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感知痛覺:超級止痛藥將讓人體告別疼痛

2020-11-27 中關村在線

  


  北京時間12月8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首次重現了無法感知痛覺的罕見遺傳病。這一成果或許將帶來「超級止痛藥」,造福成千上萬的人。

  由於缺乏相關的神經通路,有些人感覺不到肢體的痛覺,科學家利用小鼠重現了這一生理機制。該研究結合了阻斷痛覺受體的藥物和低劑量的阿片類止痛藥,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人體告別疼痛的「秘密配方」。

  當人體受到損傷時,痛覺的電信號會沿著神經元細胞膜上的通道傳遞到大腦。一個被稱為Nav1.7的鈉離子通道在痛覺傳導中尤其重要,有些先天性Nav1.7通道無法正常工作的人,就無法感知到痛覺,但還是能感覺到正常的觸摸。當阻斷該通道的藥物發揮作用時,正常人也幾乎感覺不到疼痛。

  不過,倫敦大學學院的研究者發現,先天缺乏Nav1.7通道的人能產生比普通人更高的阿片肽。這種化學物質與嗎啡等強效止痛藥密切相關。

  研究者在經過遺傳修飾的小鼠身上進行了實驗,之後在一位39歲、先天無法感知痛覺的女性身上注射了納洛酮——一種阿片阻斷劑,之後她人生中第一次感受到了痛覺。這是科學家第一次發現神經通道與阿片類藥物之間存在這樣的聯繫。

  廣譜的鈉離子通道阻斷劑被作為局部麻醉劑使用,但會導致全身麻醉,有時也會產生嚴重的副作用。嗎啡等阿片類止痛藥廣為人知,具有非常明顯的效果,但它們會隨著耐受性的建立而藥效減弱,並且能導致嚴重上癮。

  「經過十年來相當令人失望的藥物試驗,我們現在已經證實,Nav1.7確實在人類痛覺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倫敦大學學院的約翰·伍德(John Wood)說,「結果我們發現,秘密配方其實是已經用了很久的阿片肽。在與Nav1.7阻斷劑結合使用時,用於止痛的阿片類藥物用量其實很少。」

  研究團隊的發現發表在近期的《自然》(Nature)雜誌上,他們計劃在2017年之前進行新藥物組合的人體實驗。這項工作有賴於轉基因小鼠的應用,通過基因修飾,科學家在小鼠身上重現了感知不到痛覺的遺傳突變。

  「沒有在轉基因小鼠身上進行的工作,這些實驗就完全不可能成功,我們也就不知道如何去幫助世界上數百萬被慢性疼痛折磨的病人,」伍德教授說道。

news.zol.com.cn true http://news.zol.com.cn/556/5564358.html report 1739     北京時間12月8日消息,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在實驗室中首次重現了無法感知痛覺的罕見遺傳病。這一成果或許將帶來「超級止痛藥」,造福成千上萬的人。  由於缺乏相關的神經通路,有些人感覺不到肢體的痛覺,科學家利用小鼠重現了這一生理機制...

相關焦點

  • 無痛感是罕見基因突變,也啟示了開發超級鎮痛藥的路徑
    世界衛生組織將疼痛確定為繼血壓、呼吸、脈搏、體溫之後的「第五大生命體徵」,醫學界對其研究日益重視,認為免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權利。疼痛可以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有誰不曾嘗過疼痛的滋味呢?疼痛有時或許是短暫的,或者讓人感覺無可奈何。
  • 魚會感覺疼痛嗎?
    等待它們的是在鍋裡煎煮,更殘忍的是聽著它們嗞嗞嗞的聲音,仿佛在進行最後的告別尖叫。龍蝦是不是感覺疼痛?撇開任何擬人化的想像,讓我們探討事實的真相。煮龍蝦的人是不是很殘忍?用這種方式來懲罰捕獲的龍蝦。疼痛是一種痛苦的經歷,尤其是當受疼痛的生物體無法發洩出來。有些哺乳動物,如您的狗或貓,疼痛時會加重呼吸,保護受傷處,魚呢?
  • 讓你完全喪失痛覺的最辣物質,或能解決阿片類...
    圖片來源:imgkid不過,雖然樹脂毒素的毒性足以使任何啃食樹脂大戟的哺乳動物辣到失去行為能力,它也因此成為了一種頗有前景的止痛藥。將RTX注射到疼痛的關節中,它就會破壞發出疼痛信號的神經末梢。也就是說,RTX有望成為代替阿片類藥物的新型止痛藥。
  • 英科學家發現新的「痛覺基因」
    最近,一個由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識別出一種新基因PRDM12,對痛覺神經的產生和形成至關重要,可作為藥物標靶,有助於開發出緩解疼痛的新方法
  • 夢境是假的,為何科學家說,人在做夢時是可以感知疼痛的?
    大腦傳遞痛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的手指頭被扎了一下,便能立刻感覺到疼痛,其實這並不是手指感覺到了疼痛,而是大腦所感知到的。當手指頭被扎後,手指上的感受器必然會受到刺激,這種刺激會轉換為信號,傳遞到大腦,大腦在接受到了這種信息後開始處理,於是我們才感知到了疼痛。
  • 以為是仙人掌,卻比「死神」辣椒還辣一萬倍,網友:讓人失去痛覺
    其實,辣不是一種味覺體驗,而是一種灼熱疼痛,是辣刺激皮膚和舌頭,使其感覺痛和熱的一種體驗。據說如果人類不小心觸碰到,會產生非常強烈的痛覺。而它的汁液會造成化學灼燒,當然這種植物是不可食用的,甚至攝入量達到一定程度還會危及到人的生命。有這種植物生長的地方,人們都不會輕易靠近,因為看它一眼都會辣到眼睛,所以採集這種植物的時候,人們往往需要全副武裝。
  • 能夠感知疼痛的電子皮膚,給整容、醫療領域帶來福音
    澳大利亞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了一種電子人造皮膚的原型,它可以像人類皮膚一樣感知疼痛並對疼痛做出反應。這種裝置模仿人體近乎即時的反饋反應,它能以與神經信號傳輸到大腦相同的速度對疼痛的感覺作出反應。
  • 英國科研人員稱前額與指尖對痛覺最敏感
    中國網6月7日訊 據英國《衛報》網站6月6日報導,科學家對人體各部分對痛覺的感知進行了研究並繪製出圖像。研究表明,人體的前額與指尖對痛覺最為敏感。科學家們希望通過這項研究可以幫助英國約一千萬慢性疼痛病患者。研究中,志願者在不碰觸的情況下感受疼痛,並由內科醫生運用雷射來監測他們全身的神經損傷情況。
  • 新型電子皮膚能感知疼痛,或用於皮膚移植,背後是三項專利技術
    知冷暖、感受疼痛,再也不只是人類「專屬」了。作為能讓機器人產生真實觸感的系統,電子皮膚大大提升了機器人的柔韌性和延展性,卻無法做到像人類皮膚一樣對疼痛做出反應。電子皮膚能感知疼痛嗎?我們都知道,皮膚就是披覆在人體表層、直接與外界環境相接觸的組織。實際上,遍及全身的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具有保護身體、排汗、感知冷熱與壓力等功能。
  • 沒有疼痛的世界絕不美好,只會更加荒唐,一不小心手指就被啃光!
    痛可能是各位最為深刻的記憶,無論不小心跌倒還是割傷,或者因為生病的疼痛,都讓我們痛苦萬分,如果有一種技術可以立即讓疼痛消失,那麼必定是止痛藥甚至是麻醉劑,但兩種藥物的藥效過後,疼痛會變本加厲的咬我們,筆者動過闌尾炎手術,麻醉藥過後的疼痛感讓人睡不著覺!
  • 科學網—方舟子:螃蟹究竟有沒有痛覺
    但是動物無法告訴我們它們的感受,當它們受到傷害,拼命掙扎時,我們又如何知道那只是一種無意識的反射,還是同時伴隨著痛苦的感覺呢? 秋天正是吃螃蟹的季節。在我品嘗過的十幾種螃蟹中,味道最佳的還是家鄉產的青蟹。這種海蟹生長於江河入海口的灘涂中,身上沾滿了泥土,所以煮之前要將其刷洗乾淨,否則就會有海泥的臭味。
  • 「健康」最美中醫|認識疼痛,遠離疼痛
    每個人一生都會經歷各種各樣的疼痛,現代醫學認為疼痛是一種複雜的生理和心理活動,是臨床上常見的症狀之一,我國目前十幾億人口中,有1/3受到疼痛的困擾,痛覺可以作為機體受到傷害的警告,是機體的保護性反映,疼痛是人體許多疾病的發出重要信號,適度的疼痛可以促使人們及時就醫,對健康是有益的。
  • 讓你完全喪失痛覺的最辣物質竟能止痛?
    這種物質會直接導致痛覺神經末梢失活,卻也因此被視作治療疼痛的希望。 龍骨木(Euphorbia resinifera,又稱樹脂大戟)是不可食用的,為了安全起見,甚至要避免直視這種植物。雖然樹脂毒素的毒性足以使任何啃食樹脂大戟的哺乳動物辣到失去行為能力,它也因此成為了一種頗有前景的止痛藥。將RTX注射到疼痛的關節中,它就會破壞發出疼痛信號的神經末梢。
  • 某些「低等的」脊椎動物也知道疼痛嗎,疼痛的定義是什麼?
    然而,痛覺的功能是保護性的,因為疼痛往往是傷害或疾病最常見、最重要的徵兆和症狀,對身體起著報警系統的作用,可以防止身體進一步受損。因此,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疼痛可以被定義為:「一個生物正在發現一種有害的刺激,並作出反應,以儘量減少傷害。」。不過這個定義的問題是,會把植物、真菌和細菌的反應也都包括進來了。
  • 意念可以控制痛覺? 人類可以控制痛覺嗎?
    痛覺是一種人類無法適應的感覺,那麼人類可以控制它嗎?     首先,要想了解痛覺是否能被控制,就要先了解其機制。人的神經系統就像網線一樣,可以傳遞信號,只不過大多數神經細胞都是單向的。每根網線的插頭和接口就像神經和神經連接處構成的「特殊結構」——突觸。
  • 寧小醫對你說|止痛藥的那點事
    藥師止痛藥,是緩解各種疼痛及疼痛帶來的緊張、不安等情緒的藥物,吃多了可能會耐受,更不可以隨意亂吃。因為疼痛是很多疾病的重要表現,其特點可作為疾病診斷的依據。在診斷未明確之前,慎用止痛藥,以免掩蓋病情,延誤診斷和治療。
  • 「奇酷」骨關節疼痛,你還在吃止痛藥?
    目前,來自美國波士頓的NeuroMetrix公司研發出了一款疼痛緩解儀Quell,經過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100%免藥物治療,不吃止痛藥,只要佩戴Quell就能緩解慢性疼痛,肩周炎、偏頭痛、關節炎有救了。
  • 芬必得等止痛藥可以治療胃疼?情況嚴重時服用止痛藥或雪上加霜
    謠言:芬必得等止痛藥可以治療胃疼。闢謠:很多情況下,人們習慣把上腹部的疼痛籠統概括為「胃疼」。食道下段或十二指腸中發展的疼痛性潰瘍稱為消化性潰瘍,這種疼痛往往與進食有關,出現在飢餓時、餐後消失的疼痛是十二指腸疼痛,發生在餐後的疼痛是胃潰瘍。那很多人就有疑問了:我胃疼了,去買點芬必得或者其他止痛藥來吃,管用嗎?答案是否定的。
  • 為追求食物的新鮮,日本人直接將活魚切成片吃,還說魚沒有痛覺!
    我們中國是個美食大國,對於各種各樣的美食的做法都很有心得,比如一條魚我們可以用來做烤魚,還可以用來紅燒,但前提是我們在做魚的時候都會先將魚處理一下,不會在它活著的時候就用它做菜,但日本就不一樣了,下面就來說下日本對魚是如何處理的。
  • 研究發現大腦灰質影響疼痛感知
    新研究發現,負責處理內部思維和注意力的大腦區域中灰質較多的人對於疼痛的感覺比其他人來的弱。  大腦包含灰質與白質,其中灰質主要負責信息處理,而白質負責連接大腦各個不同的區域。最新的研究發現如果特定大腦結構發生細微的變化,特別是控制思維和注意力的區域出現了變化以後,人的疼痛感覺能力就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