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早在古代,人們在徵戰的過程中就已經發明了鎧甲、頭盔等防護裝具,用來抵擋戰場上的冷兵器的傷害,材質不盡相同。隨著時代的發展,火槍、大炮等熱兵器的廣泛應用,各國早期的護具早已被淘汰,士兵往往是輕裝上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次戰役中一名法軍炊事兵無意將鐵鍋扣在腦袋上,從而避過生命危險,將軍亞德裡安大受啟發,從而發明出了鋼盔。
在中越戰爭爆發之前,中國解放軍一向是不怎麼佩戴鋼盔,而都是大棉布帽子。很多人都說,鋼盔並不能夠擋子彈,但這是一個錯誤的認知,鋼盔再怎麼不好,面臨近距離正角飛過來的子彈頭盔和一般柔性防彈衣都改變不了被打死的厄運,哪怕是剛性的防彈衣正面近距離挨一槍也輕快不了。那為什麼還要穿戴防彈衣和頭盔呢?那要考慮戰場環境的致死、致傷要素都有哪些了,炮彈破片、飛濺的碎石、木屑、泥沙、流彈...
為什麼解放軍就是不肯戴鋼盔?
一、鋼盔有一定的重量,打仗的時候走路全靠兩條腿,如果還要帶著鋼盔那就太重了,於是就把頭盔給拋棄了。而且我軍行兵打仗的時候,因為空軍力量較差,所以大都在夜間行動,一旦帽子掉漆很可能就暴露自己的目標。
二、他們認為中國軍人是不怕死的,所以不用顧忌這些,而且當時沒有鋼盔,最後,解放戰爭不還是取得勝利了嗎?
然而經過對越自衛反擊戰後,他們完全改變了這個想法,當時有31%的傷員是因為顱腦受傷犧牲的,軍隊高層對遭受到的傷亡情況進行了統計和總結後,確認了頭盔對士兵的重要性,這才步世界各列強的後塵,列裝了GK80系列軍用鋼盔在戰火的考驗中,GK80也在不斷完善,在1980至1982年期間, GK80一代盔才更多逐步裝備部隊。直到1982年以後GK80盔正式定型裝備我軍。也可以說GK80的成長是伴隨著那場戰爭同步進行的。一件經歷過戰爭洗禮的軍品,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