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菸民改用電子菸,尊重了個人權利和自由,又符合公共衛生倫理

2020-12-04 三言財經

公共衛生倫理強調實現公共衛生目標應「儘量減少侵犯個人權利和自由」。無論菸民決定戒菸還是改用電子菸,我們都應表示尊重。

近日,美國匹茲堡大學的3名研究學者在其發表的研究論文中指出,電子菸危害遠小於捲菸,應將「電子菸可用性」(E-Cigarette Availability,簡稱ECA)作為一項菸草減害戰略。

《菸草減害倫理:從功利主義、生物倫理學和公共衛生倫理學角度分析電子菸可用性》

「電子菸可用性」,是一項鼓勵菸民改用電子菸的群體性幹預措施。它包含兩層含義:讓菸民清楚知曉電子菸比捲菸減害,並確保他們能方便地獲得電子菸。

論文作者指出,「電子菸可用性」得到了公共衛生倫理和生物醫學倫理兩大倫理框架的支持。「電子菸可用性」能幫助菸民減少健康風險和危害,並讓菸民自己做出健康決定,符合尊重個人權利和自主權原則,促進了社會公平和正義。同時,用「電子菸可用性」實現公共衛生目標,比傳統的控煙做法,遇到的限制最少。

「公共衛生實踐的核心是最大程度減少不良行為對公眾健康的影響,而非完全消除不良行為。」作者在論文中強調:「關注群體與尊重個人權利並不衝突,(公共衛生)官員和醫生應鼓勵菸民改用電子菸,減少侵犯菸民的個人權利和自由。」

「無論菸民決定戒菸還是改用電子菸

我們都應表示尊重」

生物醫學倫理框架曾提出四項原則,即尊重自主權、仁慈(增加患者福利)、非惡意(避免傷害患者)和正義。電子菸危害遠小於捲菸,讓菸民改用電子菸,可以使菸民避免傳統菸草帶來的危害,因此符合仁慈和非惡意的原則。

更重要的是,這一方案還完全滿足了尊重自主權原則的倫理需求。

尊重自主權,指尊重個體根據自身意願做出知情決策的權利。為菸民提供電子菸產品及電子菸減害信息,可保證菸民在不受任何強迫和欺騙的前提下,根據自身價值觀和偏好自願做出選擇,是尊重菸民權利的體現。

公共衛生倫理框架始終強調,實現公共衛生目標應儘量減少侵犯個人權利和自由。即便是晚年才開始戒菸的菸民,也擁有追求減害的權利和自由。他們的權益一樣需要保障。

「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自己定義的幸福,無論菸民決定戒菸還是改用電子菸,我們都應表示尊重。」美國匹茲堡大學的Rebecca Thomas說,她也是本篇論文的作者之一。

「隱瞞、歪曲電子菸信息

會讓公共衛生機構喪失公信力」

既然菸民的個人權利應該得到尊重,為保證菸民做出明智決策,提供準確的電子菸信息就顯得尤為重要。

「他們(電子菸反對者)或許會說,『讓公眾高估電子菸的風險』才更安全,但隱瞞、歪曲電子菸信息會讓公共衛生機構喪失公信力。一旦公信力喪失,公眾就會質疑甚至無視其發布的其他風險信息,進而造成重大公共衛生危害。」

以去年媒體報導的美國肺病為例,當時已有研究證實,導致此事件的原因是使用了非法添加THC(四氫大麻酚,一種從工業大麻中提取的高濃度化學物質)成分的黑市煙油,與正規電子菸無關。CDC美國疾控中心卻一度無視研究結論,將病因歸咎於普通電子菸,直到今年3月才更正相關信息。

作者認為,這種做法看似在保護消費者,實則弊大於利:「不僅讓已經改用電子菸的菸民重新吸菸,也沒有讓大家避免真正的罪魁禍首——黑市THC產品」。

公共衛生倫理框架指出,實現公共衛生目標,理應使用限制性最少的幹預措施。就菸草減害目標而言,為菸民提供電子菸的限制比禁售電子菸以及所有菸草製品限制更少,因此符合其倫理需求。

此外,為菸民提供電子菸產品及電子菸減害信息,還可為弱勢群體提供更便宜的減害方案,減少社會健康差距,促進社會正義。

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菸草每年造成超過800萬人死亡,菸草減害勢在必行。「大量證據表明電子菸比捲菸危害小得多,公共衛生倫理框架和生物醫學倫理框架均證明電子菸可用性符合倫理,是一項有益舉措,因此應鼓勵菸民改用電子菸。」論文指出。

原文連結:

《The ethics of tobacco harm reduction: An analysis of e-cigarette availabilit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utilitarianism, bioethics, and public health ethics》:https://academic.oup.com/ntr/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ntr/ntaa198/5917116?redirectedFrom=fulltext

相關焦點

  • 匹茲堡大學學者:電子菸危害遠小於捲菸
    近日,美國匹茲堡大學的3名研究學者在其發表的研究論文中指出,電子菸危害遠小於捲菸,應將「電子菸可用性」作為一項菸草減害戰略。  「電子菸可用性」,是一項建議菸民改用電子菸的群體性幹預措施。  論文作者指出,「電子菸可用性」得到了公共衛生倫理和生物醫學倫理兩大倫理框架的支持。
  • @菸民們,電子菸也不能吸了!除了東躲西藏地抽,還能咋辦?
    對這個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專門對電子菸進行了研究,並得出了明確的結論:電子菸有害公共健康,它更不是戒菸手段,必須加強對其進行管制,杜絕對青少年和非吸菸者產生危害。第二:不讓吸隨著目前全國各地控煙的加強,未來的禁菸場所會我們不難想像:從一線城市的公共場合禁菸,到一些個人私密場所禁菸。從一線城市到二線城市,再到三四線城市,逐步加強公共場合禁菸管理,加大懲罰力度。最後再從城市到農村的路線,實現農村無煙化,最終成為全國無煙化。
  • 福布斯:電子菸是菸民擺脫菸草依賴的好方式
    Steve Forbes認為,電子菸是菸民擺脫菸草依賴的最好也是危害最小的方式,那些反對電子菸的人,通過阻止菸民轉向電子菸,正在將成千上萬的人推向過早死亡的深淵,而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與美國發生的情況相反,英國鼓勵菸民改用電子菸。我們應該做同樣的事情。」Steve Forbes說。
  • 非菸民佔比不足4%!中國疾控中心證實電子菸不是「第一口煙」
    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論文《中國成年人電子菸使用情況:2015-2016年及2018-2019年多次橫向調查結果》12月1日,中國疾控中心在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發表的最新論文中指出,中國成人電子菸用戶主要為傳統煙菸民,非菸民極少用電子菸。
  • CNN最新報導:改吸電子菸後,菸民的心血管健康顯著改善
    ,顯著有益於菸民的心臟健康:相較於傳統香菸,電子菸對血管健康的危害更小,可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當傳統香菸吸食者改用電子菸後,僅僅四周的時間,他們的血管健康狀況就得到了顯著改善,而且,女性吸菸者更為明顯。這項研究還發現,在受試者中,相較於同時吸食傳統香菸和電子菸的人,那些完全轉向電子菸的人,血管健康水平獲得了更大改善。
  • 中國疾控中心最新研究顯示:非菸民極少使用電子菸,佔比不足4%
    12月1日,中國疾控中心在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公共衛生》(The Lancet Public Health)上發表的最新論文中指出,中國成人電子菸用戶主要為傳統煙菸民,非菸民極少用電子菸。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論文《中國成年人電子菸使用情況:2015-2016年及2018-2019年多次橫向調查結果》論文指出,近年的中國電子菸用戶主要為男性和菸民,菸癮大、想戒菸、了解吸菸危害的人選擇電子菸機率更高。有業內人士指出,這不僅表明電子菸的戒菸和減害作用已得到中國菸民的普遍認可,更是對電子菸「是非菸民第一口煙」等謠言的有力反擊。
  • 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倫理啟示
    哪些利益需求應該被尊重和肯定,哪些訴求需要向疫情防控作出讓步和妥協?這些都是公共倫理構建要面對的重要問題。只有遵循公共倫理原則才能為上述問題提供合理有效的答案,從而避免陷入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下的道德困境。公共倫理為疫情防控提供合法性依據。合法性是公共生活,特別是公共權力行使的核心問題,唯有具備合法性,所採取的措施才能得到人們的認可和支持,才擁有正當的設計、執行理由。
  • 兩部門聯合發文禁止電商平臺銷售電子菸,電子菸斷「電」
    一些電子菸企業為了提高產品的吸引力,隨意添加各類添加劑以改變電子菸口味和煙油顏色,對消費者特別是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產生嚴重危害● 《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敦促電子菸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及時關閉電子菸網際網路銷售網站或客戶端;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菸店鋪,並將電子菸產品及時下架;電子菸生產、銷售企業或個人撤回通過網際網路發布的電子菸廣告
  • 叫停網售電子菸 能順便叫醒「裝睡」的菸民嗎?
    褚水蓮表示,來到朝陽醫院戒菸門診的菸民大部分都使用過電子菸,也是看到電子菸能幫助戒菸的宣傳才嘗試,實際上,他們在嘗試一段時間後基本會復吸捲菸,電子菸並沒有戒菸效果,也不推薦作為戒菸的過渡產品來使用。 今年9月,美國印第安納州衛生官員表示,已經證實一名居民因吸電子菸死亡,這也是美國第三起與吸電子香菸有關的死亡病例。
  • 牛津大學專家:電子菸可能是更有效的戒菸工具
    1.2萬名參與者的例證回顧為電子菸增強了信心,該研究認為相比於傳統的尼古丁替代療法(如口香糖或貼劑)和不含尼古丁的電子菸,尼古丁電子菸能幫助更多人戒菸。這些限制性法規背後的謹慎與吸菸者是否應改用電子菸無關。儘管目前對電子菸可能帶來的長期危害尚無定論,但專家們普遍認為,雖然並非完全沒有風險,但電子菸危害遠低於捲菸。事實上,來自監管的這種謹慎很大程度上與電子菸對青少年的影響有關。使用電子菸的青少年更有可能繼續吸菸。一方聲音解讀為,那些從不吸菸的青少年嘗試電子菸後,會對尼古丁上癮,繼而開始吸菸。
  • 墨西哥電子菸交易大會 菸民現場「吞雲吐霧」
    墨西哥電子菸交易大會 菸民現場「吞雲吐霧」 (1/5) "← →"翻頁
  • 電子菸的危害有多大?菸民們必須要知道的事實
    很多人買電子菸主要是為了戒菸,但還有一小部分人純粹是為了玩耍而已
  • 關於電子菸,你了解多少?
    原標題:是健康無害的「戒菸神器」,還是新的空氣汙染源——關於電子菸,你了解多少? 9月10日,美國堪薩斯州衛生官員證實,一名女性居民死於電子菸引起的嚴重呼吸道疾病。 據了解,電子菸雖然有不同的款式或者品牌,但內部構造大同小異,主要由盛放尼古丁溶液的煙管、蒸發裝置和電池這三部分組成。蒸發裝置由電池杆供電,能夠把煙管內的液態尼古丁轉變成 霧態,讓使用者有一種「吞雲吐霧」的感覺。另外,使用者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向煙管內添加巧克力味、薄荷味的各種香料。
  • 前瞻電子菸產業全球周報第73期:2年蒸發280億美元 電子菸巨頭JUUL...
    美國CDC:「前吸菸者的建議」戒菸活動使100萬菸民成功戒菸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CDC)的統計,在2012年至2018年期間,超過100萬美國成年人因「前菸民的建議」運動而戒菸。一項對該運動的分析報告稱,那些看到該倡議發布的公共服務公告的吸菸者比其他人更容易嘗試戒菸。
  • 鑫菸民合約品牌iGood電子菸實力贊助2018年度世界星超級模特大賽
    原標題:鑫菸民合約品牌iGood電子菸實力贊助2018年度世界星超級模特大賽鑫菸民合約品牌iGood電子菸實力贊助2018年度世界星超級模特大賽
  • 電子菸競爭升級,尼古丁鹽發明人邢晨悅推出「喜霧」
    很多人認為電子菸領域的創業是百米衝刺,但我們認為,這是一場馬拉松,我們將持之以恆,一往無前,用醫用級的生產標準為菸民提供安全可靠的電子菸產品喜霧。」 這樣的團隊基因和創業初心,決定了喜霧的目標用戶是成熟菸民。「成熟菸民」一詞,也是發布會上被提及次數最多的關鍵詞。
  • 中國禁止電子菸了?電子菸的危害並不比香菸小!
    今日,國家兩部門發布通告,敦促電商平臺及時關閉電子菸店鋪,並將電子菸產品及時下架。為什麼會禁止電子菸的銷售?個人覺得原因有如下幾點:1 世界衛生組織專門對電子菸進行了研究,並得出了明確的結論——電子菸有害公共健康,它更不是戒菸手段,必須對其加強管制。
  • 前瞻電子菸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悅刻無限獲2020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英國公共衛生部門認為電子菸並不完全安全最近,英國公共衛生部門發布了第六份獨立的有關蒸汽類電子菸產品的調查與研究報告。在此次的報告中,該公共衛生部門對消費者的建議仍然是:吸菸者應該改用蒸汽類電子菸來進行戒菸,但是,原來並不吸菸的人不應該嘗試吸食蒸汽類電子菸產品。
  • 千紙鶴電子菸以智慧零售服務3億菸民,一起賣好這支煙
    千紙鶴電子菸以智慧零售服務3億菸民,一起賣好這支煙《關於進一步保護未成年人免受電子菸侵害的通告》文件的下發,電子菸從此便在網上消失了蹤影,而線下則成了電子菸的主要戰場。作為首家專注於智慧零售的電子菸品牌,千紙鶴電子菸趁著這股東風,為3億菸民提供輕巧便捷卻又煙感十足的電子菸。
  • 以為改抽電子菸就高枕無憂了?告訴你鬧出人命了
    醫生視角看待電子菸瑞金醫院戒菸門診年接診量大約1000多人,菸民群體大多來自華東六省一市。在前來戒菸門診尋求幫助的人群中,大約三分之一菸民既往嘗試過電子菸戒菸,但最終大多以失敗告終;甚至有些菸民捲菸未能戒斷,最終形成了捲菸和電子菸雙重成癮性依賴。其根本原因在於,電子菸中尼古丁含量與捲菸並不相同,其燃燒形成也大相逕庭,電子菸戒菸體驗差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