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舟子:象棋是印度人發明的,因為中國古代時期,沒有大象

2021-01-13 騰訊網

方舟子

象棋是我國的傳統益智遊戲,在我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但關於象棋的起源問題一直存在著許多爭議。"打假專家"方舟子說象棋起源於印度,原因是中國古代從來都沒有大象,他的話再其次引起外界就象棋起源問題的爭議。

方舟子的結論由中國古代沒有大象而得出,那麼這之間是否存在這樣的關聯呢?我國象棋的歷史究竟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要明確的是,任何的結論都需要足夠的證據支撐,歷史的追根溯源更是不能妄斷,直到今天都沒有絕對明顯的文獻或是文物,能將中國象棋和印度的棋種相關聯,只能在現今僅存的資料中去了解象棋的歷史。

中國象棋

象棋悠久的演變史

其實外界對象棋起源的爭論,之所以一直沒有停止,要是因為現在日常生活中的象棋和最初的象棋之間,經歷了很長的演變過程,和最初的象棋已經有了非常大的差別。

無論是關於象棋的前身還是關於象棋的起源,外界都各自有不同的說法,眾說紛紜,爭執不斷,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國古代很早就出現了象棋,且我國的象棋與其他國家的對弈棋戲有很大的差別。

根據古籍記載,"象棋"二字至少在戰國時期已經出現,漢代劉向在其作品《說苑·善說》中有"雍門周調孟嘗君,足下燕則鬥象棋,亦戰鬥之事乎",這裡記載的是戰國時期孟嘗君下象棋的故事,不過,此處的"象棋"並不是現在我們所說的象棋,而是指的"六博"。

六博

這種棋戲使用象牙製作的棋子,玩法和如今的象棋不太一樣,它是一種通過投擲行棋的棋戲,而象棋則是紅黑雙方按規則行棋進退的博弈,集智謀與技術為一體的棋戲。

有一些學者認為象棋的根源是中國的"象戲",但這一說法一出來就遭到許多人的反駁,很多學者還是認為中國的象棋和印度的"恰圖蘭卡",存在一定淵源。

最廣泛的說法是,印度的"恰圖蘭卡"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經過北周象戲的演變,在唐代和宋代的流傳之下,慢慢才被改造成後世的中國象棋。

"象戲"一詞最早出現於北周,當時北周王作出《象經》一書,還在書中記載了象戲棋子的外形還有下棋的基本規則,有學者認為其與易經五行有一定關係。

七國象戲

它利用棋局來象徵陰陽五行,因為後世的象棋也和象戲一樣是具有象徵性的遊戲,保留了同樣的"象徵"釋義。後世的司馬光還通過改造北周象戲製成了七國象戲這一棋戲。

到了隋唐時期,象棋才真正開始穩定發展,逐漸形成現如今我國象棋的雛形,至宋代逐步定型。宋代的象棋和北周象戲有淵源,還保留北周象戲的一些玩法。

不過北宋時棋子中已經有炮棋棋子,並且和如今我國使用的象棋一樣是32枚棋子,黑、紅棋中各有一名將(帥),棋盤形制為縱十路加橫九路,玩法也和現代象棋差不多。

"象棋"的"象"

方舟子的說法,對象棋起源的舉證,在於"象"字的意義上,認為象棋的"象"字即為大象。對此有其他學者的解釋是象字意為象徵,和象戲以棋局象徵陰陽五行一樣,發展至象棋時"象"也取用了象徵之意。

象棋棋盤上的楚河漢界

人們在棋盤中央設置楚河漢界,把下棋比作"楚漢戰爭",用紅黑雙方的博弈象徵士兵作戰,棋子中的諸如兵、士、馬、炮等都是戰場上的事物。

除了上面的例子,"象"字取象徵之意的還有周代的一種舞蹈"象舞",這是一種模仿用兵時刺擊動作的樂舞,用舞蹈來模擬戰鬥的場面。此外"象"表象徵意義的詞還有很多,所以象棋的"象"並不見得就是"大象"的意思。

因為目前並沒有很明顯的證據,表明象棋的"象"就是大象的意思,所以方舟子的言論也就顯得有些站不住腳。

再者,中國古代並非沒有大象。一個證據就是河南省的簡稱"豫",這個"豫"字是個象形字,表示一個人牽著一頭象,這說明其實我國中原地區在古代就已經有大象所以才有了象形字"豫"。

方舟子

並且1935年,在殷墟王陵大墓中,考古學者們發現了一個大象坑,還在坑裡發現了一頭大象和一具大象飼養者的骸骨,這更是一枚鐵證。

還有許多證據都可以輕易推翻方舟子關於象棋來源的荒謬說法,不光是象形字"豫"和古墓中的大象骸骨,甚至是許多中國人從小就學過的"曹衝稱象"的故事,都表明方舟子的說法是無稽之談。

"象棋來源於印度"和"中國古代沒有大象"之間沒有足夠的證據,能夠聯繫到一起,並且這兩個說法如今也還在爭議之中。

中國象棋和印度的恰圖蘭卡

其實不止中國有象棋,在泰國、朝鮮和日本等國家也有象棋,以及西洋棋。這幾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差異,尤其是中國象棋和西洋棋,中國象棋的點數比西洋棋的格子數要更多,而西洋棋裡還有皇后,這是我國象棋中所沒有的角色,這也是我國象棋的獨特之處。

古代的恰圖蘭卡

印度的"恰圖蘭卡"被認為是西洋棋的前身,這也是許多人認為象棋源於印度的原因之一,但印度的這種棋戲和我國的象棋之間的關聯,還是有許多爭議。

看印度恰圖蘭卡和西洋棋的棋子和棋盤,的確存在許多相似之處,但再對比看看我國象棋的棋型,和前兩者還是有很大差別的。由此也可以說,三者是在規則與局型上,都不太一樣的對弈棋戲,印度的這種棋戲,並不見得是中國象棋的祖先

而方舟子對象棋來源的舉證"中國古代沒有大象"一說,也可知他所討論的是我們國家的象棋的來源,因此許多人對他的說法還是持懷疑的態度。

西洋棋擺放圖

印度恰圖蘭卡的行棋是通過投擲六面骰子決定的,每面代表著可以移動的不同兵種,這和前面提到的我國的六博有點相似。

這種玩法在古代象棋中也比較常見,而我國古代的六博和後來出現的象棋,因為規則之間的差異而被認為是兩種棋戲,不存在太大的淵源,是兩種名字相同的不同的遊戲。

無論從哪方面而言,我國的象棋和印度的古老棋戲都扯不上太大的關係,兩者應該區分來看待。

下象棋的人

中國街頭隨處可見下象棋的人

象棋是我國傳統的遊戲,代表著中國人的智慧,其背後蘊含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容,它能流傳到今天必然有它獨特的魅力。至今還能在街頭巷尾,看到人們圍著棋盤對弈的場面,成為休閒與益智集一體的遊戲,它是中國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這種文化應該好好地繼承下去。雖然關於中國象棋的起源問題一直爭議不斷,但還是要保持理性的態度,用審視的眼光去看待歷史,而不是用一些無稽之談來推翻老祖宗的東西。

相關焦點

  • 方舟子:象棋是印度人發明的,因為中國從來就沒有過大象
    近日,方舟子在某平臺發文稱:象棋是印度人發明的,因為中國從來就沒有過大象。這是」打假鬥士「的又一次打假創舉,作為一個以打假來博名位然後夾雜私貨的鑽營者。可真是什麼都不放過。都打到象棋的頭上了。這次方舟子打假可能把自己的給打了。恰圖蘭卡象棋其起源甚為複雜,很難界定最初的起源於哪裡,目前世界上有二種象棋,分別是中國象棋和西洋棋,其玩法與配置極為相似。但就中國象棋而言,肯定是起源於中國,方舟子所指的象應該是指中國象棋而非西洋棋。或者是象棋本身而言的起源。
  • 打假鬥士方舟子稱:象棋可能是印度人發明的,因為中國古代沒大象
    中國關於象棋的文化傳說以及古籍記載有很多,而象棋的起源,始終是人們喋喋不休的爭議話題,沒有人能確定,它究竟從何處流傳而來。但是縱觀當今世界,中國關於象棋的文化是最豐富而多彩的,世界人民也無形之中會將象棋與中華民族聯繫在一起。然而,有著打假鬥士之稱的方舟子,兩年前發表了一篇《象棋是中國人發明?
  • 方舟子:象棋是印度發明的,中國古代沒大象!曹衝:我稱的是豬嗎
    事實上方舟子在中國說過的很多話,還是引起過網友們的討論的。他說的很多話,也都是有爭議的,比如,他說中國的中醫就是騙人的。甚至可以說,他是最早提出的中醫無用論者!同時,他還說象棋是印度人發明的,因為中國古代的時候是沒有大象的。那麼,事實真是這個樣子嗎?象棋真的是印度發明的嗎?很顯然種種事跡,都表明象棋就是我們中國人發明的。
  • 方舟子:象棋是印度發明的,因為中國沒有大象,河南人聽後笑了
    以往書籍中有相關的文字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有關於象棋詳細玩法以及規則說明。以玉石做成相關骰子,每方共有6顆,與現代玩法基本相同。選擇主動進攻,將對方置於死路,最後贏者取得勝利。關於象棋來歷說法有很多種,目前最普遍說法是源於楚漢相爭時期,認為是韓信發明的。歷史上這場戰爭楚軍大敗,兩方分界線,以楚漢為界。
  • 方舟子:中國沒大象,象棋是印度人發明的,網友:你看看這是什麼
    在電視還沒有普及,更沒有手機出現的時候。很多老一輩的人在空閒之餘就是下下象棋了,很多三五歲的小孩都知道,象棋棋盤的「楚河漢界」指的是,中國秦末漢初年間西楚霸王項羽和漢高祖劉邦之間的紛爭。而象棋也早已作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流傳了數以千年,可是為何卻有人說象棋不是中國發明的呢?
  • 象棋是印度人發明的?「打假鬥士」方舟子直言:因為中國沒有大象
    而最早是在印度的恰圖蘭卡出土了與象棋類似的文物。最有可能的來源是絲綢之路將象棋傳入中國,並受到了喜愛,隨後根據中國人的習俗在北宋時期形成了獨有中國風格的寶應象棋,並一直流傳和發展到今日。事實上,象棋本身在中國也充滿了各種神話,到如今學術界也沒有明確答案。在網絡上大四宣揚自己為「打假鬥士」的方舟子就因為一則關於象棋的言論,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風波。
  • 方舟子:象棋是印度發明的,因為中國有史以來無大象,河南人笑了
    一篇題為《象棋是中國人發明的嗎》的文章,讓「專業打假鬥士」方舟子、以及象棋(這裡特指中國象棋)的起源,成了網友們熱議的話題。原文比較長,很難逐字逐句分析,但方舟子的一些觀點倒很值得探究。
  • 方舟子稱,中國沒有大象,象棋是印度發明的,河南人笑了
    傳說象棋的「象」最初其實指的是一個人,而非動物大象,他其實是舜的弟弟,名象,由於喜歡打打殺殺,他發明了這種模擬戰爭的遊戲,之後被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為象棋。到了西元前202年,西漢開國時期,象棋又被韓信做了進一步的改動,出現了我們現在也能看到的楚河漢界,但是其名稱依然如舊。
  • 方舟子:象棋不是中國發明,是印度,因為中國沒大象;中國人笑了
    今天故事裡的主人公很有名,他叫方舟子,一次,他公開發表言論稱「象棋起源於印度,而不是中國。」然後給出的理由是——「中國古代沒有大象」,相信但凡學過歷史的朋友看到他的這句話都會無語,一個堂堂博士、科普作家,為何毫不負責地說出這樣的話?那麼象棋究竟是不是中國的?
  • 方舟子:象棋不是中國發明的,是印度,因中國沒大象,河南人笑了
    打假專家方舟子說了一個論點:中國象棋源於印度。理由就是中國古代不存在「象」,所以象棋當然不可能是中國發明的了。對此許多網友都很不厚道地笑了:方舟子,這次你怕是弄錯了!河南在古代就是專門產大象的,而且是大象裡面的「大」象。因為河南地處中原,開發的比較過度,後面大象在河南滅絕了。
  • 「打假鬥士」方舟子說:中國沒有大象,所以象棋是印度發明的
    象棋的起源一直都是喋喋不休的爭議話題,在各類的文化傳說當中,有起源黃帝、起源神農氏,但這些只是神話傳說,難以確定真正的起源問題。象棋的起源難定,有人便從大象的入手,「打假鬥士」方舟就說出了:中國沒有大象,所以象棋是印度發明的,這個方舟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他說的話有權威嗎?
  • 方舟子:象棋是印度發明的,中國沒有大象。曹衝:我稱了個啥?
    方舟子這位提出質疑的「學者」正是方舟子,他認為象棋不是我國發明的,且質疑的理由則是我國古代沒有大象,而大象盛產於印度,這可以證明象棋的發明者不是中國,而是印度。其實,對於歷史方面的爭論和考究本身並沒有錯,但前提是要抱著嚴謹的態度,在掌握足夠多的資料後作出爭論才是正確合理的質疑。如果說,沒有足夠的研究,僅憑著口出驚人,譁眾取寵來博取關注,實則是一種信口開河,不負責任的體現。先不說方舟子的質疑有沒有道理,僅是他所謂的證據:中國古代沒有大象的說法,就足以讓人貽笑大方。
  • 方舟子:中國古代並沒有大象,所以「中國象棋」的起源是印度
    方舟子認為:中國古代沒有大象,所以象棋應該是起源於印度。有許多網友與之辯爭說:中國古代有大象,還列舉了曹衝稱象的例子來反駁。但是,中國象棋的「象」字,根本不是指動物大象,而是指傳統術數「四象八卦」中的「象」。
  • 象棋是印度發明的,因為中國有史以來無大象,河南人笑了!
    按照方舟子的觀點,象棋是印度人發明的可能性更高,中國象棋與印度象棋很相似,都以吃掉對方的將(王)為終極目的,馬、象的走法如出一轍,兵是最弱棋子......因為太像,很難讓人相信是各自獨立發明,一定有一方搶先發明。
  • 象棋源於印度?方舟子一針見血:象棋是印度發明,因為中國沒大象
    中國象棋就是一款從古流傳下來的體現了前人智慧與精華的我國文化精粹,可就是這麼一塊文化瑰寶,卻被一位學者說不是我國發明的。他就是方舟子,直言「象棋是印度發明的,因為中國沒大象」,這種言論真是讓人哭笑不得。 象棋是在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的一款二人對戰棋類遊戲,在最為古老的傳說中,韓信在楚漢相爭的時候,於戰場有感而發,以楚河漢界為源頭髮明了象棋。
  • 方舟子認為象棋是印度的發明,說中國古代沒大象,後被一文物打臉
    象棋的印度發明論然而一些印度學者卻否認中國象棋的起源說法,甚至荒唐地認為是印度的發明,而給出的原因也非常的簡單,因為象棋中的「象」這個棋子代表的是大象的意思,而大象一直是印度皇家軍的標配,是一種保衛皇權的專用軍隊,非常符合象棋中「象」這個棋子的作用,而中國古代並沒有大象,所以象棋不可能是中國發明。
  • 方舟子:中國在古代沒有大象,所以「象棋」是起源於印度的
    而東南亞的國家,因為早就與我國有過接觸,所以也很早就流行下象棋了。但是這也導致了一些國家認為象棋是他們國家的產物,對象棋的起源產生了爭議。比如一些印度的學者曾經就否認了象棋起源於中國的說法,恬不知恥地宣稱這是他們國家發明的遊戲。而理由卻很簡單,中國曆朝都是以北方為中心,那邊是沒有大象的。
  • 古代中原沒有大象,印度卻有象兵,所以中國象棋起源於印度?
    這兩天網上又出來一堆印度象棋申遺和咱們中國搶文化遺產的消息。印度人聲稱「大象的發源地在印度,所以象棋應該是印度發明的」,而聯合國的工作人員忍不住吐槽:「大象發源地是印度沒錯,但是象棋上刻著的中國漢字,難道你認不出來嗎?」這其實就是一個段子,因為印度象棋和中國象棋不是一碼事兒。
  • 方舟子:象棋是印度發明,不是中國?因為中國沒大象,河南人笑了
    在中國古代就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說是燃燒犀牛角就能看到平常人看不到的東西,而這個行為被稱之為犀照。這話說起來比較讓人奇怪,現如今中國境內沒有生活著犀牛,古人哪來的犀照?其實在很早以前,中國境內是有著三種犀牛的,分別是印度犀、爪哇犀還有蘇門犀牛。
  • 象棋是印度人發明的?英國學者:因為中國沒有大象
    象棋作為中國歷史悠久、傳播廣泛的益智遊戲和文化瑰寶,以其獨特趣味的玩法和智慧設計深得國人之心,明清時街頭小巷處處有棋館開設。但就是這麼一個象徵中國文化的標誌,卻被英國的一位學者說成是剽竊印度。18世紀的清朝奉行閉關鎖國政策,此時對天朝財富虎視眈眈的大英帝國早在尚未發動戰爭前已經開始了對中國文化的攻擊活動,其中就包括對中國發明的詆毀。他們不想承認中國造紙術傳入後對歐洲文藝復興的推動作用,甚至製造了麻紙由德國人發明的謊言麻痺群眾。等到1797年,法國的尼古拉斯·路易斯·羅伯特發明機器造紙超越了傳統造紙術,歐洲人的造紙自卑才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