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增肌,並非傳說,而是基於事實
當談論到如何增肌的時,很多人都聽到這樣的理論:通過力量訓練破壞肌肉,然後經過身體修復過程,讓肌肉變得更大更強。
這種說法是基於事實,有針對性的阻力訓練會對肌肉造成損傷,然後自我修復。更具體地說,這種損傷發生在肌肉纖維的蛋白質上,肌肉是包裹在筋膜和結締組織中的單個纖維束。肌纖維則是由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組成。
肌肉是如何運動的?
肌絲滑動理論:當肌肉接受到了中樞神經的信號時,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重疊,它們會相互滑動讓肌肉縮短從而產生力。
有兩種類型可以讓肌肉生長:代謝超負荷和超量運動。
代謝超負荷指的是,肌肉在運動時需要能量,如果反覆的運動,肌肉細胞會適應容納更多的糖原作為燃料。因為1g糖原可以保留3g水,所以當肌肉可以存儲更多的糖原時,由於糖原附著著水,肌肉的體積也會增加變大。
超量運動指的是,在阻力訓練時對肌動蛋白-肌球蛋白造成結構損傷,然後引起修復過程,其中有些激素與蛋白合成新的細胞,這些細胞可用於修復受損的肌肉纖維。換句話說,蛋白質的作用可以幫助因運動受損的組織。
蛋白質對身體的作用
1.蛋白質是細胞的主要結構成分,參與身體很多功能。吃進去的蛋白質主要是用於建立和修復肌肉細胞,包括因運動受損的肌肉細胞。還可以運輸支持各種生理功能的細胞和分泌激素。
2.雖然蛋白質的主要作用是修復受損的組織,但當體內三磷酸腺苷(ATP,能量貨幣)不夠時,蛋白質也可以供能。蛋白質轉化為ATP就是糖異生。
糖異生僅是由中等強度或高強度持續時間較長導致的。
在運動中補充含糖和鈉的飲料可以有助於維持糖原水平,避免糖異生,保留蛋白質,因此在運動後可以用來修復組織和肌肉。
將高強度運動保持在45-50分鐘內,以確保糖原充足,避免糖異生。
3.胺基酸是蛋白質的基礎。在鍛鍊前或鍛鍊的時候,攝入胺基酸,在結合運動後補充的蛋白質,可以增加肌肉蛋白的合成。
4.每g蛋白質提供4卡路裡熱量,飲食中加入蛋白質,也可以提供飽腹感。另外蛋白質的熱效應更高,身體消耗蛋白質所需的熱量比碳水和脂肪更高,擴大熱量缺口,實現增肌減脂。
5.胺基酸參與了人體建新的細胞來代替舊細胞的過程。即使你不喜歡運動,也不可忽視蛋白質。
普通成年人的營養指南:每公斤體重保持0.8-1g的蛋白質。
有大量有氧耐力訓練的人群,每日攝入量1.0-1.6g/kg體重。
大量力量訓練人群,每日攝入量1.4-1.7g/kg體重。
例如:一個80公斤的男性,每周保持中高強度的運動,每天消耗蛋白質大約在70-170g。
雖然蛋白質對人體很重要,也要適量,攝入過多的蛋白質,會從你尿液中流出。
6.蛋白質應佔個人每日熱量總攝入量的15-30%,具體取決於運動水平,在高強度訓練的日子裡,會消耗更多的蛋白質。
7.如果你想增長肌肉,最好食用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比如瘦肉類,魚蝦,雞蛋,牛奶,豆類(大豆類是唯一包含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的植物蛋白)
8.蛋白質補充,應該是全天補充,而不是一次性吃個夠。比如剛才提到的80kg男性,應該一次吃20-40g蛋白質,把所需蛋白分開到三餐中去。
9.體內的蛋白,幾乎有一半存在於骨骼肌中,15%左右用於皮膚和骨骼結構中,剩下的蛋白則存儲在深圳哪個肝臟的器官中。
總結
正確的認知蛋白質,將營養和訓練結合一起,才可以保證我們的健身收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