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 「就此別過,相忘於江湖吧。」隔著一扇藍色的鐵門,徐峰向一名即將離開這裡的小夥,揮了揮手。
他在這裡工作了9年,類似的場景,經歷過無數次。「最好的消息,就是沒消息。」在這位戒毒所管教民警的眼中,所謂的「沒消息」,就是指「這個人出去後,沒有再復吸」。
鐵門關了又開,開了又關,像極了某種隱喻——鐵門內的每一位管教民警,都像是靈魂的擺渡者,讓一個個吸毒人員走出這裡,擺脫「毒海」,開始新生。
「身邊有一個朋友吸毒,你就危險了」
徐峰 西安市公安局強制戒毒所一中隊中隊長
幾年前,徐峰一度進入了某種職業倦怠期。
9年警察生涯,徐峰每天都要和戒毒人員零距離接觸 記者 黨運 攝
「復吸率太高,你會覺得毫無成就感。」今天中午,面對三秦都市報記者,他長長嘆了一口氣,有些痛心疾首,「時不時,就會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他們太傻!太幼稚!太無知!」
對進入這裡的每一名吸毒者而言,鐵門內的世界,更像是一所學校。這裡最缺少的是自由,培養的恰恰是每一名吸毒者獲得自由的能力。
在為期兩年的戒毒生涯中,他們會接受統一的教育康復、體能康復,旨在增強主動戒毒意識。
徐峰曾在西安市武警支隊服役過23年,轉業後成為戒毒所的一名管教民警。「很多年輕人,對毒品一無所知,你怎麼就敢碰?」9年警察生涯,徐峰每天都要和戒毒人員零距離接觸,目睹過無數個家庭因為吸毒而破裂,甚至毀滅。
他說,毒品對人的危害不僅僅只限於肉體,更可怕的在於對人精神上的控制和摧殘。這種精神依賴,就是「心癮」。
如果說毒品是魔鬼,「心癮」就是這個魔鬼最恐怖的手段。「哪怕只吸一口毒,就像在心裡種下了一粒看不見的種子。種子慢慢長出有毒的觸角,蔓延於血脈,控制住人的神志,這種看不見的癮,才是毒品最殘害人的地方。」
徐峰向三秦都市報記者講了3句話。這3句話,都是他所經歷過的3名「溜冰者」的真實故事:
一首歌連續唱3天,不吃不喝不睡覺;
一部新手機,放在水龍頭下,用刷子蘸著水使勁刷,不吃不喝不睡覺刷3天;
一塊木地板,不吃不喝不睡覺地擦,要把顏色都擦掉才甘心。
3個故事有一個共同之處,即吸食毒品都會帶來異常的情緒高度亢奮,不吃不喝不睡覺。「這正是新型毒品的藥理性所致,只要你沾染了第一次,想徹底戒掉,太難太難。」
徐峰說,任何一個人,只要你身邊的朋友裡有一個人吸毒,那麼,你就危險了。「撕掉遮羞布,永遠不要找客觀原因。」他說,很多戒毒學員,總是喜歡找各類客觀原因,比如父母關係不和睦、交友不慎、家庭發生過重大變故等等。
事實上,最核心的原因,永遠是自己,「是你對自己的放縱。」
「走出戒毒所,才是戒毒的第一步」
楊競 西安市公安局強制戒毒所女子中隊管教民警
楊競28歲,工作一年,長相頗為清秀,是戒毒所9名女管教民警之一。
楊競:「走出戒毒所,才是戒毒的第一步。」 記者 黨運 攝
在此之前,她的人生經歷極為簡單: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國企幹行政,工作3年後,考公務員進入公安隊伍。
女吸毒人員有專門的區域,從年齡論,她們很多都屬於楊競「阿姨輩」的人。「剛開始,我挺好奇的,她們有過怎樣的人生?為何會走到這一步?」楊競說,戒毒人員是違法者,但他們是病人,也是受害者,挽救一個吸毒人員,其實就是挽救一個家庭。
一個多月前,楊競接到一名戒毒學員丈夫打來的電話。「她的父親不在了,3天後出殯。」電話那頭,這位丈夫幾次哽咽了,「老爺子生前最大的遺憾,就是沒能看到女兒最後一眼。」
放下電話,楊競的心裡很不是滋味,她將這件事上報給了戒毒所領導。領導特別批准,同意由民警帶領,允許這名女學員去參加葬禮。
3天後,這名女學員被4名民警帶著,出現在父親的葬禮上。「謝謝你們,」女學員給4名民警深深鞠躬,「我雖然無法成為父親的好女兒,但一定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戒掉毒癮。」
這件事,讓楊競收穫到一種沉甸甸的成就感。「愛是吸毒者最好的救贖。」她說,一個人能否成功戒掉毒品,除了個人意志力,愛是個很重要的因素。管教民警的愛、家人的愛、朋友的愛,也包括社會各界的包容與關愛。
「走出戒毒所,才是戒毒的第一步。」楊競說,戒毒是一場依靠親情與愛才能打贏的持久戰,除了個人決心,社會監督與家庭溫暖形成的合力,是重塑一個吸毒者的重要力量。
「正視毒之猛,不只在禁毒日」
李恆濤 西安市公安局強制戒毒所女子中隊中隊長
今年春天,李恆濤回到周至老家。走著走著,後面有人衝著他喊了一句,「李隊長。」
這個人,李恆濤不陌生。2009年,曾因為吸食海洛因,進入戒毒所強制戒毒,李恆濤正是他當年的管教民警。
「正視毒之猛,不只在禁毒日。」李恆濤說 記者 黨運 攝
警察的職業敏感,讓李恆濤在感到意外之餘,不忘問他一句,「還吸不?」這人笑著擺手,「早不吸了,現在開了個小賣鋪,都挺好。」
這是李恆濤職業生涯中,接觸到的戒毒最成功的學員,「他們被我們教育、感化、挽救,早早解戒,這是一件讓人自豪的事。」
對每一名初次進入戒毒所的學員來講,恐懼,幾乎是第一個念頭。這種恐懼中,既有對失去自由的不適,也有對未來生活手足無措的擔憂。
從這個意義上講,管教民警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幫助大家排除恐懼,讓他們擁有融入社會、融入家庭的信心。「可以肯定地說,不論吸毒人員在民警面前,表現出來的是啥態度,有一點他們心裡很清楚,就是自己錯了。」
每次有新的戒毒人員進來,李恆濤都要和對方聊天、談心,彼此建立了解和信任。他願意將自己的角色,分為3個層次:老師——醫生——警察。
「作為老師,需要說服教育;作為醫生,需要普及毒品常識,懂得疾病救治;作為警察,需要告訴戒毒學員,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違法的。」
工作11年,李恆濤管教過的戒毒學員,累計超過1000人,這其中,有3個人他印象深刻:第一個人目前在大連,成功戒毒5年;第二個人目前在北京,成功戒毒5年;第三個人目前在西安,成功戒毒4年。
「正視毒之猛,不只在禁毒日。」李恆濤說,作為個人,築緊思想防線的籬笆,生活有追求,行為有尺度,精神有寄託,內心有信仰,方能五毒不侵。
三秦都市報記者 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