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方舟子:螃蟹究竟有沒有痛覺

2020-11-23 科學網

 

疼痛是一種內在感受,必須要有神經系統作為基礎。但是動物有了神經系統,也未必就能感受疼痛。但是動物無法告訴我們它們的感受,當它們受到傷害,拼命掙扎時,我們又如何知道那只是一種無意識的反射,還是同時伴隨著痛苦的感覺呢?

 

秋天正是吃螃蟹的季節。在我品嘗過的十幾種螃蟹中,味道最佳的還是家鄉產的青蟹。這種海蟹生長於江河入海口的灘涂中,身上沾滿了泥土,所以煮之前要將其刷洗乾淨,否則就會有海泥的臭味。而為了能刷洗乾淨,就要將青蟹殺死,通常的做法是用筷子(或折下一條蟹腿)從最後一條蟹腿與殼連接的地方斜斜地插入,也有的則是從眼睛插入,聽上去都很殘忍。但是如果像蒸河蟹那樣,活活地扔進鍋蒸死,難道就不殘忍了?

 

如果螃蟹不會感到疼痛的話,那麼不管用什麼方法殺死它,似乎都無所謂。但是螃蟹究竟有沒有痛覺,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2005年,挪威食品安全科學委員會發表的報告認為龍蝦、螃蟹不太可能感到疼痛,其理由是它們的神經系統過於簡單,看不出有大腦,沒有感知疼痛的功能。但是在同一年蘇格蘭一個動物權利機構發表的報告則稱,科學證據強烈地表明龍蝦具有感知疼痛的能力。龍蝦和螃蟹在生物分類上是同一類,都屬於甲殼綱的十足類(即有十條腿)。如果龍蝦能感知疼痛,螃蟹也應該能。

 

你可能奇怪這個問題怎麼會有爭議。活煮蝦、螃蟹時它們會拼命地掙扎,不已表明它們在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嗎?未必。這種掙扎有可能只是生物體在遇到有害的刺激時,做出的本能反射。所有的動物,不管多麼低等,都有這種避害反射。甚至連單細胞的原生生物在遇到有害刺激時,也能試圖逃離。單細胞生物連神經都沒有,顯然不可能有痛覺。疼痛是一種內在感受,必須要有神經系統作為基礎。但是動物有了神經系統,也未必就能感受疼痛。但是動物無法告訴我們它們的感受,當它們受到傷害,拼命掙扎時,我們又如何知道那只是一種無意識的反射,還是同時伴隨著痛苦的感覺呢?

 

我們人當然能夠感受並表達出痛覺。通過研究人的痛覺,可以知道當疼痛發生時,人體都發生了什麼變化,人的行為又出現了什麼變化。例如,我們知道,當疼痛發生時,身體會分泌內啡肽之類的阿片類物質,它們和嗎啡一樣,能起到鎮痛作用,在神經細胞上有和這類物質相結合的受體。如果施加局部的麻醉,本來能引起痛覺的刺激就不再起作用。疼痛讓我們對相關的環境有深刻的認識,從而躲開它。但有時,能引起疼痛的環境又有其他方面的優點,這就要求我們作出折中的選擇。

 

反過來,如果一種動物在受到有害刺激時,能出現這些變化,那麼就很可能它還能感受疼痛。正是通過這些方面的研究,人們知道了不僅哺乳動物,其他脊椎動物包括魚都有痛覺。在無脊椎動物中,神經系統發達的章魚、烏賊等頭足類動物可能也有痛覺,那麼螃蟹、蝦等甲殼動物又如何呢?

 

螃蟹、蝦都有阿片類受體,也都能對阿片類鎮痛物質有反應,反應方式和脊椎動物一樣,這表明它們有感受疼痛的可能。一些實驗也表明它們不僅能對有害刺激作出反應,而且這種反應似乎與疼痛的感受有關。例如,2007年英國王后大學的研究人員用蝦做實驗,在蝦的觸角塗抹上氫氧化鈉或醋酸,發現蝦會梳理觸角或對著水缸壁摩擦觸角,試圖把上面的刺激物清除掉。使用局部麻醉劑後,蝦就不再對觸角上的刺激物有反應。這是由於氫氧化鈉或醋酸讓它們感到了疼痛,還是由於覺得觸角上有髒東西想清理乾淨呢?

 

2009年,同一個實驗室的人用寄居蟹做了一個更精細的實驗。眾所周知,寄居蟹要躲進貝殼裡保護自己。研究人員把一批寄居蟹分成兩組,一組在其寄居殼上鑽孔插入電線,用微弱的電流刺激寄居蟹的腹部,一組作為對照組沒有接受電刺激。一部分受到電刺激的寄居蟹冒著生命危險離開了寄居殼。剩下的寄居蟹,在它們的附近放上新的貝殼,這時大部分寄居蟹會拋棄舊殼選用新殼,但是受電刺激的寄居蟹挑選新殼的數量比對照組的多,衝向新殼的速度更快,查看新殼的時間更短。新殼是在電刺激停止後才提供的,寄居蟹的這種表現就不是對電刺激的反射,而更可能是電刺激給它們留下了痛苦的記憶,所以即使電刺激已停止,也讓它們覺得舊殼不值得迷戀。

 

如此看來,螃蟹是會感覺疼痛的,這有助於它們避害趨利,更好地生存。知道了這一點,你是否會用更仁慈地方法殺死螃蟹,或者乾脆不忍再吃螃蟹? (作者系知名科普作家)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日本大廚「活魚切片」,魚兒在打滾,網友:它們沒有痛覺?
    日本大廚「活魚切片」,魚兒在打滾,網友:它們沒有痛覺日本的美食在世界上也是非常有名的,作為赫赫有名的美食大國,日本也給我們展示了很多新奇的體驗,如今人們更是追求生活的品質,對食物越來越挑剔,其中日本的生魚片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種標新立異的做法讓人們覺得非常不一樣
  • 科學家發現一個新的痛覺調製通路
    疼痛既是一種原始感受,警告機體受到了傷害,從而引起一系列防禦性和保護性的反應,同時疼痛不僅有軀體上的不適,而且伴隨著情感和心理上的變化,是機體感覺研究中最為複雜的一種。 以往,研究比較清楚的痛覺調控通路主要有四大系 ①腦幹下行抑制系統:中央導水管周圍灰質(PAG)---延髓頭端腹內側核群(RVM)---脊髓背角/三叉神經脊束核通路;② 中腦邊緣鎮痛迴路:PAG-伏核---杏仁核---韁核---PAG;③大腦皮層下行抑制通路:皮層體感Ⅱ區---伏核/韁核---中縫大核(NRM)---脊髓背角通路;皮層體感Ⅱ區---運動皮層---丘腦髓板內核群通路
  • 方舟子:我就是對真相有潔癖
    方舟子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卻揭底:「她在說謊,根本就是胡吹。」記者:你批評葉菲在說謊,這話有根據嗎?方舟子:當然。這個事情也是有朋友向我舉報,然後我經過核實後才發布的。這個1800多年前的地動儀究竟是不是傳說,地震局專家和方舟子激辯正酣。專家認為方舟子根本不具備地震研究的知識和能力,而方舟子則堅持地動儀能預測地震的故事根本就是編出來的。記者:你怎麼會去關注地動儀的真偽?你掌握這方面的知識嗎?方舟子:因為現在在宣傳地動儀的復原模型,這才引起了我的關注。
  • 痛覺是人類進化的敗筆嗎?人類沒有痛覺會成為超人嗎?
    沒有了疼痛,人們往往不能對所處的環境做出正確的判斷,哪怕是身體已經受到傷害而不自知。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著一群沒有痛覺的人,他們被叫做先天性痛覺缺失症患者。痛覺喪失不僅沒有提高他們的生活質量,還讓他們飽受折磨。由於感受不到身體正在遭受傷害,他們可能無意識將手放在火焰山或被刀片劃傷,都不能做出反應。患有這種疾病的孩子,他們大腦中內啡呔含量是正常人的 3~5 倍,強烈的鎮痛作用讓他們完全感受不到外界傷害,往往在父母還未發現他們的症狀時,就已經早早夭折了。
  • 7個螃蟹冷知識,你個螃蟹居然也這麼流氓
    不過,就算是真正的吃蟹人,在吃的時候也少不了要疑惑:螃蟹這東西,究竟是怎麼個生物?1. 生蒸活螃蟹,螃蟹到底疼不疼?蟹固有一死,或死於清蒸,或死於香辣。不管清蒸還是辣炒,大部分螃蟹都是死在烹飪的途中。看著活蹦亂跳的螃蟹在鍋裡使勁兒掙扎,我總會有點不忍心:「我這麼做是不是太殘忍了?」也許你已經安慰過自己一萬遍:螃蟹都沒有腦子,它們怎麼會疼呢?但你還是要知道這個令人不舒服的真相:以目前大多數研究成果看,螃蟹很有可能非常痛。首先螃蟹是有痛覺感受器的。一切動物都有趨利避害的本能,有神經的動物基本上都有痛感。
  • 如果機器人有痛覺 這個世界會有哪些不一樣
    在電影《超能查派》裡,當機器人查派還是沒有思想的機械戰警時,它可以直面槍林彈雨。可當它擁有了自己的思想之後,就會感到燃燒瓶砸到身上帶來的痛楚,甚至會因此而感受到恐懼。很多時候,我們會把機器人有沒有痛覺和機器人是否是「人」劃上等號。不過,雖然現在的機器人距離「人」還有點遙遠,但我們已經可以讓它們感受到痛覺了。
  • 方舟子:象棋是印度人發明的,因為中國古代時期,沒有大象
    打假專家"方舟子說象棋起源於印度,原因是中國古代從來都沒有大象,他的話再其次引起外界就象棋起源問題的爭議。 方舟子的結論由中國古代沒有大象而得出,那麼這之間是否存在這樣的關聯呢?我國象棋的歷史究竟又是怎樣的呢?
  • 如何辨別「偽科學」 方舟子給你支招
    方舟子最近,世界有些不太平。方舟子說。今天上午,市委組織部、市科協、市委黨校舉辦「杭州市領導幹部和公務員科學素質專題報告會」,請來「打假鬥士」方舟子作了個題目叫《科學時代的偽科學》講座。那麼究竟如何辨別科學和偽科學呢?方舟子現場支了很多招。「我也相信過偽科學」「我也曾經相信過偽科學。」一開場,方舟子便語出驚人,不過那都是他中學時代的事了。
  • 方舟子對王菲講科學是「對牛彈琴」?
    距離大年初三,也就是傳統習俗中容易與人口舌紛爭的「赤口」剛過一天之後,「打假鬥士」方舟子與天后王菲就在網絡上展開了一場「遭遇戰」。兩人就一尊火災中完好無損的木製佛像展開一番信仰和科學的辯論,互相稱對方不懂,王菲稱方舟子是科學的不講理,並稱討論的重點並不是木頭能否被燒著的事實,而是某種內在的力量,這種東西你不懂我懂,我們體會的是內因,你看中的是外緣。方舟子則回敬稱王菲不要信仰地不講理,究竟是你不懂還是我不懂,戰至最後,王菲自己都覺得能和方舟子對話挺不可思議的,道了聲過年好收工,目前這則被稱作「實驗遭遇傳奇」的論戰還在繼續。
  • 方舟子再放豪言:地動儀根本沒有意義 專家駁斥
    有「打假衛士」之稱的方舟子近日再放豪言,認為地動儀的存在根本沒有意義,檢測不出任何的地震,更不用說復原品的價值。事實究竟怎樣?中國之聲為此專訪了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2005年版地動儀模型復原課題組組長馮銳。請聽報導:  專家:真品與復原品絕對都能測出地震  在「打假衛士」方舟子看來,沒有任何記載能夠證明在張衡之後,他發明的地動儀起過作用。
  • 鍾南山回應方舟子:霧霾如何致肺癌尚無數據—新聞—科學網
    「謝謝方舟子的提醒,我沒有微博,我不想在他那回應。但他也是好意,我很尊重他,因此在你這解釋一下。」
  • 中國人應該珍惜方舟子
    1月13日,方舟子宣布正式起訴崔永元侵犯名譽,訴狀稱針對「轉基因食品」話題,雙方在微博上進行了爭論,原告指出被告許多言論沒有事實依據。再後,被告轉各種各樣的涉及原告的謠言,對原告進行人身攻擊;被告還發表了數十條對原告的侮辱、誹謗微博。
  • 方舟子「抨擊」華為,社交帳號被封,方舟子:我非常有「影響力」
    方舟子「抨擊」華為,社交帳號被封,方舟子:我非常有「影響力」!而最近,方舟子在「抨擊」華為後,其社交帳號被封,方舟子卻對外媒表示:我非常有影響力!目前華為的關注度非常高,牽動著無數網友的心,而一向蹭熱度的方舟子這次也不例外。對於華為自己的晶片和曝光的鴻蒙系統,網友們稱讚聲一片,而方舟子則擺出了一本正經的模樣,表示,既然華為擁有足夠的技術,為什麼備胎不早拿出來,偏要等到爆胎之後才拿出來用呢?
  • 打假方舟子遇到方舟子打假,這是怎麼回事?
    以科學打假著稱的方舟子,這次要打假方舟子。是什麼情況呢?今天方舟子在手機百度發表一條嚴正聲明,稱有「新浪微博搞的『圓車子直播』」盜用其推特、微頭條、「侵犯我的版權,並在簡介裡誹謗,必須立即關閉,否則我將追究新浪微博的侵權責任」。
  • 方舟子幹了什麼
    何況鑑定的內容往往和廣告的內容沒有關係」;「在科學上,證詞不被認為是可以信賴的證據。一種保健品、藥品是否有效,只有依靠雙盲的、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才能驗證」。    那麼,還有什麼是可以相信的呢?    方舟子認為是常識:「常識未必總是正確的,但在絕大部分時候是正確的。」    為此,《科學成就健康》用了很大的篇幅來介紹醫學常識。
  • 微博口水仗:方舟子VS 周鴻禕
    《方舟子爆360安全隱患 名人卸載成多米諾效應》http://t.itc.cn/GVdy3360被指控抓取用戶電腦中存的上網帳號、密碼等隱私信息上傳到360伺服器。理論上只要有進入360伺服器的權限就能獲得這些信息,然後就可以登錄你的郵箱、微博、支付寶等帳號。360不否認抓取隱私信息,只否認洩露這些信息。 //@王子恢  究竟有啥安全隱患?
  • 方舟子幹了什麼(圖)
    何況鑑定的內容往往和廣告的內容沒有關係」;「在科學上,證詞不被認為是可以信賴的證據。一種保健品、藥品是否有效,只有依靠雙盲的、大規模的臨床試驗才能驗證」。  那麼,還有什麼是可以相信的呢?  方舟子認為是常識:「常識未必總是正確的,但在絕大部分時候是正確的。」  為此,《科學成就健康》用了很大的篇幅來介紹醫學常識。
  • 意念可以控制痛覺? 人類可以控制痛覺嗎?
    意念可以控制痛覺? 人類可以控制痛覺嗎?時間:2017-05-17 14:33   來源:真相問答機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意念可以控制痛覺? 人類可以控制痛覺嗎? 火燒邱少雲的英雄故事背後,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科學家又做過哪些研究?
  • 崔永元是反轉基因先行者,而方舟子讓人放心吃轉基因食品?
    崔永元是反轉基因先行者,而方舟子讓人放心吃轉基因食品?方舟子讓人放心吃轉基因食品?轉基因食物的危害究竟有多大?雖然方舟子比較招人討厭,但就事論事,討論轉基因有沒有害,比起崔永元,方舟子的言論還是要靠譜些。畢竟崔永元是名嘴,中國傳媒大學畢業,曾經的職業是記者。方舟子,人家好歹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本科,還到美國密西根大學去拿了生物化學的博士學位。
  • 方舟子:象棋是印度發明的,中國沒有大象。曹衝:我稱了個啥?
    方舟子這位提出質疑的「學者」正是方舟子,他認為象棋不是我國發明的,且質疑的理由則是我國古代沒有大象,而大象盛產於印度其實,對於歷史方面的爭論和考究本身並沒有錯,但前提是要抱著嚴謹的態度,在掌握足夠多的資料後作出爭論才是正確合理的質疑。如果說,沒有足夠的研究,僅憑著口出驚人,譁眾取寵來博取關注,實則是一種信口開河,不負責任的體現。先不說方舟子的質疑有沒有道理,僅是他所謂的證據:中國古代沒有大象的說法,就足以讓人貽笑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