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毒品問題泛濫全球,我國面臨的形勢同樣嚴峻。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公安部禁毒局局長劉躍進曾在2013年表示,截止當年5月底,中國吸食毒品群體達222萬人。戒毒工作開展多年,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
我國的戒毒措施有強制隔離戒毒和自願戒毒。強制隔離戒毒是2008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所規定的戒毒措施之一,而自願戒毒區別於強制性戒毒,是吸毒者意識到吸毒行為所帶來的影響與傷害,主動脫離毒癮的過程。這兩大戒毒渠道共同構成了現階段中國戒毒措施的基本體系。
根據2010年衛生部、公安部、司法部關於印發《戒毒醫療服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強制隔離戒毒由公安司法機關負責,自願戒毒醫療服務的監督管理則由衛生部負責。近年來,我國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強制隔離戒毒工作,而符合資質的自願戒毒機構由於自身的非盈利性等諸多原因,發展屢遭困境。
2011年,衛生部曾發起對全國戒毒醫療機構的審核評估和清理整頓工作。根據審核結果,截至2010年底,全國符合條件的自願戒毒醫療機構共計141所,其中,戒毒醫院49所,醫療機構戒毒治療科92個。這些機構均具備開展戒毒醫療機構資質。衛生部規定,未列入這141所機構名單的,不得開展自願戒毒醫療服務。
但現實情況卻不容樂觀,自願戒毒醫療機構的數量正在不斷減少。根據衛生部所公布的名單,北京有4家具有資質的自願戒毒醫療機構,但截至到2014年,僅北京戒毒中心一家醫療機構在接受戒毒病人。
自願戒毒機構為何面臨生存困難?在自願戒毒工作中,國家並無財政支持,成本均由戒毒單位負責,很多自願戒毒機構都在虧本運營。據記者了解,北京唯一一家仍在運營的戒毒中心——北京戒毒中心之所以能正常運轉,也是因為其主管單位北京大興區精神病醫院承擔了大部分運營成本。
宋森林,北京戒毒中心主任主任醫師,中國藥物濫用防治協會專家委員會成員。作為我國自願戒毒界知名資深專家和學術帶頭人。他一直在大力呼籲加強對自願戒毒工作的重視,無論是資金方面還是政策方面。
作為北京現存的唯一一家接受病人且符合資質的自願戒毒機構,北京戒毒中心有80張床位,可容納一百多個病人進行戒毒治療,現有病人僅30多人。收費低廉、設備先進、科學規範....。。對於戒毒人員來說,這些似乎都不具備吸引力。與此相比,各種並不具備資質的戒毒中心卻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箇中原因不言而喻。宋森林表示,具有資質的醫療機構更規範、收費更低,但由於並不以盈利為目的,與很多無資質的資源戒毒機構相比,宣傳上無疑處於劣勢。
「痛苦小、見效快」、「**萬籤保證協議,戒斷無效全額退款」....。。在百度上搜索「自願戒毒所」,不難發現類似的廣告語。宋森林表示,戒毒工作中從不存在「徹底治療」,具有不可控性。因為這是一種「大腦上的疾病」 ,是大腦的結構發生了病理性的改變。我國有個衡量戒毒工作的指標為「三年不復吸」——只要是三年內沒有復吸,就是效果比較好的治療。截至2012年底,全國累計登記吸毒人員209.8萬名,3年未發現復吸人員僅有75.9萬名。很多無資質的自願戒毒機構以盈利為目的,收費高。治療質量得不到保證,造成了戒毒工作的混亂。由於在網絡上大肆宣傳,甚至虛假宣傳,導致戒毒人員並不了解真正情況而輕信了這些並無資質的戒毒機構。
宋森林解釋,戒毒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第一步要解決軀體依賴,脫毒治療,第二步則需繼續康復治療,解決的是心理上對毒品的依賴。而北京目前唯一的一家具有資質的康復治療中心——天堂河康復治療中心也同樣面臨無人問津的局面。這家康復中心由政府出資建立,由曾經的勞教所改制而來。康復所針對完成脫毒治療的戒毒人員提供三個月的免費康復治療,對其進行心理上的指導。
「如果僅僅停留在脫毒治療,那麼復吸率會在90%以上。」宋森林反覆強調著康復治療的重要性,但他同時也表示,很多他的病人並不願意去接受康復治療,一方面是三個月的時間太長,很多人仍需要繼續在社會上工作,另一方面則是出於對隱私的擔心,很害怕自己被「記錄在案」。
宋森林表示,強制戒毒是我們國家主要的戒毒方式,對社會的安定和毒品問題的打擊產生了極大的作用,功不可沒,但自願戒毒同樣也應該受到重視,應該比現在發展的更好、更完善。作為一種自發性的戒毒手段,它更易被戒毒人員接受,更加尊重人格和人權,但由於自願戒毒的時間較短、沒有系統的康復過程,降低復吸率是個較難的問題。如果自願戒毒機構有著更完善的政策支持、更有力的財政支撐,更系統的運營流程,也許緩解的不僅僅是醫療機構的窘境,更會有效地促進整個戒毒工作的發展。 (記者寧靜 鄒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