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研究發現感知甜苦鮮蛋白

2021-01-09 生物谷

來自九所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跨學科合作,明確了我們感知甜味、苦味和鮮味的路徑。他們發現,味覺感受細胞中的蛋白CALHM1(calcium homeostasis modulator 1),是感知甜味、苦味和鮮味時必不可少的新型離子通道。ATP經由這一通道離開味覺細胞,並將味覺信息傳遞到腦部。文章發表在本期的《自然》(Nature)雜誌上。

味蕾具有特化的味覺細胞,這些細胞中的受體與味覺分子結合,會在細胞內啟動一系列複雜的分子事件。科學家們已經知道,當甜味、苦味和鮮味分子接觸舌頭時,會激活II型味覺細胞中的味覺受體。但人們並不了解這些味覺細胞將味覺信息傳遞到腦部的機制。這也是味覺感知路徑中缺失的一環。

現在,研究人員終於闡明了感知甜味、苦味和鮮味的最後一步。他們發現,CALHM1通道蛋白位於味覺細胞的外膜,負責控制離子和分子的進出。在感知甜味、苦味和鮮味的味覺細胞中,細胞膜上CALHM1形成的通道打開,讓作為神經遞質的ATP分子離開,向相鄰神經元傳遞信號,最終將味覺信息輸送到大腦內相應的感知區域。(ATP分子是機體內的主要能源。)研究顯示,CALHM1基因只在II型味覺細胞中特異性表達,也就是說該蛋白只存在於感知甜味、苦味和鮮味的細胞中。

研究人員在小鼠模型中敲除了Calhm1基因,發現缺乏Calhm1通道蛋白的小鼠無法釋放ATP來給大腦傳遞甜味、苦味和鮮味的信息。和人類一樣,具有CALHM1基因的小鼠更喜歡甜味,迴避苦味。但缺乏CALHM1的小鼠則不同,甜味和苦味對它們來說就和白水沒什麼兩樣,它們完全沒有品嘗到味道。不過,研究人員指出,該基因缺失並沒有影響小鼠對鹽味和酸味的感知,因為這兩種味道的感知是由其他味覺細胞介導的。

此前人們曾認為,通道蛋白pannexin和connexin也參與了味覺細胞的ATP釋放。但這項新研究顯示這兩種蛋白並不是必須的,由此推翻了人們之前的推測。

這項研究展示了一個具有明確生理功能的ATP離子通道,不僅闡明了CALHM1在甜味、苦味和鮮味感知中的關鍵作用,也為該蛋白在其他組織中的功能帶來了啟示。文章指出,CALHM1最初被認為負責控制細胞內的鈣離子水平,現在它很可能還在大腦等區域參與了ATP介導的細胞間通訊。(生物谷Bioon.com)

CALHM1 ion channel mediates purinergic neurotransmission of sweet, bitter and umami tastes

Akiyuki Taruno, Valérie Vingtdeux, Makoto Ohmoto, Zhongming Ma, Gennady Dvoryanchikov, Ang Li, Leslie Adrien

Recognition of sweet, bitter and umami tastes requires the non-vesicular release from taste bud cells of ATP, which acts as a neurotransmitter to activate afferent neural gustatory pathways1. However, how ATP is released to fulfil this function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Here we show that calcium homeostasis modulator 1 (CALHM1), a voltage-gated ion channel2, 3, is indispensable for taste-stimuli-evoked ATP release from sweet-, bitter- and umami-sensing taste bud cells. Calhm1 knockout mice have severely impaired perceptions of sweet, bitter and umami compounds, whereas their recognition of sour and salty tastes remains mostly normal. Calhm1 deficiency affects taste perception without interfering with taste cell development or integrity. CALHM1 is expressed specifically in sweet/bitter/umami-sensing type?II taste bud cells. Its heterologous expression induces a novel ATP permeability that releases ATP from cells in response to manipulations that activate the CALHM1 ion channel. Knockout of Calhm1 strongly reduces voltage-gated currents in type?II cells and taste-evoked ATP release from taste buds without affecting the excitability of taste cells by taste stimuli. Thus, CALHM1 is a voltage-gated ATP-release channel required for sweet, bitter and umami taste perception.

相關焦點

  • 美研究發現黑視蛋白亦可感知外界光線信息
    據美國物理組織網站(PhysOrg.com)12月7日報導,美國研究人員日前發現,黑視蛋白除了可以使人體內的生物鐘保持與外部世界同步外,還可以感知外界光線,它能夠通過視網膜神經節細胞將外界光線的亮度信息傳達至大腦的固定區域。這項研究由美國公共科學圖書館霍拉沙克生物研究所的助理教授希瓦南達·潘德博士和曼徹斯特大學的合作者們發起。
  • Nature:STING環狀二核苷酸感知能力起源於細菌
    Kranzusch小組發現,STING環狀二核苷酸感知能力起源於細菌。2020年9月2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了在原核生物防禦島內編碼的功能性STING同源物,並揭示了信號激活的保守機制。
  • Nature:細胞膜曲率誘導的蛋白間吸引力
    生物谷報導:細胞膜遠不止是細胞外的一層包裹物,對其拓撲進行的重塑研究,將它們與內吞作用、囊泡形成和蛋白分選等重要功能聯繫了起來。專門的蛋白能夠感知和生成膜曲率,指導膜的重塑。幾種蛋白需要一起發揮作用才能完成這一任務,所以一種比較普遍的效應被認為也在發揮作用。
  • Nature:科學家們在先天性免疫研究領域獲重大發現 解析NLRP3蛋白的...
    圖片來源: UT Southwestern研究者Chen表示,此前研究中我們鑑別出了一種名為cGAS的特殊DNA感知酶類(循環GMP-AMP合酶),其能夠發出警報來開啟細胞內的先天性免疫反應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一種涉及NLRP3蛋白的免疫系統途徑,NLRP3對於細胞中炎性小體的組裝非常重要,當對包括毒素及膽固醇結晶體等一系列有毒物質產生反應後,炎性小體就會誘發炎性細胞死亡的通路,同時炎性小體還會增加機體產生免疫系統特殊物質,比如白細胞介素等,其會幫助產生機體的免疫反應。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他們對於其中一些突變體進行了生化性質的研究,發現這些突變會影響γ-分泌酶對於底物APP的酶切活性,然而對切割活性的影響卻有所不同。(Nature, 10 September 2015, doi:10.1038/nature14892)7. Nature:人類核糖體結構終於被解析!
  • 研究揭示感知觸摸和疼痛的脊髓通路
    研究揭示感知觸摸和疼痛的脊髓通路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1:37:40 近日,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David D. Ginty及其研究組揭示感知觸摸和疼痛的脊髓通路。
  • Nature 中文摘要|31 March 2016
    突變TRPV1孔使其變成氯離子可通過的通道,即可以同樣的刺激方式實現神經元抑制。在葡萄糖激酶-Cre(glucokinase–Cre)小鼠中,這些構建會靶向到腹內側下丘腦的葡萄糖感知神經元,因為這些葡萄糖感知神經元中可以表達Cre。該區域葡萄糖感知神經元的急性活化會升高血糖和胰高血糖素,降低胰島素水平,並且刺激攝食;而抑制這些神經元會降低血糖,提高胰島素水平並抑制進食。
  • Nature:王橫濱等—組蛋白H2A去泛素化過程機理研究
    之前的研究雖然揭示了一些組蛋白泛素化的機制,但是並未在H2A去泛素化過程機理研究中獲得進展,這一突破性的研究成果目前公布在《自然》雜誌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來自阿拉巴馬大學的王橫濱(Hengbin  Wang,音譯)副教授,其早年畢業於河北師範大學,於中國農業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赴日本九州大學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目前任阿拉巴馬大學副教授。
  • Nature雜誌9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2】去除β-澱粉樣蛋白新前景doi | 10.1038/nature19323在Aducanumab作用下,澱粉樣蛋白斑塊減少,如示例基線與治療54周後的澱粉樣蛋白PET圖像所示。Aducanumab是一種專門靶向β-澱粉樣蛋白(Aβ)肽聚集的人類重組單克隆抗體,人們認為Aβ肽聚集在阿爾茨海默病的神經退行過程中發揮了作用。近年來,多種阿爾茨海默病藥物都未能成功研發,因此任何新發現都會引起人們的強烈興趣。
  • Nature一周論文導讀 | 2017年3月16日
    本研究在鰩魚中發現電傳感細胞中電壓門控鈣通道CaV1.3和鈣激活鉀通道BK一同調節膜內外電壓震蕩,使其能夠感知外環境中微弱的電信號。這表明離子通道結構的進化促進了生物的感知適應。 Pessin & Stavroula Kousteni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43/n7645/full/nature21697.html(導讀 卓思琪)  本文通過小鼠體內的分子和基因分析,發現成骨細胞會向循環系統中分泌脂質運載蛋白2(LCN2)。
  • Nature雜誌12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鑑定出負責啟動和促進多種腫瘤轉移的細胞doi:10.1038/nature20791在一項新的研究中,西班牙研究人員通過一種特定的被稱作蛋白CD36的標誌物鑑定出轉移起始細胞(metastasis-initiating cell)。這種在腫瘤細胞膜中發現的蛋白負責攝取脂肪酸。
  • Nature: NEK7--炎症小體信號通路新發現的關鍵蛋白
    2016年2月24日 訊 /生物谷BIOON/ --炎症小體(inflammasome)是能夠激活炎性caspase蛋白激酶的胞內蛋白複合體,它對於機體炎症的發生與控制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至今為止,已經有4類炎症小體被發現:NLRP1、NLRP3、NLRC4以及AIM2。
  • 【盤點】近期Nature十大研究亮點
    對細菌、古菌和真核生物基因組所做的這項分析,沒有發現連續橫向基因轉移,對真核基因組的演化具有可以檢測累積影響。相反,這項研究認為,真核生物是在廣泛的差異基因(differential gene)丟失之後,在相應於線粒體和質體起源的兩次「演化湧入」事件中,獲得其原核生物基因的。這一歷史性事件,在複雜細胞的核基因組中留下了內共生的重大印記。
  • 細胞焦亡最新研究進展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1.Nature:細胞焦亡在腫瘤化療中發揮重要作用doi:10.1038/nature22393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邵峰院士課題組報導發現細胞焦亡的重要蛋白GSDME(DFNA5)。
  • Nature:利用CRISPR/Cas9揭示蛋白ENL促進AML白血病產生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16872017年3月5日/生物谷BIOON/---利用員工牌進入大樓的任何人可能理解蛋白ENL如何為治療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提供新的可能。
  • Nature雜誌1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日前,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的一項研究報告中,來自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了一種名為MurJ的蛋白,這種蛋白對於細菌細胞壁的形成非常重要,而且還能保護細菌免於外界攻擊。
  • nature中文摘要 26 February 2015
    此項研究工作成為了連接高維感知輸入與執行之間的橋梁,第一次實現了能夠通過學習長於應對不同挑戰任務的人工智慧體。/nature/journal/v518/n7540/full/nature14234.htmldoi:10.1038/nature14234RNA結合蛋白通過單鏈RNA結合域(RNA binding motifs, RBMs)調控細胞的各種生理過程。
  • nature immunology: 肺結核治療新研究
    結核桿菌在長年的進化選擇下,能夠寄生在宿主的巨噬細胞內部,並能有效避免免疫系統的感知與清除。因而,尋找合適的靶點分子進行藥物設計是清除結合桿菌的關鍵所在。 PtpA是結合桿菌分泌的一類去磷酸化酶(phosphotase: for protein dephosphorylation)。由於其可以分泌到細菌外部,即巨噬細胞胞漿中,所以是最容易設計的藥物靶點。
  • Nature:肌動蛋白從G到F的構形變化
    肌動蛋白存在於幾乎所有真核細胞中,其形式有兩種:細絲狀F-肌動蛋白,它們驅動包括細胞運動和肌肉收縮在內的很多細胞過程;以及它們由之而產生的單體,即球形或G-肌動蛋白。在G-肌動蛋白向F-肌動蛋白轉變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結構變化仍然不清楚,因為以前關於聚合物的模型一直在很大程度上以G-肌動蛋白的結構為依據。現在,F-肌動蛋白的結構已以高分辨被確定。
  • Nature評出年度10大科學發現!中國團隊研究入選
    它們包括新冠病毒研究、冷凍電鏡突破、壓力導致白髮的原因、HIV治療、銀河系中的快速射電暴,以及古代陵墓中發現的亂倫等等。這十大科學發現,包括了14篇研究論文,其中2篇發表在 這些發現有助於研究壓力對各種器官和組織的廣泛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