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一男子貼7個暖寶寶後背冒煙,45℃-60℃的致熱源容易引發低溫燙傷

2021-01-20 騰訊網

冷空氣一波波來襲,完全沒有停歇的意思。最近廣州一男子隨身貼著7個暖寶寶,被同事發現後背冒煙,所幸及時發現沒有傷及皮膚。視頻發到網絡之後,引發了大家討論。記者從醫院了解到,雖然天氣寒冷,到醫院急診科都會陸續碰到燙傷的患者,其中不乏很多年輕人。專家表示,45℃-60℃的熱源容易引發低溫燙傷。

視頻截圖

6℃貼7個暖寶寶,網友們笑了

最近廣州降溫,降到了6°左右,雖然還沒有跌破0℃,但已經讓人覺得很是寒冷。一男子貼7個暖寶寶引起冒煙的視頻,就在網絡上傳播開來,視頻中男子背部、腹部和鞋底都貼有暖寶寶,因為操作不當,所以引起了冒煙,所幸沒有傷及皮膚。網友們也調侃:這就是南方人不抗凍系列;也有人給男子解釋,南方「溼冷」是「魔法攻擊」,今年南方也特別冷,尤其是一些要穿西裝制服工作的,真的一點都不保暖……

天寒地凍,醫院裡燙傷卻變多了

記者從南京各大醫院了解到,雖然近期冷空氣一波波來,醫院急診裡,燙傷的患者卻多了。其中不乏年輕人。這些燙傷大多數是因為熱水袋或是暖寶寶引發的低溫燙傷。

南京醫科大學附屬逸夫醫院急診科邵旦兵主任說,低溫燙傷是冬季高發病,尤其在沒有暖氣的南方更為常見。低溫燙傷是指溫度45℃-60℃的熱源長時間與皮膚接觸,造成熱蓄積和滲透,最終引發皮膚急性損傷和壞死。而我們冬季經常用的熱水袋及暖寶寶就是低溫燙傷最常見的致熱源。」

睡覺時使用暖寶寶或熱水袋暖腳是多數人群常用的保暖方法,但是部分人在第二天或者更久以後才發現局部皮膚出現紅腫、疼痛甚至水皰,才來醫院就診。臨床上把這些燙傷,稱為低溫燙傷。

圖源 視覺中國

低溫燙傷緊急處理也要冷敷

邵旦兵主任說:「低溫燙傷的初期在皮膚的表層出現小水泡 ,呈現帶血的紅色,這是由於水泡的創傷面淤血所致。不同於高溫燙傷或燒傷,低溫燙傷往往外觀不嚴重,但實際皮膚損傷深度可深達真皮層甚至更深的層次,癒合時間長,感染風險大。如果處理不當,嚴重會發生潰爛,長時間都無法癒合,且癒合後往往遺留難看的疤痕。」

邵旦兵主任提醒,一旦發生低溫燙傷,患者或者家屬應該立即進行燙傷處理,冷敷燙傷部位,並及時就醫,以免燙傷部位發生感染造成嚴重傷害。由於有的患者缺乏對低溫燙傷的認識,並不了解低溫燙傷的嚴重性,在發現身體部位燙傷以後,私自用牙膏等塗抹在燙傷部位,導致燙傷部位創傷面的感染,如果後期再去就診,很可能會因為病情延誤為患者帶去更多的傷痛和醫療費用,甚至影響醫生對燙傷面病情的正確診斷。

邵旦兵主任提醒,切忌熱水袋等將熱源直接接觸皮膚來取暖,並且保暖設備的使用時間也不宜過長,在晚上睡覺之前可以將保暖設備提前放入被窩,在睡覺時將保暖設備取出,避免整夜與皮膚直接接觸。特別是小寶寶、皮膚感覺不靈敏的老年人、糖尿病、脈管炎、中風後遺症的患者,建議慎用。

通訊員 範雨舟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校對 蘇雲

相關焦點

  • 女子貼「暖寶寶」睡覺肚皮被燙出水泡 醫生:典型的低溫燙傷
    進入冬季,即撕即貼的「暖寶寶」成了許多愛美女士的「禦寒神器」。其實,使用不當極易造成低溫燙傷。》》》推薦閱讀:江歌案今日宣判 陳方律師:日本司法不應受中國輿論影響31歲的林女士在漢陽一家公司做銷售。
  • 南方小夥貼7個暖寶寶上班,後背卻冒煙了,6種取暖方式父母需注意
    01廣東小夥貼7個暖寶寶上班,後背冒煙了說到冬天降溫,想必高興的也只有孩子了,因為在孩子的認知裡,冬天來了就意味著能下雪,下雪就可以堆雪人玩打雪仗等等,而大人則是關心如何取暖問題。北方就不說了,室內有暖氣的,不僅能穿短袖還能吃個冰棍,出門就穿穿穿;而沒有暖氣的南方呢,室內和室外的溫度差不多,所以取暖全靠「抖」,出門基本也不用怎麼添加衣服了。
  • 三九天當心暖寶寶致低溫燙傷!
    近期北京遭遇寒潮,白天最高氣溫僅零下十幾攝氏度,不少人用上了諸如暖手寶或暖寶寶貼這類使用方便的取暖產品。但當人處於寒冷中,肢體感覺是比較遲鈍的,若使用取暖產品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低溫燙傷的小知識。
  • 央視曝光「傷人暖寶寶」:睡一覺就被燙傷,卻有無數孩子在用……
    貼著暖寶寶睡覺 比如,正常人接觸70℃的溫度持續一分鐘,皮膚會被燙傷; 但是,接觸近60℃的溫度持續五分鐘以上時,也有可能造成燙傷; 長時間接觸超過45℃的制熱源接觸,會引起深度燙傷。
  • ​三九天 當心暖寶寶致低溫燙傷 -唐山廣電網
    近期北京遭遇寒潮,白天最高氣溫僅零下十幾攝氏度,不少人用上了諸如暖手寶或暖寶寶貼這類使用方便的取暖產品。但當人處於寒冷中,肢體感覺是比較遲鈍的,若使用取暖產品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低溫燙傷的小知識。  45℃左右溫度就能致燙傷  我們接診過一位被低溫燙傷的臥床老人。
  • 「消防提醒」使用「暖寶寶」會被燙傷嗎?看完你就知道了
    這讓人感覺又暖又舒服的東西極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造成低溫燙傷「有這麼嚴重嗎?」一般來講:· 溫度處於44-50℃之間,皮膚受傷程度與接觸時間成正比;· 接觸44℃的熱源6小時,可致皮膚不可逆損傷;· 49℃的熱源持續3分鐘便可致人體表皮損害,超過9分鐘表皮就會壞死;· 暖寶寶產生的溫度一般在50-60℃,發熱時間一般在10-12小時,長時間與皮膚接觸如同「溫水煮青蛙」
  • 兒童用熱水袋取暖,卻致低溫燙傷
    蘆主任仔細查看了患處,詢問是否有使用取暖工具,家長說睡覺時用過熱水袋,蘆主任說,這是燙傷了。家長質疑的說:不可能啊,熱水袋外面包著布袋子,不燙啊。蘆主任告訴家屬,這叫做「低溫燙傷」。一提到燙傷,人們一般都會想到開水或者蒸汽等引起的高溫燙傷,實際上,除了這種常見的燙傷之外,另外還有一種叫低溫燙傷,低溫燙傷的溫度並不高,但是接觸的時間比較長,還是會導致皮膚受傷。
  • 冬季寶寶易燙傷,這些「神器」也會傷娃!
    暖寶寶貼、暖手寶、熱水袋這些「取暖神器」可以幫助我們抵禦嚴寒,但伴隨它們而來的除了溫暖還有「低溫燙傷」! 低溫燙傷是什麼 高溫燙傷大家都知道了,低溫和燙傷?貌似沒有什麼關聯啊!
  • 冬季取暖,當心低溫燙傷!
    寒潮來襲,尤其是南方沒有暖氣,暖寶寶貼、暖手寶、電熱水袋等「取暖神器」紛紛登場。 但由此引發的低溫燙傷的事情也並不少...
  • 冬天取暖當心低溫燙傷!對你沒看錯,小心這5種取暖神器
    其實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溫物體引起的慢性燙傷。低溫燙傷創面疼痛感不明顯,有時你甚至都沒注意到,但是皮膚會出現紅腫、水泡、脫皮甚至發白。    有研究表明:  49℃的熱源持續接觸皮膚三分鐘可以導致表皮損害  49℃的熱源持續接觸皮膚九分鐘可能會導致表皮壞死  44℃熱源持續接觸接觸皮膚六個小時,將導致皮膚出現不可逆的損傷
  • 一覺醒來「低溫燙傷」,你的「暖寶寶」是如何傷害了你
    作者:廣東省藥學會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馬嘉龍近日,全國各地氣溫斷層式下降,霸王級寒潮上線,北京陳女士平時喜歡用艾灸和暖寶寶敷腰,誰知一覺醒來屁股大面積燙傷,自己也沒當回事,在家裡隨便塗抹了紫藥水,不料造成感染,一周後去醫院後檢查發現皮膚壞死,進行了植皮手術,需住院1個多月
  • 發現低溫燙傷後,首先要做的就是給皮膚降溫
    近期北京遭遇寒潮,白天最高氣溫僅零下十幾攝氏度,不少人用上了諸如暖手寶或暖寶寶貼這類使用方便的取暖產品。但當人處於寒冷中,肢體感覺是比較遲鈍的,若使用取暖產品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低溫燙傷的小知識。45℃左右溫度就能致燙傷我們接診過一位被低溫燙傷的臥床老人。
  • 央視曝光「傷人神器」:睡一覺就被燙傷,卻有無數孩子在用!
    貼著暖寶寶睡覺,一覺醒來發現被燙傷的孩子不計其數。 比如,正常人接觸70℃的溫度持續一分鐘,皮膚會被燙傷; 但是,接觸近60℃的溫度持續五分鐘以上時,也有可能造成燙傷; 長時間接觸超過45℃的制熱源接觸,會引起深度燙傷。 這種燙傷,就是低溫燙傷。 千萬不要小看這種燙傷!
  • 廣州市區5℃低溫在等你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梁澤銘屈指一算從1月7日開始,廣州的最低氣溫已經連續4天保持在10°C以下,每天都凍手凍腳的,泥萌渴望升溫了嗎?廣州氣象臺預計,未來三天寒冷天氣維持,11日受新一股弱冷空氣影響,氣溫再次下降,12日早晨出現過程最低氣溫,廣州市區5℃左右,北部高海拔山區0~2℃,有霜(冰)凍;同時受冷空氣影響,港區陣風風力仍有7~9級。
  • 禦寒神器也會導致燙傷?
    消防「藍朋友」告訴你「暖寶寶」發熱歸功於內部發生了氧化放熱反應,「暖寶寶」內高純度的鐵粉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氧化反應,釋放熱量。一般來講:· 溫度處於44-50℃之間,皮膚受傷程度與接觸時間成正比;· 接觸44℃的熱源6小時,可致皮膚不可逆損傷;· 49℃的熱源持續3分鐘便可致人體表皮損害,超過9分鐘表皮就會壞死;· 暖寶寶產生的溫度一般在50-60℃,發熱時間一般在10-12小時,長時間與皮膚接觸如同「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中會造成低溫燙傷。
  • 「安全教育」低溫也能燙傷?這些「取暖神器」給孩子用要小心→
    經接診醫生仔細觀察、詢問後,判斷是熱水袋導致的「低溫燙傷」。無獨有偶,20歲出頭的姑娘小周也是「低溫燙傷」患者之一。一到冬天,小周就喜歡囤上一大堆的「暖寶寶」,一日一貼成為了她的過冬日常。但久而久之,她卻發現自己肚皮開始發紅,再後來就逐漸演變成了水泡、脫皮、潰爛。啥?低溫怎麼還能燙傷?
  • 低溫也能燙傷?會!感覺不到的燙傷其實更可怕
    又一輪冷空氣來了 除了「暖寶寶」貼片繼續熱賣之外 又有燃油金屬暖手爐 USB接口取暖設備等陸續推出 受到熱烈追捧 這些取暖用品攜帶方便
  • 45度就可能被燙傷 貴陽一醫院一周低溫燙傷患者達30多人
    但近日據貴鋼醫院燒傷科醫生介紹,一周以來,該院已經收治了 30 多位不同程度的燙傷患者,尤其是低溫燙傷患者。而造成燙傷的罪魁禍首,幾乎都是"暖寶寶"和"熱水袋"。前段時間,家住貴陽都司路的陳女士使用注水熱水袋取暖,可在半夜,被子裡的熱水袋突然炸裂,導致她的右下肢燙傷。醫生介紹,患者創面分布於右下肢,約 10%TBSA,創面凹陷於正常皮膚,深淺不一,可見分泌物,創周紅腫明顯。
  • 取暖小心低溫燙傷!後果很嚴重!
    ,在寒冷冬日裡,逐漸出現在低溫燙傷的「罪魁禍首」名單中!隨著冷空氣的來襲,取暖設備很是受大家歡迎,除了傳統的電暖氣、熱水袋、暖寶寶等物品在冬季熱賣,其他新式取暖設備也紛紛被推出,如USB接口取暖設備、燃油金屬暖手爐等,因其溫度不高,攜帶方便,取暖效果又好,受到年輕人們的喜愛。
  • 男孩早起發現腿上有個水泡!天冷,這樣做孩子容易被燙傷!
    男孩早起發現腿上有個水泡!天冷,這樣做孩子容易被燙傷!卜醫生解釋,冬天,皮膚對外界溫度的感覺會變得遲鈍,特別在熟睡中,皮膚對外界溫度更不敏感,如果貼著熱水袋的位置長時間不變,就很容易燙出水泡,形成低溫燙傷。卜醫生說,一旦產生水泡千萬不要弄破水泡,水泡液是極佳的細菌培養液,破了後很容易發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