瀕臨死亡的人真的可以聽到聲音嗎?

2021-01-08 騰訊網

生活雖然是不公平的,但是生命是公平的。生老病死是每個人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的四個節點。但是當我們談及死亡,或多或少恐懼大於直面的勇氣。

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很多人對死亡並沒有充分了解。大多數時候死亡並不是戛然而止的,而是緩慢又充滿細節的過程。

醫療水平發展迅速,人類的平均壽命隨著發展也在延長。但是準備好地、自然地從世界離開,確實一件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時至今日更多的人把自己最後的生命交給醫院。

所以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最後的日子」。

死亡」的價格

死亡是四個節點中的最後一個,每個人都想逃避死亡,但數據顯示「想逃避」的價格並不是普通人能承受的。有人言:世界上最貴的酒店不在阿聯也不在日內瓦,而是在醫院的ICU。

網絡上流行著這麼一句話「以現有的存款,能夠在ICU病房呆幾天?」據數據調查,2011年至2012年北京13家三甲醫院的住院報告顯示,每位患者在ICU平均花費9.7萬元。而這個平均數,放在這個最貴的酒店還是「良心價」。

即使在澳大利亞這樣的發達國家,ICU也是驚人地昂貴。光是心衰病人來看,治療費大約就要10萬一天,醫藥費大約要6萬一天,單單是床位費就要1萬一天。儘管澳大利亞是全民醫保,但面對高昂的費用,大多數人還是無法接受。

很多人抱怨ICU的費用沒有「人情味」,而ICU裡的大傢伙所謂的高值耗材,開動一次更是價格不菲。各個省市的物價部門規定的ICU收費標準不同,但是基本上在一個合理的範圍。

除此之外,生前住最貴的酒店,死後還得佔一個最貴的坑位費。對國內來說,「入土為安」的價格更令人瞠目結舌。

2018年度中國公墓陵園百強排行榜,位於上海的青浦福壽園以CFAP 92.61位於榜首。CFPA全稱為中國殯葬評價教程,這是一個機構在2018年曆經半年的時間,對全國1400餘家公墓進行維度數據梳理。排名依據分別按照銷售額50%、生態環保%、區域影響力20%、社會責任感20%等諸多因素進行打分。

上海的高端墓地每塊近30萬元,全市平均價也在6萬的水平。在北京,因為墓地費用過高,不少人就在天津郊區買房,作為家族墓地。

《新京報》在2018年報導稱,青島一位老人去世,家屬所列出的殯葬花費明細高達16萬。而值得注意的是,公墓的使用期限在法律上還屬於」白紙階段」。

瀕臨死亡的病人仍然可以聽到聲音,請盡力安慰。

孔子曾言:」未知生,焉知死。」把這句話反過來,也同樣成立。重新了解和審視死亡才能更好地活著。

在死神來臨前,病床前的親朋好友總是會說一些帶有情緒的話並且哭泣。而據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當病人死亡前,會存在很長一段「瀕死期」,也就是無意識的階段。病人此時仍然可以聽到病床邊親朋好友講的話。即使生命跡象都消失了的幾個小時內仍然保有聽覺。

在此之前,《科學報導》雜誌歐洲的科學家們曾對「無意識聽力」進行研究。研究人員通過使用64個電極的帽子,來測量受試者的腦電活動。

這是全球首次對臨終患者進行此類測試,實驗的受試者分為兩組,一組為臨終關懷病人,另一組是健康的年輕人。首先對健康的對照組播放了一系列的複雜音調,來模擬大腦對音調變化所產生的信號。再在臨終關懷病人組做同樣的測試,並且記錄病人所發出的信號。

結果顯示兩組數據十分相似,即使是臨終關懷病人在死亡前後六個小時,大腦也依然可以處理聲音。這一發現證實了聽覺是人死亡過程中最後衰亡的一種感官。

科學家布倫頓稱,「昏迷不醒的瀕死病人可以辨別自己喜歡的音樂。」科學的臨終關懷,倡導我們應該給臨終病人最大的安慰。

最後,提到死亡不得不說「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社會指一個地區65歲以上的老人佔總人口的7%,就代表這個地區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中國發展基金會預測了到2022年左右,我們國家65歲以上人口將達到14%,中國將向老齡化社會轉變。

即使我們一直倡導「尊老愛幼」,但是時至今日依然無法擺脫掉「棄老」這個潛意識。「年輕人比老人重要,因為老人即將死亡」這種觀念在我們的腦海裡潛移默化。

也許我們需要死亡教育,認識生命,才能做最好的道別。面對年老、患病、死亡時有直面勇氣。有人喜歡把死亡理解為「殘陽依舊美好」,給人帶去無限遐想。而我認為我們應該理解為「凡人有死」,因此要向死而生。

相關焦點

  • 臨終告別需謹言慎行,人在死亡時仍可聽到周圍聲音
    那麼在從生到死的過程中,他/她究竟能不能聽到外界的聲音,感知生命的逝去呢?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進行了一項生命終結時無意識聽力測試的試驗,結果表明,臨死之人仍然能聽到外界的聲音,但尚不清楚他們只是能聽見,還是能夠聽懂。
  • 死亡真的可怕嗎?科學家坦言:死亡過程可能很舒適,甚至感到愉悅
    對我們每個人而言,死亡都是不可避免的最終歸宿,卻又是所有人都不願面對的現實。但死亡真的那麼可怕嗎?最近,一位在全球享有盛譽的醫學教授解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死亡」,並聲稱死亡的過程並不像普通人想像的那樣痛苦、煎熬,反而是平和的,甚至是令人愉快的。這是真的嗎?
  • 天堂真的存在嗎?科學家選取150名試驗者,結果怎樣了?
    從古至今就有很多人一直在尋找永生的方法,在許多的神話故事中,我們也能看到這樣的橋段,人類死亡後並不意味著消失,反而會去到另一個地方,在那裡沒有生離死別沒有病痛,這就是傳說中的天堂。科學家的實驗在我們看來這只不過是神話傳說,天堂是不存在的,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
  • 研究發現:瀕死病人仍能聽到聲音 請盡力提供安慰
    長期以來一些人相信,即使親人其他生命跡象都消失了,但他仍然能聽到離別之詞。現在,科學家們終於找到支持這一觀點的證據。即使是在無意識和瀕臨死亡的情況下,病人仍然可以聽到親朋好友在床邊對他們講的最後一句話。
  • 人能意識到自己的死亡嗎?死亡瞬間會害怕嗎?瀕死體驗是真的嗎?
    同樣的道理,對於生者而言,無法進入死後的世界,而對於已經死亡的人而言,他也無法再與生者實現交流,所以死亡對於人類而言永遠是一個謎。儘管如此,人們還是想盡一切方法來探尋死亡的奧秘,哪怕是能夠獲得一點點啟發也好。人類之所以如此執著,是因為死亡是人類內心最深的恐懼。那麼對於一個掙扎與垂死邊緣的人來說,他能夠意識到自己的死亡嗎?
  • 人瀕臨死亡時會感到痛苦嗎?科學家揭秘的真相,讓人難以置信
    文/行走天涯 人瀕臨死亡時會感到痛苦嗎?科學家揭秘的真相,讓人難以置信 生老病死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過程,但是即便如此,每個人還是都非常的畏懼死亡,無論是年輕的鮮活的生命,還是生命已經走到了終點的老人,肯定都不想突然的離開這個世界。
  • 一個瀕臨死亡的人,腦海中正在經歷什麼?科學家:會產生3種感覺
    文/行走天涯一個瀕臨死亡的人,腦海中正在經歷什麼?科學家:會產生3種感覺死亡是每個人終生一定會面臨的一道檻,不論跨的過去還是跨不過去,都得經歷。也不論是笑著的,還是哭著的都逃避不了。以至於很多人一直對死亡都有畏懼的心理,哪怕談論都非常的忌諱,然而如果人類一直對死亡避之不提。就永遠也不可能戰勝死亡,從而克服對於死亡的畏懼心理。如果某一天人類發現死亡並不是一個人最終的終點,很可能死亡只是讓人換了一種方式繼續存活,只是在另一個不同維度的空間的時候,人類就不會像當下一樣,恐懼死亡了。
  • 瀕臨死亡的人看到手術臺上的自己,科學解釋?科學家:直接對話
    我們需要找到一個過來測量調查一下,然而科學家連靈魂的影都找不到,因此我們沒有充分的證據證明它存在,那麼科學有證據證明它不存在嗎?荷蘭超自然領域科學家曾經在《柳葉刀》發表了一項歷時13年的研究,調查了300多名瀕臨死亡的患者,他們發現瀕臨死亡患者出現的問題主要源於神經的生理過程。
  • 人在死亡瞬間依然能聽見聲音,這可能是他們在人世的最後記憶
    死亡,通常是一個讓人感到窒息的話題,但關於死亡的探討又激發了人類無限的好奇心。許多關於死亡的疑問千百年來仍然懸而未決。人在即將死亡的時候,「最後的記憶」會是什麼?當然,沒有體會過死亡的人是不會知道的。但最新研究發現,彌留之際的人依然殘留聽覺,他們仍然可以聽到親人對他們說的話。這項研究由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開展,旨在研究瀕臨死亡的人的聽覺以及意識行為。
  • 死亡來臨時,人會聽到什麼?
    在死亡來臨前的數小時,人往往會經歷一段無法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時期。親人們常常會在這時講出最後的告別,但我們尚不知道死者能否感知這些話語。有家庭成員和護工稱,瀕死的人能聽到聲音,因為他們在聽到熟悉的人聲時會發出呻吟或產生面部表情的微小改變,但這並不算科學依據。
  • 科學家研究發現,死亡瞬間或仍可感知聲音,臨終告別需謹言慎行
    但不久前科學家的一項研究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人在死亡後的一段時間仍然可以聽到或者更準確的說是感知到外界的聲音,目前這項研究已經被發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科學家找到了13個家庭,這些家庭中都有瀕臨死亡的患者,一般都是預期在幾個小時內自然離去。科研人員利用配備有64個電極的設備測量接收臨終患者的腦電波活動,此後釋放出不同頻率的常見和罕見聲音,記錄出數據。
  • 神話傳說中的「魔鬼鳥」,能預言愛人的死亡,如今瀕臨滅絕!
    神話傳說中的「魔鬼鳥」,能預言愛人的死亡,如今瀕臨滅絕!神話傳說中有非常多形形色色的角色,有的是神,有的是怪物,他們都有自己的能力,能夠給我們人類生活以預兆,最常見的就是見烏鴉要倒黴,見喜鵲交好運。今天要說的這個在神話傳說中被稱為是「魔鬼鳥」,傳言能預言愛人的死亡,而且他的聲音像人類一樣,頻率非常高,而且聲音非常恐怖。21世紀之前,大家都認為這種鳥是不存在的。可是隨著人類腳步的探尋,人們發現這種魔鬼鳥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生活在百慕達國鳥——百慕達圓尾鸌。在中國我們稱它為「百慕達大海燕」。
  • 人們在太空中能聽到聲音嗎?
    文章說明了人在太空中不能聽到聲音,並說明了聲音物理學和在太空中不能聽見聲音的原因,解釋了太空人在太空中聽到聲音的原因。究其根本,儘管現實中的物理法則限制了飛船「呼嘯」的聲音,但是通常情況下,影片製作人出於追求「效果」的目的幾乎不會考慮做出來的東西是否符合物理常識。此外,問題不只出現在科幻電影或者電視劇中。比如有些人錯誤的認為星球可以發出聲音。事實上是,部分星球的大氣(或者它們的環)正在放出可以被科學儀器識別的「排放物」。
  • 人在臨終前有哪些表現?死亡瞬間依然能聽見聲音?請多陪陪親人吧
    死亡,通常是一個讓人感到窒息的話題,但關於死亡的探討又激發了人類無限的好奇心。人在即將死亡的時候,「最後的記憶」會是什麼?當然,沒有體會過死亡的人是不會知道的。但最新研究發現,彌留之際的人依然殘留聽覺,他們仍然可以聽到親人對他們說的話。
  • 可以聽到細菌的聲音! 納米級耳機亮相
    聲音是我們生活當中不可或缺的要素,但你聽過細菌的聲音嗎?近日,德國慕尼黑大學通過將金納米粒子懸浮在一滴水中,並從雷射束中捕獲了一個球體,然後從另外一個雷射設備向幾微米外的其它球體發射了快速脈衝。脈衝擊中納米粒子後,納米粒子對周圍水產生幹擾,引發壓力或者聲波。
  • 同樣是自己的聲音,為什麼我們聽到的和別人聽到的不同?
    你聽到過自己的聲音嗎?實際上,你聽到的自己聲音和別人聽到聲音是有所不同的,但可惜的是,你一輩子也無法聽到別人耳中你的聲音。聲音的傳遞聲音,其實是振動產生的聲波,而且聲音的傳遞需要介質,在不同的介質下,聲音傳播的速度也不同。
  • 科學解讀,人真的有靈魂出竅嗎?死亡後真的會進入另一個世界嗎?
    ,對於我們來講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並且絕大多數人對於這種經歷都是一無所知的,幾乎可以說沒有人知道死後的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但是卻有極少數的一批人自稱可以在陰陽兩地之間穿梭。死亡從醫學角度來看,並不是一瞬間的事,而是一個逐步發生的過程,在正常死亡情況下,人要經歷以下兩個階段:首先,是臨床死亡,這是人體的心跳、呼吸、脈搏和體內循環會逐漸停滯
  • 海獅用鬍子聽聲音,這是真的嗎?
    「 海獅的鬍子比耳朵靈這是真的嗎? 」 答 案是真的。
  • 研究發現:人死後依然會有意識,能聽到聲音,臨終告別要謹言慎行
    生命是一個奇特而又必須經歷死亡的過程,在死亡面前,人人平等,活著是生命的延續,死亡是下一個生命的輪迴。有這麼一種說法:人死後,體重會減少21克,這21克重量被認為是靈魂的重量,是你全部的愛,當然,並不是每個人都配減少21g,如果你不懂得愛自己和愛他人,那就永遠也沒有這21克重量。
  • 人瀕臨死亡時都在想些什麼?有過瀕死體驗的人回憶起可怕經歷!
    文/行走天涯人瀕臨死亡時都在想些什麼?有過瀕死體驗的人回憶起可怕經歷!死亡是每個人必須將邁入的門檻。但是在有生之年人人都希望這一天可以來的更晚一點,雖然有一些人有可能因為承受不了生活命運的打擊,最終選擇提早的結束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有更多的人對這個世界留戀不舍,也因為如此,人人都很畏懼死亡,甚至連談論都非常的忌諱。只是人類又終將面對死亡,那如何才能夠消除人類對於死亡的恐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