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馬魚肌動蛋白纖維造型和肌肉發育

2020-11-28 科學網

 

以前的研究表明,在人類中,至少有四個肌管素(myotubularin)家族基因的突變會造成神經性肌肉紊亂,但是它們的信號通路和調節機制一直不清楚。最近,水生所淡水生態與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由桂建芳研究員主持的魚類發育遺傳學學科組的一項研究發現,一個肌管素相關的(myotubularin-related)磷酸酶Mtmr8與磷脂醯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合作調節斑馬魚的肌動蛋白纖維造型和肌肉發育。他們首先從斑馬魚中克隆鑑定出Mtmr8,發現Mtmr8在體節發生早期主要在眼部和體節部位表達;然後,他們用morpholino敲降策略來研究該基因的功能及其作用機制。他們發現,在Mtmr8敲降的胚胎中,肌節發生出現明顯畸形,且Akt的磷酸化水平明顯上升;進一步研究發現,雖然Mtmr8的PH/G結構域缺失對胚胎發育沒有造成明顯影響,但加入PI3K抑制劑LY294002後會造成明顯的胚胎發育缺陷,表明PH/G結構域對於Mtmr8的功能是必需的。接著,他們進一步研究了Mtmr8和PI3K在肌動蛋白纖維造型和肌肉發育中的作用,發現Mtmr8 morpholino敲降會導致胚胎肌動蛋白細胞骨架的解體混亂,而且證實這些作用是通過影響Hedgehog通路引起的;細胞移植實驗研究表明,Mtmr8以非細胞自主方式調節肌動蛋白造型。上述研究揭示出Mtmr8與PI3K協同作用調節斑馬魚肌動蛋白造型和肌肉發育,而且證實Hedgehog信號通路參與其中。由於截至目前為止,還沒有有效的治療先天性肌管性肌病,他們的結果首次提供了一個在體內研究MTM家族相關疾病分子機制的技術途徑,這些結果對進一步研究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該研究得到國家基礎研究973計劃等項目的資助,主要是由博士研究生梅潔等完成,研究論文3月26日在PLoS ONE 的Developmental Biology網上發表。 (來源:水生動物研究所)

 

(《PloS遺傳學》(PLoS Genetics),doi: 10.1371/journal.pone.0004979,Jie Mei,Jian-Fang Gui)

 

更多閱讀(英文)

 

 

相關焦點

  • 肌動蛋白纖維間聯繫及形成的分子機制
    細胞運動是一個周期性的過程,其中包括運動方向前端細胞部分的「突出」和後端細胞部分的「收縮」。肌動蛋白纖維的多聚化驅動細胞向前「突出」,而這些纖維的空間組織情況則決定「突出」結構的性狀。
  • 水生所揭示Noxa蛋白在斑馬魚胚胎發育中的雙重功能
    Noxa蛋白是Bcl2蛋白家族成員之一,已有研究表明該蛋白對依賴於p53誘導的細胞凋亡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其通過引起線粒體機能障礙來誘導凋亡的發生。然而至今沒有相關的研究報導該蛋白在早期胚胎發育中的功能。   最近,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桂建芳院士課題組在斑馬魚胚胎發育中揭示出Noxa蛋白的雙重功能。
  • 研究解析肌動蛋白7a晶體結構
    肌動蛋白7a是一類在細胞體內負責運輸的分子,它的功能對於人類聽力毛細胞和眼睛的發育尤為重要。肌動蛋白7a的基因變異可以導致嚴重的失聰和失明,這就是常見於新生嬰兒和兒童的Usher綜合症。在所有Usher1綜合症患者中,約一半是由肌動蛋白7a變異所引起的。 經過大批量遺傳學調查,已發現160餘種肌動蛋白7a基因變異會導致失聰。
  • 冷藏過程中蝦夷扇貝橫紋肌微觀結構變化與肌原纖維蛋白穩定性
    蝦夷扇貝橫紋肌在冰藏條件下,水溶性蛋白的含量在5 d內也無顯著變化。相比之下,鱔魚肌肉在冷藏5 d內,肌球蛋白和肌動蛋白均出現了明顯的降解。可能是與魚類肌肉相比,一方面扇貝橫紋肌的蛋白性質比較穩定;另一方面,本研究在前處理過程中除去了消化腺,減少了冷藏期間蛋白酶對蛋白質的降解。因此蝦夷扇貝生鮮閉殼肌產品的貯藏優勢較大。
  • Nature:肌動蛋白從G到F的構形變化
    肌動蛋白存在於幾乎所有真核細胞中,其形式有兩種:細絲狀F-肌動蛋白,它們驅動包括細胞運動和肌肉收縮在內的很多細胞過程;以及它們由之而產生的單體,即球形或G-肌動蛋白。在G-肌動蛋白向F-肌動蛋白轉變的過程中所發生的結構變化仍然不清楚,因為以前關於聚合物的模型一直在很大程度上以G-肌動蛋白的結構為依據。現在,F-肌動蛋白的結構已以高分辨被確定。
  • PNAS:揭示類肌動蛋白MreB控制細菌形狀的機制
    根據來自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細菌細胞壁中的一個組分MreB也有類似於Ice-9的作用機制。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細菌細胞壁中的這個組分對細胞的最終形狀有著巨大的影響。想像一下「MreB細胞骨架(MreB cytoskeleton)」是世界上最微小的指揮家,指揮著上千名音樂家(即細菌)演奏交響曲。
  • 肌肉乾細胞的檢測_鄭大中科博生
    具中科博生研究表明,肌肉乾細胞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檢測。(1)根據形態和分化特點檢測肌肉衛星細胞以紡慘形為主,相互之間以細絲拉網,與成纖維細胞有較大差別。成纖維細胞形態扁平、多突起,胞質極其豐富。肌肉衛星細胞的分化與其他細胞有本質的區別,它是單核細胞相互融合最後形成多核細胞(肌管)的過程,產生了質的改變。衛星細胞在培養條件良好時,能形成有收縮能力的幼稚肌纖維也是其特點之一。中科博生。(2)根據標記分子檢測傳統方法檢測結蛋白(desmin),但不能排除肌組織塊中血管平消肌的汙染。檢測橫紋肌肌動蛋白可對衛星細胞、成纖維細胞和平滑肌細胞進行區分。
  • 蛋白質修復肌肉的九個原理
    蛋白質修復肌肉的九個原理 談到增大肌肉尺寸和圍度,你很可能聽說過舉重會造成肌肉的微損傷,而肌肉在完成恢復過程後會變得更加強壯。
  • 運用綠色螢光蛋白標記技術 鯖鱂魚和斑馬魚胚胎遇毒發光
    日前,在2019中國化妝品國際高峰論壇上,記者獲悉,運用綠色螢光蛋白標記技術,通過鯖鱂魚和斑馬魚,可以快速檢測出上千種毒素,魚胚胎遇到有毒物質之後,身體會發出綠色的螢光。據悉,這種可視化魚胚胎生物檢測技術正準備運用到越來越多的功效檢測中,如空氣品質、化妝品美白、抗衰老等功效。
  • Science :肌動蛋白7a與Sans蛋白質複合物2.8埃分辨晶體結構
    肌動蛋白7a是一類在細胞體內負責運輸的分子,它的功能對於人類聽力毛細胞和眼睛的發育尤為重要。肌動蛋白7a的基因變異可以導致嚴重的失聰和失明,這就是常見於新生嬰兒和兒童的Usher綜合症。在所有Usher1綜合症患者中,約一半是由肌動蛋白7a變異所引起的。經過大批量遺傳學調查,已發現160餘種肌動蛋白7a基因變異會導致失聰。
  • 細胞是如何在生物發育中保持形狀的?科學家:這得從應力纖維說起
    隨著生物的不斷發育,其內部的機械力會對它們的細胞施加壓力。在此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家們一直想知道我們體內的細胞是如何抵抗這些壓力並保持其形狀,從而在整個過程中保持健康的。現在,由密西根大學的一位物理學家領導的一項研究首次發現,細胞利用稱為頂端應力纖維的微小纖維來幫助細胞在發育過程中保持形狀。
  • 頡偉孟安明等在《分子細胞》發表斑馬魚配子及早期胚胎組蛋白修飾...
    斑馬魚配子及早期胚胎合子基因組激活前後組蛋白修飾的調控模式在動物個體發育過程中,表觀基因組對時空特異的基因調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前期小鼠和人類研究結果表明,很多親本表觀遺傳信息在受精之後都被擦除,只有部分表觀遺傳信息會保留下來並發揮重要作用。然而,表觀基因組重編程模式在不同物種之間是否保守,是否存在物種特異的顯著差異是領域內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物學的問題。斑馬魚作為常用的發育生物學模式生物,為研究上述兩個問題提供了一個非常理想的平臺。
  • Science:身體內部的「叛變」—被利用的肌動蛋白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個與霍亂和其他疾病相關的毒素,不僅在高表達的蛋白質目標分子上發揮毒性,也能廢止一些稀缺分子的作用,但是用一種「欺騙性」的方式。這毒素將身體內的常見蛋白轉化為對其他基本和稀缺蛋白的「毒藥」,使免疫細胞失去作用。
  • 環特研究 | 通過斑馬魚觀察腫瘤形成過程中免疫細胞對基底膜區的蛋白水解和機會性突破
    這些預先存在的孔大概是通過蛋白水解或機械方式事先產生的,隨後被免疫細胞用作穿過基底膜到達表皮的途徑。對於癌症相關的成纖維細胞(CAF),也描述了類似的「 tunneller and follower cell」情形,因為它們通過蛋白水解降解基質,為癌細胞轉移提供了途徑,並且還可能使異種移植的癌細胞遷移,因為中性粒細胞首先使斑馬魚癌症外植體附近的膠原蛋白基質變形。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擬南芥鈣依賴蛋白激酶調控肌動蛋白細胞骨架組織和免疫!
    模式觸發免疫和效應蛋白觸發免疫的分子成分和連接節點尚未完全了解(New Phytologist | 破壞的肌動蛋白:植物病原菌攻擊感應的新參與者?)。圖1:CPK3磷酸化擬南芥肌動蛋白解聚因子ADF4圖2:Ser-105和Ser-106對於ADF4與肌動蛋白的相互作用至關重要
  • 研究解析核孔蛋白在胚胎發育中作用
    孟教授研究組主要方向為脊椎動物胚胎的分子發育生物學,研究組成員利用斑馬魚做模式動物,分離克隆Nodal和FGF等信號通路的新的介導因子和調節因子,結合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等技術,研究它們在胚胎發育中的作用及其作用機制。
  • 蛋白質是增肌成功的基石,身體是如何利用蛋白質修復肌肉的?
    蛋白質增肌,並非傳說,而是基於事實當談論到如何增肌的時,很多人都聽到這樣的理論:通過力量訓練破壞肌肉,然後經過身體修復過程,讓肌肉變得更大更強。這種說法是基於事實,有針對性的阻力訓練會對肌肉造成損傷,然後自我修復。更具體地說,這種損傷發生在肌肉纖維的蛋白質上,肌肉是包裹在筋膜和結締組織中的單個纖維束。
  • 斑馬魚到底是斑馬還是魚?它不僅聰明,說不定比你還有好奇心!
    斑馬魚的繁殖期,一次可達三個月,母魚每間隔2-3天產卵一次,每次可產數百顆卵。公魚讓卵受精之後,胚胎馬上就開始發育了,2-4天後,小斑馬魚就能破殼而出。 或許你曾經在水族館看過,閃耀各種螢光色彩的斑馬魚,好像霓虹燈打碎在水裡一樣。
  • 【學術前沿】斑馬魚胰島β細胞的體內發生和再生
    斑馬魚作為模式生物的優點包括強大的生殖能力、卵生帶來的基因編輯易操作性、轉基因或突變株製備成本低廉、胚胎易觀察易篩選、快速的生長發育節約研究時間等方面。斑馬魚的胰臟是具備強大再生能力的。下圖展示了斑馬魚β細胞再生過程中涉及到上述三種生物學機制的信號通路和轉錄因子(圖中的參考文獻還請大家有興趣查閱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