,能實現多點同時對稱焊。
l 光束容易傳輸和控制,不需要經常更換焊炬、噴嘴,顯著減少停機輔助時間,有荷係數和生產效率較高。
l 容易實現自動化,能有效控制光束強度和精細定位。
雷射釺焊的缺點
l 要求焊件裝配精度高,且要求光束在工件上的位置不能有顯著偏移。這是因為雷射聚焦後光斑尺寸小,焊縫窄,動態填充金屬釺料。若工件裝配精度或光束定位精度達不到要求,很容易造成焊接缺陷。
l 雷射器及其相關系統的成本較高,一次性投資相對較大。
l 雷射焊接技術複雜,技術難度大,涉及光學、焊接學、自動化系統工程,技術難度大,焊接系統調試複雜。
l 雷射危險,防護等級高。系統設備需要專業維護,核心設備故障停機或損壞後,修復難度大(如雷射頭、光源),且雷射焊接系統佔地面積較大。
雷射釺焊的參數
雷射釺焊參數圖
①離焦量。
雷射焊接通常需要一定的離焦量來實施焊接,因為雷射焦點處光斑中心的功率密度過高,容易蒸發成孔。離開雷射焦點的各平面上,功率密度分布相對均勻。
在實際應用中,當要求熔深較大時,採用負離焦;焊接薄材料或釺焊時,宜採用正離焦。對焊縫的起點和終點,為獲得更好的焊接外觀,可以在起點設置功率漸升,首尾時功率漸降;工業生產中也採用出光或收光延時來改善外觀質量。
②功率密度
功率密度是雷射焊接中最關鍵的參數之一,它表示光斑內單位面積內光能的分布,如圖 4 所示。採用較高功率密度,在微秒級時間內,表層即可加熱至沸點,產生大量汽化。採用較低功率密度,表層溫度達到沸點需要經歷數毫秒,在表層汽化前,底層達到熔點,易形成良好的熔融焊接。
③材料的焊接冶金屬性及光學屬性
熔點、沸點、鍍鋅層是確認雷射釺焊各種參數的基礎;材料光吸收率則代表了填充劑和母材有效吸收光能的能力。
④送絲速度在一定的光功率強度下,只有調試出適當的送絲速度才可以保證焊絲的單位時間熔化量,形成完美的焊縫,送絲太快或太慢都會導致焊接缺陷。
⑤加工速度
即焊接速度、生產節拍,一般與工業化設計能力相關。
⑥加熱電流
一般根據填充焊絲是否需要加熱電流,可以把雷射釺焊分為冷絲焊和熱絲焊。在焊絲與部件的過渡處會產生一個接觸電阻,通以電流,可起到加熱焊絲和局部母材的作用,改善金屬的光能吸收效率。
⑦外部因素
(1)保護氣體。(2)在實際雷射焊接中,為了避免和減少影響焦點位置穩定性的因素,需要專門的夾緊技術和設備,這種設備的精確程度與雷射焊接的質量高低是相輔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