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胞是如何在生物發育中保持形狀的?科學家:這得從應力纖維說起

2021-01-09 寰宇科學新觀察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隨著生物的不斷發育,其內部的機械力會對它們的細胞施加壓力。在此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科學家們一直想知道我們體內的細胞是如何抵抗這些壓力並保持其形狀,從而在整個過程中保持健康的。

現在,由密西根大學的一位物理學家領導的一項研究首次發現,細胞利用稱為頂端應力纖維的微小纖維來幫助細胞在發育過程中保持形狀。此外,研究表明,這些應力纖維有助於細胞識別其自身大小,也有助於觸發細胞在必要的時候分裂。

大衛·盧本斯基(David Lubensky),一位生物物理學教授,和他在麻省理工大學、巴黎理工大學居裡研究所和法國索邦大學的同事們,研究了果蠅蛹背部和胸部的上皮細胞。上皮細胞是構成身體表面的細胞,它們構成皮膚、血管和內部器官。

研究人員發現,隨著果蠅蛹的發育,果蠅生長的身體會拉動果蠅下背部區域的細胞,當這些力量被施加時,這些細胞會產生應力纖維,幫助它們保持形狀以作出反應。他們的研究最近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

「在發育過程中,你有一個果蠅蛹,你需要把它變成一隻果蠅。在這個過程中,你必須推拉不同的組織。整個組織的形狀會發生劇烈的變化,而改變形狀需要對它們施加機械力,」盧本斯基說,他研究控制生命系統組織的物理原理。「這些纖維有點像混凝土中的鋼筋,只是細胞內部更像果凍,但原理是一樣的:這些線性纖維很好地抵抗張力,從而增強了材料的抗拉伸能力。」

在一個發育中的有機體中,每一個細胞都被其他細胞包圍;在上皮細胞中,這種緻密的堆積物將細胞塑造成多邊形或六角形結構。三個細胞相遇的地方被稱為三細胞連接。每個連接點產生這些纖維,這些纖維沿著施加在細胞上的力的方向向細胞中心移動。這些纖維主要由一種叫做肌動蛋白的蛋白質組成,向細胞的中部分裂。纖維也在第一個結對面的結中產生,並向細胞中心移動。

他們的發現還揭示了纖維的數量是如何隨細胞大小而變化的,以及細胞如何知道這些纖維中應該產生多少。身體上皮組織中的細胞形成一個緊密相連的連續層。盧本斯基說,上皮細胞之間的邊界幾乎總是相對僵硬的,因為有一條被稱為皮質肌球蛋白的帶與細胞連接相聯繫。這種與細胞連接有關的肌動球蛋白是構成纖維的同一種物質。當上皮細胞很小時,它們需要較少的纖維,因為這些連接使細胞相當堅硬。但隨著細胞變大,其柔軟的中部也會變大,需要更多的纖維來防止細胞變形。

盧本斯基說:「這是生物學上一個很好的例子,它可以根據自身的大小調整其機械性能。」

研究還揭示了這些纖維如何幫助細胞控制它們的大小的。較大的細胞更容易分裂以避免變形。盧本斯基研究了纖維的機械功能以及細胞如何知道要產生多少纖維。他發現細胞利用三細胞連接和細胞面積之間的關係來衡量細胞區域內的纖維數量。

研究人員還發現,這些纖維調節一種稱為Hippo/YAP通路的通路,這條通路已知有助於控制細胞的生長。研究小組發現,這一途徑的組成部分聚集在纖維的頂端,從而影響了該通路的活性。

盧本斯基說:「Hippo/YAP通路在生物學界非常重要,因為它與許多過程有關,包括癌症、組織修復和再生。這一發現表明,我們發現了一種新的細胞調節Hippo/YAP通路的方式,並且它們以一種大小依賴的方式調節它。」

下一步,研究人員希望更詳細地了解這個系統,包括確定為什麼這些纖維在某些連接處誕生,而在其他連接處斷裂。他們希望這些答案能幫助我們理解生物學中大小是如何調節的。

相關焦點

  • ...期間,頂端應力纖維不僅協助維持細胞的形狀,而且也調節細胞的大小
    2020年10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在有機體發育過程中,機械力會對細胞施加壓力,科學家們長期以來一直想知道細胞如何在這個過程中保持它的形狀,從而保持健康。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法國居裡研究院、索邦大學和美國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首次觀察到細胞利用稱為頂端應力纖維(apical stress fiber)的微小纖維來幫助細胞在發育過程中保持它的形狀。此外,這項新的研究還顯示,這些應力纖維能幫助細胞了解自身的大小,還能幫助觸發細胞何時應當分裂。
  • 大阪大學科學家開發出改善可印刷性的基於絲纖維的生物油墨
    日本大阪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型的基於絲纖維的生物墨水,該墨水可用於製造富含細胞的結構,並提高可印刷性。 通過從原始蠶絲中除去絲膠蛋白並將其研磨成納米纖維,科學家們能夠將這種材料整合到一系列細胞和聚合物注入的生物油墨中。發現該纖維可在3D列印過程中最大程度地減少施加在細胞上的內部應力,從而改善其生存能力並使其保持複雜的形狀。
  • 科學家發現一種全新的形狀,它就隱藏在你的細胞中
    這些上皮細胞是每一個生命在早期階段最重要的細胞之一,它有助於胚胎發育過程中組織結構的生成,這些組織結構最終會成為我們身體上各種不同的器官。 因此,這些由數以百萬計的微小的上皮細胞壓在一起組成的上皮組織,不僅構成了我們的外部皮膚,對於人體內部器官的構成也起到了巨大作用。
  • Nature:揭示心肌纖維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2020年9月4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冷泉港實驗室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分析了位於心臟內表面肌纖維複雜網狀結構的功能,相關研究結果揭示了心肌形狀影響心臟功能和心力衰竭發生的分子機制。
  • 科學家揭示細胞大小變化的秘密
    科學家揭示細胞大小變化的秘密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17 22:55:09 法國巴黎文理研究大學Yohanns Bellache團隊和美國密西根大學David K.
  • 科學家在太空中發現太空人在太空中保持心臟健康的方法
    這並不是說人們無法在太空中生存。幾十年來,人類已經在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中生活了幾個月。但是在世界各地,太空機構都在努力實現在地球和月球上,最終在火星上建立前哨的宏偉目標。為了實現這些夢想,人類將需要在微重力下花費更長的時間。科學家們正在努力更好地了解太空對人體的影響,並開發出有助於抵消令人不安的副作用的療法。心臟是已知會受到太空飛行嚴重影響的重要器官。
  • 是什麼讓細胞保持了自己的形狀?
    螢光標記染色質(綠色)和核仁(紅色)的人細胞核。核仁功能障礙會引發一系列疾病,包括癌症。近日,來自美國紐約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核仁的兩種運動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細胞的健康,相關論文發表在eLife雜誌上。
  • 診斷胼胝體發育不全有新方法!與星形膠質細胞有關
    科學家發現,隨著發育,主要負責支撐腦細胞的星形神經膠質,將自己左右編織,形成跨越大腦左右半葉的軸突橋。如果沒有這些星形膠質,胼胝體將無法正確排列,就會引發胼胝體發育不全和一系列發育失調。「人們對胼胝體發育不全根源的了解非常少,並且對其如何發生的沒有令人滿意的解釋。」
  • Cell:長期存在的細胞發育難題終破解!揭示神經嵴細胞在胚胎發育...
    2019年9月10日訊/生物谷BIOON/---無論是人類、魚類還是任何其他類型的脊椎動物,在其一生當中,細胞都會死亡,從而為新細胞騰出空間來進行重要的過程。但是死細胞必須被清除,在胚胎階段之後,細胞碎片是通過稱為巨噬細胞的免疫系統細胞清除的。然而,處於胚胎階段的有機體還沒有發育出巨噬細胞和免疫系統。它們是隨後在有機體的進一步發育過程中產生的。
  • 【科研進展】納米結構形狀如何增影響複合水凝膠粘合性和機械性能
    為了模仿自然界的完美,科學家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納米顆粒,從碳基或聚合物到無機或金屬基材料。精確控制聚合物納米顆粒的物理化學性質(如形狀、尺寸和表面化學性質)為這些納米結構應用提供更多機會。例如,納米顆粒形態是調節細胞攝取速率、機制以及細胞內轉運的主要因素之一。
  • 基於軟骨衍生細胞外雜化納米纖維支架的製備及在軟骨組織中的應用
    :基於軟骨衍生的細胞外基質cECM/PCL雜化納米纖維支架的製備及其在軟骨組織中的應用DOI:10.1016/j.matdes.2020.108773衍生自脫細胞組織和器官的細胞外基質(ECM)已在各種臨床前和臨床應用中用作生物支架。但是,缺乏機械性能和形狀可控性是一個缺點。相比之下,合成聚合物可以很容易地設計出具有良好機械性能的支架,但它們的生物功能有限。
  • 從單細胞到生命體:生物發育過程中的基因組「路線圖」
    這個是自然界中最令人嘆為觀止的現象之一,儘管生物學家們已經進行了幾十年的研究,目前我們還是不能完全理解這一發育過程的機理。  最近,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系統地研究了發育中的斑馬魚和非洲爪蟾的胚胎中每個細胞,以繪製發育路線圖,從而揭秘單細胞如何發育成生物體。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科學》雜誌4月26日的最新期刊上。
  • 科學家發現新的形狀
    就算一些反稜柱體也是被人們發現,但科學家又發現了新的形狀,是什麼呢?    這個新形狀實際上就藏在你的皮膚裡!我們每個人最大的器官是皮膚。它以約2平方米的面積保護著你,但它的形狀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更具體地說,我們的上皮細胞有了新的形狀。這些上皮細胞是生命早期最重要的細胞之一。它們有助於胚胎發育過程中組織結構的形成,最終形成我們身體的各種器官。
  • 《Nature》重磅綜述:生物醫用材料設計指導性文件!細胞外基質粘...
    作為對機械擾動的響應,粘彈性材料表現出瞬時彈性響應,這是純彈性固體的特徵,隨後是隨時間變化的機械響應和能量耗散或損失,這兩者的特徵都是粘性液體的特徵。粘彈性材料將響應於外部階梯應力或載荷的施加而以隨時間變化的方蠕變或變形,並且響應於階梯變形而經歷應力鬆弛或以隨時間變化的方式降低應力水平。
  • 果實是如何一步步發育成愛你的形狀——心形
    Current Biology | 董陽博士等揭示果實形狀調控的新機制植物在適應不同的生態環境過程中進化出多樣的果實形狀來進行有效的種子傳播。的確,作者發現在htb突變體中被SUMO化的蛋白明顯增多,在花序和幼果中差異尤其明顯。通過比較轉錄組分析,作者找到了一些在htb突變體果實形狀建立早期發生表達變化的基因,其中一類基因是參與生長素響應的,暗示HTB可能通過影響生長素的信號轉導來調控果實形狀發育。
  • 完善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美科學家解鳥喙形狀成因
    就像因蘋果落地啟發牛頓提出物理學定律一樣,鳴鳥對於達爾文提出進化生物理論具有同樣意義。1835年,達爾文在考察Galapagos島的時候,對於島上鳴鳥的喙具有多樣性的形狀和大小深感迷惑。他發現,每一種鳴鳥的喙都似乎專門於特定任務,諸如有的鳥喙適於擊碎種子外殼,有的鳥喙則適合吸食花蜜,也就是說,每一種鳥喙的形狀完全適合於它所食用的食物。正是這些適應性的變化,使達爾文提出了物種進化理論,即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大自然是如何產生世界物種多樣性的。 不過,達爾文卻未能在分子級水平上,探明鳥喙在發育初期是如何長成不同形狀的。
  • 數學解釋:卵子細胞發育過程中如何漩渦流動
    卵細胞是動物界中最大的細胞之一。如果僅由於水分子的隨機撞擊而移動,一種蛋白質可能需要數小時甚至數天的時間才能從形成卵細胞的一側漂移到另一側。幸運的是,自然界已經發展出了一種更快的方法:在諸如老鼠、斑馬魚、和果蠅等動物的未成熟卵細胞中跨越細胞的漩渦。這些渦流使跨單元移動僅需一小部分時間。
  • 人類如何保持基因組穩定?
    從配子發生到受精以後形成新的個體再發育整個過程,現在科學家都了解得非常少,這一奧秘有賴各領域的科學家共同去探索。隨著科學技術進步,測序技術不管從價格上還是從人力成本上迅速下降,讓科學家能夠做更多事,尤其是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為人類了解生命起源提供了非常好的手段。轉錄組,基因組,表觀組利用這個技術能揭示細胞命運決定的很多分子機制。
  • 科學家為什麼要在太空中使用幹細胞列印器官?
    但當科學家使用幹細胞製作器官的時候,會發現「重力」限制了幹細胞發育的結構。這就是為什麼在太空中完成實驗是如此有價值的原因。科學家可以從一個全新的視角揭示幹細胞製造人體組織的過程。重力通過影響蛋白質和基因在細胞內的相互作用而影響細胞行為,從而影響組織產生的過程,這是自然器官發育的基本步驟。不幸的是,當我們試圖在醫學移植實驗室中複製複雜的三維組織時,重力對實驗會產生明顯的偏差,這是因為在地球上使用的生物反應堆存在內在的局限性。
  • 喬傑:人類如何保持基因組的穩定
    人類最早和其他物種同起源於單細胞生物。隨著進化,人類逐漸表現出獨特的性狀,與其他生物的遺傳差別越來越大,並維持自己獨有的特徵。這種獨特特徵的傳遞正是依賴於生殖細胞基因組的穩定。從配子發生到受精以後形成新的個體再發育整個過程,現在科學家都了解得非常少,這一奧秘有賴各領域的科學家共同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