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老病死乃人生常態。
死亡,
通常是一個讓人
感到窒息的話題,
但關於死亡的探討
又激發了人類
無限的好奇心。
人在即將死亡的時候,「最後的記憶」會是什麼?當然,沒有體會過死亡的人是不會知道的。但最新研究發現,彌留之際的人依然殘留聽覺,他們仍然可以聽到親人對他們說的話。
這項研究由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開展,旨在研究瀕臨死亡的人的聽覺以及意識行為。這也是第一次對人臨終時的無意識聽力進行測試。
研究人員用一頂包含64個電極的帽子來測量病人大腦的電流活動。他們對健康的年輕對照組播放一系列的音調模式來識別大腦對複雜音調變化所產生的信號,然後在少數臨終病人身上進行同樣的測試。
研究人員在病人有反應和無反應時檢查了同樣的信號,發現兩者的大腦活動非常相似,與對照組的活動也非常相似。不過有些病人的大腦活動顯得有點複雜。
實際上,早在10多年前,一些經歷過死亡的人稱,他們在死亡之際聽到了聲音。2007年美國新聞雜誌《時代周刊》登載了這樣一篇文章,根據美國多家醫院的調查報告,因疾病或事故導致的心臟停跳,通過緊急治療後恢復過來的人中有4-18%的人表示『的確聽到有人在喊自己的名字』。
而據一位長期為彌留之際患者服務的資深人員表示,在一個人彌留之際,醫生或護士經常會建議家屬「請繼續和他說話」。實際上這些話語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陪護的時候和患者說話,能有效緩和患者對疼痛及死亡的恐懼。有些臨走前表情痛苦的患者,在聽到家人對他說『謝謝一直以來的陪伴』這樣的話時,表情就會變得柔和,最後帶著這樣柔和表情離世,此類的例子也不少。不光是話語聲,在患者枕邊放其喜歡的音樂也很有效。
如果大多數死者臨別前都能聽到家人的聲音,這可能是對去往天國旅行的他們最好的餞別吧。
對於我國居民來說,自然死亡的情況相對較少,基本都是因病離世,比如心腦血管病、心臟病、癌症等,都會無情地奪走人的生命。雖說醫療技術還在不斷發展,但當面對已經病入膏肓、無力回天的患者時,臨床能做的也僅僅是減輕患者的痛苦!
而作為家屬來說,既不能夠代替患者承受,也給不了好的安慰,只能陪伴他們度過最後的時光!當病人突然出現以下幾個表現時,可能就是喪鐘要敲響的信號,此時你需要做的就是好好陪伴,讓家人安心離開,也避免給未來留下遺憾:
1、食欲不振
如果患者出現的是慢性消耗性疾病,特別是在到了癌症晚期、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情況下,由於身體已經無法再繼續消耗能量,所以親人可能會出現飲食量減少、拒絕吃飯、不飲水等多個表現。即便是買了喜歡的食物,也毫無食慾可言。
2、迴光返照
患者明明已經到了身體消耗的極限即將死亡,但偏偏突然精神抖擻,開始交代後事、更換衣物,隨後沒過多長時間就離開了人世,民間將其稱為「迴光返照」。但從臨床上來看,這不過是身體最後一次的「垂死掙扎」,屬於大腦應激反應。
因為在大腦感知到即將死亡的信號時,會迅速調動患者體內的潛能,刺激各分泌腺分泌出更多的救急、減輕痛苦的激素,比如腎上腺激素、糖皮質激素等,所以患者會有短暫的迴光返照。如果能等到這一反應,對患者和自己來說,無疑是一場好好的告別!
3、水腫
很多重大疾病患者在去世之前都會有水腫表現,甚至會出現全身性水腫,這往往也是器官衰竭發出的信號。特別是在腎臟衰竭之後,體內水分徹底無法進行代謝,有害物質也不能隨之排出體外,所以患者會有水腫的症狀出現。另外,某些嚴重疾病發展到晚期,即便還沒有到死亡的地步,也會有水腫症狀,比如肝癌引發的腹水、肺癌並發胸水等!
4、手腳越來越涼
手腳是距離心臟最遠的部位,也是血液循環最後會達到的組織。當人即將離世時,心臟的泵血功能也會逐漸下降和衰退,位於肢體最末端的手腳,自然也無法得到充足的血液供給,所以會出現手腳蒼白、冰涼等多個症狀。當心臟停止跳動後,全身都會逐漸變得冰涼。
5、呼吸停止
當各器官都逐漸喪失功能後,心肺功能也走到了最後的階段。越是臨近死亡的患者,呼吸也會變得越來越微弱,有部分瀕死者在去世之前,還會有胡言亂語、哭泣等表現。而最終在生命徹底結束之後,呼吸和心跳也會即刻停止!
捫心自問,
你有多久沒回家看過父母了?
我們陪伴他們的時間還有多少?
也許他們要的不是你功成名就,
只要你開心快樂、
常回家看看就足夠了!
82歲母親和64歲女兒被困電梯4天3夜,互喝尿液求生,結果......
一盤涼拌菜放倒一家4口!醫生讓煮熟吃,網友炸了
你知道嗎?口腔細菌也傷血管!
老友來幫你
【來源:老年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