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戲兵戲也,黃帝之戰驅猛獸以為陣。象,獸之雄也,故戲兵以象戲名之。」中國關於象棋的文化傳說以及古籍記載有很多,而象棋的起源,始終是人們喋喋不休的爭議話題,沒有人能確定,它究竟從何處流傳而來。
但是縱觀當今世界,中國關於象棋的文化是最豐富而多彩的,世界人民也無形之中會將象棋與中華民族聯繫在一起。
然而,有著打假鬥士之稱的方舟子,兩年前發表了一篇《象棋是中國人發明?來源於印度象棋!》的文章,質疑象棋並非來源於中國,他的主要依據是,當時的中國並沒有大象的存在,而且中國象棋和印度的「四隊旗」的對弈形勢相似,因此他認為中國象棋來源於印度。
象棋與中國文化
象棋為何被稱作「象棋」?這裡的說法有很多,人們對它的研究頗深。在其中流傳最廣的,是以中國古代打仗時擂鼓助威,鳴金收兵來比喻。古代士兵雙方作戰時,會擊鼓助威。這其中,戰鼓和鼓架放在一起,頗像一頭大象,故名「象」。
在軍隊裡,將是主帥,是三軍之主;士是士卒,將帥的貼身侍衛;而相擬為象,將帥的參謀,這三個角色屬於中軍。這一系列的排兵布陣,都是和中國的布陣形勢相似的。
在象棋棋子中,「象」這個角色相當於「相」,是以給主帥出謀劃策為主。很有可能是作為古人的通假字而存在,因此,這裡的象和大象並無關係,也就和象並沒有什麼關係。
方舟子將兩者混為一談,很有可能是他本身就對象棋不太了解,對中國古代文化更是知之甚少,從而望文生義,信口開河,才有了這般胡亂聯想。在象棋文化裡,也暗喻了古代社會的等級觀念,比如帥的兩側是「士」,也就是宮廷衛士,其後是輔佐的將相,是帝王實現統治的主要助手。
層層關聯,與中國古代將士輔佐皇帝的官級不謀而合。其後的馬與車,是當時帝王所能運用的科技手段。這和古代印度是很不同的,他們的文化以遊牧為主,帝王是要親自上戰場的,這和象棋中的排兵布陣也是背道而馳的。
方舟子論「象棋」起源
方舟子,18歲作為當年福建省高考狀元,考入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系,本科畢業後又赴美國留學。後在美國獲得生物化學博士,隨後在索爾克生物研究院做博士後研究。我們可以看出,方舟子是作為生物學家出身的,跨行發布所謂的考古文章,著實是知識儲備不夠。
他的文章裡,先是用波斯象棋和恰圖蘭卡的關係來印證象棋起源印度,卻選擇性忽略了象棋對恰圖蘭卡的影響。再者,象棋這個名字是由後世定的,當時叫不叫這個名字還尚未可知,方舟子用沒人在史書裡提到象棋來證明遊戲不存在顯然是非常不合理的。
就好比我們現在考古文物時,你發現了一個之前尚未記載的東西,並給他命了名,自此其他人都這麼叫。那你追溯到過去,能說這個名字本身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嗎?
最有意思的是方舟子的文章後半段用白居易的詩、玄怪錄等三處文獻來證明自己的觀點時,選擇性忽略了「象戲」,忽視了它和北周武帝象戲的關係。
北周武帝象戲失傳的是規則,而不是棋子和棋盤,由後人重新定規則後,肯定還會叫象戲。他並沒有弄清其中的因果,還妄下定論,實在是狠狠打自己臉。
打假鬥士為何翻車
方舟子的學歷是足夠光鮮亮麗的,他的相關知識儲備量也是足夠讓人們來信服的。所以,當他最初在網絡上開始進行一些打假行為時,人們一方面欣賞他敢於質疑的精神,一方面相信他的能力,對他的支持聲也不少。
慢慢地,方舟子的人設也變了味,逐漸向「懟天懟地懟空氣」的方向進行,在這時候,已經有不少人來質疑他了,對他之後的打假行為也慢慢持懷疑態度,甚至演變為茶餘飯後的笑談。
直到後來,他的行為越來越難以理解,提出的質疑越來越讓人瞠目結舌,不少權威媒體開始批評他,普通網民開始唾罵他,這「打假鬥士」的名號,算是徹底翻了車。
近些年他的很多打假行為也越來越受到各方質疑,一方面是對他打假博取流量的質疑,另一方面是他打假背後是否涉入灰色收入的質疑。
他的打假行為,是出於當初人們所想的正義嗎?這對於方舟子來說,是一個致命的問題。所以當他說出「象棋可能是印度人發明的,因為中國古代沒大象」時,網友紛紛都怒了,對他的批判鋪天蓋地。
他的言論實在是經不起推敲,首先,中國並不是像他所認為的沒有大象。中國雲南省的西雙版納地區,就有亞洲象的群種,在古代也是作為大象的聚集地之一。
在史書的記載裡,黃河中下遊地區就曾生活著大量的「黃河象」,甲骨文裡也有專門記錄商朝成立了捕象團。還有一些出土的象牙杯和象骨製成的樂器等等,都印證了中國古代是有象的存在的。
其次,實際上象棋與象並無多大關聯,不管「象」的存在與否,象棋的文化就是由中國發揚而來。中國人熱愛象棋,與其相關的知識以及衍生的許多動畫、影視、文學也一直以來頗受人們的喜愛。
暫且不論象棋出自哪裡,毋庸置疑的是,他確實是由中國和中國文化薰陶而成。方舟子這番並無「營養」的質疑,已不再僅僅是真假的問題,更是傳統文化的發展問題。
他這一番言論,著實是傷害了太多熱愛象棋,熱愛傳統文化的人,尤其是他作為一個中國人的立場來講,就更讓人難以原諒了。所以說,他這次行為的「翻車」,是必然的。
我們欣賞「打假」的行為,欣賞向權威或者傳統質疑的勇氣,在很多時候,是敬佩那一份無畏,敬佩那一份打破墨守成規的創新。絕對不是欣賞那些你爭我鬥,「懟天懟地」的過激言論。方舟子很顯然已失了其初心,靠噱頭來維持熱度的行為,從來都是為自己將來的「翻車」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