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NAS:揭示類肌動蛋白MreB控制細菌形狀的機制

2020-11-28 生物谷


基於PDB代碼文件1jce構建原核生物蛋白MreB的結構圖,圖片來自維基共享資源。

九重冰(Ice-9)是一種出現在美國著名反戰小說大師庫爾特-馮內古特(Kurt Vonnegut)撰寫的小說《貓的搖籃》(Cat's Cradle)中的虛構物質。它應當是比常見的冰更為穩定的一種水的形態,在45.8 °C時融化。當與低於45.8 °C的液態水接觸時,它作為晶種(seed crystal)發揮作用,導致整個水體像Ice-9那樣快速結晶。在馮內古特的這篇小說裡,只需用Ice-9接觸一下就可使地球上的海洋發生凝固從而造成一場全球性的災難。基於此,Ice-9很吸引人。根據來自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發表的一篇論文,細菌細胞壁中的一個組分MreB也有類似於Ice-9的作用機制。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細菌細胞壁中的這個組分對細胞的最終形狀有著巨大的影響。想像一下「MreB細胞骨架(MreB cytoskeleton)」是世界上最微小的指揮家,指揮著上千名音樂家(即細菌)演奏交響曲。更加吸引人的是,細菌的一種「左手」手性分子框架("left handed" molecular framework)產生一種「右手」手性分子結構。

細胞骨架(cytoskeleton)是真核細胞中由蛋白質聚合而成的三維的纖維狀網架體系。細胞骨架包括微絲(也稱作肌動蛋白微絲)、微管和中間纖維。細胞骨架在細胞分裂、細胞生長、細胞物質運輸、細胞壁合成等等許多生命活動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調節細胞形狀是生物界中所有生物面臨的一種共同的挑戰。在幾乎所有的細菌中,細胞形狀是由細胞壁的結構決定的。

MreB是在細菌中發現的,是肌動蛋白的同源物,與肌動蛋白存在三維結構相似性和保守的活性位點肽序列。這種蛋白結構保守提示著真核生物中發現的肌動蛋白形成的細胞骨架元件和原核生物中發現的MreB形成的細胞骨架元件有著共同的祖先。已有研究發現MreB蛋白聚合形成類似於肌動蛋白微絲(actin microfilament)的纖維。

原核生物中類肌動蛋白(actin-like protein),如MreB,參與細胞形狀的維持。所有非球狀的細菌擁有表達類肌動蛋白的基因,如大腸桿菌存在mreB基因。當大腸桿菌MreB蛋白存在缺陷時,該細菌就從杆狀變成球狀。而且,自然球狀的細菌沒有表達MreB的基因。這些類肌動蛋白在細胞膜底下形成引導參與細胞壁生物合成的蛋白運動的螺旋網絡結構。

除了形狀之外,細胞生長必須維持細胞壁的結構完整性。細菌通過建立一種整體有序性的細胞壁網絡,穩健地維持這種完整性。只不過細菌如何利用納米大小的蛋白在微米水平上產生和維持這種有序性仍然是個謎。

在這篇研究中,研究人員證實在大腸桿菌中左手手性的MreB細胞骨架能夠導致細胞壁產生整體性的右手手性排布結構。細胞壁構建材料在MreB指導下局部地插入肽聚糖網絡結構中而且自然有序地形成聚糖鏈(glycan strand)並導致細胞在伸長生長期間左手旋轉。通過比較芽孢桿菌細胞的右手旋轉,這些研究結果支持一種常見的機制:在桿菌中肽聚糖螺旋插入和手性細胞壁有序排列相關聯。這些細胞生長的物理原則與細菌細胞骨架、細胞壁合成的機制以及細胞壁結構的協調性存在聯繫。

這項發現為什麼比較重要呢?因為科學家從中能夠更多地理解細菌是如何自我複製的,這樣,科學家就有更多的機會在它們入侵人類之前將其殺死。(生物谷:towersimper編譯)

Helical insertion of peptidoglycan produces chiral ordering of the bacterial cell wall

Siyuan Wang, Leon Furchtgott, Kerwyn Casey Huang, and Joshua W. Shaevitz

The regulation of cell shape is a common challenge faced by organisms across all biological kingdoms. In nearly all bacteria, cell shape is determined by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peptidoglycan cell wall, a macromolecule consisting of glycan strands crosslinked by peptides. In addition to shape, cell growth must also maintain the wall structural integrity to prevent lysis due to large turgor pressures. Robustness can be accomplished by establishing a globally ordered cell-wall network, although how a bacterium generates and maintains peptidoglycan order on the micron scale using nanometer-sized proteins remains a mystery.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left-handed chirality of the MreB cytoskeleton in the rod-shaped bacterium Escherichia coli gives rise to a global, right-handed chiral ordering of the cell wall. Local, MreB-guided insertion of material into the peptidoglycan network naturally orders the glycan strands and causes cells to twist left-handedly during elongational growth. Through comparison with the right-handed twisting of Bacillus subtilis cells, our work supports a common mechanism linking helical insertion and chiral cell-wall ordering in rod-shaped bacteria. These physical principles of cell growth link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the bacterial cytoskeleton, mechanisms of wall synthesis, and the coordination of cell-wall architecture.

相關焦點

  • 肌動蛋白絲控制植物細胞分裂時結構的形狀
    當肌動蛋白絲破裂時,通常向細胞中心收縮的成膜體會異常變寬(藍色箭頭),並且細胞板的形狀也會改變(橙色箭頭)。通常,細胞板從中心向邊緣擴散,但如果沒有肌動蛋白絲,點狀逐漸連接並形成細胞板。上圖和下圖的在分裂結束時間有所不同,因為當肌動蛋白絲被破壞時,細胞板的膨脹逐漸減慢。
  • PNAS | 清華大學黃善金課題組揭示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控制機制
    該研究綜合生物化學、遺傳學和活體成像技術揭示了腺苷酸環化酶相關蛋白1(adenylyl cyclase associated protein 1; CAP1)通過產生可聚合的單體肌動蛋白(G-actin)控制花粉管頂端從質膜上產生的微絲聚合。
  • Science:揭示CLIP-170微管加快肌動蛋白絲延長機制
    2016年5月22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證實在細胞中發現的CLIP-170微管(即結合著CLIP-170蛋白的微管)緊密地結合到蛋白formin上,從而加快肌動蛋白絲延長。該小組將一種螢光蛋白加入到這種微管中以便更好地理解蛋白CLIP-170在肌動蛋白絲組裝中的作用。
  • 肌動蛋白纖維間聯繫及形成的分子機制
    肌動蛋白纖維的多聚化驅動細胞向前「突出」,而這些纖維的空間組織情況則決定「突出」結構的性狀。比如,尖刺狀的絲狀偽足(filopodia)中包含長束狀的肌動蛋白纖維,而片狀的板狀偽足(lamellipodia)中包含分支狀的肌動蛋白纖維。在生化試驗中Arp2/3和Formin(形成素)分別能促進形成分支狀和單束的肌動蛋白纖維。
  • Nature:EspFu激發宿主肌動蛋白機器的機制
    細菌效應子蛋白EspFu能誘導肌動蛋白基座的形成,後者是細菌粘附所需要的。本期Nature上兩篇相關的論文闡述了EspFu激發宿主肌動蛋白機器的機制。Sallee等人所做的一項生化分析表明,EspFu能激發宿主的WASP (Wiscott–Aldrich syndrome protein)肌動蛋白成核因子家族,這些成核因子正常情況下是由GTP酶Cdc42激發的。
  • PNAS:首次揭示了細胞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一篇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題為「Evolutionarily diverse LIM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s bind stressed actin filaments through a conserved mechanism」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芝加哥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細胞中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 Science:身體內部的「叛變」—被利用的肌動蛋白
    他還說,「這一研究也表明,其他毒素看起來在作用於一些高表達的蛋白結構,可能我們實際上根本不知道它們是如何工作的。」在這種情況下,戰士的蛋白的肌動蛋白,這是大量產生由幾乎所有的人細胞,並在體內的響應於傳染病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是,肌動蛋白是一種分子馬達,使免疫細胞追逐吃入侵的細菌。存在於大量集中,很容易為入侵者找到。
  • PNAS解讀!科學家首次揭示了細胞自我修復的分子機制!
    ,即一種絲狀蛋白網絡,其對細胞的遷移、生長、伸展等過程都至關重要,此前研究人員觀察到,細胞中名為Zyxin的蛋白質能夠移動到這些拉伸的肌動蛋白結構中,但並不清楚其是如何發揮作用的,也不知道這種蛋白的功能到底有多廣泛。
  • 劉駿/李春好合作揭示細菌鞭毛馬達轉動方向的變換調控機制
    這種能力對細菌的生存、致病等有重要意義【1】。儘管人們對細菌鞭毛馬達的結構研究已有數十年之久,但目前仍未清楚調控其轉動方向的分子機制。這項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斷層掃描技術,以萊姆病病原體(Borrelia burgdorferi)為研究對象,在分子水平揭示了細菌鞭毛馬達轉動方向的變換機制。
  • PNAS:揭示一種細菌蛋白促進癌症產生機制
    2018年12月31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馬裡蘭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作為一種支原體蛋白,DnaK幹擾被支原體感染的細胞應對和修復DNA損傷的能力,其中已知DNA損傷是癌症的一種起源。這一發現表明細菌感染可能導致比以前認為的更多的癌症。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擬南芥鈣依賴蛋白激酶調控肌動蛋白細胞骨架組織和免疫!
    模式觸發免疫和效應蛋白觸發免疫的分子成分和連接節點尚未完全了解(New Phytologist | 破壞的肌動蛋白:植物病原菌攻擊感應的新參與者?)。何勝陽教授(Plant Cell | 密西根州立大學何勝陽團隊揭示病原菌通過植物胞間連絲入侵周圍組織的機制!)和日本熊本大學的Takumi Higaki為論文的共同作者。
  • 斑馬魚肌動蛋白纖維造型和肌肉發育
    以前的研究表明,在人類中,至少有四個肌管素(myotubularin)家族基因的突變會造成神經性肌肉紊亂,但是它們的信號通路和調節機制一直不清楚。
  • PNAS:細菌為何擁有不同的形狀?原來是為了覓食和生存!
    2019年7月12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英國林肯大學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為何某些細菌會擁有不同的形狀,他們發現,彎曲的形狀更易於讓細菌去尋找食物,相關研究發現或能幫助我們解答是否人類機體的致病菌也擁有不同的形狀
  • 主動物質研究或能揭示生物機制
    2012年,美國麻薩諸塞州布蘭德斯大學物理學家佐尼莫·多吉克和學生把微管蛋白和驅動蛋白加入油中混合,形成一種懸浮液滴,再加入三磷酸腺苷(ATP)。微管蛋白是構成細胞骨架的一部分,形狀如細絲;驅動蛋白是沿著這些細絲移動的一種馬達蛋白質,就像火車跑在鐵軌上;而三磷酸腺苷是推動火車的燃料。   研究團隊發現,這些分子能自己組織成更大的圖案,在油滴中旋轉。
  • PNAS | 復旦揭示植物組蛋白分子伴侶識別組蛋白的結構基礎
    PNAS | 復旦大學董愛武團隊與麻錦彪團隊合作揭示植物組蛋白分子伴侶識別組蛋白的結構基礎來源 | 復旦大學NRP1以多種方式識別組蛋白H2A-H2B的分子機制。綜上所述,該工作揭示了擬南芥NRP1識別組蛋白H2A-H2B的多種方式,闡明了NRP1介導核小體組裝與去組裝的結構基礎。
  • PNAS:揭示腸道菌群負面影響機體血糖水平的分子機制
    全球數百萬人都經歷著引發糖尿病的嚴重血糖問題,近日,來自福林德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腸道菌群影響血清素從而負面影響機體血糖水平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
  • 清華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發文報導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控制機制
    清華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發文報導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控制機制清華新聞網5月28日電 5月23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黃善金課題組在《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發表了題為「腺苷酸環化酶相關蛋白1介導的花粉管頂端微絲聚合機制」(Mechanism of CAP1-mediated Apical Actin Polymerization
  • 上海生科院揭示革蘭氏陽性細菌CcpA蛋白的調控新機制
    上海生科院揭示革蘭氏陽性細菌CcpA蛋白的調控新機制 2017-02-15 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字體:大 中 小】
  • PNAS:揭示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精確分子機制
    2020年6月16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表觀遺傳學修飾背後的分子機制,DNA製造RNA進而製造蛋白質是分子生物學中的一項基本原理,基因表達的過程會以多種方式被嚴格調控
  • New Phytologist | 破壞的肌動蛋白:一個新的感知病原菌侵染的「參與者」?
    的觀點文章,提出了肌動蛋白在植物與微生物互作中新的作用! 肌動蛋白細胞骨架廣泛參與植物的免疫反應。大多數研究表明肌動蛋白細胞骨架的化學破壞增加了植物對病原菌侵染的敏感性。同樣,一些病原菌已將其用作毒力策略,並產生影響細胞骨架完整性的效應蛋白。這樣的效應蛋白要麼自身表現出肌動蛋白解聚活性,要麼阻止肌動蛋白聚合。這樣植物是否有可能識別肌動蛋白的狀態並發起反擊?最近,我們表明肌動蛋白絲的化學解聚可以通過水楊酸(SA)信號的特異性激活來觸發對病原菌侵染的抗性。這伴隨著幾種與防禦相關但與SA無關的作用(例如胼胝質的沉積,基因表達),依賴於囊泡運輸和磷脂代謝。