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EspFu激發宿主肌動蛋白機器的機制

2020-11-28 生物谷

專題:Nature報導

大腸桿菌菌型O157:H7是大腸桿菌的一種腸出血性菌種,能通過感染小腸上皮層引起嚴重的胃腸疾病。細菌效應子蛋白EspFu能誘導肌動蛋白基座的形成,後者是細菌粘附所需要的。

本期Nature上兩篇相關的論文闡述了EspFu激發宿主肌動蛋白機器的機制。Sallee等人所做的一項生化分析表明,EspFu能激發宿主的WASP (Wiscott–Aldrich syndrome protein)肌動蛋白成核因子家族,這些成核因子正常情況下是由GTP酶Cdc42激發的。Hui-Chun Chen等人從結構角度進行了研究,提供了關於EspFu 和 N-WASP之間的結合互動及其激發的詳細信息。EspFu模仿N-WASP內的一個自抑制元素來誘導其激發,導致肌動蛋白的組裝。這個機制可以確保EspFu專門激發WASP,而不是全部Cdc42目標。(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Nature 454, 1005-1008 (21 August 2008) | doi:10.1038/nature07170

The pathogen protein EspFU hijacks actin polymerization using mimicry and multivalency

Nathan A. Sallee1,2, Gonzalo M. Rivera3, John E. Dueber2,4, Dan Vasilescu3, R. Dyche Mullins2, Bruce J. Mayer3 & Wendell A. Lim2

Enterohaemorrhagic Escherichia coli attaches to the intestine through actin pedestals that are formed when the bacterium injects its protein EspFU (also known as TccP) into host cells1. EspFU potently activates the host WASP (Wiskott–Aldrich syndrome protein) family of actin-nucleating factors, which are normally activated by the GTPase CDC42, among other signalling molecules. Apart from its amino-terminal type III secretion signal, EspFU consists of five-and-a-half 47-amino-acid repeats. Here we show that a 17-residue motif within this EspFU repeat is sufficient for interaction with N-WASP (also known as WASL). Unlike most pathogen proteins that interface with the cytoskeletal machinery, this motif does not mimic natural upstream activators: instead of mimicking an activated state of CDC42, EspFU mimics an autoinhibitory element found within N-WASP. Thus, EspFU activates N-WASP by competitively disrupting the autoinhibited state. By mimicking an internal regulatory element and not the natural activator, EspFU selectively activates only a precise subset of CDC42-activated processes. Although one repeat is able to stimulate actin polymerization, we show that multiple-repeat fragments have notably increased potency. The activities of these EspFU fragments correlate with their ability to coordinate activation of at least two N-WASP proteins. Thus, this pathogen has used a simple autoinhibitory fragment as a component to build a highly effective actin polymerization machine.

相關焦點

  • Nature:肌動蛋白從G到F的構形變化
    肌動蛋白存在於幾乎所有真核細胞中,其形式有兩種:細絲狀F-肌動蛋白,它們驅動包括細胞運動和肌肉收縮在內的很多細胞過程;以及它們由之而產生的單體,即球形或G-肌動蛋白。在G-肌動蛋白向F-肌動蛋白轉變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結構變化仍然不清楚,因為以前關於聚合物的模型一直在很大程度上以G-肌動蛋白的結構為依據。現在,F-肌動蛋白的結構已以高分辨被確定。
  • 肌動蛋白纖維間聯繫及形成的分子機制
    肌動蛋白纖維的多聚化驅動細胞向前「突出」,而這些纖維的空間組織情況則決定「突出」結構的性狀。比如,尖刺狀的絲狀偽足(filopodia)中包含長束狀的肌動蛋白纖維,而片狀的板狀偽足(lamellipodia)中包含分支狀的肌動蛋白纖維。在生化試驗中Arp2/3和Formin(形成素)分別能促進形成分支狀和單束的肌動蛋白纖維。
  • PNAS:揭示類肌動蛋白MreB控制細菌形狀的機制
    根據來自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細菌細胞壁中的一個組分MreB也有類似於Ice-9的作用機制。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細菌細胞壁中的這個組分對細胞的最終形狀有著巨大的影響。想像一下「MreB細胞骨架(MreB cytoskeleton)」是世界上最微小的指揮家,指揮著上千名音樂家(即細菌)演奏交響曲。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擬南芥鈣依賴蛋白激酶調控肌動蛋白細胞骨架組織和免疫!
    模式觸發免疫和效應蛋白觸發免疫的分子成分和連接節點尚未完全了解(New Phytologist | 破壞的肌動蛋白:植物病原菌攻擊感應的新參與者?)。圖1:CPK3磷酸化擬南芥肌動蛋白解聚因子ADF4圖2:Ser-105和Ser-106對於ADF4與肌動蛋白的相互作用至關重要
  • Science:揭示CLIP-170微管加快肌動蛋白絲延長機制
    2016年5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證實在細胞中發現的CLIP-170微管(即結合著CLIP-170蛋白的微管)緊密地結合到蛋白formin上,從而加快肌動蛋白絲延長。該小組將一種螢光蛋白加入到這種微管中以便更好地理解蛋白CLIP-170在肌動蛋白絲組裝中的作用。
  • Science:身體內部的「叛變」—被利用的肌動蛋白
    他還說,「這一研究也表明,其他毒素看起來在作用於一些高表達的蛋白結構,可能我們實際上根本不知道它們是如何工作的。」在這種情況下,戰士的蛋白的肌動蛋白,這是大量產生由幾乎所有的人細胞,並在體內的響應於傳染病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肌動蛋白是一種分子馬達,使免疫細胞追逐吃入侵的細菌。存在於大量集中,很容易為入侵者找到。
  • 斑馬魚肌動蛋白纖維造型和肌肉發育
    以前的研究表明,在人類中,至少有四個肌管素(myotubularin)家族基因的突變會造成神經性肌肉紊亂,但是它們的信號通路和調節機制一直不清楚。
  • New Phytologist | 破壞的肌動蛋白:一個新的感知病原菌侵染的「參與者」?
    的觀點文章,提出了肌動蛋白在植物與微生物互作中新的作用! 肌動蛋白細胞骨架廣泛參與植物的免疫反應。大多數研究表明肌動蛋白細胞骨架的化學破壞增加了植物對病原菌侵染的敏感性。同樣,一些病原菌已將其用作毒力策略,並產生影響細胞骨架完整性的效應蛋白。這樣的效應蛋白要麼自身表現出肌動蛋白解聚活性,要麼阻止肌動蛋白聚合。這樣植物是否有可能識別肌動蛋白的狀態並發起反擊?最近,我們表明肌動蛋白絲的化學解聚可以通過水楊酸(SA)信號的特異性激活來觸發對病原菌侵染的抗性。這伴隨著幾種與防禦相關但與SA無關的作用(例如胼胝質的沉積,基因表達),依賴於囊泡運輸和磷脂代謝。
  • Nature :能被大腸桿菌轉位的一種蛋白的結構被確定
    大腸桿菌的致病菌種將很多蛋白轉位進宿主細胞中,以促進其毒性。這些蛋白中的其中一個(來自大腸桿菌O157:H7的EspG)的結構,已在與兩個宿主酶形成的一個複合物中被確定,其機制也已被弄清。這些結構揭示了EspG是怎樣通過在膜細胞器上的囊泡萌芽反應期間有針對性地識別宿主ARF6酶的與GTP結合的活性狀態來破壞內膜運輸通道的。
  • 研究解析肌動蛋白7a晶體結構
    肌動蛋白7a是一類在細胞體內負責運輸的分子,它的功能對於人類聽力毛細胞和眼睛的發育尤為重要。肌動蛋白7a的基因變異可以導致嚴重的失聰和失明,這就是常見於新生嬰兒和兒童的Usher綜合症。在所有Usher1綜合症患者中,約一半是由肌動蛋白7a變異所引起的。 經過大批量遺傳學調查,已發現160餘種肌動蛋白7a基因變異會導致失聰。
  • Nature:魏文勝等細菌毒素侵染宿主機制獲進展
    探索基因及其表達的蛋白在特定生理、病理、發育等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重要內容。儘管利用RNA幹擾鑑定高等生物基因功能的技術已經普及,但是這種方法經常伴隨脫靶現象;而且由於只能部分抑制基因表達,往往不足以造成表型變化從而影響對其基因型的判斷。
  • Nature:「肌球蛋白-II」在細胞運動中的作用
    在動物中,大多數細胞在運動時利用爬行動作來遷移,在此過程中,細胞的前端被肌動蛋白細絲的聚合所提供的力向前推進。細胞生物學家一般假設,爬行細胞的後端隨後是由非肌肉「肌球蛋白-II」所產生的收縮力向前推動的。現在,對運動中的魚角膜細胞所做觀測表明,後端收縮實際上不需要收縮力。
  • ...所揭示結核分枝桿菌表面蛋白招募泛素觸發宿主異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微生物所揭示結核分枝桿菌表面蛋白招募泛素觸發宿主異體自噬的分子機制 2019-05-06 微生物研究所 然而,Ub是如何識別並靶向入侵宿主細胞內的病原菌並激活自噬的機制尚不清楚。
  • Science:從結構上揭示新冠病毒蛋白Nsp1關閉宿主蛋白合成機制
    2020年7月22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慕尼黑大學和烏爾姆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確定了大流行性冠狀病毒SARS-CoV-2如何抑制受感染細胞中的蛋白合成,並且發現它有效地解除了人體先天免疫系統的武裝。
  • 中科院武漢病毒所陳新文課題組首次發現杆狀病毒可關閉宿主細胞CRM1依賴的蛋白出核通路
    苜蓿銀紋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AcMNPV)在感染昆蟲宿主細胞過程中,會將大量病毒蛋白質與宿主蛋白質轉移到胞核,用於在胞核內完成病毒基因組複製,基因轉錄與新生核殼體裝配等病毒複製過程。然而對於AcMNPV如何誘導大量蛋白質發生核聚集的機制未知。CRM1是真核細胞內最重要的蛋白質出核轉運通路。
  • 一項研究表明肌動蛋白1過表達可導致高血壓
    首頁 » 高血壓 » 一項研究表明肌動蛋白1過表達可導致高血壓 一項研究表明肌動蛋白1過表達可導致高血壓 來源:搜狐健康 2008-02-
  • Science :肌動蛋白7a與Sans蛋白質複合物2.8埃分辨晶體結構
    肌動蛋白7a是一類在細胞體內負責運輸的分子,它的功能對於人類聽力毛細胞和眼睛的發育尤為重要。肌動蛋白7a的基因變異可以導致嚴重的失聰和失明,這就是常見於新生嬰兒和兒童的Usher綜合症。在所有Usher1綜合症患者中,約一半是由肌動蛋白7a變異所引起的。經過大批量遺傳學調查,已發現160餘種肌動蛋白7a基因變異會導致失聰。
  • 膜近端F-肌動蛋白限制局部膜突出並指導細胞遷移
    膜近端F-肌動蛋白限制局部膜突出並指導細胞遷移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6/14 23:15:33 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的Tobias Meyer、Anjali Bisaria
  • 肌動蛋白ATP酶家族的聚合調節酵母己糖激酶活性
    肌動蛋白ATP酶家族的聚合調節酵母己糖激酶活性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1 14:33:22 美國哈佛大學Ethan C. Garner、Andrew W.
  • 新研究:細胞內吞機制是原因
    B肝病毒進入過程中的關鍵機制 肌動蛋白細胞骨架在多種內吞途徑中起著重要作用,病原的進入很大程度上依賴細胞內吞,該研究團隊首先探究了肌動蛋白細胞骨架在B型肝炎病毒感染中的潛在作用,結果發現HBV進入是一個依賴肌動蛋白的內吞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