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低溫燙傷後,首先要做的就是給皮膚降溫

2021-01-16 中國創氪網

近期北京遭遇寒潮,白天最高氣溫僅零下十幾攝氏度,不少人用上了諸如暖手寶或暖寶寶貼這類使用方便的取暖產品。但當人處於寒冷中,肢體感覺是比較遲鈍的,若使用取暖產品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低溫燙傷的小知識。

45℃左右溫度就能致燙傷

我們接診過一位被低溫燙傷的臥床老人。家屬怕老人腳冷,在床上放了暖寶寶,幾個小時後發現老人的皮膚發紫,還起了一個小水皰。於是,家屬把水皰弄破,塗抹點碘酒。過了幾天,老人破損的皮膚開始發黑,還有些液體滲出,家屬趕緊送醫。

醫生檢查後發現,老人燙傷的部位在足跟,皮膚較薄,表面看面積不大,其實損傷程度已經深達根骨了,還並發了感染。這麼嚴重的燙傷,為什麼老人不說呢?因為臥床老人對痛覺不敏感,自己也不知道。後來,這位患者接受了3個月的治療,傷口才癒合,但局部留下了疤痕。

通常人在接觸高溫物體時,會有意識地躲閃,但是接觸一個舒適些的溫度,就不會有防備心。簡單來說,低溫燙傷就是指皮膚長時間接觸高於體溫的低熱物體,從而造成的燙傷。對人體而言,能導致燙傷的最低溫度在45℃左右。

市面上的取暖產品都屬於低熱物體(一般指44℃-50℃),比如,暖手寶、暖寶寶貼、熱水袋、電熱毯,以及艾灸治療等。它們雖然基礎溫度不高,但經過長時間接觸,皮膚中的感覺神經末梢逐漸適應了這個溫度,在此過程中皮膚表層組織在熱源的作用下會逐漸脫水,從而導致皮膚損傷。同時,人體在寒冷中體感相對遲鈍,取暖產品的低溫對皮膚的疼痛刺激又較輕,燙傷就更難被察覺。

傷情輕重不能只看表面

在被低溫燙傷後,創面疼痛感並不明顯,因此常常不能及時發現,我們可以從膚色上來觀察。低溫燙傷不同於高溫燙傷,局部皮膚的損傷看起來並不太重,可能僅有發紅、脫皮、發白、局部出現水皰等情況,但實際上創面往往較深。

有研究證實,49℃熱源持續接觸皮膚3分鐘可導致表皮損害,超過9分鐘可導致表皮壞死;44℃熱源持續接觸皮膚6小時可導致皮膚不可逆損傷。也就是說,嚴重的低溫燙傷能夠烤熟皮膚,甚至深達皮下組織,可表現為皮膚全層壞死,達到三度或四度創面。其中,三度燒傷指全層皮膚損傷,累及表皮、真皮及其附件;四度燒傷指創傷深達肌肉、骨骼,甚至內臟器官,創面上皮無法再生,須進行植皮或皮瓣移植治療,嚴重的需截肢。其他情形處理不當的,可能會發生潰爛,長時間無法癒合。

冷水降溫至少持續一刻鐘

發現低溫燙傷後,首先要做的就是給皮膚降溫。可用涼毛巾敷或涼水衝燙傷處至少15分鐘至20分鐘,這樣能夠快速減輕疼痛和紅腫,還可降低出現水皰的機率。

切忌用偏方或土方法來治療燙傷,比如,在患處抹牙膏或醬油、醋等調味料,以免引起傷口感染,也不能自行弄破水皰,以免影響醫生診斷,增加後續治療的難度。正確的做法是保護創面不受其他物質汙染,及時就診,由醫生判斷燙傷等級並進行規範治療。

醫生一般會視情況選用具備消炎、抗菌、鎮痛功能的藥物,如抗生素、複方燙傷油膏、磺胺嘧啶銀、硝酸銀等進行塗抹治療。

老人孩子慎用接觸型取暖產品

預防低溫燙傷,注意不要一味追求暖和。使用暖手寶時,如果沒有戴手套,應時不時換換手;使用暖寶寶貼不要直接貼在皮膚上,應隔著衣物,或者在中間墊塊毛巾。無論是什麼材質的取暖產品,都不要長時間放在身體同一個位置,或者長時間接觸同一處皮膚。還有就是在購買取暖產品時,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有質量保證的產品。

嬰幼兒及兒童的皮膚比較薄,且表達能力欠佳,老年人則皮膚感覺功能減退,這兩類人群最容易被低溫燙傷。認知功能不好、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使用取暖產品時,家人要經常檢查局部皮膚是否完好。對於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末梢神經損傷、腦梗塞造成感覺功能下降或喪失、腰背疾病導致下肢感覺減退、服用鎮靜安眠藥物的人,我們建議謹慎使用取暖產品,因為他們被燙傷的可能性比常人高得多。

此外,還有一些低溫燙傷的情形雖然算不上多發,但也不少見,希望大家注意避免。比如,有些人煲電話粥,將手機長時間貼在臉上;做艾灸治療時沒有控制好艾條間隔距離或治療時間;手術後麻醉藥尚未完全代謝、四肢末梢發涼,家屬給用上了取暖產品;醉酒或極度疲勞時使用取暖產品等。

相關焦點

  • 低溫也能燙傷?會!感覺不到的燙傷其實更可怕
    這就是醫學專家所說的低溫燙傷 舉個例子 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 就有可能出現燙傷 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
  • 三九天當心暖寶寶致低溫燙傷!
    但當人處於寒冷中,肢體感覺是比較遲鈍的,若使用取暖產品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低溫燙傷的小知識。  45℃左右溫度就能致燙傷  我們接診過一位被低溫燙傷的臥床老人。家屬怕老人腳冷,在床上放了暖寶寶,幾個小時後發現老人的皮膚發紫,還起了一個小水皰。於是,家屬把水皰弄破,塗抹點碘酒。
  • ​三九天 當心暖寶寶致低溫燙傷 -唐山廣電網
    但當人處於寒冷中,肢體感覺是比較遲鈍的,若使用取暖產品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低溫燙傷的小知識。  45℃左右溫度就能致燙傷  我們接診過一位被低溫燙傷的臥床老人。家屬怕老人腳冷,在床上放了暖寶寶,幾個小時後發現老人的皮膚發紫,還起了一個小水皰。於是,家屬把水皰弄破,塗抹點碘酒。
  • 冬季取暖,當心低溫燙傷!
    比如,暖寶寶、熱水袋,或許你感覺溫度不高,通常只有40~50 ℃,但抱著睡了一晚上,尤其是直接接觸皮膚後,第二天可能身上的一塊肉就「熟了」,皮膚出現紅斑、水皰、脫皮或發白,又痛又癢。 很多低溫燙傷看上去只是起了個小水皰,但損傷可能已經深達皮下組織,不僅很難癒合,還會留下疤痕。而且低溫燙傷嚴重的可以傷及到骨骼,這不是誇張!
  • 取暖小心低溫燙傷!後果很嚴重!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長期使用保暖設備, 並且經常長時間與皮膚直接接觸,不僅特別容易造成皮膚的乾燥皸裂, 而且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有調查研究顯示,每年都有不少人因為缺乏安全意識、取暖設備使用不當而造成低溫燙傷,前去醫院就醫。01如何辨別低溫燙傷?
  • 冬季取暖請不要忽視「低溫燙傷」
    這些取暖神器雖能幫我們緩解寒冷,但使用時也不可大意,要警惕低溫燙傷。  什麼是低溫燙傷?  所謂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感覺遲鈍或睡得沉的一些人,比如嬰幼兒、老人、癱瘓病人或醉酒者,緊貼熱水袋的部分皮膚容易造成局部燙傷,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佔冬季燙傷的1/3。
  • 燙傷起泡怎麼處理 燙傷後要這樣做可防感染
    燙傷可以說是生活中最常見的一種傷口,做飯時、燒水時、洗澡時都有可能會燙傷身體,一些朋友被燙傷後會發現傷口出現水泡,不知道怎樣處理,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燙傷起泡怎麼處理、燙傷後的注意事項以及燙傷的分類。燙傷起泡怎麼處理燙傷出現水泡是很常見的事情,當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要注意哪些事呢?
  • 被暖寶寶、熱水袋燙傷兩三個月才能好?天冷,小心低溫燙傷,千萬不要...
    來源: 上海瑞金醫院低溫燙傷一般指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的熱源,造成皮膚的損傷。當你感到痛的時候已經太遲了皮膚真皮深層甚至皮下深部組織已經發生了損傷有研究證明,對人體皮膚造成燙傷的最低溫度是44℃。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後出現皮膚發紅、腫脹、脫皮或出現水泡等症狀即意味著發生了「低溫燙傷」。
  • 冬天取暖當心低溫燙傷!對你沒看錯,小心這5種取暖神器
    說到燙傷,大家腦子裡面浮現的都是很滾燙的水碰到皮膚,瞬間發紅繼而起皮的樣子,之前寫過燙傷,大家也知道處理方式了→  但是有種燙傷叫低溫燙傷,你聽說過嗎?很多人是不是很納悶,低溫還會燙傷?    其實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溫物體引起的慢性燙傷。低溫燙傷創面疼痛感不明顯,有時你甚至都沒注意到,但是皮膚會出現紅腫、水泡、脫皮甚至發白。
  • 「安全教育」低溫也能燙傷?這些「取暖神器」給孩子用要小心→
    經接診醫生仔細觀察、詢問後,判斷是熱水袋導致的「低溫燙傷」。無獨有偶,20歲出頭的姑娘小周也是「低溫燙傷」患者之一。一到冬天,小周就喜歡囤上一大堆的「暖寶寶」,一日一貼成為了她的過冬日常。但久而久之,她卻發現自己肚皮開始發紅,再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水泡、脫皮、潰爛。啥?低溫怎麼還能燙傷?
  • 燙傷後怎麼處理 做好哪幾點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被燙傷,燙傷是生活中常常會遇到的一種情況,很多人都不知道皮膚被燙傷後要如何處理,燙傷的一些誤區,那麼下面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下,皮膚燙傷的緊急處理方法。燙傷後怎麼處理1、用自來水衝洗傷口,不管是什麼燙傷的,我們都應該降低皮膚溫度,減少進一步損傷,用水衝洗還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疼痛。傷口沒有破開,侵泡10分鐘左右。
  • 廣州一男子貼7個暖寶寶後背冒煙,45℃-60℃的致熱源容易引發低溫燙傷
    最近廣州一男子隨身貼著7個暖寶寶,被同事發現後背冒煙,所幸及時發現沒有傷及皮膚。視頻發到網絡之後,引發了大家討論。記者從醫院了解到,雖然天氣寒冷,到醫院急診科都會陸續碰到燙傷的患者,其中不乏很多年輕人。專家表示,45℃-60℃的熱源容易引發低溫燙傷。
  • 青春自護·平安春節 | 當心「低溫燙傷」!暖寶寶和熱水袋千萬別...
    但使用時需要注意,   當心低溫燙傷,   嚴重時會傷及皮膚真皮深層、   皮下深部組織、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   那怎樣防止燙傷?萬一燙傷後該怎麼做?   快來跟著團團一起來了解吧   低溫燙傷一般指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的熱源,造成皮膚的損傷。
  • 男孩早起發現腿上有個水泡!天冷,這樣做孩子容易被燙傷!
    男孩早起發現腿上有個水泡!天冷,這樣做孩子容易被燙傷!卜醫生解釋,冬天,皮膚對外界溫度的感覺會變得遲鈍,特別在熟睡中,皮膚對外界溫度更不敏感,如果貼著熱水袋的位置長時間不變,就很容易燙出水泡,形成低溫燙傷。卜醫生說,一旦產生水泡千萬不要弄破水泡,水泡液是極佳的細菌培養液,破了後很容易發生感染。
  • 冬季防燙傷要當心!
    何為燙傷?燙傷是指熱力引發的損傷,包括:火焰、高溫蒸氣、熾熱液體、熾熱固體以及電或化學物質等。人體在受到燙傷後會直接影響患者的心理和身體健康,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皮膚是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因此皮膚創面的處理是燙傷治療的關鍵,治療的目的除了有效緩解疼痛外,還應最大程度降低感染及愈後瘢痕、色沉出現的機率。
  • 睡覺用熱水袋小心低溫燙傷 敏感人群使用最好包層布
    早上醒來後,竟然發現自己小腿皮膚已經被燙傷,甚至都可以看到肌肉,他這才感覺到有輕微的疼痛,趕緊到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整形燒傷科就診,廖立新主任診斷為三度燒傷,為其進行植皮手術。  一到冬天,20多歲的小媛(化名)在晚上睡覺時就會開始用電熱水袋。冰涼的腳丫子靠在熱水袋上,很快暖和起來。
  • 兒童用熱水袋取暖,卻致低溫燙傷
    蘆主任告訴家屬,這叫做「低溫燙傷」。一提到燙傷,人們一般都會想到開水或者蒸汽等引起的高溫燙傷,實際上,除了這種常見的燙傷之外,另外還有一種叫低溫燙傷,低溫燙傷的溫度並不高,但是接觸的時間比較長,還是會導致皮膚受傷。進入冬季以後,隨著天氣變冷,人們對於取暖的需求也增加,熱水袋,電熱毯,暖寶寶,這些取暖產品在使用不當的時侯,就容易發生低溫燙傷,約佔冬季燙傷的三分之一。
  • 燙傷後怎麼處理,做好哪幾點
    大家在生活當中都有過燙傷的經驗,在倒熱水的時候或者是在做飯的時候,都有可能接觸到太燙的東西而導致皮膚燙傷。在皮膚燙傷以後,掌握正確的處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否則不但容易造成傷口化膿感染,還會增加留疤的可能性。
  • 央視曝光「傷人暖寶寶」:睡一覺就被燙傷,卻有無數孩子在用……
    尤其是為了不讓孩子凍著,更是把他們武裝到牙齒,但有一種隱患我們當家長的必須要注意,那就是「低溫燙傷」。 央視新聞之前就曝光過,冬季低溫燙傷頻發,熱水袋成罪魁禍首,有不少人被意外燙傷。
  • 燒燙傷後不宜立刻冰敷
    燙傷是生活中常見的意外情況,臨床上對於燙傷的急救原則是「衝、脫、泡、蓋、送」,但是很多人遇到燙傷後不能冷靜的應對,下面就為大家介紹處理燙傷常見的五大誤區。錯誤一:燒燙傷後立刻冰敷高溫會傷害皮膚,低溫也會造成傷害。燒燙傷後,受損的皮膚已經失去表皮的保護,不可以直接冰敷,以免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