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研究發現,死亡瞬間或仍可感知聲音,臨終告別需謹言慎行

2020-10-13 科學黑洞

地球上的物種無一例外走到生命的盡頭,最終都會面臨死亡,因為渴望生存所以都會懼怕死亡。由於人類要區別於其它大部分的物種,我們在地球上經歷了數百萬年,發展出智慧文明,已經關注到三個問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

而死亡對於人類來說一直都令人恐懼並且充滿著神秘色彩,在很多神話故事以及各種宗教中都有對於死亡後的描述,無可避免地不過「靈魂」一說。

當然主流科學認為生物的生老病死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死亡不過是生物機體失去了活性,機體細胞到達了壽命,最終就變成了一堆有機質,經過漫長時間的腐化,生命體將重歸大自然。

但不久前科學家的一項研究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人在死亡後的一段時間仍然可以聽到或者更準確的說是感知到外界的聲音,目前這項研究已經被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

這給出了提醒,當我們做臨終告別的時候要謹言慎行,同時儘可能的多陪伴一段時間,因為這可能會成為他們人生中最後的記憶,陪伴他們走過生命的最後時刻。為了證明這個可能性來自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科研團隊利用腦電圖(EEG)來判斷生命體大腦作出的應激反應。

整個實驗按照標準分成三個對照小組,首先是健康人員,其次是臨終關懷患者清醒時,第三組是臨終關懷患者無反應時。科學家找到了13個家庭,這些家庭中都有瀕臨死亡的患者,一般都是預期在幾個小時內自然離去。

科研人員利用配備有64個電極的設備測量接收臨終患者的腦電波活動,此後釋放出不同頻率的常見和罕見聲音,記錄出數據。

科學家通過對三組數據之間的比對,發現垂死病人聽到聲音信號後,腦電波的活動和健康人是非常類似的,這個變相地說明了人造瀕臨死亡或者死亡後的短暫時間內可能會感知到周圍的聲音。

當然這個實驗主要表明了機體在死亡的瞬間對外界環境是有反應的,只不過意義不大。人體有兩個主要的器官大腦和心臟,醫學上判斷人死亡也有多套標準,但難免會有一個過渡帶,例如在心跳停止一段時間後,大腦尚沒有徹底的缺氧,機體是可以被拯救過來的。而如果腦死亡了,那麼可能就毫無辦法了。

這篇論文的科學家還提到了一些真實案例,例如同樣是來自卑詩省維多利亞市的一位患者,他曾經是一位警察,在1987年因為意外事故導致大腦損傷。即使沒有死亡,但也可能終身都無法甦醒過來。但是他的妻子和孩子並沒有放棄,幾十年如一日的照顧他,並且每天都跟他講述一些生活中發生的新鮮事,期望著有一天他能甦醒過來並且恢復健康。

但結果往往不能滿足我們的心願,常年累日的躺在床上讓這位警察已經不成人樣,即使再精心照料,身體皮膚也會潰爛,雖然他無法表達出來,但是他的妻子認為他一定在遭受著痛苦。

有一天他的妻子跟他說即使他離開,她跟孩子也會努力地生活下去,不久之後這位丈夫就在平靜中離去了。科學家認為他雖然大腦受損,但很可能還會感知到周圍環境的聲音。

生命體應該是這世界上最複雜的機器了,尤其是人類複雜的大腦充滿著諸多的神秘,死亡瞬間或仍然可以感知到周圍聲音,倒也並不奇怪。


文/科學黑洞,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臨終告別需謹言慎行,人在死亡時仍可聽到周圍聲音
    那麼在從生到死的過程中,他/她究竟能不能聽到外界的聲音,感知生命的逝去呢?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進行了一項生命終結時無意識聽力測試的試驗,結果表明,臨死之人仍然能聽到外界的聲音,但尚不清楚他們只是能聽見,還是能夠聽懂。
  • 研究發現:人死後依然會有意識,能聽到聲音,臨終告別要謹言慎行
    研究發現:人死後依然會有意識,能聽到聲音,臨終告別要謹言慎行對人死後有沒有靈魂和意識,科學界也給出了明確的答案。第一組是健康年輕人;第二組是臨終關懷患者在大腦清醒時進行的;第三組是臨終關懷無反應時進行的。
  • 研究發現:人死後依然會有意識,能聽到聲音,臨終告別要謹言慎行
    為了驗證自己的觀點,鄧肯醫生開始準備實驗設備,實驗設備選取了高精度體重秤,將其裝配到床上,實驗方法是,讓醫院裡快撐不住的人躺著秤床上,通過持續記錄秤上的數字,分析死亡瞬間體重的變化,他認為體重減少的部分就是靈魂的重量。
  • 人在臨終前有哪些表現?死亡瞬間依然能聽見聲音?請多陪陪親人吧
    死亡,通常是一個讓人感到窒息的話題,但關於死亡的探討又激發了人類無限的好奇心。人在即將死亡的時候,「最後的記憶」會是什麼?當然,沒有體會過死亡的人是不會知道的。但最新研究發現,彌留之際的人依然殘留聽覺,他們仍然可以聽到親人對他們說的話。
  • 也許還來得及告別,請繼續呼喚
    根據他們的數據顯示,瀕臨死亡的大腦會對聲音做出反應,即使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即使是生命的最後幾分鐘。‍‍這項研究是在‍‍溫哥華‍‍的一家精神病院中進行的,‍‍他們監測了一些病人的大腦活動,通過收集人腦不同區域中的信號,觀察病人在死亡之前最後的感知是什麼。
  • 如何與親人做好「最終的告別」?聽聽臨終關懷志願者的建議
    神經外科護士長胡燕霞介紹,要幫助和照顧臨終病人,首先要了解他們的身心特點,否則就可能用「擔心」「愛心」辦了錯事,讓臨終病人走得更辛苦   羊城派記者 陳輝   中國人一向重視生,卻忽視了死。死亡是人生最大的告別,我們卻遠遠沒有學會面對。
  • 研究發現:瀕死病人仍能聽到聲音 請盡力提供安慰
    現在,科學家們終於找到支持這一觀點的證據。圖據CBC新聞據《每日郵報》7月12日報導,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失去意識的無反應病人在死前數小時仍保有聽覺。這表明,即使是在無意識和瀕臨死亡的情況下,病人仍然可以聽到親朋好友在床邊對他們講的最後一句話。
  • 人臨終後,還會有意識,知道自己已經死了嗎?終於知道答案了
    人臨終後,到底還會不會有意識?會知道自己已經死去了嗎?心臟停止跳動後,意識不會立即消失有科學家真的研究過人能不能意識到自己的死亡這個問題,他對140個心臟驟停倖存者進行了一項研究,發現他們在心臟驟停後,還是有記憶和意識,知道心跳沒了之後發生的事情,也能夠聽到周圍人在說什麼。
  • 死亡來臨時,人會聽到什麼?
    在死亡來臨前的數小時,人往往會經歷一段無法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時期。親人們常常會在這時講出最後的告別,但我們尚不知道死者能否感知這些話語。有家庭成員和護工稱,瀕死的人能聽到聲音,因為他們在聽到熟悉的人聲時會發出呻吟或產生面部表情的微小改變,但這並不算科學依據。
  • 瀕臨死亡的人真的可以聽到聲音嗎?
    瀕臨死亡的病人仍然可以聽到聲音,請盡力安慰。 孔子曾言:」未知生,焉知死。」把這句話反過來,也同樣成立。重新了解和審視死亡才能更好地活著。 在死神來臨前,病床前的親朋好友總是會說一些帶有情緒的話並且哭泣。而據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當病人死亡前,會存在很長一段「瀕死期」,也就是無意識的階段。病人此時仍然可以聽到病床邊親朋好友講的話。即使生命跡象都消失了的幾個小時內仍然保有聽覺。
  • 人在死亡瞬間依然能聽見聲音,這可能是他們在人世的最後記憶
    死亡,通常是一個讓人感到窒息的話題,但關於死亡的探討又激發了人類無限的好奇心。許多關於死亡的疑問千百年來仍然懸而未決。人在即將死亡的時候,「最後的記憶」會是什麼?當然,沒有體會過死亡的人是不會知道的。但最新研究發現,彌留之際的人依然殘留聽覺,他們仍然可以聽到親人對他們說的話。這項研究由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開展,旨在研究瀕臨死亡的人的聽覺以及意識行為。
  • 靈魂到底存不存在呢科學家說靈魂命運或有三種,死亡只是其中之一
    在已知宇宙的所有元素中,包括人造元素在內只有117種,可這117種元素並不能解釋靈魂的構成如果具有感知、記憶、思維等超級功能的靈魂真的存在,據科學家研究,等待靈魂的命運將有三種,死亡只是其中之一。命運一:死亡如果把身體比喻成一個房子,那麼靈魂就像是這所房子的主人,當房子倒塌的那一瞬間,主人已經被埋葬在廢墟中
  • 無法感知痛覺:超級止痛藥將讓人體告別疼痛
    北京時間12月8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首次重現了無法感知痛覺的罕見遺傳病  由於缺乏相關的神經通路,有些人感覺不到肢體的痛覺,科學家利用小鼠重現了這一生理機制。該研究結合了阻斷痛覺受體的藥物和低劑量的阿片類止痛藥,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人體告別疼痛的「秘密配方」。  當人體受到損傷時,痛覺的電信號會沿著神經元細胞膜上的通道傳遞到大腦。
  • 人死後會去往另一個世界,科學家給出了答案
    我們人類都對死後的世界比較好奇,畢竟每個人都得面對死亡。死後的人無法以任何的方式和我們活著的人進行交流,既是人類對死亡之後的世界很好奇,但也了解不到死後的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不過科學家卻用專業的儀器揭秘了,人類死後極有可能去往另一個世界的事實。
  • 為什麼動物能夠預知死亡?貓會離家出走,象會尋找家族墓冢
    在自然界中,每一個生物都是有靈性的,它們能夠提前預知自己何時死亡。科學家們經過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中,發現動物的感覺器官要比人類更敏感,更特殊。在瀕臨死亡之際,這些乖巧聽話的動物會提前做出一些反常的事情,用老祖宗留下的話來說這大概就是「迴光返照」。
  • 人臨終之前會迴光返照?科學家通過實驗,回顧人去世前的秘密
    但若是人類永遠都畏懼忌憚死亡,不去了解死亡,可能將一直生活在死亡的陰影下。畢竟死亡隨時都可能到來,不僅只會出現在壽終正寢。 無論是哪種死因,人都會度過臨死之前,短暫的時光的,這時候,他們可能已經開不了口,發不出聲音了,但他們的腦子是清醒的
  • 人在臨終的時候,身體有哪些表現?別把迴光返照,當作身體好轉
    死亡是人類最害怕的事情,死亡意味著人的一生即將走到終點,畫上句號了。人的一生不過百年,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真正到臨終之前,大家有的人會有遺憾,也有的人覺得很滿足。人們恐懼著死亡,想著長生,科技在進步,時代在發展,流連著人世間的種種。
  • Nature:研究發現感知甜苦鮮蛋白
    來自九所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跨學科合作,明確了我們感知甜味、苦味和鮮味的路徑。他們發現,味覺感受細胞中的蛋白CALHM1(calcium homeostasis modulator 1),是感知甜味、苦味和鮮味時必不可少的新型離子通道。ATP經由這一通道離開味覺細胞,並將味覺信息傳遞到腦部。文章發表在本期的《自然》(Nature)雜誌上。
  • 美國科學家對細胞死亡研究又有新發現
    新華網倫敦7月4日電(記者曹麗君)美國一位青年科學家最近在研究動物胚胎幹細胞時發現,一些理論上已經或者即將死亡的細胞仍然表現出強有力的生長跡象。此項發現可能會改變科學家關於細胞死亡的定義。     據最新一期《新科學家》雜誌報導,美國威斯康星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的託馬斯·茲瓦卡近日在研究動物胚胎幹細胞時,在幹細胞中檢測出了胱冬肽酶。
  • 科學家稱發現生命第四階段「死亡螺旋」:或可預測死亡時間
    摘要:每天數果蠅是件單調枯燥的事,但這項工作能夠取得有意義的發現成果。生物體或許存在可預測的「死亡螺旋」階段。」  克欽格不能確信人類在死亡之前是否經歷他所提出的「退休」階段,但是穆勒認為,人在死亡之前應該經歷一個「死亡螺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