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呼嘯
陰雨綿綿
最近的氣溫不斷刷低
又到了禦寒神器「暖寶寶」
「登場」之時
但網傳,這讓人感覺又暖又舒服的東西
極可能在不知不覺中造成
低溫燙傷
「有這麼嚴重嗎?」
消防「藍朋友」實驗告訴你↓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想知道更多?
往下看↓
「暖寶寶」發熱歸功於內部發生了氧化放熱反應,「暖寶寶」內高純度的鐵粉在催化劑的作用下,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氧化反應,釋放熱量。
一般來講:
· 溫度處於44-50℃之間,皮膚受傷程度與接觸時間成正比;
· 接觸44℃的熱源6小時,可致皮膚不可逆損傷;
· 49℃的熱源持續3分鐘便可致人體表皮損害,超過9分鐘表皮就會壞死;
· 暖寶寶產生的溫度一般在50-60℃,發熱時間一般在10-12小時,長時間與皮膚接觸如同「溫水煮青蛙」,不知不覺中會造成低溫燙傷。
別小看低溫燙傷
看似幾個水泡
損傷可能已經發展到皮下組織
甚至肌肉、神經、血管
所以,一旦出現
疑似低溫燙傷症狀
要足夠重視,及早就醫
要避免低溫燙傷
使用時做到以下5點:
1. 購買時,要注意看清楚外包裝是否齊備生產日期、廠名廠址、聯繫方式、執行標準、有效期限等相關信息;
2. 拿出往年的囤貨,需要看是否在有效期內;
3. 避免「暖寶寶」直接接觸皮膚,並且避免「暖寶寶」長時間接觸同一部位;
4. 睡覺前,務必取下「暖寶寶」;
5. 不要在取暖器前及電熱毯上使用「暖寶寶」。
以下5類人群,
使用「暖寶寶」時要格外小心:
1. 嬰幼兒
他們的表達能力欠佳,如果家長未能細心照顧,很容易導致低溫燙傷。
2.兒童
兒童雖然具有表達能力,但是注意力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需要在家長監督下使用。
3. 老年人
老年人因年齡原因,皮膚感受遲鈍,對溫度刺激反應不靈敏。
4. 皮膚感覺功能暫時或永久減退的人群
麻醉術後患者、癱瘓、局部皮膚感覺功能減退的患者。
5. 創面難癒合人群
糖尿病人群、部分皮膚病患者在燙傷後容易出現創面不癒合的情況,使用暖寶寶前需諮詢醫護人員。
冬季取暖
除了「溫水青蛙」
還得小心這些「溫暖炸彈」
↓↓↓
看完這些
你還擔心取暖時意外受傷嗎?
轉發提醒,安全過冬
來源:江西消防
【來源:石家莊消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