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科學家發現新的「痛覺基因」

2021-02-12 學術幫

最近,一個由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識別出一種新基因PRDM12,對痛覺神經的產生和形成至關重要,可作為藥物標靶,有助於開發出緩解疼痛的新方法。相關論文發表在最近的《Nature genetics》雜誌上。

據報導,痛覺是進化過程中保留下來的一種預警機制,能警告生物環境中的危險和潛在的組織傷害。有很少數人天生不會感到疼痛,但他們時刻處在危險中,會積累大量身體損害而不自知,往往導致壽命變短。人們也不希望感受過度疼痛或慢性疼痛,現有的緩解疼痛措施並不理想。

研究小組利用詳細的基因組地圖,分析了亞洲和歐洲11個有先天性痛覺缺失(CIP)症狀的家族的基因構成,找到了這種症狀的原因是PRDM12基因變異。PRDM蛋白是一個表觀遺傳調節子家族,控制著神經分化和神經形成。該基因與染色質修改有關,其功能就像開關,能打開或關閉基因(稱為表觀遺傳影響)。研究人員識別出CIP患者PRDM12基因10種不同的純合變異,所有變異都阻礙了基因功能。受CIP影響的家族成員攜帶該基因變異的兩套副本,如果他們只從父母那裡遺傳了一套副本,就不受CIP影響。

研究人員觀察了CIP患者的神經組織,結果發現他們的痛覺神經缺失。從這種疾病的臨床特徵推測,CIP患者在胚胎發育期間,在形成痛覺神經元時出現了障礙。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小鼠和青蛙模型,並結合人體誘導產生幹細胞研究證實了這一點。

該研究共同負責人、劍橋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傑夫·伍茲指出,對自我保護來說,感受疼痛的能力至關重要,而人們對痛覺缺失的了解還很少。他說:「在開發新的疼痛療法上,這兩方面同等重要——如果我們知道了痛覺背後的機制,就有可能控制並減少不必要的疼痛。」

迄今為止,PRDM12基因是人們發現的與痛覺缺失有關的第五個基因,以往發現的2個基因為人們帶來了新的止痛藥,目前已進入臨床測試階段。PRDM12基因也可作為緩解疼痛的藥物標靶。研究人員表示,希望新基因在藥物開發中能成為優秀候選。

原文: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 PRDM12 is essential for human pain perception

http://www.nature.com/ng/journal/vaop/ncurrent/full/ng.3308.html

關注學術,關注科研,請加微信:xueshubang

歡迎分享,轉載請註明

聲明:本文發表僅是出於傳播信息需要,並不代表本平臺觀點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一個新的痛覺調製通路
    以往,研究比較清楚的痛覺調控通路主要有四大系 ①腦幹下行抑制系統:中央導水管周圍灰質(PAG)---延髓頭端腹內側核群(RVM)---脊髓背角/三叉神經脊束核通路;② 中腦邊緣鎮痛迴路:PAG-伏核---杏仁核---韁核---PAG;③大腦皮層下行抑制通路:皮層體感Ⅱ區---伏核/韁核---中縫大核(NRM)---脊髓背角通路;皮層體感Ⅱ區---運動皮層---丘腦髓板內核群通路
  • 皮膚下發現新的痛覺器官 組成細胞像章魚
    皮膚下發現新的痛覺器官 組成細胞像章魚 2019-08-22 14 2019年08月22日 14:01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皮膚下發現新的痛覺器官
  • 皮膚下發現新的痛覺器官
    據英國《獨立報》近日報導,科學家們在皮膚下發現了一個新器官,它可以幫助人們感覺到針刺的疼痛,新發現有望催生治療慢性疼痛的新方案。        研究資深作者、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組織生物學教授派屈克·恩福斯說:「我們早就知道,皮膚中有各種各樣的感覺器官,但我們所知道的這些器官只與觸覺有關。
  • 英媒:科學家發現導致新冠重症基因
    根據英國《自然》周刊登載的一篇論文,對2200多名重症監護病人的研究結果發現,答案或許在於特定的基因。它們使有些人比較容易出現新冠肺炎嚴重症狀。這一研究結果揭示出免疫系統在哪裡出了問題,這可能會有助於確定新的治療方法。英國愛丁堡皇家醫院的會診醫生肯尼思·貝利博士表示,儘管疫苗正在研製之中,新的治療方法仍是必要的。
  • 每個細胞看起來都有點像章魚,皮膚下發現新的痛覺器官
    科技日報北京8月21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獨立報》近日報導,科學家們在皮膚下發現了一個新器官,它可以幫助人們感覺到針刺的疼痛,新發現有望催生治療慢性疼痛的新方案。而這種由分支細胞和神經構成的網狀結構是一種新發現的『感覺器官』。與其他已知的皮膚下感覺器官不同,這種器官在痛覺中起著作用。」研究人員稱,這個感覺器官對針刺的疼痛很敏感,一旦被壓力激活,它就會向大腦發送信號。然後,大腦向刺痛處發送信號,告訴我們應感覺到疼痛。
  • 英報:科學家發現最致命乳腺癌基因
    參考消息網1月13日報導 科學家已經發現了導致人們罹患其中一種最為致命的乳腺癌的原因。這令人們有望找到針對這種癌症的新治療方法。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9日報導,他們確定了引發三陰性乳腺癌的基因。這種癌症生長尤為迅速,而且很難治療。
  • 無法感知痛覺:超級止痛藥將讓人體告別疼痛
    由於缺乏相關的神經通路,有些人感覺不到肢體的痛覺,科學家利用小鼠重現了這一生理機制。該研究結合了阻斷痛覺受體的藥物和低劑量的阿片類止痛藥,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人體告別疼痛的「秘密配方」。  當人體受到損傷時,痛覺的電信號會沿著神經元細胞膜上的通道傳遞到大腦。
  • 《自然》雜誌報導我國科學家發現新的抗衰老靶標基因
    《自然》雜誌報導我國科學家發現新的抗衰老靶標基因 2020-02-27 15:27:00來源:央廣網
  • 科學家發現新的結腸癌抑癌基因
    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院營養科學研究所陳雁小組新發現了結腸癌的一個抑癌基因PAQR3,並從細胞、動物和人群三個層面
  • 挑戰教科書的研究:人類「高速痛覺受體」被發現,原來不比觸覺慢
    舊的觀念認為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處理痛覺比觸覺慢。那麼,真的是這樣嗎?到目前為止,科學界普遍認為人類大腦傳遞觸覺神經信號比痛覺神經信號更快。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速度上的差異是由於觸覺信號通過一層厚厚的髓鞘穿過神經。而傳遞痛覺信號的神經元要麼沒有髓鞘,要麼只有薄薄一層髓鞘。髓鞘是神經周圍起保護作用的脂質絕緣層,幫助神經更快地傳導信號。
  • 科學家發現新冠肺炎新型基因,新的治療方法有了
    近日,科學家發現新冠肺炎新型基因,或能研發出新的治療方法。一、科學家發現新冠肺炎新型基因,新的治療方法有了!愛丁堡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一項研究報告。研究者通過對英國2700名患者DNA的分析,發現新冠肺炎患者與健康的志願之間,存在5個特殊基因的差異[1]。利用這項發現,研究人員可以開始有針對性地,預測某些藥物作用於患者的治療效應,縮小了藥物測試範圍。
  • 海外就醫:科學家研究發現有關男性乳腺癌的三種新的基因突變
    據國內大型海外就醫機構盛諾一家了解,在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大的關於男性乳腺癌的遺傳學研究中,英國科學家發現了三種會增加男性乳腺癌風險的基因突變。  該研究由英國乳腺癌研究慈善機構Breast Cancer Now贊助,研究人員發現了三種常見的使男性易患乳腺癌的DNA突變,至此,我們一共了解有5種此類突變。
  • 中國科學家發現兩個新的麻風病易感基因
    10月24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家在麻風易感基因研究方面通過對10531個病例及健康對照者的研究,發現2個新的麻風易感基因,並在世界上首次證明了其中1個和傳染病有關。這是繼2009年中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利用全基因關聯分析方法率先發現7個麻風易感基因之後,在該領域取得的又一原創性成果,標誌著我國在麻風易感基因研究方面繼續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 科學家發現弓頭鯨特殊基因 或可助人類延長壽命
    科學家發現弓頭鯨特殊基因 或可助人類延長壽命 中國日報網 2015-01-05 16:01:33 世界上最長壽的哺乳動物
  • 英媒:科學家發現銀河系最小黑洞
    參考消息網11月2日報導英媒稱,科學家發現了比原先認為有可能存在的最小黑洞更小一些的新類型黑洞。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0月31日報導,多年來,天文學家一直認為,黑洞的質量必須至少是太陽的5倍。然而,他們發現了一個質量是太陽3.3倍的黑洞。這是迄今為止銀河系中已知的最小黑洞。
  • 意念可以控制痛覺? 人類可以控制痛覺嗎?
    意念可以控制痛覺? 人類可以控制痛覺嗎?時間:2017-05-17 14:33   來源:真相問答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意念可以控制痛覺? 人類可以控制痛覺嗎? 火燒邱少雲的英雄故事背後,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科學家又做過哪些研究?
  • 科學家發現痛覺神經促進造血的機制,吃辣椒或有助於動員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丨科學大發現
    來自美國艾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科學團隊發現,骨髓中的痛覺神經是造血幹細胞動員的關鍵(而辣的感覺正是一種痛覺),通過飲食補充辣椒素此前已經有學者發現,造血幹細胞動員受神經調控,所以研究者們首先通過螢光成像技術分析了骨髓神經纖維,發現其中竟然高達77%都是傷害感受神經元,此前已知的可參與動員的交感神經竟然不是主流!
  • Nature:研究者發現新的黑色素瘤突變基因-PREX2
    PREX2是一個在黑色素瘤中發現的突變的基因(Credit: Alexei Protopopov)黑色素瘤是一種致命的而且最具有攻擊性的皮膚癌症,被認為和長期暴露在太陽光之下有關。在文章中,研究者展示了人類黑色素瘤高解析度的基因組景觀,以前的遺傳分析焦點在於許多類型黑色素瘤的外顯子組上,而且研究者關注的是提供遺傳編碼產生蛋白質的一些小碎片基因。研究者表示,黑色素瘤的整個基因組包含了豐富的遺傳信息,通過對25個轉移性的黑色素瘤進行測序,科學家們可以黑色素瘤遺傳多樣性的改變。
  • 科學家或發現新乳腺癌致癌基因
    科學家或發現新乳腺癌致癌基因有望藉此開發更有效的乳腺癌治療手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常與遺傳有關。
  • 科學家在渦蟲體內發現抑癌基因
    英國科學家最近研究稱,他們通過對渦蟲的研究發現,SMG-1基因可能在癌症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該基因變異,會導致癌症腫瘤的迅速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