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STING環狀二核苷酸感知能力起源於細菌

2020-12-04 中國生物技術網

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Philip J. Kranzusch小組發現,STING環狀二核苷酸感知能力起源於細菌。

2020年9月2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

研究人員發現了在原核生物防禦島內編碼的功能性STING同源物,並揭示了信號激活的保守機制。

細菌STING的晶體結構定義了一個最小的同源二聚體支架,其選擇性響應由鄰近cGAS/DncV樣核苷酸轉移酶(CD-NTase)酶合成的c-di-GMP。

細菌的STING結構域將環狀二核苷酸識別與蛋白絲形成結合起來,從而驅動TIR效應子結構域寡聚化和NAD+快速剪切。

研究人員重建了STING獲得在後生動物先天免疫力中的進化事件,並確定了來自太平洋牡蠣Crassostrea gigas的全長TIR-STING融合體的結構。

比較結構分析表明,向核心STING支架添加後生動物特異性成分如何使從直接效應子功能轉變為抗病毒轉錄的調控。

因此,這些結果解釋了STING依賴性信號傳導的機制,並揭示了原核噬菌體防禦中功能性cGAS-STING途徑的保守性。

據悉,STING(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是人類細胞中的一種受體,可感知細菌感染過程中釋放的外來環狀二核苷酸以及病毒感染和抗腫瘤免疫中的內源性環狀GMP-AMP信號。

STING與其他已知的信號蛋白沒有結構同源性,從而限制了功能分析並無法解釋哺乳動物先天免疫中環狀二核苷酸信號的起源。

相關論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719-5

來源:小柯生命

相關焦點

  • STING環狀二核苷酸感知能力起源於細菌
    STING環狀二核苷酸感知能力起源於細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4 14:22:48 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Philip J.
  • Nature |人類STING起源於古老細菌的噬菌體防禦機制
    研究人員克隆了黃桿菌科的CD-NTase CdnE,並觀察到FsCdnE特異性合成用於調節細菌生長和細胞內信號傳導的常見核苷酸第二信使,環狀二鳥苷酸(c-di-GMP)。接下來,研究人員通過突變分析,驗證STING環狀二核苷酸結合口袋中殘基的重要性,並確認了c-di-GMP識別需要保守的核鹼基接觸。人STING不會與環狀二核苷酸形成明顯的序列特異性接觸。
  • 生物線粒體真的是起源於細菌嗎?
    關於線粒體的起源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線粒體起源於一種細菌,被宿主吞噬之後與宿主形成了共生關係;另外一種說法,則認為線粒體是細胞內部的某個生物膜系統演變而來。線粒體是真核生物進行有氧代謝的場合,糖類、脂肪等等進行生物化學反應釋放能量都在這裡進行,並為整個細胞提供持續的能量,號稱細胞的「能量工廠」。
  • 細菌cGAS/DncV樣核苷酸轉移酶下遊效應蛋白——Cap4
    (cGAS/DncV-like nucleotidyltransferases,CD-NTases)是一類合成核酸第二信使的免疫感知酶類,能夠激活級聯繫統並調控下遊反應,以啟動細菌以及動物細胞中的初始抗病毒反應。
  • Nature:震驚遺傳界的環狀RNA
    科學家們在裝滿古怪RNA的匣子中看到最新的玩意:天然生成的環狀RNA分子影響了基因表達。在最新一期(2月27日)《自然》(Nature)雜誌上,兩篇重要的研究論文揭示出一些環狀RNA充當分子「海綿」,結合併封閉了稱作microRNAs的微小基因調控子。此外,研究人員推測環狀RNAs還具有許多其他的功能。
  • Nature:細菌鞭毛改變轉動方向的本領
    菌鞭毛細絲的轉動是細菌運動的原因。轉動的方向決定細菌是會平穩向前運動還是會改變其運動軌跡。鞭毛「馬達」向順時針方向或逆時針方向驅動這種轉動,轉動方向由鞭毛開關複合物調控。它的組成部分之一(一種被稱為FliG的環狀蛋白)施加使該「馬達」能夠切換方向的扭動運動或扭矩——這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本領,因為鞭毛以每秒幾百轉的速度轉動,但能夠在不到一毫秒時間內逆轉方向。現在,FIiG的全長度結構已被確定,在轉動方向的切換中所涉及的構形變化也被識別了出來。
  • 關於環狀RNA的科研設計
    在斑馬魚中表達人的CDR1as會破壞中腦的發育,與miR-7的缺失相似,說明CDR1as是一種miRNA的拮抗劑,其結合miRNA的能力比其他已知的轉錄物高10倍。綜上,我們的數據提供了證據證明環狀RNA形成了具有轉錄後調節功能的一大類物質。大量的環狀RNA由外顯子頭對尾剪接形成,說明以前沒有認識到編碼序列具有調節功能。
  • 環狀DNA測序又有新工具
    DNA是由重複的核苷酸單元組成的長聚合物,也是核酸中的一種。DNA攜帶有合成RNA和蛋白質所必需的遺傳信息,是生物體發育和正常運作必不可少的生物大分子。在細胞分裂之前,DNA在複製過程中,複製了生物體的遺傳信息,正是因為它含有著完整的遺傳信息,才不斷被人們進行研究。
  • Nature:細菌交流關鍵機制 - Nature報導專區 - 生物谷
    文章第一作者,Bassler實驗室研究生Doug  Higgins表示,「誘發疾病的細菌用一種化學預言相互交流,現在我們能通過幹擾它們的交流來控制傳染」,「這篇文章雖然是針對霍亂,但是以其為範例,我們可以控制其它細菌。」
  • Nature | 人類STING起源於古老細菌的噬菌體防禦機制
  • 第三節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謝
    (dihydroortate):由二氫乳清酸酶(dihyolroorotase)催化氨基甲醯天冬氨酸脫水、分子內重排形成具有嘧啶環的二氫乳清酸。   (4)二氫乳清酸的氧化:由二氫乳清酸還原酶(dihydroorotate dehyolrogenase)催化,二氫乳清酸氧化生成乳清酸(orotate)。此酶需FMN和非血紅素Fe2+,位於線粒體內膜的外側面,由醌類(quinones)提供氧化能力,嘧啶合成中的其餘5種酶均存在於胞液中。
  • Nature Genetics: 染色體外環狀DNA驅動神經母細胞瘤癌基因重構
    凱特林癌症中心等科研機構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Genetics上發表了題為「Extrachromosomal circular DNA drives oncogenic genome remodeling in neuroblastoma」的文章,發現染色體外環狀DNA驅動神經母細胞瘤癌基因重構。
  • 核酸與核苷酸(二)
    戊糖的原子編號稀有核苷(修飾核苷)也用單字母符號表示,如D表示二氫尿嘧啶核苷,T表示胸苷。核苷中戊糖的羥基被磷酸酯化,就形成核苷酸(nucleotide)。核糖核苷的糖環上有三個羥基,可形成三種核苷酸:2』、3』和5』-核糖核苷酸。脫氧核糖只有3』和5』兩種。生物體內游離存在的多是5』核苷酸。用鹼水解RNA可得到2』和3』核糖核苷酸的混合物。
  • 研究發現具有抗腫瘤活性口服非核苷酸STING激動劑
    研究發現具有抗腫瘤活性口服非核苷酸STING激動劑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21 18:52:37 美國默克公司George H.
  • Nature:挑戰常規!鑑定出一種全新的細菌細胞壁聚合酶---SEDS蛋白
    論文通信作者David Rudner和Thomas Bernhardt說,發現第二組細胞壁合成蛋白(cell wall synthesizer)能夠為開發靶向細菌細胞壁的急需療法來殺死有害細菌鋪平道路。Rudner說,「我們知道這些蛋白是良好的靶標,這是因為它們是聚合酶,所以我們能夠在細胞外面抑制它們。」
  • 研究推測細菌能幫助動物感知地球磁場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最持久的科學謎團之一,就是一些生物究竟是如何似乎擁有感知地球磁場的能力。儘管有多種假說,也有大量的研究,但對於這個謎團,至今仍沒有確切的答案。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哲學彙刊B輯》雜誌的一篇新文章提出了一個新的假說,認為這種無法解釋的感覺可能是動物之間共生關係的結果,而一類特殊的細菌具有沿著地球磁場線定向的能力。
  • Nature 中文摘要 18 AUG 2016
    James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36/n7616/full/nature19098.html在感染的早期階段,HIV-1的衣殼保護病毒組分免受細胞質內感受器以及cGAS和TREX等核酸酶的破壞,同時又允許核苷酸進入病毒顆粒以進行有效的反轉錄。
  • 非編碼RNA之環狀RNA最新研究進展
    大部分的環狀RNA是由外顯子序列構成,在不同的物種中具有保守性,同時存在組織及不同發育階段的表達特異性。大部分環狀RNA在細胞漿中富集,其豐度有時甚至比相應的線性mRNA高10餘倍,這可能是由於環狀RNA比線性RNA更穩定造成的。
  • Nature Methods測序方法 :可鑑定和分析插入基因組DNA的核糖核苷酸
    該技術可以鑑定和分析插入基因組DNA的核糖核苷酸。這一成果發表在1月26日的Nature Methods雜誌上。 研究人員利用這一技術在釀酒酵母的細胞核和線粒體DNA中,繪製了核糖核苷酸的完全圖譜,鑑定了核糖核苷酸插入的「熱點」區域。研究顯示,核糖核苷酸嵌入很普遍但並不是隨機發生的。
  • 首次構建出由8種核苷酸組成的DNA,從而讓DNA編碼能力...
    2019年2月23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1]中,美國研究人員通過將4種合成核苷酸與4種天然存在於核酸中的核苷酸相結合,構建出由8個核苷酸(也稱為鹼基)組成的DNA分子(他們稱之為hachimoji分子),而且這些DNA分子的形狀和行為都像是真實存在的東西,甚至能夠被轉錄為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