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 :肌動蛋白7a與Sans蛋白質複合物2.8埃分辨晶體結構

2021-01-08 生物谷

上海光源用戶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張明傑及他的研究團隊2月11日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了題為 Structure of MyTH4-FERM Domains in Myosin VIIa Tail Bound to Cargo的論文,該論文研究了肌動蛋白7a的突變如何導致先天性失聰失明。

根據醫學統計數字,聽力障礙在新生嬰兒中相當普遍——每1,000個新生嬰兒中就有幾個病例。在失聰或弱聽的兒童中,有3%至6%是Usher綜合症患者。Usher綜合症是一種基因失調的病症,它會導致病人在生命不同階段蒙受不同程度的聽力或視力喪失。

肌動蛋白7a是一類在細胞體內負責運輸的分子,它的功能對於人類聽力毛細胞和眼睛的發育尤為重要。肌動蛋白7a的基因變異可以導致嚴重的失聰和失明,這就是常見於新生嬰兒和兒童的Usher綜合症。在所有Usher1綜合症患者中,約一半是由肌動蛋白7a變異所引起的。

經過大批量遺傳學調查,已發現160餘種肌動蛋白7a基因變異會導致失聰。同時,一些能夠與肌動蛋白7a相互結合的蛋白的基因突變也會造成Usher綜合症。儘管有了這些信息,但是肌動蛋白7a以及其運輸物體的變異為何會造成失聰失明,至今還是一個謎團。

張明傑教授及他的研究團隊,利用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BL17U採集的晶體X光衍射數據,成功解析了肌動蛋白7a與Sans(另外一種可導致Usher綜合症的蛋白質,其功能主要是充當橋連蛋白,將肌動蛋白7a的運輸物體與其連結在一起)蛋白質複合物2.8埃分辨晶體結構。結合核磁共振技術得到的結果,解釋了肌動蛋白7a在不同細胞中是如何進行運輸,也解釋了其在內耳細胞中是如何維持耳毛細胞結構的。

非常重要的是,肌動蛋白7a與Sans的分子結構直觀清晰地解釋了在肌動蛋白7a的「裝貨區域」發現的大量致病突變是如何影響到其正常的運載功能。同時,由於蛋白質結構的相似性,這項發現同樣可以用於解釋在肌動蛋白15a上發現的許多致病突變造成非綜合症型耳聾性遺傳病。(生物谷Bioon.com)


肌動蛋白7a與Sans蛋白複合物晶體結構

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

Science   DOI: 10.1126/science.1198848

Structure of MyTH4-FERM Domains in Myosin VIIa Tail Bound to Cargo

Lin Wu*, Lifeng Pan*, Zhiyi Wei, and Mingjie Zhang

The unconventional myosin VIIa (MYO7A) is one of the five proteins that form a network of complexes involved in formation of stereocilia. Defects in these proteins cause syndromic deaf-blindness in humans [Usher syndrome I (USH1)]. Many disease-causing mutations occur in myosin tail homology 4–protein 4.1, ezrin, radixin, moesin (MyTH4-FERM) domains in the myosin tail that binds to another USH1 protein, Sans. We repor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MYO7A MyTH4-FERM domains in complex with the central domain (CEN) of Sans at 2.8 angstrom resolution. The MyTH4 and FERM domains form an integral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supramodule binding to two highly conserved segments (CEN1 and 2) of Sans. The MyTH4-FERM/CEN complex structure provides mechanistic explanations for known deafness-causing mutations in MYO7A MyTH4-FERM. The structure will also facilitate mechanistic and functional studies of MyTH4-FERM domains in other myosins.

相關焦點

  • 研究解析肌動蛋白7a晶體結構
    7a與Sans蛋白複合物晶體結構 上海光源用戶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生命科學部講座教授張明傑及他的研究團隊在2011年2月11日《科學》(Science 2011, 331, 757)雜誌上發表了題為 「Structure of MyTH4-FERM Domains in Myosin VIIa Tail Bound to Cargo」的論文,該論文研究了肌動蛋白
  • Science:科學家成功解析關鍵肌肉組分的原子晶體結構
    2014年7月28日 訊 /生物谷BIOON/ --肌動蛋白是機體中最豐富的蛋白質,也是我們機體運動的基礎,而且含有肌動蛋白的細胞和組織都具有運動的能力,比如肌肉收縮、心臟跳動、神經細胞交流等等,而當腫瘤細胞從腫瘤組織中逃逸後這種運動就變得相當危險了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結構生物學領域有一條不成文的觀點:結構決定功能。只有知道生物分子的原子排布,科學家們才能了解這個蛋白的功能。幾十年來,分析蛋白結構有一個無冕之王——X射線晶體衍射。在X射線晶體衍射中,科學家們讓蛋白結晶,然後利用X射線照射,隨後根據X射線的衍射來重建蛋白的結構。
  • 施一公等《自然》發文報導Lsm蛋白質複合物晶體結構-清華大學新聞網
    structures of the Lsm complex bound to the 3』 end sequence of U6 small nuclear RNA(Lsm蛋白質複合體結合U6小核RNA 3』末端序列的晶體結構)的研究論文,首次報導了Lsm2-8蛋白質複合物自組裝的晶體結構及其特異識別U6小核RNA 3』末端序列的分子機制。
  • Science:身體內部的「叛變」—被利用的肌動蛋白
    不過也有一些例外情況:一些毒素也作用於高表達的蛋白質分子。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個與霍亂和其他疾病相關的毒素,不僅在高表達的蛋白質目標分子上發揮毒性,也能廢止一些稀缺分子的作用,但是用一種「欺騙性」的方式。這毒素將身體內的常見蛋白轉化為對其他基本和稀缺蛋白的「毒藥」,使免疫細胞失去作用。
  • ...團隊解析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RBD與受體蛋白ACE2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清華大學團隊解析新冠病毒受體結合區RBD與受體蛋白ACE2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2020年2月1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王新泉課題組和醫學院張林琦課題組緊密合作,利用X射線衍射技術,解析了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表面刺突糖蛋白受體結合區(receptor-binding domain, RBD)與人受體ACE2蛋白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 研究解析酵母Shu蛋白晶體結構
    酵母的Shu蛋白複合物,是由Shu1、Shu2、Psy3和Csm2幾種蛋白組成,它通過偶聯複製後修復與同源重組,維持了基因組的穩定性。
  • 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十大進展
    結構生物學領域有一條不成文的觀點:結構決定功能。只有知道生物分子的原子排布,科學家們才能了解這個蛋白的功能。幾十年來,分析蛋白結構有一個無冕之王——X射線晶體衍射。在X射線晶體衍射中,科學家們讓蛋白結晶,然後利用X射線照射,隨後根據X射線的衍射來重建蛋白的結構。
  • 上海光源用戶解析出BRI1受體與配體BL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BRI1與BL(黃色顯示)複合物結構圖    b. BRI1識別BL詳細結構圖  6月12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柴繼傑研究組在《自然》雜誌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insight into brassinosteroid perception by BRI1的研究論文。
  • 施一公研究組在《科學》發表論文報導剪接體組裝過程重要複合物U4/...
    在施一公研究組最新發表的《科學》論文中,他們探索並優化了蛋白提純方案,獲得了性質良好的釀酒酵母U4/U6.U5 tri-snRNP複合物的蛋白樣品,並利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重構出了總體解析度為3.8埃的三維結構,核心區域解析度更是高達3.0-3.5埃,從而首次將該複合物解析度推進至近原子解析度,並搭建了該複合物的原子模型(圖1)。
  • 1.2埃解析度讓科學家更好地觀察蛋白質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訊 (記者劉霞)據英國《自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英國和德國科學家藉助冷凍電鏡獲得了迄今最清晰的蛋白質圖像,並首次識別出了其中的單個原子,進一步夯實了該技術在繪製蛋白質3D形狀圖譜中的主導工具地位。這項「改變遊戲規則」的技術有望使科學家以前所未有的清晰程度探測蛋白質的工作原理,從而催生副作用更少且更好的藥物。
  • 環形蛋白質複合物與DNA結合
    環形蛋白質複合物與DNA結合 2018-11-09 14:12:54 來源:sciencedaily 賴斯大學的生物物理學家有一種新的細胞力學理論,這種理論是正確的。
  • 解析肉鹼膜轉運蛋白晶體結構
    膜轉運蛋白CaiT與底物複合物的結構示意圖(1-12表示12段跨膜螺旋)。
  • Science|解析preTCR-pΜΗC複合物結構
    A) preTCRβ-Kb-t2複合物的結構模型(preTCRβ:洋紅,Kb-t2:綠;肽:紅)。Β) preTCRβ-Kb-t2相互作用界面的拓撲展開。C) 參與相互作用的部分關鍵胺基酸。D) 三個獨立晶體結構共計九個TCRβ 的CDR3頂端胺基酸Trp97在MHC-I抗原結合部位的分布。
  • Nature: RNA幹擾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已知Argonaute蛋白是一種結合RNA的蛋白質,研究人員已經鑑定並分析了酵母Argonaute蛋白的晶體結構。在沉默基因的RNA幹擾(RNAi)通路中,這種Argonaute-RNA複合物起著關鍵作用,描述真核生物Argonaute蛋白分子結構一直是RNA幹擾領域近十年的目標。了解Argonaute晶體結構不僅是理解RNAi生化通路很重要的一步,也是將來許多實驗的依據。在人和其他真核生物中,RNAi通路能通過減少蛋白質的RNA模板來降低細胞內蛋白生產。
  • 新冠研究中國登上Science封面首次揭示新冠病毒人體蛋白受體結構
    該研究通過冷凍電鏡Cryo-EM 技術,解析出新冠病毒S蛋白三聚體3.5埃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並解析了新冠病毒細胞表面受體ACE2的全長三維結構,以及表面蛋白S受體結合結構域與細胞表面受體ACE2全長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從生物物理及結構生物學的角度為冠狀病毒的識別和感染的分子基礎提供了重要的見識。
  • 西湖學者萬蕊雪和西湖大學博士後白蕊等Science發文
    處於游離狀態以及Prp2與其激活因子Spp2複合物的電鏡結構。在RNA剪接反應過程中,多種蛋白-核酸複合物及剪接因子按照高度精確的順序發生結合、重排和解聚,依次形成預組裝複合物U4/U6.U5 tri-snRNP(U4/U6.U5三小核核糖核蛋白複合物)以及至少10個狀態的剪接體E、A、pre-B、B、Bact、B*、C、C*、P以及ILS複合物。
  • 中國科大等揭示SETD3蛋白作為β-actin組氨酸甲基化酶的結構與功能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許超課題組與波蘭華沙大學Jakub Drozak實驗室合作,解析了SETD3與β-actin多肽的高分辨複合物晶體結構,並結合酶活實驗揭示了肌動蛋白(Actin)第73位組氨酸(His73)的N3位甲基化的作用機制,相關成果於2月20日以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SETD3-mediated histidine
  • 遺傳相互作用圖譜可確定蛋白質複合物的整合結構
    遺傳相互作用圖譜可確定蛋白質複合物的整合結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12 20:55:40 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Nevan J.
  • 醫學院布萊恩·科比爾卡研究組揭示G蛋白偶聯受體-G蛋白複合物形成...
    論文報導了 beta2 腎上腺素受體(β2AR)融合Gs蛋白羧基端肽段(GsCT)的晶體結構以及GDP結合狀態下Gs蛋白(GsGDP)的晶體結構,並基於結構首次提出了beta2 腎上腺素受體-Gs蛋白複合物在形成過程的初始階段可能的分子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