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江蘇6月24日電 (李珂 通訊員蘇宮新)隨著「6·26」國際禁毒日的臨近,記者探訪了江蘇太湖戒毒康復所(強制隔離戒毒所),了解強戒變自戒的奧秘。
「我要寫一首歌送給您,一段段旋律都是您的恩情,直到現在我才真正明白,有你我才真實存在……」6月21日,父親節,曉風在家人面前,深情地唱出了這首《致父親》。
據了解,今年30來歲的曉風是江蘇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的一名戒毒學員,也是戒毒所激浪樂隊的主唱,他們演唱的歌曲都是樂隊自己創作的。曉風以前也算是白領,從事著體面的工作,但由於經常出入夜場,結交了一些不良朋友,最終沾染上了毒品。
「毒品讓我瘋狂,忘記了父母,忘記了孩子,工作也不想幹了。」曉風說。去年3月,曉風被送到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強制戒毒兩年,因為音樂底子好,被選為戒毒所激浪樂隊的主唱。
江蘇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副所長陳亞說:「組織樂隊,是我們藝術戒毒的一種形式,希望戒毒學員能像激浪魚一樣,勇敢面對挫折。」陳亞告訴記者,戒毒所的激浪樂隊成立於2006年,樂隊成員全部由戒毒學員組成。樂隊名稱取自太湖中的激浪魚,它總是在風頭浪尖中勇敢地穿梭,在滾滾浪濤中自由地遊弋,用活力來詮釋它的勇敢和激情。
戒毒是治「心病」
江蘇太湖戒毒康復所(強制隔離戒毒所)所長楊永生說:「通過我們戒毒所的各種療法,像曉風這樣從強戒變成自戒的戒毒學員正越來越多。」截至今年5月,戒毒康復所累計收治戒毒康復人員1025人,其中社會自願戒毒康復人員99人,目前在所接受康復治療的有29人。強制隔離戒毒所現收容男性強制隔離戒毒人員近1700人,已累計收治戒毒人員近6500人。
江蘇太湖強制隔離戒毒所心理矯治科副科長柳毅說:「現在不少學員入所前都吸食的新型毒品,對大腦中樞神經的破壞很大,往往會產生幻覺,變得具有攻擊性或者出現自殺傾向,這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精神疾病,需要心理療法。」一般入所戒毒的學員都要經歷四個戒治階段,醫療監護期、脫毒管控期、康復矯正期和回歸適應期,其中時間最長的是康復矯正期,重點是改善學員的體質健康和認知行為。「在通過藥物等治療生理脫毒後,戒毒更像是治療一種心理疾病。」柳毅說。
據介紹,為了治療戒毒學員的「心病」,太湖戒毒康復所引進了沙盤治療、音樂治療、藝術治療、內觀自我反省治療等多種心理療法。在音樂治療室,記者看到,學員們躺在專用座椅上,頭上戴著耳麥,而在一旁的監測儀器上,則顯示著學員的精神狀態。「紅色表示比較焦慮,藍色則表示比較放鬆。」柳毅告訴記者,音樂療法是通過聽音樂的方式,讓學員身心放鬆,從而達到治療目的。戒毒學員曉冰說:「剛進所時,很焦慮,通過音樂療法,我慢慢放鬆下來,戒毒也有了信心。」
營造家庭戒毒環境
在太湖戒毒康復所裡,還有7幢獨立民居式的房子。走進其中一幢獨立民居,兩三名戒毒學員正在打桌球,記者隨即和其中一名年紀稍大的戒毒學員聊了起來。
老薛告訴記者,一次意外接觸上毒品後,他變得無法自拔。很快,為了吸毒,他花光了所有積蓄,甚至賣掉了唯一的房子。家裡人把他送來戒毒時,他租住在一處狹小的地下室裡,家裡人連小孫子都不讓他碰。「哪裡都容不下我了,我才感覺到問題的嚴重,所以到這裡自願戒毒。」老薛說。他還告訴記者,通過一系列戒毒康復治療,現在他不想毒品了,但不知道出去後會怎麼樣,所以還想在這裡再呆一段時間。
太湖戒毒康復所康復指導科科長陳星表示,自願戒毒和強制隔離戒毒不同,戒毒多長時間由自己選擇。「我們會進行評估和後續追蹤,由於自願戒毒學員想要戒毒的意願比較強烈,一般都會聽從我們的建議,徹底戒除毒癮後才出所。」
太湖戒毒康復所管理人員表示,戒毒需要全社會的參與,特別是需要家人的幫助。楊永生說:「戒毒學員比平常人更需要家人的關愛,只有家人接納他,在戒毒後的日子關心他,才能讓戒毒的成果得到鞏固。」推而廣之,戒毒人員回歸社會後,也需要社會各界的幫助,不歧視、善接納,讓他們真正融入社會,遠離毒品。(完)
(文中戒毒學員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