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大家好!本期我們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下關於太空深處的地方。浮遊在太空深處的人類城市歷來是科學幻想的另一個主題,它們可能是漫長航路上的中繼站和港口,遼遠外太空邊疆的前哨基地,靠泊於某些礦產資源豐富星域的開採和加工廠,或是單純為了容納過剩人口而建。
由於補給的相對困難,它們應該擁有組收集利用恆星光照或其他能源的種植艙,以實現氧氣和有機物的循環再生。比較稀有和不易再生的物資須由在太空航路上運行的貨船運送,在城市中生產的各種產品也將由貨船送往毗鄰的其他港口。除了必不可少的貨船,它們也會擁有一些客船,以方便居民來往於其他地點。
如一些科幻作品所描述,靠近地球至少在大宇航時代的初期仍具有優勢這些地球軌道城市的一大任務是容納那些在軌道上建造飛船和空間站的建設者,並為他們提供施工場所甚至生產部分材料和設備,為了建立一條比較成熟的太空航線,必須在地球軌道上進行大量的工程,這就需要很多工人。
可以想見,在那段時間太空城市將人滿為患,最初,工具和消耗品估計均來自地球。稍後,月球、火星和小行星帶將提供諸如矽、氧、氫、水、金屬等基本的原材料和補給品,甚至一些簡單的或不需要投入大量能源和原材料的成品也將在人類的新域中生產,比如在月球上提煉的矽可以直接提純,拉製成高純度的矽單品,並加工成晶片。
這一切都可以在只有少數幾名工程師監督的全自動生產線上完成,而產品的增值是顯著的按照商業社會的基本原則,這些產品不會無償地送到需要它們的地方,這也許就是太空商務的錐形。當在太空生產的產品可以返銷地球,對太空工廠的投資便有了回報,此時,太空城市的建造地點就將首先考慮原材料和產品的運輸方便了。
換句話說,包括火星、月球軌道,小行星帶等地點都將開始出現太空城市,它們當中的一些說不定還是從地球軌道遷徙過去的。能夠自由遷徙也是太空城市的重要優點,由於沒有空氣阻力,並且因為無須提供持續的動力,只要在出發時用火箭拖船加速,到達終點附近後再用拖船減速就可以了。大多數太空城市甚至在遷徙途中也能夠維持生產。
當然,如果遷徙過程中遠離了有豐富光能的星域,依靠光合作用再生氧氣和有機物的過程就要受影響。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案可以是讓居民暫時離開,或提前多儲備一些。事實上,由於大多數太空城市無法承受強大的加速度,遷徙的速度與通常的太空渡船相比將緩慢許多,居民們也未必願意眼著它們起慢悠悠地旅行。
由於形狀不受空氣阻力等限制,也不會受到地理和地質條件的影響,太空城市的設計可以非常自由。類似於奧尼爾的圓筒或「輪胎」形城市可能出現,但它們大概不會成為主流,因為至少看起來很難滿足一般人的審美觀。圓筒和輪胎外型的優點主要是節約材料,並且方便形成人工重力,但前者在能夠從太空中各處人類新疆域獲得物資後將不再重要。
後者雖然在大多數情形下仍具有實際意義,但產生人工重力的方法並不僅僅是旋轉,用磁力吸附幫助人們行動,並產生近似的上下方向感是替代人工重力的方案之一。本期的內容到這裡又到跟大家說上一聲再見了!感謝大家多日的陪伴,我們下期精彩再見!喜歡的朋友可以在下方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