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45度就可能被燙傷 貴陽一醫院一周低溫燙傷患者達30多人

2021-01-13 貴陽晚報最黔沿

近期,每天晚間的氣溫都會降至零度左右,而"暖寶寶"、"熱水袋"就成了大家常備的取暖工具。但近日據貴鋼醫院燒傷科醫生介紹,一周以來,該院已經收治了 30 多位不同程度的燙傷患者,尤其是低溫燙傷患者。而造成燙傷的罪魁禍首,幾乎都是"暖寶寶"和"熱水袋"。

前段時間,家住貴陽都司路的陳女士使用注水熱水袋取暖,可在半夜,被子裡的熱水袋突然炸裂,導致她的右下肢燙傷。醫生介紹,患者創面分布於右下肢,約 10%TBSA,創面凹陷於正常皮膚,深淺不一,可見分泌物,創周紅腫明顯。後來經過長達一個月的治療,陳女士才康復出院。

醫生正在為燙傷患者檢查

據貴鋼醫院燒傷科護士長戴靖介紹,和陳女士不同,最近低溫燙傷的患者正在逐漸增多。她介紹,低溫燙傷的患者一般都是與熱水袋、暖寶寶長時間接觸,從而使得皮膚局部出現大水皰、紅腫、疼痛等等。

警惕!45 度就可能燙傷

戴靖介紹,低溫燙傷,多見於下肢,以足跟,雙踝、小腿後側為主,常見於一些下肢感覺比較差的老年人,但近幾年青年患者有逐步增多的趨勢。燒傷科醫生一般很形象地將這種低溫燙傷比喻為:"文火慢燉的熟得比較透",這也是導致這種低溫燙傷不容易癒合的主因。"相對於普通的水火燙傷,低溫燙傷一般來說都會偏深一些,而且恢復起來也會相對比較麻煩"醫生介紹:"燙傷很多時候由於溫度高,會刺激人體出現應激性的躲閃,這也是人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可以在我們遇到危險的時候讓自身本能地迅速脫離致傷源,從而減輕損傷。而當溫度並不會馬上造成損傷時,並不能刺激人體出現這種保護機制啟動,這時損傷就會呈現一種緩慢的漸進式的過程,損傷也會越來越重"。

值得注意的是,低溫燙傷並不需要很高的溫度。一般來說,45 度以上的熱源如果與身體長時間(一小時以上,因人而異)接觸,都很可能會引起燙傷,特別是對於皮膚嬌嫩的兒童而言。

為此醫生建議,如果使用暖寶寶一類的取暖物品,應儘量選擇在睡前對被窩加熱,睡眠時要將其取出,或放置在不接觸身體的地方。如果需要接觸身體,那麼必須要有毛巾包裹,不能直接接觸皮膚。同時,大家在使用暖水袋一類的產品時,不要加入沸騰的熱水,一般來說 70-80 度左右就行了,在擰緊蓋子之前,一定要擠出大部分空氣,防止由於空氣受熱膨脹導致暖水袋破裂。

貴陽晚報 +/ZAKER 貴陽

貴陽日報融媒體記者 餘珉琨

編輯 侯川川 / 編審 李楓 / 籤發 黃震

相關焦點

  • 被暖寶寶、熱水袋燙傷兩三個月才能好?天冷,小心低溫燙傷,千萬不要...
    來源: 上海瑞金醫院低溫燙傷一般指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的熱源,造成皮膚的損傷。當你感到痛的時候已經太遲了皮膚真皮深層甚至皮下深部組織已經發生了損傷有研究證明,對人體皮膚造成燙傷的最低溫度是44℃。長時間使用取暖設備後出現皮膚發紅、腫脹、脫皮或出現水泡等症狀即意味著發生了「低溫燙傷」。
  • 低溫也能燙傷?會!感覺不到的燙傷其實更可怕
    這就是醫學專家所說的低溫燙傷 舉個例子 45℃的低熱物體接觸你的皮膚30分鐘以上 就有可能出現燙傷 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
  • 取暖小心低溫燙傷!後果很嚴重!
    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長期使用保暖設備, 並且經常長時間與皮膚直接接觸,不僅特別容易造成皮膚的乾燥皸裂, 而且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有調查研究顯示,每年都有不少人因為缺乏安全意識、取暖設備使用不當而造成低溫燙傷,前去醫院就醫。01如何辨別低溫燙傷?
  • 三九天當心暖寶寶致低溫燙傷!
    近期北京遭遇寒潮,白天最高氣溫僅零下十幾攝氏度,不少人用上了諸如暖手寶或暖寶寶貼這類使用方便的取暖產品。但當人處於寒冷中,肢體感覺是比較遲鈍的,若使用取暖產品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低溫燙傷的小知識。
  • 廣州一男子貼7個暖寶寶後背冒煙,45℃-60℃的致熱源容易引發低溫燙傷
    最近廣州一男子隨身貼著7個暖寶寶,被同事發現後背冒煙,所幸及時發現沒有傷及皮膚。視頻發到網絡之後,引發了大家討論。記者從醫院了解到,雖然天氣寒冷,到醫院急診科都會陸續碰到燙傷的患者,其中不乏很多年輕人。專家表示,45℃-60℃的熱源容易引發低溫燙傷。
  • 睡覺用熱水袋小心低溫燙傷 敏感人群使用最好包層布
    燒傷的機制就如同「溫水煮青蛙」一般,臨床稱為低溫燒傷。  隨著冬季到來,越來越多的人使用熱水袋、暖寶寶等取暖設備,更要注意防範低溫燒傷帶來的傷害。  【案例】  老人睡覺用熱水袋竟然造成三度燒傷  60多歲的老王(化名)就曾因為低溫燙傷導致嚴重後果,再不敢用身體直接與熱水袋接觸。
  • 兒童用熱水袋取暖,卻致低溫燙傷
    近日,兩名家長緊張地抱著孩子走進了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明基醫院皮膚科蘆桂青主任的診間,說孩子的腿上、手上都起大水皰,肯定是被有毒的蟲子咬了。蘆主任仔細查看了患處,詢問是否有使用取暖工具,家長說睡覺時用過熱水袋,蘆主任說,這是燙傷了。家長質疑的說:不可能啊,熱水袋外面包著布袋子,不燙啊。
  • 今天這家醫院收到燙傷病人180人次
    小夥一不小心竟被暖腳爐「燙」成III度灼傷,由於創面太深,不得已還做了個手術。溫度並不算高的取暖「神器」還能把人燙傷,還讓他坐上了輪椅,最終竟然上了手術臺。   瑞金醫院透露,今天氣溫創下今年新低,燙傷病人卻大幅增加。今天燒傷科燙傷就診180人次,其中低溫燙傷70人次。
  • ​三九天 當心暖寶寶致低溫燙傷 -唐山廣電網
    近期北京遭遇寒潮,白天最高氣溫僅零下十幾攝氏度,不少人用上了諸如暖手寶或暖寶寶貼這類使用方便的取暖產品。但當人處於寒冷中,肢體感覺是比較遲鈍的,若使用取暖產品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低溫燙傷的小知識。  45℃左右溫度就能致燙傷  我們接診過一位被低溫燙傷的臥床老人。
  • 青春自護·平安春節 | 當心「低溫燙傷」!暖寶寶和熱水袋千萬別...
    但使用時需要注意,   當心低溫燙傷,   嚴重時會傷及皮膚真皮深層、   皮下深部組織、燙傷嚴重時可深達骨質。   那怎樣防止燙傷?萬一燙傷後該怎麼做?   快來跟著團團一起來了解吧   低溫燙傷一般指長時間接觸中等溫度的熱源,造成皮膚的損傷。
  • 冬季取暖,當心低溫燙傷!
    低溫和燙傷?看似沒什麼關係,但確實可以! 比如,暖寶寶、熱水袋,或許你感覺溫度不高,通常只有40~50 ℃,但抱著睡了一晚上,尤其是直接接觸皮膚後,第二天可能身上的一塊肉就「熟了」,皮膚出現紅斑、水皰、脫皮或發白,又痛又癢。 很多低溫燙傷看上去只是起了個小水皰,但損傷可能已經深達皮下組織,不僅很難癒合,還會留下疤痕。而且低溫燙傷嚴重的可以傷及到骨骼,這不是誇張!
  • 發現低溫燙傷後,首先要做的就是給皮膚降溫
    近期北京遭遇寒潮,白天最高氣溫僅零下十幾攝氏度,不少人用上了諸如暖手寶或暖寶寶貼這類使用方便的取暖產品。但當人處於寒冷中,肢體感覺是比較遲鈍的,若使用取暖產品不當可能會造成低溫燙傷。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些關於低溫燙傷的小知識。45℃左右溫度就能致燙傷我們接診過一位被低溫燙傷的臥床老人。
  • 冬季取暖請不要忽視「低溫燙傷」
    這些取暖神器雖能幫我們緩解寒冷,但使用時也不可大意,要警惕低溫燙傷。  什麼是低溫燙傷?  所謂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熱物體所引起的慢性燙傷。感覺遲鈍或睡得沉的一些人,比如嬰幼兒、老人、癱瘓病人或醉酒者,緊貼熱水袋的部分皮膚容易造成局部燙傷,低溫燙傷在冬季高發,約佔冬季燙傷的1/3。
  • 南京:多位市民被熱水袋燙傷 嚴重者已轉入燒傷科
    近日,記者從南京的幾家醫院了解到,最近不時有低溫燙傷的市民前來就診,而導致他們被燙傷的罪魁禍,多是熱水袋!   【多位市民使用後被燙傷 嚴重者已轉入燒傷科】   今年1月初,15歲的南京女孩小麗用了一晚熱水袋後,小腿就被燙出了一個水泡。父母帶著她來到醫院就診,醫生將水泡放掉後,對創面進行了處理,一周後創面才恢復。
  • 冬天取暖當心低溫燙傷!對你沒看錯,小心這5種取暖神器
    說到燙傷,大家腦子裡面浮現的都是很滾燙的水碰到皮膚,瞬間發紅繼而起皮的樣子,之前寫過燙傷,大家也知道處理方式了→  但是有種燙傷叫低溫燙傷,你聽說過嗎?很多人是不是很納悶,低溫還會燙傷?    其實低溫燙傷是指身體長時間接觸高於45℃的低溫物體引起的慢性燙傷。低溫燙傷創面疼痛感不明顯,有時你甚至都沒注意到,但是皮膚會出現紅腫、水泡、脫皮甚至發白。
  • 央視曝光「傷人神器」:睡一覺就被燙傷,卻有無數孩子在用!
    很多人趕緊把收藏起來的秋褲拿出來穿上,還在不停網購各種設備取暖過冬。 尤其是為了不讓孩子凍著,更是把他們武裝到牙齒,但有一種隱患我們當家長的必須要注意,那就是「低溫燙傷」。 央視新聞之前就曝光過,冬季低溫燙傷頻發,熱水袋成罪魁禍首,有不少人被意外燙傷。
  • 餘杭這家醫院外傷12個病人中,有6個竟是燙傷!
    12月31日,恰值寒潮來臨第二天,餘杭五院開發區分院傷口造口專科護理門診外就來了很多病人,從早上7點50到中午12點,忙了整整一上午,令傷口造口專科護士盧科科奇怪的是,處理的12個病人中,燙傷病人竟佔了50%,燙傷的原因五花八門,其中熱水袋燙傷3個,倒開水時不慎燙傷2個,還有一個是因為暖寶寶貼而引起的燙傷。這不禁讓她想起了前不久接診中遇到的一位朱阿姨(化名)。
  • 2歲男童手臂被開水燙傷,沒脫衣致深二度燙傷
    楚天都市報12月19日訊(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馬遙遙)前日,兩歲男童兵兵(化名)被開水燙傷右臂,家長擔心天冷孩子感冒沒給他脫去衣服,開水熱量難以散發,竟致二次傷害。最後,孩子送到醫院被診斷為深二度燙傷。2歲兵兵家住後湖,前日上午,爺爺在給茶杯裡倒開水,兵兵好奇地踮起小腳用手去夠,沒想到碰倒茶杯,滾燙的開水潑到了其右手和右臂上,兵兵疼得大哭,爺爺想到網上說燙傷後要脫去衣服冷水處理。正準備給兵兵脫衣服,奶奶怕天冷孩子脫了衣服會感冒,直接抱起孩子往醫院趕。
  • 嚴寒冬日,謹防皮膚凍傷和燙傷!
    這個星期以來,南京的最低氣溫在零下7攝氏度到零下10度之間徘徊。在這輪雪後嚴寒中,有不少人沒有注意保暖而導致了凍瘡。   雪後潮溼加寒冷 凍瘡患者增多   在中科院南京皮膚病醫院的藥房門口,有不少市民前來購買凍瘡膏。張先生說:「我家小孩臉上凍瘡,玩雪凍著的,想開點藥拿回家抹一下。」
  • 央視曝光「傷人暖寶寶」:睡一覺就被燙傷,卻有無數孩子在用……
    可是你知道低溫燙傷嗎? 可能家家戶戶都有的這些物件, 就會燙傷孩子於無形!很多人趕緊把收藏起來的秋褲拿出來穿上,還在不停網購各種設備取暖過冬。 尤其是為了不讓孩子凍著,更是把他們武裝到牙齒,但有一種隱患我們當家長的必須要注意,那就是「低溫燙傷」。 央視新聞之前就曝光過,冬季低溫燙傷頻發,熱水袋成罪魁禍首,有不少人被意外燙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