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下發現新的痛覺器官

2020-11-23 新華網客戶端

        據英國《獨立報》近日報導,科學家們在皮膚下發現了一個新器官,它可以幫助人們感覺到針刺的疼痛,新發現有望催生治療慢性疼痛的新方案。

        研究資深作者、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組織生物學教授派屈克·恩福斯說:「我們早就知道,皮膚中有各種各樣的感覺器官,但我們所知道的這些器官只與觸覺有關。而這種由分支細胞和神經構成的網狀結構是一種新發現的『感覺器官』。與其他已知的皮膚下感覺器官不同,這種器官在痛覺中起著作用。」

        研究人員稱,這個感覺器官對針刺的疼痛很敏感,一旦被壓力激活,它就會向大腦發送信號。然後,大腦向刺痛處發送信號,告訴我們應感覺到疼痛。

        恩福斯說,組成這個器官的細胞叫做施萬細胞(Schwann cell),每個細胞看起來都「有點像章魚」,擁有長長的觸角狀突起,延伸到周圍的神經。施萬細胞通常包圍和隔離神經。

        為了弄清楚這些皮膚中特定的施萬細胞的功能,研究人員測試了將老鼠身上的施萬細胞關閉時會發生什麼情況。他們使用了一種叫「光遺傳學」的方法,將一種吸收光的蛋白插入基因組,當足夠的光被吸收時,這種蛋白就會啟動施萬細胞。

        當這些細胞被激活時,老鼠會縮回它們的爪子,這表明它們感到了疼痛。老鼠也表現出應對行為,如舔舐和搖動爪子等。

        恩福斯說:「當我們關閉這些細胞時,動物對刺痛感覺的壓力和疼痛感比普通老鼠要小得多。」不過,當研究人員關閉這些細胞,然後測試老鼠對冷和熱的敏感度時,它們的表現與沒有關閉這些細胞時一樣。

        恩福斯說,這意味著對冷熱感覺來說,神經本身可能比施萬細胞更重要;而對壓力感覺來說,施萬細胞更重要。

        研究人員希望,他們的研究能幫助專家們理解慢性疼痛,從而給無數慢性疼痛患者帶來新的治療方法。

相關焦點

  • 皮膚下發現新的痛覺器官 組成細胞像章魚
    皮膚下發現新的痛覺器官 組成細胞像章魚 2019-08-22 14 2019年08月22日 14:01 來源:科技日報 參與互動    皮膚下發現新的痛覺器官
  • 每個細胞看起來都有點像章魚,皮膚下發現新的痛覺器官
    科技日報北京8月21日電 (記者劉霞)據英國《獨立報》近日報導,科學家們在皮膚下發現了一個新器官,它可以幫助人們感覺到針刺的疼痛,新發現有望催生治療慢性疼痛的新方案。研究資深作者、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組織生物學教授派屈克·恩福斯說:「我們早就知道,皮膚中有各種各樣的感覺器官,但我們所知道的這些器官只與觸覺有關。而這種由分支細胞和神經構成的網狀結構是一種新發現的『感覺器官』。與其他已知的皮膚下感覺器官不同,這種器官在痛覺中起著作用。」
  • 英科學家發現新的「痛覺基因」
    最近,一個由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識別出一種新基因PRDM12,對痛覺神經的產生和形成至關重要,可作為藥物標靶,有助於開發出緩解疼痛的新方法
  • 精密迴路研發對痛覺有反應的電子皮膚
    ,未來機器人和義肢使用者也能夠感到痛覺,進而保護自己和避開危險。這款人造電子皮膚成功重現人體近乎實時的反饋迴路,包含可延展電子裝置、溫度反應塗層和模擬腦部的長期存儲器。未來電子皮膚經過進一步研發,甚至可以讓整形外科用在皮膚移植手術。
  • 科學家發現一個新的痛覺調製通路
    以往,研究比較清楚的痛覺調控通路主要有四大系 ①腦幹下行抑制系統:中央導水管周圍灰質(PAG)---延髓頭端腹內側核群(RVM)---脊髓背角/三叉神經脊束核通路;② 中腦邊緣鎮痛迴路:PAG-伏核---杏仁核---韁核---PAG;③大腦皮層下行抑制通路:皮層體感Ⅱ區---伏核/韁核---中縫大核(NRM)---脊髓背角通路;皮層體感Ⅱ區---運動皮層---丘腦髓板內核群通路
  • 意念可以控制痛覺? 人類可以控制痛覺嗎?
    意念可以控制痛覺? 人類可以控制痛覺嗎?時間:2017-05-17 14:33   來源:真相問答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意念可以控制痛覺? 人類可以控制痛覺嗎? 火燒邱少雲的英雄故事背後,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科學家又做過哪些研究?
  • 生物冷知識科普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大腦還是皮膚
    生物冷知識科普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大腦還是皮膚時間:2020-06-24 21:4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生物冷知識科普 人體最大的器官是大腦還是皮膚 支付寶小雞莊園每日答題的答案是很多小夥伴們現在每天都必做的一件事,為自己的小雞賺取飼料,那麼答題的過程當中很多小夥伴就會不知道答案
  • 皮膚,人體最大的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性器官!
    皮膚,人體最大的器官,也許也是最大的性器官。與視覺、嗅覺、味覺、聽覺和平衡覺不同,皮膚感覺的一大特徵是作為感受器的皮膚覆蓋了我們的全身。雖然程度上會有一定差異,但無論是身體的哪個部位,都能感知到觸覺、冷、熱和疼痛。
  • 痛覺傳遞的基本路徑
    軀體痛覺傳入的基本路徑脊髓丘腦束:主要傳遞軀幹和四肢的軀體痛覺信息。三叉丘腦束:主要傳遞頭面部的軀體痛覺信息。軀體痛覺傳入的其他路徑軀體痛覺傳入的其他路徑脊頸丘腦束:是指脊髓背角、外側頸核到丘腦的傳導束。
  • 人類發現了「新的人體器官」!但你被忽悠了……
    「一個巨大的人體新器官被發現,將顛覆人類以前的認知」「學者發現人體新器官,可助癌症轉移」「Nature 美科學家發現人體新器官,網友:那是經絡!」(一些激進分子看了標題可能想打人:你告訴我癌症是通過經絡傳播的?)你們可能被騙了。
  • 科學家發現人類新器官,穴位經絡或許成為下一個新發現
    最近,荷蘭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組新的人類器官:一對隱藏在鼻咽後部的唾液腺。其實,這也沒什麼好震驚的,事實上,最近這些年,人類一直有新的發現,隨著這些發現,人類對自己的身體的了解也更加的深入,生物課本、解剖學課本也該隨著修改了。比如,2019年,瑞典科學家在皮膚中發現了一種新的感覺器官,該器官對危險環境的刺激,比如蚊子叮咬等十分敏感,分布於皮膚內,呈網狀結構。
  • 最接近真實人類皮膚的皮膚類器官
    作為人體中最大的多層器官,整個皮膚系統由皮膚和它的各種附屬結構(如毛囊、汗腺和指甲)組成,對於體溫調節、體液保持、外部壓力的抵禦、觸覺和痛覺的調節等多種過程至關重要【1】。皮膚由表皮和真皮兩層組成,在發育過程中,雖然表皮起源於外胚層,但真皮則有不同的胚胎起源。
  • 痛覺是人類進化的敗筆嗎?人類沒有痛覺會成為超人嗎?
    疼痛幾乎是每個人從出生之後都會經歷的感覺,打針、摔倒、碰撞,人們一直把痛覺認為是一種不愉快的感受。那麼從生物進化的角度看,痛覺是人類進化的敗筆嗎?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痛覺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可以將痛覺的產生理解為信息「高速公路」,當人類遇到外界的傷害時,位於皮膚中的傷害感受器將刺激轉換成電信號,並沿初級感覺神經元的神經纖維傳入脊髓
  • 挑戰教科書的研究:人類「高速痛覺受體」被發現,原來不比觸覺慢
    舊的觀念認為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處理痛覺比觸覺慢。那麼,真的是這樣嗎?到目前為止,科學界普遍認為人類大腦傳遞觸覺神經信號比痛覺神經信號更快。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速度上的差異是由於觸覺信號通過一層厚厚的髓鞘穿過神經。而傳遞痛覺信號的神經元要麼沒有髓鞘,要麼只有薄薄一層髓鞘。髓鞘是神經周圍起保護作用的脂質絕緣層,幫助神經更快地傳導信號。
  • 科學家竟發現了人類的新「器官」:皮膚和內臟下的一層膜,難道真是...
    人體新「器官」——間質美國紐約西奈山依坎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一次研究中,發現了人體組織中從未見過的充滿液體的空間網絡組織。這句話讀起來費勁吧?簡單來說,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遍布我們身體的一層充滿液體的膜。這樣說起來就明白了吧。
  • 如果機器人有痛覺 這個世界會有哪些不一樣
    首先,關於「機器痛覺」痛覺這件事就是一個哲學概念。劍橋大學甚至做了一部名為《Pain in the Machine》的紀錄片去講述關於機器痛覺的哲學、社會學概念。痛覺是一種「感覺」,要建立在「意識」之上。我們或許可以簡單的把痛覺理解為神經對外界的一種反饋,可有些時候人體並沒有受到觸碰,卻能「感受」到痛。所以,有時候痛是一種和尷尬、生氣、傷心一樣的負面反饋。
  • 器官移植的成功,從皮膚開始丨展卷
    本文節選自本書第四章,作者講述了自己學生時代採集死者皮膚的經歷,並由此介紹了這項工作的偉大之處——發現獲得性免疫耐受現象,從此使異體器官移植真正成為可行的技術。在吉布森的幫助下,梅達沃把許多小片的同種移植皮膚放在這名女性患者的燒傷部位,旁邊4~6 毫米處是她的自體移植皮膚,作為對照。同種移植皮膚是從自願參與的志願者(可能是醫學生)身上取下的(譯者註:其他介紹梅達沃的文章稱,志願者是這位患者的兄弟。)一段時間後,梅達沃將移植皮膚取下,放在顯微鏡下觀察。
  • 人類多能幹細胞培養出皮膚「類器官」治療禿頂成為可能
    幹細胞也被稱為「種子細胞」,這是因為它具有多向分化的潛能,在特定條件下,幹細胞能夠分化成為機體組織器官所需的各種類型的細胞,如神經幹細胞、肝細胞、胰島細胞、心肌細胞等等。因此,利用幹細胞進行人工組織或器官的再生,用於器官移植,也是目前再生醫學研究的一個重點。
  • 發現低溫燙傷後,首先要做的就是給皮膚降溫
    家屬怕老人腳冷,在床上放了暖寶寶,幾個小時後發現老人的皮膚發紫,還起了一個小水皰。於是,家屬把水皰弄破,塗抹點碘酒。過了幾天,老人破損的皮膚開始發黑,還有些液體滲出,家屬趕緊送醫。醫生檢查後發現,老人燙傷的部位在足跟,皮膚較薄,表面看面積不大,其實損傷程度已經深達根骨了,還並發了感染。這麼嚴重的燙傷,為什麼老人不說呢?因為臥床老人對痛覺不敏感,自己也不知道。
  • 從「人造皮膚」到「器官復刻」 WE大會揭秘最前沿科技
    從異種培育人體器官到金星生命,從人造皮膚到量子革命,在今年的騰訊科學WE大會七位科學家分享各自最新的研究進展,用前沿科學拓寬人體和宇宙邊界,探索人類未來更多可能性。  騰訊首席探索官網大為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面對困境,騰訊採取的行動將很可能改寫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