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自然,從我們每個人做起

2021-01-19 C2022實li十班

——地球創造了我們,而我們也改變著地球

      在語文課上,我們一起學習了《昆蟲記》當中的《隧蜂》一篇。這篇文章十分有趣,郭老師也講得十分生動,大家全都認真地聽著,沒有一個人去幹其他事。

      文章中講述了隧蜂和小飛蠅之間的「鬥爭」。隧蜂一年產2次卵,第一次全被小飛蠅破壞,而第二次卻安然無恙;小飛蠅一年產一次卵,將隧蜂第一次產的卵破壞掉了......就這樣,小飛蠅控制著隧蜂的數量,達到了生態平衡。這使我感到大自然是多麼的神秘,多麼的奇妙,將每一種事物安排得明明白白。

      但是,反觀現在,地球變暖,北極冰川融化,各種野生動物滅絕......大自然已經快要支離破碎,許多動物已經存在了幾千年、幾萬年,卻在今天被汙染的水下,被汙染的空氣中被殘忍地「滅族」。

      保護自然,從隨手關掉一個水龍頭做起,從不亂扔垃圾做起,從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做起......你的一舉一動,可能就改變了整個世界。地球創造了我們,而我們也改變著地球。

相關焦點

  • 動畫|保護地球,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這是一個專為世界環境保護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民眾對於現有環境問題的認識,讓人人行動起來,改善地球的生態環境。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面對日益惡化的地球生態環境,我們每個人都有義務行動起來,從身邊小事做起,為保護地球母親,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 保護環境手抄報:保護地球,從我做起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 手抄報版面設計圖:保護地球,從我做起
    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
  • 環保知識 | 保護環境 從我做起
    二、廚房中的汙染 廚房中的燃料燃燒會產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和顆粒,這些對人的肺、氣管、腦組織等有害;烹飪產生的油煙中含有丙烯醛,對鼻、眼、咽喉黏膜較強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上述器官的病症。 保護環境 從我做起 一、從我做起保護水資源 使用節水型水具;杜絕跑冒滴漏;洗漱隨手關龍頭;一水多用;減少乾洗;拒絕化學清潔劑;選用無磷洗衣粉;不向水體排放汙水、廢液、傾倒垃圾、渣土;不在飲用水源水面上遊泳、娛樂、訓練;不在水體邊洗衣、洗車。
  • 閃電漫評丨《「口福」之欲》:保護野生動物 從我做起
    作品名稱:《「口福」之欲》作者:宋曉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蔓延,強烈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靈,也極大衝擊著原本習以為常的日常習慣、飲食、出行和交往等行為方式,「吃一塹,長一智」。教育我們要更加審慎符合自然規律而行,不要以身試法,去追求無約束的自由,從自己做起,保護而不是殺戮野生動物,汲取這慘痛教訓,保護大自然,從我做起!閃電新聞記者 吳亞君 報導
  • @椒江人!我們邀您一起「保護地球」
    節約用能倡議書   廣大市民朋友:   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推進高質量發展重要決策,大力倡導勤儉節約、綠色低碳的社會風尚,在全社會營造「綠色發展、節能先行」的濃厚氛圍,我們發出如下倡議
  • 保護海洋環境從我做起!威海400人參與「淨灘」公益行動
    9月8日上午,「守護美麗海岸線 我們共同行動」活動在威海市孫家疃小學舉行,孫家疃街道工作人員、華益社工工作人員、孫家疃小學師生們和部分社區居民、遊客近400人參加活動,會上成立了由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支持、華益社工組建的海洋環境保護志願服務隊,隨後大家前往葡萄灘清理近海垃圾,並進行分類處理。
  • 保護環境 敬畏自然雅安市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新城幼兒園開展生態...
    四川新聞網消息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依生存和發展的基礎,生態環境的好壞直接關係到我們的生活質量,關係到未來的可持續發展。當前,全球性資源與環境問題是人類面臨的最大威脅之一,全國都在強調建設生態文明,保護環境,保護自然資源。
  • 我們的呼吸離不開肺,保護我們的肺,從改變哪些日常生活做起?
    【本文所有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肺在我們人體的器官當中是非常重要的,他可以起到呼吸的作用和運送全身水液的作用。我們的呼吸離不開肺,保護我們的肺,從改變哪些日常生活做起?人是需要呼吸的,呼吸是通過肺的氣體交換來完成的。人通過肺的呼吸作用,不斷地吸進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維持我們生命的正常活動。雖然肺是我們人體重要的一個呼吸器官,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依舊不懂得保護我們的肺,而在對它進行著傷害。
  • 《節約用紙 保護環境 一木環保 從我做起》
    馬街中學國旗下的演講《節約用紙 保護環境 一木環保 從我做起》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我今天的演講題目是《節約用紙 保護環境》。眾所周知,四大發明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其中,紙的發明更是中華文明對人類文明的偉大貢獻。你們知道嗎?目前我國生產的紙約有500種。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現代化步伐的加速,人們經濟文化水平的提高,對紙張的需求猛增。目前我國人均每年耗紙量已達10公斤。這相當於2000張A4紙的重量。
  • 保護地球,我們這樣做!
    保護地球,我們這樣做!綠色行動,我們一起參與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國移動人在各地積極踐行環保理念,保護地球環境,開展綠色行動↓↓↓植樹造林為生態環境增添一抹新綠開展環境衛生整治志願服務營造乾淨衛生的城市環境為讓環保理念深入人心,
  • 拯救我們的「母親」——地球,從自身做起
    地球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浩瀚的宇宙中,以我們目前的認知,只有這一個星球能夠使人類生存,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我們對這個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開發和探索也越來越多,開發便意味著資源的缺失,就像我們的森林和山川,在人們的一己私慾下,被毫無節制的砍伐和開採,隨著綠化面積的缺失
  • 如何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與自然遺產
    讀書報:大家可能在對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保護上都有些誤解。比如說,有些古民居或一個古寺廟不去保護它就坍塌了,古琴沒人會彈,這種藝術形式就消失了,而自然環境好好在那,它是可以自然繁衍生息,不需要保護的。   陳昌篤:現在情況剛好相反,剛好就是自然遺產遭到大規模的破壞。
  • 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保護野生動植物親子活動聚焦「人與自然:生命的閃爍」
    今天,第六屆上海國際自然保護周「人與自然:生命的閃爍」保護野生動植物親子活動徐匯專場落地正大樂城。35組親子家庭一同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用筆墨描繪心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願景,創作出一盞盞獨具匠心的野生動植物主題燈籠,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用中國人特有的方式守護地球生靈,照亮野生動植物的未來之路。
  • 愛地球不是一個空話而每個人的責任
    愛地球不是我們宣傳環保日的標題而是要落實到每個人的思想和行動上去的。我覺得愛地球不僅僅是保護環境還有保護來之不易的和平。愛地球的人不喜歡戰爭,因為戰爭不僅僅破壞了人們的生活而且也汙染環境。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地球上生活,所以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
  • 疫情結束後,每個人都應該自省
    等下傳播不實信息給更多人,那就引來嚴重後果了,所以在此,有個樣本參考讓貿易商回覆郵件給國外客戶採納使用。作為普通老百姓的我們,同時也是家裡的中流砥柱,在這個重要時刻,我們不要給政府添亂,不要太多負面情緒影響身邊的人,不要傳播謠言,轉發信息一定要確認核實是官宣才可,要照顧好家裡的小孩,引導好老人,出門戴口罩,回來勤洗手等保護措施,就是對國家,對社會最大的貢獻,也是對家庭的責任和愛護。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到做好自己,用正確的心態對待冠狀肺炎。保護好自己的身心健康,增強免疫力。
  • 2020高考熱點作文話題:人與自然
    正是在這些思想的影響下,人們保護自然,從而保證了中華文明綿延不斷、源遠流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靠自然界生活,人類在同自然的互動中生產、生活、發展。人類善待自然就會獲得自然的饋贈,反之就會受到自然的懲罰。不以偉大的自然規律為依據的人類計劃,只會帶來災難。
  • 公益環保人士談節約:「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我做起」
    林英提倡綠色生活方式,從身邊小事做起。東南網記者 林先昌 攝東南網8月21日訊(本網記者 林先昌)「人人都行動起來,從珍惜一粒米、一滴水、一度電、一張紙等身邊的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在社會上形成厲行節約的良好風尚。」
  • 朔州四小: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朔州市第四小學利用這樣一個特殊契機,進一步對學生加強人類生命共同體的教育,讓學生深刻理解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的生死與共、和諧相處的生命關係。為了引導廣大師生將關愛家園、保護環境的理念滲透到日常生活中,開展了「珍愛地球,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系列線上主題教育活動。主題活動從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入手,深化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知,同時進行環境和生命教育,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 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建設
    作者: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建偉、許晴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將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目標化,提出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具體要求。這集中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對現代化建設規律和生態文明建設規律認識的深化,標誌著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邁入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