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念可以控制痛覺? 人類可以控制痛覺嗎?

2020-12-08 川北在線網

意念可以控制痛覺? 人類可以控制痛覺嗎?

時間:2017-05-17 14:33   來源:真相問答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意念可以控制痛覺? 人類可以控制痛覺嗎? 火燒邱少雲的英雄故事背後,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科學家又做過哪些研究? 最近,各種有關意念能否控制痛覺的話題duangduang的充滿了朋友圈和微博。(詳情可檢索軍人生理學軍人生理學,是2015年清明節期間,軍方媒體在

  原標題:意念可以控制痛覺? 人類可以控制痛覺嗎?

 

  「火燒邱少雲」的英雄故事背後,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科學家又做過哪些研究?

 

  最近,各種有關「意念能否控制痛覺」的話題duang——duang的充滿了朋友圈和微博。(詳情可檢索「軍人生理學」——軍人生理學,是2015年清明節期間,軍方媒體在回應一些人用所謂「生理學」詆毀軍隊英雄時提出的一個詞語——軍人生理學是發生在軍人身上的,一般人無法做到也不能解釋的生理學現象,軍人的生理學實際是一種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在這種精神意志支撐下,他們才做出了違反常規「生理學」的驚人舉動。比如最突出的一個例子,就是為什麼在被火燒的情況下,邱少雲能夠做到趴著不動,自己卻被燒痛一點就會跳起來。)

  課本中「火燒邱少雲」的英雄事跡

 

  筆者作為一個生理心理學專業人士,基本每次碰見其他系的同學都會被逮住問一遍。為了防止舌頭過度使用導致磨損,現在躲在針灸房裡捧著電腦統一回復大家這一問題。
 

  神經元及觸突結構

 

  排除那些因為神經系統發育不良而先天性無痛的人群,大部分人都可以感覺到疼痛。痛覺是一種人類無法適應的感覺,那麼人類可以控制它嗎?

 

  首先,要想了解痛覺是否能被控制,就要先了解其機制。人的神經系統就像網線一樣,可以傳遞信號,只不過大多數神經細胞都是單向的。每根網線的插頭和接口就像神經和神經連接處構成的「特殊結構」——突觸。而突觸之間由於有一個像臺灣海峽一樣的小小間隙,所以「兩岸」的神經如果想傳遞信息,那就只能坐「渡輪」(單程),這個渡輪就叫做神經遞質。那麼問題來了,要想讓左岸的信號傳不到右岸,怎麼做呢?

 

  方法一,封鎖左岸出海港口;

 

  方法二,封鎖右岸入海港口;

 

  方法三,封鎖海峽不讓渡輪過。至於具體的封鎖方法,大部分人會採取拉上鐵鏈子(即使用藥物來阻斷神經信號傳遞),不過也有些人可以僅僅通過發布禁止海運的口頭命令來限制信號的傳達。

 

  之前的文中提到過,人在潛意識狀態中,可以通過不斷的信號強化來製造一種虛假信號,從而改變人體的感覺,即發布一個虛假的禁海令,讓渡輪無法成功渡海。但是,鑑於神經信號傳遞的速度非常快,無論採取哪種方法,你都要在渡輪出發之前及時布好防線。

 

  在印度,有很多奇怪的修行者,他們會在向神佛禱告後用鋼針刺自己,可是這些人並不會因此而疼痛,甚至血液很少流。這其中的道理就和剛才所說的「禁海令」一樣,在禱告過程中,信徒們不斷給自己的痛覺信號發布禁海令,經過較長時間的重複警告,痛覺信號就會在傳遞過程中受到阻礙,不會從皮膚表面的感受器傳到中樞神經,所以人便感覺不到痛了。

 

  軍人的訓練常常在殘酷的生存環境下進行

 

  對此,在1965年,美國的兩位學者提出了痛覺的「閘門控制理論」,即之前論述的禁海令的比喻——他們認為,在大腦中存在一個特定的區域,可以控制痛覺信號的出入。催眠術就是利用這一原理,讓修行者們進行自我催眠,從而禁止疼痛感的出現。某些不適宜使用麻醉品的病人,也可以通過催眠來進行無痛手術。

 

  但是這樣的機制並不保險,對付針刺這種面積小的疼痛還能抵抗,可是對於火燒或許久不那麼管用了。因為火燒時間過長的話,會隨著熱量的傳導而加大受傷面積,而且還會阻礙血液循環和體內的鹽分平衡。如果這兩項發生了紊亂,那激素傳遞和神經的傳導也會大受影響。所以那些表演赤腳走火炭或者油鍋撈錢的人,不管功夫多高,都不敢在保持靜止在高溫中呆太久。

 

  那麼,既然人可以讓「痛」變為「不痛」,那可否讓本來不存在的疼痛出現呢?答案也是肯定的。

 

  例如一種被稱為移位痛覺的症狀,比如身體的某個器官有疼痛,也會引起其他一些沒病的器官產生疼痛。奇妙的是,如果把麻醉劑注射到發病器官,也能引起其他那些有痛感的器官也會恢復正常。另外,有35%的截肢病人,都會是不是感到已經被切掉的肢體還有痛覺,或者在完整的一側肢體受傷時,也會感覺到已經被切掉的對側也疼痛。

 

  人體在催眠作用下也能做出一些異乎常人的舉動

 

  催眠術也能讓被催眠者感受到原本不存在疼痛,甚至會被這些疼痛殺死。在一些以死刑犯做被試的實驗中,告知蒙上眼的犯人被放在火車隧道中,用強風模仿火車,可以真的「撞死」犯人;或用滴水模仿放血,也會讓犯人產生失血休克而死的類似症狀。其實這些幻覺疼痛都是自己嚇自己,可其中的腦機制,卻還是未解之謎。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痛覺是人類進化的敗筆嗎?人類沒有痛覺會成為超人嗎?
    疼痛幾乎是每個人從出生之後都會經歷的感覺,打針、摔倒、碰撞,人們一直把痛覺認為是一種不愉快的感受。那麼從生物進化的角度看,痛覺是人類進化的敗筆嗎?在探討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痛覺是如何產生的。我們可以將痛覺的產生理解為信息「高速公路」,當人類遇到外界的傷害時,位於皮膚中的傷害感受器將刺激轉換成電信號,並沿初級感覺神經元的神經纖維傳入脊髓
  • 如果機器人有痛覺 這個世界會有哪些不一樣
    我們常常會思考一個問題,當我們重重的擊打機器人的外殼、甚至用烈火炙烤它們時,它們會感到「痛」嗎?在電影《超能查派》裡,當機器人查派還是沒有思想的機械戰警時,它可以直面槍林彈雨。可當它擁有了自己的思想之後,就會感到燃燒瓶砸到身上帶來的痛楚,甚至會因此而感受到恐懼。
  • 挑戰教科書的研究:人類「高速痛覺受體」被發現,原來不比觸覺慢
    舊的觀念認為人類與其他哺乳動物不同,處理痛覺比觸覺慢。那麼,真的是這樣嗎?到目前為止,科學界普遍認為人類大腦傳遞觸覺神經信號比痛覺神經信號更快。研究人員認為,這種速度上的差異是由於觸覺信號通過一層厚厚的髓鞘穿過神經。而傳遞痛覺信號的神經元要麼沒有髓鞘,要麼只有薄薄一層髓鞘。髓鞘是神經周圍起保護作用的脂質絕緣層,幫助神經更快地傳導信號。
  • 英科學家發現新的「痛覺基因」
    最近,一個由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領導的國際研究小組識別出一種新基因PRDM12,對痛覺神經的產生和形成至關重要,可作為藥物標靶,有助於開發出緩解疼痛的新方法
  • 「意念控制」從科幻走向應用 大腦會被控制嗎
    新華社上海11月30日電 題:「意念控制」從科幻走向實際應用,我們的大腦會被控制嗎?,來自不同國家的科學家,在美國神經科學學會上展示利用大腦植入設備調控情緒異常的初步人體試驗結果。除了這些國際科研探索,在中國,去年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在天宮二號上開展了由意念控制的航天實驗;11月9日,科大訊飛對外發布了意念控制家居的成果……「意念控制」是科學還是超能力?
  • 為什麼說辣是一種痛覺而非味覺?
  • 痛覺傳遞的基本路徑
    軀體痛覺傳入的基本路徑脊髓丘腦束:主要傳遞軀幹和四肢的軀體痛覺信息。三叉丘腦束:主要傳遞頭面部的軀體痛覺信息。軀體痛覺傳入的其他路徑軀體痛覺傳入的其他路徑脊頸丘腦束:是指脊髓背角、外側頸核到丘腦的傳導束。
  • 英國科研人員稱前額與指尖對痛覺最敏感
    中國網6月7日訊 據英國《衛報》網站6月6日報導,科學家對人體各部分對痛覺的感知進行了研究並繪製出圖像。研究表明,人體的前額與指尖對痛覺最為敏感。科學家們希望通過這項研究可以幫助英國約一千萬慢性疼痛病患者。研究中,志願者在不碰觸的情況下感受疼痛,並由內科醫生運用雷射來監測他們全身的神經損傷情況。
  • 精密迴路研發對痛覺有反應的電子皮膚
    澳洲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RMIT)研究團隊研發出電子人造皮膚,未來機器人和義肢使用者也能夠感到痛覺未來電子皮膚經過進一步研發,甚至可以讓整形外科用在皮膚移植手術。研究團隊負責人Madhu Bhaskaran表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感官器官,一旦有任何痛感,隨即迅速發出警示訊號,但至今仍未有電子科技能夠模擬人類的痛覺,所以這是未來發展精密迴路系統的重要一步,以便研發智能假肢和機器人。
  • 瑞芬太尼痛覺過敏的預防及治療研究進展
    但是,瑞芬太尼痛覺過敏的發生率遠高於其他的阿片類鎮痛藥物。由於瑞芬太尼痛覺過敏與其治療初衷相悖,嚴重限制了瑞芬太尼的臨床應用。因此,對瑞芬太尼痛覺過敏的預防及治療的研究是目前麻醉醫生的研究熱點之一。受體激活穀氨酸能系統,從而導致脊髓中樞敏化 研究發現瑞芬太尼能直接激活突觸後膜的NMDA受體,使Ca2+通透性增加,導致大量Ca2+進入細胞,激活了胞內Ca2+依賴的PKC和CaMKII,二者被激活後從胞漿轉位至胞膜磷酸化NMDA受體,並可刺激NMDA受體的不同亞型之間發生結合,使NMDA受體興奮性增高和Ca2+內流增加,又可以進一步活化
  • 活豬已經可以腦機相接,意念控制一切還遠嗎?
    美國時間8月28日,馬斯克投資控制的初創公司Neuralink演示了一款人機(腦機)交互設備。這種腦機設備其約為一枚硬幣大小,其直徑為23毫米,厚度8毫米,擁有1024路連接,能夠感應溫度氣壓,並讀取腦電波、脈搏等生理信號,且具備無線充電功能。
  • 無人機都可以用意念控制了 腦控耳機還遠嗎?
    現在我又想,哪天可以直接用意念來控制耳機那該多方便!自從前些天體驗了一次用意念控制無人機的風騷操作後,我對用意念控制耳機這件事的渴望變得愈加強烈了。何為用意念控制無人機?其實就是在使用者的頭部佩戴一個體感裝置,這個裝置與無人機通過無線連接,當你做抬頭的動作無人機就會往高飛,當你把頭轉向左邊無人機也會往左飛。
  • 辣是一種痛覺|你真的能吃辣嗎?
    良性自虐機制(benign masochism)可以用於解釋人為什麼熱衷於吃辣椒,辣椒使人產生痛覺,從而欺騙大腦釋放內啡肽,但又不會使人處於實際的危險當中。這種機制與人熱衷於乘坐過山車,或是跳樓機,或是長跑(缺氧),或是看恐怖電影的機制是相同的。都是欺騙大腦釋放內啡肽而產生愉悅感的行為,又並不處於真正的危險當中,因此稱為良性自虐。
  • 無法感知痛覺:超級止痛藥將讓人體告別疼痛
    由於缺乏相關的神經通路,有些人感覺不到肢體的痛覺,科學家利用小鼠重現了這一生理機制。該研究結合了阻斷痛覺受體的藥物和低劑量的阿片類止痛藥,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人體告別疼痛的「秘密配方」。  當人體受到損傷時,痛覺的電信號會沿著神經元細胞膜上的通道傳遞到大腦。
  • 科學網—方舟子:螃蟹究竟有沒有痛覺
    但是螃蟹究竟有沒有痛覺,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2005年,挪威食品安全科學委員會發表的報告認為龍蝦、螃蟹不太可能感到疼痛,其理由是它們的神經系統過於簡單,看不出有大腦,沒有感知疼痛的功能。但是在同一年蘇格蘭一個動物權利機構發表的報告則稱,科學證據強烈地表明龍蝦具有感知疼痛的能力。龍蝦和螃蟹在生物分類上是同一類,都屬於甲殼綱的十足類(即有十條腿)。如果龍蝦能感知疼痛,螃蟹也應該能。
  • 研究闡明痛覺信息處理的神經環路機制
    該研究闡明了痛覺相關信息長程傳遞和誘發保護性行為的細胞及神經環路機制。  痛覺是人和動物感知機體內外環境變化和威脅的重要途徑,在維持個體生存和健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慢性疼痛給患者帶來痛苦,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是亟須解決的重要臨床難題之一。深入解析痛覺信息處理的神經機制將有助於發現慢性疼痛治療的新靶點。
  • 辣不是味道而是一種痛覺!你知道嗎
    但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其實辣並不是一種味道,而是一種痛覺。人最基本的味覺只有四個,那就是酸甜苦鹹,我們平時嘗到的各種味道,都是這四種味道混合的結果。不管是舌頭還是身體的其他器官,只要有神經能感覺到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辣。而味覺是指食物在人的口腔內對味覺器官的刺激並產生的一種感覺。所以,辣不屬於味覺。但為什麼吃辣椒會讓人感覺很爽呢?
  • 日本大廚「活魚切片」,魚兒在打滾,網友:它們沒有痛覺?
    日本大廚「活魚切片」,魚兒在打滾,網友:它們沒有痛覺日本的美食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有名的,作為赫赫有名的美食大國,日本也給我們展示了很多新奇的體驗,如今人們更是追求生活的品質,對食物越來越挑剔,其中日本的生魚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標新立異的做法讓人們覺得非常不一樣
  • 辣不是味覺,而是痛覺!喜吃辣的人愛冒險
    然而「辣」並不是一種味覺,而是一種痛覺。辣椒中的辣椒素具有強烈刺激性,使人產生灼燒感,就是所謂的「辣味」。既然辣椒帶來的是疼痛,為什麼人們卻樂此不疲呢?根據相關研究,這也許和良性自虐有關。良性自虐指人們享受那些身體或大腦將之錯誤解讀為威脅的負面體驗,一旦意識到真正的危險並不存在, 認知和身體反應的差異導致一種令人愉悅的興奮感。
  • 科學家發現一個新的痛覺調製通路
    以往,研究比較清楚的痛覺調控通路主要有四大系 ①腦幹下行抑制系統:中央導水管周圍灰質(PAG)---延髓頭端腹內側核群(RVM)---脊髓背角/三叉神經脊束核通路;② 中腦邊緣鎮痛迴路:PAG-伏核---杏仁核---韁核---PAG;③大腦皮層下行抑制通路:皮層體感Ⅱ區---伏核/韁核---中縫大核(NRM)---脊髓背角通路;皮層體感Ⅱ區---運動皮層---丘腦髓板內核群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