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戒毒所嘗試催眠戒毒法,真切如《盜夢空間》

2020-11-25 澎湃新聞

胡鐘鳴正在做催眠。錢江晚報 圖

這是一座潛意識的迷宮。

戒毒人員王某躺在沙發上,雙眼緊閉,呼吸均勻,腦海裡浮現起他多年以前第一次接觸毒品的場景,興奮得嘴角上揚。

突然,一個低沉又輕柔的聲音像是從很遠的地方傳來——「你正在吸毒,突然聽到腳下窸窸窣窣的聲音,光線漸漸亮起來,你看到地面上有蛇向你遊過來。」

一條、兩條……果真有一堆蛇密密麻麻地出現在腳邊。蛇是王某最害怕的動物,他冒出了冷汗,攥緊拳頭,身體也輕微地翻騰起來。

這一切,清晰得不像夢境。

這如同《盜夢空間》的一幕,就發生在浙江省良渚強制隔離戒毒所心理矯治中心。心理矯正中心副主任、浙江警官職業學院教官胡鐘鳴變身「築夢師」,進入了戒毒人員的潛意識,在一問一答之中,重塑記憶。和電影不同,他的任務並非盜取機密,而是植入對毒品的厭惡意念和積極戒毒的動機意念。

這是一種嶄新的戒毒方式——「催眠戒毒」,目前還在探索試驗階段。

從2016年至今,浙江省已有六十多名戒毒人員自願接受了胡鐘鳴的催眠戒毒治療,其中,六七成吸毒人員毒品的渴求度下降,也降低了因吸毒導致的失眠、焦慮、抑鬱、衝動等心理問題的發生率。

適合人員:首先要沒經過任何治療,然後是敏感度高

11月20日下午,良渚戒毒所,剛剛入所的戒毒人員正在學太極。他們正練到「雙峰貫耳」,就被執勤民警喊了停。入所大隊30人被一一帶進教室,站在了胡鐘鳴面前。催眠戒毒是個正在進行中的課題,為了準確地評價療效,胡鐘鳴要找沒參加過其他戒毒療法的「白紙」型新入所戒毒人員。所以這些人正是他所尋找的。

「大家好,不要緊張,我們今天做個有關心理方面的小遊戲。我先教大家腹式呼吸,慢慢放鬆,閉上眼睛,想像著自己正坐在最熟悉最安全的地方,比如在家裡的沙發上、自己床上……」胡鐘鳴說。

「將注意力集中到鼻子,傾聽自己的呼吸……」漸漸地,這些戒毒人員的表情和體態明顯放鬆下來。

適合催眠治療的人選,核心要素是「催眠敏感度高」。接著,胡鐘鳴又進行了一些催眠敏感度測試,從中選出了若干名戒毒人員。胡鐘鳴說絕大多數人都適合作催眠,但高敏感度人員不超過三成。

現場演示:記者能站到被催眠人大腿上,他哭著說看到媽媽

如果要進行催眠,胡鐘鳴一般會選擇專門的治療室,拉上窗簾,在深秋的寒意中早早開啟暖空調。

因為催眠戒毒需要兩個條件:一是需要能夠放鬆下來,進入到至少中等程度的催眠狀態;二是要完全地信任催眠師,與催眠師結成治療同盟。

23歲的雲南小夥劉某就是那個最能被「深入」潛意識的戒毒人員。隨著胡鐘鳴的引導,「你身上的肌肉越來越緊,越來越緊,身體緊湊得像一根柱子」。胡鐘鳴開始左右搖晃劉某的身體。劉某果然像柱子一般直挺挺地左右傾斜,全然失去了自我控制。

胡鐘鳴幫助劉某躺下,把他架在了兩個凳子之間,然後讓記者站到劉某的大腿上。記者一開始不敢,但是當記者站上去後感覺到劉某依然像水泥柱般筆直。事後記者問劉某,你在催眠時有否感覺大腿上受壓,劉某說似乎有個三四斤重的秤砣。

這就是催眠中最經典的「催眠人橋實驗」(這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在催眠狀態下人的潛力被最大程度地激發)。

當人橋過後,胡鐘鳴又下達了另一個放鬆的指令。剛才還像一根水泥柱般的劉某便像一團棉花一樣鬆軟了下來,在胡鐘鳴的扶助下躺到了地上。

「你現在走進一部電梯裡,右手邊有一排紅色的數字,這是電梯所處的樓層。」「現在你在三樓,好,二樓,一樓,電梯門即將打開。當我把手碰到你的肩膀時,門便會打開,你會看到一個你最想看到的那個人」。

當胡鐘鳴的手碰到劉某的一瞬間,劉某全身戰慄了一下,「電梯門開了,你看到了誰?」「媽媽!」眼淚從劉某緊閉的雙眼中奔湧而出。「媽媽穿什麼衣服?」「白色的。」「媽媽說什麼了嗎?」「她,她說,兒子,回來,別吸了……」這是胡鐘鳴當場演示給錢江晚報記者看的催眠。

當劉某被喚醒後,他說自己就像做了個異常清晰的夢,但全然不記得夢中的場景有胡鐘鳴的催眠引導。

戒毒原理:將吸毒的渴求感與恐懼體驗聯繫起來,產生對抗性條件反射

作為治療的催眠戒毒是一對一進行的。

胡鐘鳴一般會引導戒毒者進入他曾經的吸毒場景。當戒毒者重新燃起對毒品的渴求時,催眠師便會將他害怕的東西聯結到吸毒過程中去。而他害怕什麼,也不是胡鐘鳴隨手可以「植入」的。因為每個人害怕的東西都有不同。

催眠戒毒的原理就是將吸毒時產生的欣快感與潛意識內的恐懼體驗聯繫起來,建立起「對抗性條件反射」,讓吸毒人員想起吸毒,就不受控制地想起最恐懼或最讓他噁心的東西。

就像胡鐘鳴對戒毒人員王某的催眠治療。胡鐘鳴說:「把冰壺從嘴巴處拿開,你看,那些蛇都往後退了。」當他說完這句話,催眠狀態下的戒毒人員王某的表情放鬆下來,可雙手仍然緊握。

為了成功建立「吸毒快感」與「蛇圍攻」之間的條件反射,胡鐘鳴會重複暗示,「這時,你又拿起了冰壺,想要吸,那些已經向後退的蛇又再一次圍攻過來……」王某的臉又繃了起來,身體彈跳了一下,雙手比之前握得更緊了。「把冰壺扔掉,圍攻你的蛇都往後退了,所有蛇直接退出了房間,房間開始變得明亮……」

不過催眠戒毒有它的局限性,更適用能夠產生心癮的新型毒品,比如冰毒、搖頭丸等。這些毒品引發的是一種興奮的記憶,也叫作欣快症,繫心理成癮。戒斷過程中,精神萎靡,正因為是心癮,所以用催眠來操作個體的記憶和內心感受,才是有價值和效果的。

但不適用海洛因。海洛因和冰毒是兩種不同的成癮機制,海洛因等傳統毒品引發的是生理成癮,吸食後有身體上的快感,而戒斷時,生理上會出現全身螞蟻咬蟲子爬等各種難忍的感覺。這種身體上的難忍,無法用心理上的厭惡去擊退。

戒毒方式有很多,催眠戒毒尚處於起步階段

目前,在戒毒場所內進行的戒毒矯治方法主要為認知教育、職業技能培訓、體能康復訓練、VR戒毒(《錢江晚報》曾經做過報導)、重複經顱磁刺激治療等。

不過戒毒始終是個國際難題,曾經也出現過孤島戒毒,甚至有開顱手術等頗有爭議性的戒毒治療方式。

雖然國內外使用催眠技術運用於治療各類心理問題,治療香菸、酒精成癮已經比較成熟,但催眠戒毒還處於研究與探索階段。

原標題:

催眠戒毒法,真切如《盜夢空間》)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戒毒所裡面怎麼戒毒的
    戒毒所全名是強制隔離戒毒所。吸毒被抓一般是行政拘留,外加三年社區戒毒。第二次被抓一般會被定為吸毒成癮人員,然後送強制隔離戒毒。強制隔離的期限是兩年。「戒毒人員不是罪犯!不是罪犯!不是罪犯!」「戒毒人員是違法者、受害者和病人。」「我們真的在盡力,但是復吸率還是很高,毒品的危害性真的很大!」「不要碰一口!
  • 「戒毒所+醫院」戒毒又治病
    原標題:「戒毒所+醫院」戒毒又治病 「我有病,你們讓我出所吧!」徐某因吸毒被公安機關送到河南省鄭州市齊禮閻強制隔離戒毒所接受強制隔離戒毒後,多次以身體有病為由拒絕接受教育矯治。 像徐某這樣聲稱有病的戒毒人員,在齊禮閻強制隔離戒毒所並非少數。
  • 樓梯「無盡」如盜夢空間
    南寧明秀路附近有一處老舊公寓,由上而下的旋轉樓梯層層相連,步步牽引,仿佛永遠也走不到頭。斑駁的牆面,生鏽的鐵柵欄,「無盡」旋轉的樓梯,特殊的建築線條讓人仿佛置身於「盜夢空間」,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拍照打卡。因為特殊的建築建構,此處也被稱為南寧版「彭羅斯階梯」。
  • 夢境與真實參半的影片中,使人感受到心靈的震撼——《盜夢空間》
    所以開頭結尾時,日本人在他的房子和之前對他盜夢時的場景是一樣的。陀螺確實是一個懸念《盜夢空間》裡有這麼一句話,大概意思是夢的特點就是你不記得夢的開端,那麼回到現實,你記得你在現實世界的開端嗎《盜夢空間》可以理解為催眠治療過程的電影版本,從這個角度看,導演諾蘭的團隊也是個盜夢團隊。整部電影就是個夢境,導演就是分享夢境的人,而觀眾則是「費舍」即被植入意識的人。所以不必糾結電影中主角的戒指及時間軸中的邏輯關係。還執意的用區分夢境還是現實的方式來定義「意義」,這會阻礙你理解電影真正表達的內涵。
  • 扎克·施奈德、《盜夢空間》與弗洛伊德心理學(一)
    影史上所謂的「燒腦神作」如穆赫蘭道、盜夢空間等,無一例外都是弗洛伊德心理學的鏡頭表達扎克·施奈德是個爭議頗大的人物,最近呼聲很高的新片《正義聯盟》毀譽參半(雖然後期換成了喬斯·韋登),上一部監製的影片《自殺小隊》也差強人意,但他之前的《斯巴達300勇士》、《守望者》等仍然是經典之作……那麼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導演?
  • 《黑客帝國》與《盜夢空間》哪部電影更勝一籌?
    2010年,克里斯多福·諾蘭的《盜夢空間》也曾給觀眾帶來過類似的體驗,以巧妙的設定考驗我們的頭腦,同時帶來精彩的動作場景。因此,人們經常拿《盜夢空間》和《黑客帝國》進行比較,許多人把《盜夢空間》比作「2010年代的《黑客帝國》」,這種說法顯然有些過於籠統,過去10年來,一直有影迷在計較這兩部電影那部更經典。
  • 從數學角度來理解《盜夢空間》
    在一層層遞進的夢境中,Cobb不僅要對付Fisher潛意識的本能反抗,還必須直面已逝妻子Mal(瑪麗昂-歌迪亞飾)的破壞,實際情況遠比預想危險得多……    《盜夢空間》的難懂,並不是因為導演的敘事方法,電影基本是直敘,因果關係也很直白。我們可以將其分成三段。  第一段是從開始到Cobb及其同伴從高速列車上逃跑。主要講Cobb在夢中盜取Saito想法的行動。
  • 《蝴蝶效應》、《恐怖遊輪》及《盜夢空間》的經典臺詞及點評
    一,南美洲的蝴蝶震翅可以引發北美洲的一場暴雨;《蝴蝶效應》是一部描寫穿越時空的影片,回到過去改變命運並不一定很美好,反而會因為機緣巧合的轉變,而常常造成物是人非的人間悲劇。你覺得你了解我?連我自己都不了解我自己。《蝴蝶效應》即使細微如蝴蝶鼓舞,也能煽動千裡之颶風。
  • 科學家已經實現在夢境中植入場景,盜夢空間離我們並不遠
    電影盜夢空間中富商齋藤為了不讓競爭對手的兒子小費舍繼承家業,遂聘柯比的盜夢團隊給小費舍潛意識中植入放棄繼承公司的想法。在盜夢空間裡,潛入夢境的層數越深,人越接近自己的潛意識,也越容易迷失自己。我們的大腦儲存著很大的信息量,包括所見所聽所經歷所感受甚至所幻想的,也就是我們的個人意識。當晚上我們進入淺度睡眠的時候,腦幹中的電波開始隨機遊走,從而變成夢,這時我們的眼球開始迅速轉動,這個稱為快速眼動睡眠(REM sleep - 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科學研究發現,人是需要做夢的,被研究的人每晚大概有20%的時候在做夢,而且出現在清晨(就是快醒來的時候)最多。
  • 造夢機器來了,定向孵化夢境,真實版本的盜夢空間?
    之後研究者就負責收集他們的睡眠報告,結果,也非常有趣,在27個參與者中,有17個也就是63%的人,他們向研究者報告自己至少做了一個有關於俄羅斯方塊的夢,第二個實驗與第一個相似,他們換了一個街機遊戲,叫做高山滑雪,也是讓參加實驗的人玩這個遊戲,然後收集他們的睡眠信息和報告,這項研究得出了相似的結果,有24%的人報告,夢到了有關高山滑雪的內容,這兩項研究的相似之處就在於都是在睡眠之前,讓這些參與研究的人只重複一件事例如玩俄羅斯方塊
  • 觀《盜夢空間》有感
    ——題記     假期裡我看了一部被定義為「發生在潛意識結構內的科幻片」——《盜夢空間》。     在電影中,一個以柯布為首的盜夢團隊可以潛入人們精神最為脆弱的夢境中,竊取意識中有價值的秘密。他們有先進的設備,幫助他們進入別人的夢境,盜夢團隊中有造夢師設計師,可以設計夢中的各種場景。有偽裝者偽裝成你身邊的人潛伏在夢中,從你的意識中盜取有價值的秘密。
  • 《盜夢空間》上映 好萊塢天才導演諾蘭作品盤點
    他有著獨一無二的敘事方法,他的作品如漩渦般讓人深陷其中,徹底癲狂。他就是:克裡斯託佛•諾蘭。作為當今好萊塢最具王者氣質的天才級導演,12年來,諾蘭已為我們帶來了6部驚豔的曠世傑作。他的第7部作品,暑期檔最值得期待IMAX大作《盜夢空間》於7月16日登陸北美院線,在期待的同時,讓我們帶您走進諾蘭的神奇世界:
  • 如何有效戒毒?聽聽戒毒所民警怎麼說
    戒毒警察夜以繼日的工作、不厭其煩的談話、對於每一個吸毒人員的殷切期盼,都因為頻頻復吸的戒毒人員三進宮、四進宮的現象,讓身處戒毒一線的醫生護士管教們的願望頻頻落空,誰來滿足他們工作的成就感?誰來安慰他們的失落?由於經濟條件、教育條件、社會條件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吸毒群體普遍受教育程度較低。
  • 諾蘭曾嘗試將《盜夢空間》改編成遊戲 可沒結果 但仍對電影改編...
    諾蘭是好萊塢新生代導演中的佼佼者,拍攝過多部留名影史的經典作品,包括《蝙蝠俠》三部曲、《記憶碎片》、《失眠症》、《致命魔術》、《盜夢空間》、《星際穿越》、《敦刻爾克》以及最近的《信條》。近日、在接受TGA創始人&主持人Geoff Keighley的採訪時,諾蘭被問到他是否希望他的一部電影被改編成遊戲,如果可以的話,是哪一部?
  • 脫毒者的「擺渡人」:走出戒毒所,才是戒毒的第一步
    對進入這裡的每一名吸毒者而言,鐵門內的世界,更像是一所學校。這裡最缺少的是自由,培養的恰恰是每一名吸毒者獲得自由的能力。在為期兩年的戒毒生涯中,他們會接受統一的教育康復、體能康復,旨在增強主動戒毒意識。徐峰曾在西安市武警支隊服役過23年,轉業後成為戒毒所的一名管教民警。「很多年輕人,對毒品一無所知,你怎麼就敢碰?」
  • 「美少女」飛躍瘋人院 上演蘿莉版《盜夢空間》
    「美少女」飛躍瘋人院 上演蘿莉版《盜夢空間》     2011年「視覺系」第一猛片《美少女特攻隊》確定「一刀未剪」引進,並將會在4月中旬正式內地公映,片中五位「性感蘿莉」屆時將會上演一出
  •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盜夢空間》中,二元對立關係的展現
    克里斯多福·諾蘭的電影,《盜夢空間》中,二元對立關係的展現通過對克里斯多福·諾蘭當電影中的敘事文化進行剖析不難發現,在他的作品中,傳統的經典的電影敘述方式己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造。這種改造既體在諾對於電影中人物身份和道德邏輯的顛覆,也體現在其所創作的各種故事中所暗藏的碎片化、不確定性和非原則性等特點上,而這些特點恰好也是後現代主義文化的主要特徵。
  • 《盜夢空間》被颱風「卷」走票房(圖)
    昨日零點,《盜夢空間》終於在國內上映。此次在中國內地公映的版本一刀未剪,足足長達148分鐘。昨日,由於遭遇今年上海首個颱風天,再上非周末,滬上觀影熱潮並沒有預期理想。不過,早報記者在影院隨機採訪時,得到觀眾對該片反應一致叫好,還是讓人對《盜夢空間》在內地再續北美的票房奇蹟頗為期待。
  • 《紀念碑谷》和《盜夢空間》,都得感謝本次諾獎得主彭羅斯
    《盜夢空間》看過不?《紀念碑谷》玩過沒?這個三角形總看過的吧!這叫「彭羅斯三角」,是所有不可能圖形中最基礎、最著名的一個。在經典電影《盜夢空間這種訓練很大程度上啟發了他成年以後對空間幾何的思考。在《上與下》中,僧侶們繞著不可能的「彭羅斯樓梯」一圈一圈地轉,也是《盜夢空間》中兩個場景的靈感來源。
  • 這部新美劇,號稱劇版盜夢空間
    >   這部劇就是剛剛播出5集的《虛擬幻夢》(Reverie)   剛聽到這個劇的設定時,很容易就會聯想到《盜夢空間》(Inception)   因為兩者講的都是進入人的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