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效應蛋白模仿宿主HSP90下遊蛋白破壞免疫

2021-01-09 科學網

細菌效應蛋白模仿宿主HSP90下遊蛋白破壞免疫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3 15:29:37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Vincent S. Tagliabracci研究組的最新發現,揭示細菌效應蛋白模仿宿主HSP90的下遊蛋白來破壞免疫。該研究於2019年9月12日在線發表於《細胞》。

研究人員將HopBF1家族的細菌效應蛋白鑑定為真核特異性HSP90蛋白激酶。HopBF1採用最小蛋白激酶摺疊,被HSP90識別為宿主下遊蛋白。結果,HopBF1磷酸化HSP90以完全抑制伴侶蛋白的ATP酶活性。研究人員證明HSP90的磷酸化阻止了免疫受體的激活,從而引發植物的過敏反應。因此,HSP90的HopBF1依賴性磷酸化足以在被細菌病原體丁香假單胞菌(Pseudomonas syringae)感染的植物中誘導嚴重的疾病症狀。

總的來說,這些結果揭示了具有毒素樣特性的細菌效應蛋白激酶家族,並揭示了先前未知的背叛機制,即細菌病原體通過該機制調節宿主免疫。

據介紹,分子伴侶HSP90促進幾種下遊蛋白的摺疊,包括先天免疫受體和蛋白激酶。HSP90是植物和動物免疫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此前尚未報導直接靶向分子伴侶的致病策略。

附:英文原文

Title: A Bacterial Effector Mimics a Host HSP90 Client to Undermine Immunity

Author: Victor A. Lopez, Brenden C. Park, Dominika Nowak, Anju Sreelatha, Patrycja Zembek, Jessie Fernandez, Kelly A. Servage, Marcin Gradowski, Jacek Hennig, Diana R. Tomchick, Krzysztof Pawowski, Magdalena Krzymowska, Vincent S. Tagliabracci

Issue&Volume: 12 September 2019

Summary: 

The molecular chaperone HSP90 facilitates the folding of several client proteins, including innate immune receptors and protein kinases. HSP90 is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plant and animal immunity, yet pathogenic strategies that directly target the chaperone have not been described. Here, we identify the HopBF1 family of bacterial effectors as eukaryotic-specific HSP90 protein kinases. HopBF1 adopts a minimal protein kinase fold that is recognized by HSP90 as a host client. As a result, HopBF1 phosphorylates HSP90 to completely inhibit the chaperone’s ATPase activity. We demonstrate that phosphorylation of HSP90 prevents activation of immune receptors that trigger the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in plants. Consequently, HopBF1-dependent phosphorylation of HSP90 is sufficient to induce severe disease symptoms in plants infected with the bacterial pathogen, Pseudomonas syringae. Collectively, our results uncover a family of bacterial effector kinases with toxin-like properties and reveal a previously unrecognized betrayal mechanism by which bacterial pathogens modulate host immunity.

DOI: 10.1016/j.cell.2019.08.020

Source: https://www.cell.com/cell/fulltext/S0092-8674(19)30908-0

Cell:《細胞》,創刊於1974年。隸屬於細胞出版社,最新IF:36.216

相關焦點

  • 細菌cGAS/DncV樣核苷酸轉移酶下遊效應蛋白——Cap4
    ,能夠激活級聯繫統並調控下遊反應,以啟動細菌以及動物細胞中的初始抗病毒反應。CBASS操縱子對單核苷酸第二信使具有較高特異性,然而迄今在CBASS操縱子編碼的細菌CD-NTase酶中尚未發現CapV樣受體,表明下遊效應蛋白仍有待發掘。近日,來自哈佛醫學院的Philip J.
  • 病原菌效應蛋白阻斷宿主炎症信號通路
    今年9月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的邵峰研究組在Nature上發文,介紹了研究組在新型NOD樣受體分子方面的研究成果,近期這一研究組又再次在Natur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Cysteine methylation disrupts ubiquitin-chain sensing in NF-κB activation」的文章,報導了病原細菌效應蛋白通過半胱氨酸甲基化修飾宿主
  • Cell子刊詳解:冠狀病毒是模仿人類蛋白的高手
    2020年11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冠狀病毒善於模仿與COVID-19嚴重疾病有關的人類免疫蛋白。許多植物和動物使用模仿的藝術來欺騙它們的獵物或捕食者。病毒也採用了類似的策略:病毒蛋白可以模仿宿主蛋白的三維形狀來欺騙宿主,從而幫助病毒完成其生命周期。論文通訊作者、哥倫比亞大學瓦格洛斯內外科醫生學院系統生物學助理教授Sagi Shapira博士說,「病毒使用模仿的原因與植物和動物一樣---欺騙。
  • 細菌效應蛋白揭示異源自噬原理
    細菌效應蛋白揭示異源自噬原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30 13:53:38 細菌效應體揭示了V-ATPase-ATG16L1系統,該系統啟動了異源吞噬,這一成果由清華大學邵峰研究組取得
  • Nature:邵峰等揭示病原菌效應蛋白阻斷炎症通路新機制
    ,該文章報導了病原細菌效應蛋白通過半胱氨酸甲基化修飾宿主NF-kB通路中的TAB2/3分子從而使其失去感受上遊泛素鏈信號的活性,進而有效抑制細菌感染過程中NF-kB炎症反應信號通路的激活。 通過三型分泌系統分泌效應分子進入真核細胞內,進而阻斷或調節宿主關鍵信號轉導通路是許多病原菌普遍採用的致病機制。
  • ...所揭示結核分枝桿菌表面蛋白招募泛素觸發宿主異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Molecular Immunology、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和Cellular Microbiology 等雜誌發表系列研究工作,發現了一系列Mtb效應蛋白調控宿主細胞功能從而逃逸免疫清除的新機制
  • Nature:EspFu激發宿主肌動蛋白機器的機制
    細菌效應子蛋白EspFu能誘導肌動蛋白基座的形成,後者是細菌粘附所需要的。本期Nature上兩篇相關的論文闡述了EspFu激發宿主肌動蛋白機器的機制。Sallee等人所做的一項生化分析表明,EspFu能激發宿主的WASP (Wiscott–Aldrich syndrome protein)肌動蛋白成核因子家族,這些成核因子正常情況下是由GTP酶Cdc42激發的。
  • 中國科學家揭示分枝桿菌蛋白泛素化抑制免疫
    中國科學家揭示分枝桿菌蛋白泛素化抑制免疫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6 16:58:32 同濟大學醫學院戈寶學和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研究組合作,揭示了宿主介導的分枝桿菌蛋白泛素化抑制免疫。
  • 小G蛋白與效應蛋白作用新方式
    《細胞》子刊《結構》(Structure)雜誌於4月15日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丁建平研究員課題組的一項新研究成果,該項工作發現了小G蛋白與效應蛋白相互作用的一種新方式
  • 乳鐵蛋白是什麼 乳鐵蛋白竟有這些作用
    乳鐵蛋白的作用調節機體免疫反應乳鐵蛋白還可以調節機體的免疫反應,因為右抑制作用和乳鐵蛋白的飽和度有關,乳鐵蛋白對抗體生成T細胞成熟、淋巴細胞中自然殺傷細胞比例都具有調節作用。調節胃腸道鐵的吸收乳鐵蛋白乳還可以調節胃腸道鐵的吸收,鐵蛋白通過它的氨基和羧基未端兩個鐵結合區域能高親和性地,可逆地與鐵結合,並維持鐵元素在一個較廣的PH範圍內而完成鐵在十二指腸細胞的吸收和利用。廣譜抗菌作用乳鐵蛋白革蘭氏陰性和陽性細菌抑制革蘭氏首先是由於乳鐵蛋白具有高鐵,細菌在基本營養鐵失去生長。
  • 高表達抗體蛋白下遊工藝技術進展
    隨著抗體藥物上遊大規模高效培養技術的飛速發展,抗體蛋白的表達濃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這給下遊純化工藝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為了突破下遊技術瓶頸,整個世界生物製藥產業都加大了對下遊技術的革新力度,近年來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 研究揭示宿主蛋白Cyclophilin A調控抗病毒天然免疫機制
    6月8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劉文軍課題組在國際期刊elife 在線發表了題為Cyclophilin A-regulated ubiquitination is critical for RIG-I-mediated antiviral immune responses 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宿主蛋白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擬南芥鈣依賴蛋白激酶調控肌動蛋白細胞骨架組織和免疫!
    模式觸發免疫和效應蛋白觸發免疫是陸生植物先天免疫的兩種主要形式(Journal of Biological
  • Science:從結構上揭示新冠病毒蛋白Nsp1關閉宿主蛋白合成機制
    2020年7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和烏爾姆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確定了大流行性冠狀病毒SARS-CoV-2如何抑制受感染細胞中的蛋白合成,並且發現它有效地解除了人體先天免疫系統的武裝。
  • 植物中的「叛逆者」——蛋白激酶SnRK2.8,協助病原菌侵染
    主動防禦也被稱為誘導防禦,主要通過植物體內的相關受體蛋白觸發機體的一系列免疫反應,比如活性氧的產生,胼胝質的沉積,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的激活等來限制病原菌的感染。同時,病原菌也會分泌效應分子 (蛋白) 進入植物細胞,來抑制植物的免疫應答,從而提高植物的易感性,促進病原菌的感染。已有的研究表明,病原菌分泌的效應蛋白可以被宿主中的激酶磷酸化,這種翻譯後修飾對它們的活性很重要。
  • Structure:小G蛋白與效應蛋白作用新方式
    《細胞》子刊《結構》(Structure)雜誌於4月15日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丁建平研究員課題組的一項新研究成果,該項工作發現了小G蛋白與效應蛋白相互作用的一種新方式。小G蛋白家族成員在信號通路中發揮分子開關的功能,參與調控很多生物學過程。
  • 植物免疫研究與抗病蟲綠色防控:進展、機遇與挑戰
    3.1 我國引領病原細菌效應蛋白致病機理研究 植物病原細菌分泌效應蛋白進入植物細胞內, 通過多種多樣的生化活性操控植物的免疫和生理反應.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研究組揭示了病原細菌多個效應蛋白的致病功能、宿主靶標和生化機理, 在國際上率先提出了植物免疫識別的「誘餌模型」, 引領了細菌效應蛋白致病機理的研究, 為研究其他病原的效應蛋白提供了範本. 研究發現, 假單胞菌三型分泌系統的一個主要功能是抑制宿主植物的PTI免疫反應, 其分泌的多個效應蛋白都具有對PTI的抑制功能.
  • 安琪紐特:中間多少行人淚,乳鐵蛋白智商稅?
    認為「沒交智商稅」一方,論據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官方認證,美國FDA將乳鐵蛋白認定為GRAS(Generally Recognized as Safe),中國營養學會婦幼營養分會發布了《乳鐵蛋白嬰幼兒健康效應專家共識》,乳鐵蛋白是繼DHA之後又一個達成共識的、被認可功效的嬰幼兒營養素;二是,有明確的功效研究,從1991年開始已經在嬰幼兒腹瀉、壞死性小腸結腸炎
  • 狂犬病毒的G蛋白與免疫保護作用
    病毒含有以下五種結構蛋白:轉錄酶(L)、糖蛋白(C)、核蛋白(N)、磷蛋白(P)和基質蛋白(M)。L、N和P蛋白以非共價鍵結合到病毒顆粒RNA,產生的核糖核蛋白(RNP)複合物在病毒顆粒中形成一種螺旋捲曲的核殼體(nucleocapsid)結構。最近,已經有技術可以了解RNP的晶體結構。核殼體將RNA隔離,並將其與細胞環境屏蔽。
  • nature | 誘餌外泌體可對抗細菌毒素
    一、摘要破壞宿主細胞質膜的成孔毒素的產生是細菌病原體(如耐甲氧西林的然而,尚不清楚宿主物種是否具有能夠在感染過程中中和孔形成毒素的先天免疫機制。我們以前表明,自噬蛋白ATG16L1對於保護編碼α-毒素的MRSA菌株是必需的,α-毒素是一種成孔毒素,與多種目標細胞和組織的表面上的金屬蛋白酶ADAM10結合。自噬通常涉及將胞質物質靶向溶酶體進行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