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cGAS/DncV樣核苷酸轉移酶下遊效應蛋白——Cap4

2020-11-16 BioArt

撰文 | 敏君

責編 | 兮


cGAS/DncV樣核苷酸轉移酶(cGAS/DncV-like nucleotidyltransferases,CD-NTases)是一類合成核酸第二信使的免疫感知酶類,能夠激活級聯繫統並調控下遊反應,以啟動細菌以及動物細胞中的初始抗病毒反應。CD-NTase在動物和細菌信號傳導系統中均相當保守,在先天免疫和噬菌體防禦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詳見:Nature深度|細菌中也有cGAS?哈佛科學家發現發現一大類cGAS/DncV樣核苷酸轉移酶)。人類CD-NTases環鳥苷酸(GMP)-AMP合成酶(cGAS)在病原體複製和癌症發生過程中能夠感知細胞內異常定位的雙鏈DNA,產生核苷酸第二信使2』-5』,3』-5』 cyclic GMP-AMP (2』3』-cGAMP),誘導抗病毒免疫和幹擾素信號發生【2】


細菌中含有5600多個特異性CD-NTases酶,它們可以控制多種統稱為CBASS(cyclic oligonucleotide-based antiphage signaling system)的抗病毒免疫系統【3】。細菌CD-NTases通過合成環二核苷酸和環三核苷酸產物,利用所有四種核糖核苷酸構成其信號的特異性,並增加CBASS抗病毒免疫反應的多樣性【4】。在人類細胞中,cGAS產物2』3』-cGAMP中的非典型2』-5』連接鍵對於免疫特異性和下遊受體STING(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的激活至關重要【5】。然而,在細菌CBASS抗病毒免疫中,受體的激活是否依賴於磷酸二酯鍵特異性仍然未知


至今為止,研究較為透徹的細菌CD-NTases核苷酸第二信使受體為patatin樣磷脂酶,在核苷酸信號結合時被激活從而降解膜磷脂。如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中CapV(cGAMP-activated phospholipase in Vibrio)能夠響應3』3』-cGAMP並引起細胞膜破裂和細菌細胞死亡【6】。CBASS操縱子對單核苷酸第二信使具有較高特異性,然而迄今在CBASS操縱子編碼的細菌CD-NTase酶中尚未發現CapV樣受體,表明下遊效應蛋白仍有待發掘


近日,來自哈佛醫學院的Philip J. Kranzusch團隊在Cell雜誌上發表了題為CBASS Immunity Uses CARF-Related Effectors to Sense 3』–5』- and 2』–5』-Linked Cyclic Oligonucleotide Signals and Protect Bacteria from Phage Infecti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主要以陰溝腸桿菌(Enterobacter cloacae, E. cloacae)為研究對象,從一個含有2000多個成員的能夠響應CD-NTases的細菌受體家族中,發現了一個重要的核苷酸第二信使受體家族蛋白,即CD-NTase相關蛋白4(CD-NTase-associated protein 4,Cap4)。研究證明Cap4能夠通過SAVED結構域敏銳地辨別細菌中的2』-5』和3』-5』環寡核苷酸信號,進而識別核苷酸第二信使簇,在細菌抵禦噬菌體感染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E. cloacae CD-NTase CdnD (CD-NTase in clade D,EcCdnD)在體外具有組成型活性,可以合成環三核苷酸第二信使3』3』3』 cyclic AMP-AMP-GMP(3』3』3』-cAAG)【1】。EcCdnD操縱子包括三個未知功能的基因,編碼了CD-NTase相關蛋白2、3和4(CD-NTase-associated protein,Cap2、Cap 3和Cap 4)。首先,作者通過凝膠遷移實驗(EMSA)發現EcCap4是特異性識別EcCdnD核苷酸第二信使下遊受體,且Cap4蛋白能夠利用類II型限制酶反應來降解DNA,是依賴於核苷酸第二信使門控酶激活調控的dsDNA內切酶。而後,作者進一步研究了CD-NTase-Cap4信號的特異性,發現CD-NTase合成的非典型2』-5』磷酸二酯鍵RNAs也參與了細菌的抗病毒信號傳導,而Cap4核酸酶作為選擇性傳感器,可以利用連接鍵的特異性來適應不同的CD-NTase核苷酸第二信使信號。


進一步對CD-NTase-Cap4複合體的結構進行探究,作者發現SAVED結構域是參與III型CRISPR免疫的兩個CARF(CRISPR-associated Rossman fold)結構域的融合形式,並且Cap4中SAVED結構域的單鏈結構能夠辨別不同的非對稱性核苷酸識別信號。隨後,作者研究了Cap4依賴配體激活的機制,發現Cap4的激活遵循了一個「兩步模型」,即SAVED結構域識別核苷酸第二信使後Cap4發生寡聚化,而後Cap4與底物DNA結合併使DNA靶向降解。Cap4調控模型中,配體誘導的寡聚化激活了Cap4的內切酶結構域,並致使基因組或質粒DNA被隨機切割成僅6 bp左右的小片段。


從已知序列的CD-NTase操縱子中,作者發現有29.8%的蛋白含有SAVED結構域,其中就包括CBASS抗噬菌體免疫的效應分子。因此,核苷酸第二信使誘導的SAVED寡聚化是激活不同效應分子功能的普遍策略,用以限制噬菌體複製從而保護細菌抵抗噬菌體感染。最後,作者檢測了CD-NTase信號通路的特異性,發現含有SAVED結構域的蛋白能夠專一地識別特定的核苷酸第二信使,這種核苷酸配體的特異性使得CBASS免疫具有獨立於其他宿主信號的特性。



總之,本文發現Cap4是細菌響應CD-NTase信號的關鍵成員,Cap4中 DNA內切酶/ DUF4297結構域的激活是通過配體介導的寡聚化進行的,而寡聚核苷酸識別則發生於由兩個CARF亞基融合形成的SAVED結構域。SAVED效應物能夠精確地辨別3』-5』和2』-5』環寡核苷酸信號,並能特異性識別至少180種潛在的核苷酸第二信使簇,表明SAVED/CARF家族蛋白是CBASS和CRISPR免疫抵抗中的重要核苷酸第二信使受體。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05.019


製版人:老翅膀


參考文獻

1. Whiteley, A.T., Eaglesham, J.B., de Oliveira Mann, C.C., Morehouse, B.R., Lowey, B., Nieminen, E.A., Danilchanka, O., King, D.S., Lee, A.S.Y., Mekalanos, J.J., and Kranzusch, P.J. (2019). Bacterial cGAS-like enzymes synthesize diverse nucleotide signals. Nature 567, 194–199.

2. Ablasser, A., and Chen, Z.J. (2019). cGAS in action: Expanding roles in immunity and inflammation. Science 363, eaat8657.

3. Ye, Q., Lau, R.K., Mathews, I.T., Birkholz, E.A., Watrous, J.D., Azimi, C.S., Pogliano, J., Jain, M., and Corbett, K.D. (2020). HORMA Domain Proteins and a Trip13-like ATPase Regulate Bacterial cGAS-like Enzymes to Mediate Bacteriophage Immunity. Mol. Cell 77, 709–722.e7.

4. Cohen, D., Melamed, S., Millman, A., Shulman, G., Oppenheimer-Shaanan, Y., Kacen, A., Doron, S., Amitai, G., and Sorek, R. (2019). Cyclic GMP-AMP signalling protects bacteria against viral infection. Nature 574, 691–695.

5. Ablasser, A., Goldeck, M., Cavlar, T., Deimling, T., Witte, G., Ro¨ hl, I., Hopfner, K.P., Ludwig, J., and Hornung, V. (2013). cGAS produces a 2』-5』-linked cyclic dinucleotide second messenger that activates STING. Nature 498, 380–384.

6. Severin, G.B., Ramliden, M.S., Hawver, L.A., Wang, K., Pell, M.E., Kieninger, A.K., Khataokar, A., O』Hara, B.J., Behrmann, L.V., Neiditch, M.B., et al. (2018). Direct activation of a phospholipase by cyclic GMP-AMP in El Tor Vibrio cholerae.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5, E6048–E6055.

相關焦點

  • 細菌效應蛋白模仿宿主HSP90下遊蛋白破壞免疫
    細菌效應蛋白模仿宿主HSP90下遊蛋白破壞免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3 15:29:37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Vincent S.
  • Nature:STING環狀二核苷酸感知能力起源於細菌
    Kranzusch小組發現,STING環狀二核苷酸感知能力起源於細菌。2020年9月2日,《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這項成果。研究人員發現了在原核生物防禦島內編碼的功能性STING同源物,並揭示了信號激活的保守機制。
  • STING環狀二核苷酸感知能力起源於細菌
    STING環狀二核苷酸感知能力起源於細菌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4 14:22:48 美國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Philip J.
  • 人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TdT)elisa試劑盒說明書
    人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TdT)酶聯免疫分析(ELISA)試劑盒使用說明書本試劑僅供研究使用       目的:本試劑盒用於測定人血清,血漿及相關液體樣本中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TdT)的含量。實驗原理:  本試劑盒應用雙抗體夾心法測定標本中人末端脫氧核苷酸轉移酶(TdT)水平。
  • 病原菌效應蛋白阻斷宿主炎症信號通路
    >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Cysteine methylation disrupts ubiquitin-chain sensing in NF-κB activation」的文章,報導了病原細菌效應蛋白通過半胱氨酸甲基化修飾宿主NF-κB通路中的TAB2/3分子從而使其失去感受上遊泛素鏈信號的活性,進而有效抑制細菌感染過程中NF-κB炎症反應信號通路的激活。
  • 科學家發現一種可以預防原發性難產的肌動蛋白組氨酸甲基轉移酶
    12月10日,美國史丹福大學和德克薩斯大學等科研人員在Nature上發表了題為「SETD3 is an actin histidine methyltransferase that prevents primary dystocia」的文章,通過小鼠實驗發現了首個哺乳動物蛋白質組氨酸甲基轉移酶
  • Nature:邵峰等揭示病原菌效應蛋白阻斷炎症通路新機制
    ,該文章報導了病原細菌效應蛋白通過半胱氨酸甲基化修飾宿主NF-kB通路中的TAB2/3分子從而使其失去感受上遊泛素鏈信號的活性,進而有效抑制細菌感染過程中NF-kB炎症反應信號通路的激活。 通過三型分泌系統分泌效應分子進入真核細胞內,進而阻斷或調節宿主關鍵信號轉導通路是許多病原菌普遍採用的致病機制。
  • 核糖核苷酸還原酶複合物中捕獲自由基轉移途徑的結構獲解析
    核糖核苷酸還原酶複合物中捕獲自由基轉移途徑的結構獲解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8 21:54:28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霍華德•休斯醫學院Catherine L.
  • 腫瘤細胞通過水解cGAMP促進轉移和免疫逃逸
    作者首先構建了染色質高度不穩定和低度不穩定的MDA-MB-231乳腺癌細胞系,發現胞外核苷酸酶ENPP1在前者中高表達,且富集於細胞膜上。在小鼠肺腺癌模型(搭載KRAS-G12D突變及p53缺失)中,ENPP1在普通組織中表達量很低,其表達量隨腫瘤進展和轉移而逐漸升高。敲除ENPP1並不影響腫瘤的生長,但抑制了其轉移,且敲除ENPP1後胞外/胞內cGAMP水平比大幅上升。
  • 這一起源於細菌的信號通路,在人類抗病毒免疫中起關鍵作用
    4。這些高度多樣化的系統由類似cGAS的酶和稱為效應器的下遊蛋白質組成,它們在細菌被噬菌體感染時將細菌殺死或抑制其生長細菌中cGAS樣蛋白相關的CDN—3′,3′c-di-GMP細菌中的cGAS樣蛋白可以產生多種類型的CDN以及環狀寡核苷酸分子5。Morehouse等人以cGAS樣蛋白CdnE為例進行了研究。
  • 第三節 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謝
    (5)獲得磷酸核糖:由乳清酸磷酸核糖轉移酶催化乳清酸與PRPP反應,生成乳清酸核苷酸(orotidine-5′-monophosphate,OMP)。由PRPP水解供能。   (6)脫羧生成UMP:由OMP脫羧酶(omp decarboxylase)催化OMP脫羧生成UMP。
  • 嘧啶核苷酸與脫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代謝
    對人體來說,兩個CPS還有一點不同:CPS1是一個獨立蛋白,而CPS2是一個三功能蛋白CAD的一部分。CAD將催化此途徑前三步反應的酶活性融合在一條肽鏈中,即包含CPSase、ATCase(天冬氨酸轉氨甲醯酶)和DHOase(二氫乳清酸酶),故稱為CAD。
  • 細菌完成圖全攻略
    圖1  樣品S1基因功能注釋GO功能分類圖致病和耐藥性分析主要有病原與宿主互作資料庫(PHI)注釋、分泌蛋白預測、分泌系統蛋白及T3SS效應蛋白預測、次級代謝基因簇分析、細菌病原體的毒力因子(VFDB)注釋、耐藥基因(ARDB)注釋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資料庫注釋。
  • Science | 突破,可能開拓一個新的領域,首次發現m6Am甲基化轉移酶
    除內部m6A外,N6,2'-O-二甲基腺苷(m6Am)存在於脊椎動物的加帽mRNA的轉錄起始核苷酸中。 然而,它的生物發生和功能作用仍然難以捉摸。這種修改是可逆的,其生物學效應主要是通過「寫入」、「橡皮」和「讀取」蛋白來介導的。所謂的「寫入」複合物,核心部分為METTL3–METTL14 m6A甲基轉移酶,還包括其他調控因子亞單元,作用是催化m6 mRNA甲基化。至少有兩種橡皮擦酶FTO和ALKBH 5介導了甲基化的逆反應。m6甲基化的轉錄被讀取器蛋白質鎖識別,該蛋白可以調節mRNA前處理、翻譯和退化。
  • FDA批准的寡核苷酸類藥物及在研反義寡核苷酸類藥物一覽
    其第一種調控機制是RNase H依賴的,此時,反義核酸與靶基因mRNA互補匹配後,招募RNase H,後者將靶mRNA剪切,阻斷靶基因的蛋白翻譯;第二種調控機制是非RNaseH依賴的,此時,反義核酸可通過空間位阻效應調控基因的轉錄,實現RNA前體的選擇性剪接、蛋白翻譯的抑制等功能。因此,反義核酸藥物是一類通過鹼基互補配對原則識別靶基因mRNA,調控靶基因表達的化學合成類藥物。
  • Nature |人類STING起源於古老細菌的噬菌體防禦機制
    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真核生物固有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細菌免疫系統中均具有對應的部分。例如,Argonaute已被證明是植物,昆蟲和動物的抗病毒RNA幹擾機制中的核心蛋白,也有報導指出它在細菌和古細菌中同樣具有免疫作用【2-4】。
  • 第四節 脫氧核糖核苷酸的生成
    圖8-11 大腸桿菌硫氧化還原 蛋白的320殘基亞單位結構圖   (一)脫氧核糖的生成:   脫氧核糖核苷酸是通過相應核糖核苷酸還原此還原作用是在二磷酸核苷酸(NDP)水平上進行的。(此處N代表A、G、U、C等鹼基)。   催化脫氧核糖核苷酸生成的酶是核糖核苷酸還原酶(ribonudeotide reductase)。已發現有三種不同的核糖核苷酸還原酶,此反應過程較複雜。核糖核苷酸還原酶催化循環反應的最後一步是酶分子中的二硫鍵還原為具還原活性的巰基的酶再生過程。
  • 上海生科院揭示支架蛋白BRPF2調控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BO1活性的分子...
    在體內,由組蛋白乙醯轉移酶(histone acetyltransferase, HAT)負責對組蛋白上特定位點的賴氨酸殘基進行乙醯化。HBO1屬於MYST組蛋白乙醯轉移酶家族,其對於H3、H4及其它非組蛋白底物都具有廣譜的酶活性。
  • 揭示染色質抑制cGAS從而阻止自身免疫反應機制
    因此,DNA出現在細胞質的可溶性相(soluble phase)被先天免疫系統解釋為細胞內病原體---通常是細菌或病毒---存在的信號,儘管腫瘤細胞和衰老細胞也可以將細胞核DNA或線粒體DNA釋放到細胞質中。錯位的DNA---無論是來自細胞核、線粒體還是細胞外的DNA---都會引起強烈的免疫反應,這種反應是由cGAS酶啟動的。
  • Nature | 核糖核苷酸轉移酶RDE-3竟能給線蟲RNA加上這種尾巴,還有如此重要的生物學功能
    在線蟲中,轉座子沉默和RNAi都需要一個基因--rde-3,它編碼一種核糖核苷轉移酶(rNTs),可以核糖核苷酸添加到RNA和其他底物上並且不依賴於模板。2019年,秀麗隱杆線蟲的RDE-3被證明可以將交替的U和G核糖核苷酸添加到S. cerevisiae和X. laevis卵母細胞中RNA的3 '端[1]。首先為了檢測了C.elegans體內的RNAi靶向的RNA上是否存在pUG t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